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全域研學旅行,踐行:知行相生、研學相長!

摘 要

以新發展理念,協同共享資源,開發研學課程,通過激勵評價,創新開展全域研學旅行活動,落實立德樹人,實現學生知行相生、研學相長,促進區域品質教育發展。

區域良好教育生態的營造和區域教育品質的提高,在研學旅行方面,需要秉承“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充分利用多方資源,開展全域研學旅行。其實質內容是實現學生知行相生、研學相長的有效途徑。它有利於落實“五育”並舉,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推行全域研學旅行,踐行:知行相生、研學相長!


一、全域研學旅行的內涵和特徵

研學旅行是國家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構件,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一種表現形式,是由教育部門和學校有計劃地組織,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方式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

全域研學旅行是指在一定縣域範圍內,通過縣域政府規範和務實有效地組織,所有學校都有計劃地開展,所有學生都參與,研學旅深度交融的校外教育活動。其主要特徵是:組織的全域建構、資源的全域利用、人員的全域參與、學段的全域覆蓋、活動的全域統籌、研學的全域融通。

全域研學旅行,縣域政府作為組織管理的主體,應主動提高思想認識、準確站位、區域設計,全力推動。縣域內所有學校作為實施主體,應有序安排、能動參與、動態反饋。縣域所有學生作為實踐主體,通過研學活動涵養品德,體現積極合作,獲得全面生長。

全域研學旅行是研學旅行走向縱深發展的高層級樣態,是研學旅行和勞動實踐教育的有機結合,是書本知識和生活經驗的深度融合。它能夠推動學生知行相生、研學相長,能夠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推行全域研學旅行,踐行:知行相生、研學相長!


二、推行全域研學旅行的背景

研學旅行緣起2013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國民旅遊休閒綱要(2013-2020年)》。《綱要》提出了“逐步推行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設想。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門又印發了《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研學旅行活動持續升溫,已經成為校內外教育銜接的關鍵創新空間。但到目前為止,全國各縣域的研學旅行工作推進程度很不統一,研學旅行的教育效果差異比較大。大多數縣域都是由學校自願組織、各自為政。各類研學旅行活動數量呈爆炸式增長,品質卻良莠不齊。由於各校的研學旅行零散無序,與相關各部門的協同能力薄弱,研學旅行系統持續地開展已成為共性難題。因此通過縣域政策槓桿、管理控制、引導激勵,積極探索創新性研學活動,適應學生髮展需求,協調各方,形成合力,開放共享區域可利用資源,開展全域研學旅行,有助於研學旅行的持續健康發展,有助於素質教育的有效落地。

同時,目前的許多研學旅行活動研學分離,知行分隔;研與學形合神散,不知誤行或少知虛行;重學輕研,只知不行;旅行只專注於遊山玩水,缺乏情懷涵養,未能知行合一,嚴重製約了研學旅行的高效開展和有益作用的發揮。而全域研學旅行的價值追求正是“知行相生、研學相長”,這樣的研學旅行可以真正幫助學生提升學習的有效性,可以實現教與學、學與用的交互生長。所以,著力“知行相生、研學相長”的全域研學旅行,具有更大的教育價值。

瀘州市江陽區在全面推進區域品質教育的進程中,直面當下縣域研學旅行暴露的問題,創新實施江陽全域研學旅行行動,探索出以下突出“知行相生、研學相長”價值指向的全域研學旅行實施策略。

推行全域研學旅行,踐行:知行相生、研學相長!


三、實施全域研學旅行的行動策略

要踐行“知行相生、研學相長”的全域研學旅行,必須採用一套區域整體驅動、區域全方位力量協同發力的行動策略。在諸多措施中,關鍵措施是以下四個方面

1.區域部門聯動,解決研學旅行零散無序、持續力弱的老大難問題。

2.區域資源整合,既要充分利用區域資源,建設區域研學旅行的專用基地;又要打造一批具有區域影響力的研學旅行精品線路。

3.科研引領,區域開發,引領學校研學旅行課程建設,高位落實國家課程的要求。牢牢抓住研學旅行“知行相生、研學相長”的內核,研中學、學中研、知行合一,進而激發學校的內生需求,勃發出各校名片式活動。

4.評價激勵,將評價結果納入學校年度素質教育質量評估,重在激勵研學旅行的品質發展和價值發揮。

推行全域研學旅行,踐行:知行相生、研學相長!


