莫勸他人善 有的感同身受不過是隔岸觀火


莫勸他人善 有的感同身受不過是隔岸觀火

有個女孩在網絡上問網友:男朋友媽媽有精神病,我應該和他結婚嗎?

網友的回覆五花八門,經總結,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種觀點。

第一種是堅決不能結婚,應該放棄這段感情。

持這類觀點的網友表示,精神病不是一般的疾病,根據大量的調查和實驗研究表明,大部分精神病與遺傳因素有關。

如果男朋友是攜帶遺傳精神病基因的人,那麼與他生育後代就是對自己對孩子對父母的不負責,是愚蠢的表現。

如果男朋友不是攜帶遺傳精神病基因的人,與他結婚後的生活也要經受巨大的考驗。

因為婚姻不僅僅是兩個人的事,更是兩家人的事,有精神病人的家庭會面臨醫療費用和日常護理照管帶來的巨大經濟壓力、精神壓力和生活負擔,這個家庭裡的成員也會充滿怨氣。

生活在這樣的家庭,慢慢會被負能量侵蝕。

所以,建議快刀斬亂麻,及時止損。

第二種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視男朋友媽媽病情是否具有遺傳性再定奪。

這類網友的建議是一分為二,如果男友媽媽的精神病是遺傳性的,那麼這段感情就只能放棄,如果男友媽媽的精神病不是遺傳性的,兩人感情確實好,加上男友也是一個有責任心、有擔當,值得託付的人,那麼可以嘗試在一起,只是生育前需要多方檢測DNA,確保以後孩子的健康。

第三種是堅持不放棄,勇敢堅守愛情。

這類網友認為,既然愛他就要接受他的全部,包括他的父母、缺點、優點等等,這樣才是純粹、真誠、無私的愛情。

再說男朋友的媽媽有病又不是他有病,和你過一輩子的是男朋友又不是他媽,只要是真愛就能容下他所有好的壞的,所有的障礙和苦難都是對愛情對人品的考驗,不然的話,就是不真誠不善良,不配擁有真正的愛情。

以上就是三種言論的大致意思。

通過分析上述言論,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幾乎所有持第一種和第二種觀點的網友大多有類似的親身經歷,或是身邊的親戚朋友遇到過這樣的事情。

而持第三種意見的網友大多沒有身邊的具體事例支撐,只是隔岸觀火、喊喊口號,站著說話不腰疼。

我想,如果把這個姑娘的身份換成自己或是自己的女兒、妹妹,估計大多數人會持第一種觀點,極少部分人會持第二種觀點,幾乎沒有人會持第三種觀點。

可見,任何事只要不是發生在自己身上或是與自己有厲害關係的人身上,大多數人都會站在道德制高點去要求苛責別人,畢竟傷害不到自己和身邊的人。而一旦發生在自己身上和身邊,就會立馬撕下道德標兵的面具,趨利避害,唯恐避之而不及。

莫勸他人善 有的感同身受不過是隔岸觀火

同樣的事例還有很多。

前段時間我的朋友晴姐因為生活習慣、育兒觀念不同,和婆婆大吵一架,鬧得很不愉快。

晴姐的一位朋友勸她:百善孝為先,要大度一點,老人就是要靠哄,再怎麼說她也是你老公的媽,沒有辦法改變,我們做兒媳婦的能忍就忍,千萬不能因為一些小事傷了和氣,讓老公為難,也讓自己背上不孝的罵名。

晴姐有時吐槽自己的老公家務事從來不管,回家就像大爺一樣在沙發上癱著,不是刷小視頻就是打遊戲。

她的這位朋友也勸她:別什麼事都和老公計較,男人在外面工作辛苦,我們女人天生就是比男人勤勞賢惠,多做一點沒什麼,再說老是做家務的男人,哪有時間和精力賺錢。

後來聽說,晴姐的這位朋友離婚了,離婚的原因是和婆婆關係緊張,嫌棄老公既懶且饞。

網劇《骨語》中有這樣一個情節:

一個三歲的小男孩在公園裡被醉駕青年駕車撞倒,小男孩重傷不治身亡。

醉駕青年蹲了三年監獄。

小男孩的爸爸思子成狂,認為自己孩子的命沒了,有罪之人卻只付出了三年時間,他覺得很不公平。

於是,小男孩的爸爸決定殺掉醉駕青年,讓他給自己的兒子償命。

後來,小男孩的爸爸偷襲了醉駕青年,打鬥過程中,醉駕青年的媽媽聞聲趕來,這位媽媽說:我辛辛苦苦生養的兒子是我的心血我的命,你傷害他就是不要我活命!

小男孩的爸爸回答:那我的兒子呢?我的兒子也是我心血我的命!你的兒子害死了我的兒子,有沒有想過我要不要活命!

莫勸他人善 有的感同身受不過是隔岸觀火

有人曾說過這樣一句話:發生在別人身上的事再大也是小事,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再小都是大事。

也有人說: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經常在新聞報道中看到的某某人罹患了疾病,某某人公司破產、債務纏身,某某人遭遇電信詐騙,被騙走了積蓄已久的血汗錢,某某人網絡信貸利滾利,最後只能跳樓逃債等等,這些發生在別人身上的事,因為沒發生在自己身上,就變成了我們口中的八卦談資,茶餘飯後打發時間的佐料。

但是,如果這些事發生我們自己身上,我們是否可以用同樣的話來安慰自己?是否還笑得出來?

所以,人也不能太自私,遇事要學會換位思考,將貪愛自己的心收一收,對別人少一些刻薄苛責和道德綁架,處事儘量公平公正一些,即使做不到寬容和共情,也不要隔岸觀火、譏諷嘲笑,請保持沉默,請保持中立,不在傷口上撒鹽,也算盡到常人之禮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