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大家个笑话

最近统计局公布数据1-2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0115亿元,同比下降16.3%;房屋新开工面积10370万平方米,下降44.9%;商品房销售面积847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9.9%;商品房销售额8203亿元,下降35.9%。2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53004万平方米,比2019年末增加3184万平方米。同一时间统计局又公布了2月,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3.5%,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2.2%;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6.2%和3.0%;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5.9%和3.3%。然后房产中介机构就裹挟着一些小众媒体大肆宣传房子的黄金坑来了。其实大家真的应该少看财经新闻,先不说这些经济数据是滞后指标外,而且好多媒体执笔人连一些经济常识都没有。就统计局的两组数据来看,表面分析就是生产减少因此涨价?房产成了抢手货?理智的人其实一眼就能看出这就是房产中介的策略,反正这期间住建部门也没上班大家都窝在家里因此也没交易,我就给自己壮壮胆,这就类似于股票了,没人买也没人卖的情况下,庄家随便出个涨停价那股票也是整体上涨了百分之十了。但是如果等能卖房了,你再看这些人,会蜂拥式的变现。为什么?有的是救企业,有的是丢了工作还不起贷款了,有的是看到别人卖自己也卖,还有的投资客,先后遭遇了实体经济的打击后遭遇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打击,已经无力支撑资金链,所以,这场灾难让大家重新认识了流动性的重要。那么房子这种最没有流动性的资产,结果会怎么样呢?大家可以发挥想象,目前中国的楼市已经不可能靠租金收回投资了,你只能靠卖!而为了拉动经济,多收土地出让金,政府会越来越鼓励新房,而打压二手房交易,最后早晚有一天也会跟美股一样,爆发流动性危机。2015年以后,都是泡沫。怎么上去的就会怎么下来。房子没有大盘,所以你不会看到指数暴跌,但是具体到某套房子上可能你急于出手那只能折上折了,特别是在三、四线前几年棚户改造政策积累了巨大的泡沫。

目前政府把控力是相当强的,国家和老百姓都不希望房地产崩盘这对谁都无利。因此国家一直提倡房住不炒,政府是想用时代来换空间,用三到五年的时间把房价稳住不让其大幅上涨,靠经济发展来化解这场泡沫。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也提出世界的三大泡沫:美国的股市、欧洲的债市和中国的楼市,现在已经爆掉了两个只剩下最后一个了。这场经济游戏相当于十个锅九个盖,哪个地方泡沫先破对其他地方风险就少了或者说推迟了。但就目前阶段来说唯一的风险就是,美国如果发生流动性危机,会间接着刺穿我们的楼市泡沫。但前两天美联储推出了2020年第一次量化宽松政策,后续可能还会有多次,这对我们楼市是有一定利好的希望中国的楼市能稳步软着陆。

讲大家个笑话


那国内什么情况下楼市崩盘会引起银行危机呢?

我们分析房子主动断供的可能性不大,因为现在一套房首付差不多30%,再加上各种税收和后续的装修,一套自住房怎么也得花出百分之五十了,因此房子跌一半之前,你都不会考虑断供,再苦再难也得挺着。因为断供从经济考虑就已经不划算了,还要背负银行的失信名单,所以老百姓几乎不可能发生主动断供。另外投资性房产毕竟占总数的一小部分,其中大都也是开发商持有,因此倒闭几家开发商对银行是影响不大的,怕就怕引起群体性的恐慌。

那么最终银行担心什么?其实就是怕被动断供,也就是失业后引发的断供,我不想,但是真还不起贷款了,这时候银行才会发生断供潮,遭遇债务危机,然后一下刺穿楼市泡沫,除此之外,房产降价银行一点都不关心因为降价跟银行没有半毛关系,贷款和利息都是板上钉钉的不会因为房子降价对银行有什么影响。

所以国家并不傻,既使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中央政府还是能保持了定力,并不是不想靠房地产来拉动经济了,而是不但房地产拉经济的边际效用越来越低而且房地产再来一波,经济和实体可能就进入谷底爬不上来了,最后大家也看到凡是地方政府有松动楼市的迹像,住建部基本就是露头就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