(一)部門聯動,構建全域研學旅行機制

部門聯動指圍繞組織好服務好縣域內所有學校及所有學生開展高品質研學旅行活動這個宗旨的部門協作。具體做法是在區委區府組織統籌下成立由分管教育副區長擔任組長的全域研學旅行領導小組,其成員包括縣域內與研學旅行相關的區教體局、區農林局、區發改局、區交通局、區公安局、區財政局、區文化局、區食藥監局和區旅遊局以及各鎮街、園區管委會的主要負責同志。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區教體局具體承擔領導小組辦公室日常工作,區教體局局長兼任主任,負責領導小組日常工作的開展及相關事務的協調聯動。

部門聯動遵循中心突出、遵規建制、信息暢通、積極主動、協調互聯等原則。它可以整體推進全域各學校的研學旅行工作真正動起來、活起來,充分保障整個縣域的研學旅行工作有人管、專業的管,它確保了全域研學旅行的穩定有序運行。

工作組研究協調製定全區研學旅行政策;建立研學旅行專家庫,成立江陽區研學旅行專家委員會;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制定相應工作方案;定期檢查工作推進情況;建立校外多方協作管理機制,加大對研學旅行工作的統籌規劃和管理指導。

推行全域研學旅行,踐行:知行相生、研學相長!


(二)資源整合,建設全域研學旅行基地

這裡的資源整合是指在部門聯動和行政資源整合的基礎上,先期有效利用本縣域的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建設具有良好示範帶頭作用的縣域內全域研學旅行專有基地;進而實現區內區外優質基地的聯動組合,形成縣域所有學校和學生參加的全域研學旅行跨區精品路線。這種整合,既依託於縣域資源的深入比對和挖掘,更依託於當地獨特的自然生態條件和文化沉澱的縱深結合,還依託於區內外資源的有機勾連。

這種整合的有效性取決於基地建設的標高制定和課程活動設計。這樣篩選擇優後建設的基地和線路行進,最大限度地適合於整個縣域的學段需求和學生知行成長。

1.典型基地的建設

瀘州市江陽區結合自身實際,充分發揮瀘州市江陽區董允壩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園區資源優勢,促進農業與學校教育的融合,讓全區中小學生走出校園,將習得的農業相關知識和真實的農耕實踐結合,傳承現代農業文明。通過與興陽集團共建等方式,建立董允壩青少年現代農業實踐教育研學旅行基地,重塑教育環境和學習生態,教育引導全區中小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後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

推行全域研學旅行,踐行:知行相生、研學相長!

2.基地建設的分工

江陽區教育局和體育局組織各學校積極參加活動,同時指導基地實踐課程的研發。區國土局、分水嶺鎮政府負責基地範圍內涉及的土地流轉及相關事務協調,分水嶺鎮政府負責基地勞動力需求的推薦。興陽集團負責基地建設,研學活動實施公司設計實踐活動項目,承接各校研學旅行活動。其餘職能部門根據基地建設需要抓好協調服務。

3.基地運行的方式

為了保證全區全域研學旅行專有基地的建設品質,江陽區總體採用主城區全體學校試行,之後逐步推廣的分步推進模式。

(1)江陽區每個學校分年級段進入基地實踐。原則上每學期開展一次,一次1天,小學3~6年級參加,初中1、2年級參加。每兩個年級為一個學段,分成3個學段。通過聽農學講座、參觀農學博物館和科技大棚、參與種植勞動、藝術實踐、戶外拓展活動等形式開展研學旅行。

(2)區內每個學校認領相應數量農業大棚。各校分年級、班級長期培育,感受四季更替,觀察植物生長的規律。實踐活動時間之外農業大棚委託當地農民統一管理。

(3)基地還開展“親子菜園”農耕體驗。家長可以採取長期租賃“親子大棚”的方式,自行管理、採摘,倡議家長多陪伴孩子體驗農耕樂趣。

4.旅遊資源的利用

除董允壩基地外,區內還有張壩國家4A級旅遊景區、國家水利風景區研學旅行基地、國家高新工業園區、黃艤酒業園區研學旅行基地,以及朱德紀念館、瀘州市博物館等全域研學旅行優質基地,滿足其餘學段學生研學活動需求。2019年起,全區城區和街道學校“內外基地共振”5天制多組合的研學旅行開啟,精品線路有江陽——自貢鹽業歷史博物館文化路線;江陽——土城紅色研學旅行路線;江陽——汶川地震紀念館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路線等。

推行全域研學旅行,踐行:知行相生、研學相長!

(三)科研引領,開發全域研學旅行課程

根據教育部《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包括研學旅行在內的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課程方案規定的必修課程,與學科課程並列設置,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小學一年級至高中三年級全面實施。縣域教育科研機構作為國家課程區本化、校本化的主要力量,聯合高校、科研院所、名校、教育行政部門、社會力量,構建縣域研學旅行課程。在課程開發同時,還要特別注重對參與研學旅行教師和相關人員的培訓。

瀘州市江陽區在“立體構建、全景育人”的總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全心研究“知行相生、研學相長”的全域研學旅行課程。以區教研培訓中心為科研核心,組建專項團隊,既研發課程,又培訓了各校研學旅行領域的骨幹隊伍。這些主研和參研人員,回到各自學校,主力研發各校的子課程,讓“區域課程——學校課程”雙結合、真統一、能實施、有實效。在課程的統領下,開展長效性、校本化的多彩研學旅行活動。

江陽區全域研學旅行課程設計人員中,擁有一支由熟悉科研理論,熟悉國家課程要求,熟悉全區教情、校情、學情的專職教研員組成的寶貴人才隊伍。他們關注全區課程體系的完整性,注重每所學校課程的科學性,兼顧每一位學生的差異發展需求,開發出全區所有學校所有學生參與的江陽農業生態體驗課程、江陽工業園區科技體驗課程等。區教育局和體育局、區教研培訓中心,通過區級培訓會、校際交流會、典型學校分享會、星級校園長培養工程和領航教師培養工程等對教師的研學旅行工作進行專項培訓,提升全區教師研學旅行方面的專業化水平。

同時,江陽的全學段學校因地制宜,先後開發出適合自己學段、學校和學生的特色課程。例如,幼兒學段中丹豔路幼兒園的集市生活體驗課程;小學學段中城西附小的主旨“中國根基、世界視野”主題研學課程,瀘州市梓橦路小學漁子溪學校的“小桂圓·大學問”課程;初中學段中長江中學的“勵心礪志”課程——走進1965·茜草工業記憶博物館,瀘南中學的“紅色瀘南分水老校址尋根之旅”課程,丹林中學的傳統古法工藝研旅課程——丹林“豆豉醬油”生產工藝;高中學段中實驗高中的職業安全體驗課程,江陽職高和江南科技產業園園區實訓基地工學結合校企共育課程等等。在各類課程統率下,江陽區全域研學旅行活動形神皆備,不僅形式多樣,更在於內容的系統性、與書本知識的聯繫性、學科知識的滲透性、知識與實踐的交互性、師生的能動性,真正獲得學生喜歡、社會認同。

推行全域研學旅行,踐行:知行相生、研學相長!


(四)評價激勵,推動全域研學旅行發展

評價激勵就是通過建立比較健全的評價體系和評價機制,對全區所有學校組織研學旅行的情況和成效進行評價;對所有學生參與研學旅行的情況進行評價;對區內所有研學旅行基地和合作企業進行評估。通過評價的階段性結果,自我對標,調整改進,保證全域研學旅行能夠持續開展、能夠優質開展、能夠特質開展。通過有質量的全域研學旅行與其他全域行動的合力作用,達成全域品質教育的高階均衡發展。

江陽區把各校的研學旅行活動開展情況,納入了年度學校素質教育質量評估體系,從組織保障、課程開發、活動參與、物化成果、獲獎評優等方面進行考察,分值佔比6%;把每位學生參加研學旅行的情況,從參與態度、參與過程、學習成果、自我反思、獲獎情況等角度,進行多主體多維度評價,注重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有機結合,將評價結果納入學生學分管理體系和區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實施區域內所有研學旅行基地資質認定和年度評比,評出示範性基地、創優基地、合格基地、不合格基地四類。樹立典型,引領示範;對不合格的基地暫停合作,限期整改;整改後仍不合格的基地,取消合作。對合作企業的經營資質、經營範圍和服務內容進行審核,並對其依法規範經營情況實施監督,對於資質不合格、服務質量不好的企業取消合作並依法上報。


商務合作—微博:@李可為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