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不逢时”的UNI-T和L3级自动驾驶 能否成为长安汽车的爆款

作者丨付洪远

随着“汽车“新四化”大势所趋来临,自动驾驶成了汽车上新的焦点。2017发布的《国家车联网产业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已经指明了方向:2020年普及辅助驾驶,2025年达到高级别自动驾驶。今年到了实现各家flag的时候,长安汽车率先发布了L3级自动驾驶产品并进行了路测展示。今天首席出行官就给大家仔细盘一盘,长安的自动驾驶到底如何「功能虽名为L3,但实际体验并无太大突破」

长安UNI-T于3月5日首发,并宣布未来将布局L3级自动驾驶(国内法规开放后,L3自动驾驶版将很快量产上市)。在随后的3月10日,长安汽车在重庆进行了“中国首个”L3级自动驾驶量产体验活动,并宣布搭载其L3级自动驾驶系统的全新车型“UNI-T”正式量产。因为疫情的影响,这场活动不得已采用了线上直播的形式进行。

“生不逢时”的UNI-T和L3级自动驾驶 能否成为长安汽车的爆款

那L3级自动驾驶是一个什么概念呢?相较于L1级和L2级,搭载L3级自动驾驶的车辆可以实现绝大部分路况的自动驾驶,接管汽车一大部分驾驶功能,目前奥迪A8是全球首辆实现L3级别自动驾驶的车型,其可实现60公里/小时以下的自动驾驶,包括启动、加速、转向、制动等。而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则是L2级别自动驾驶的典型代表,也可以称之为是“L2.5”。

对于这次展示,长安汽车在重庆市特批的一段5公里折返路上进行的。路上车型众多,车流量密集。在30分钟的实测线上直播中,长安汽车智能化研究院高级经理梁锋华驾驶的测试车,先在人工驾驶的状态下驶过非结构化(有交通灯岗、行人等杂乱的非封闭路况)道路,随后完全交由系统自动驾驶的车辆,在结构化(高速、高架、环路等)道路上行驶了23公里。

“生不逢时”的UNI-T和L3级自动驾驶 能否成为长安汽车的爆款

需要说明的是,长安汽车的L3是有严格的条件限制。当车速在40km/h以内时,驾驶员可在开启系统后可长时间脱脚、脱手、脱眼,直到系统提醒接管。若驾驶员在系统提醒后长时间不接管,车辆就会执行风险减缓策略,减速停车。

由此可见,该情况更适用于交通拥堵场景:搭载该系统的车辆可跟随前车减速停车,停车3分钟内,车辆能够自行重新启动;当相邻车辆切入本车前方时,系统可自动调节车速,与切入车辆保持安全距离。

当车速高于40km/h时,驾驶员可在开启系统后长时间脱脚、脱手,但不能脱眼,需要时刻监控前方。在此过程中,驾驶员可在使用过程中触发辅助换道功能(即驾驶员拨动转向灯后,车辆自行换道)。若驾驶员在系统提醒后长时间不接管,车辆就会执行风险减缓策略,减速停车。而当车速高于50km/h时,搭载该系统的车辆可在驾驶员打转向灯后,监测换道可行性自动换道,整个过程中驾驶员仍不可脱眼。

为了实现上述功能,长安UNI-T的L3级自动驾驶系统配备ADAS地图和高精地图道路信息,搭载5个毫米波雷达、6个摄像头、12个超声波雷达共23个传感器,可涵盖三重360度感知。能够识别车辆驾驶环境、行人、骑行者等多种目标和障碍物,同时可感知驾驶员的驾驶状态,进行适当干预。

“生不逢时”的UNI-T和L3级自动驾驶 能否成为长安汽车的爆款

其实看到这不难发现,这套系统与特斯拉的FSD(目前版本只能算L2.5级)的大体功能上差别不大。而与18年发布的奥迪A8主要的不同则在于其并未搭载奥迪L3级自动驾驶系统的激光雷达,对此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表示:“现在激光雷达还太贵,不适宜装在普通家用车上。”

而长安UNI-T的L3级自动驾驶可以在结构化道路上,实现特斯拉车主引以为傲的自动并道和变道功能。同时当车辆在长时间跟随前车缓行时,系统还能主动提醒换道至可用的目标车道,不过这一功能是需要驾驶员确认才可实现。

两年前,奥迪推出全球首款搭载L3级自动驾驶的车辆引起了轰然大波,让各大车企认识到,加快推动智能汽车是首要任务。但需要指出,此次长安推出的L3级自动驾驶相比3年前的奥迪A8的60公里/小时的运行速度还是有些差距的。不过结合目前长安汽车产品的定价,其已经在自主品牌行列构建了自己的产品优势。「专注智能化研发,长安汽车的5年布局」

尽管目前我国交通法规还未对L3级自动驾驶汽车的上路进行明确规定,但相关政策正在制定当中。据首席出行官了解,今年有很大概率,L3级自动驾驶汽车将获得上路许可。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长安汽车都将智能驾驶作为自身重点研发方向。在2016年,该公司就曾在全国进行了一段2000公里的“无人驾驶”超长距离测试。当然,彼时这项测试更应该称之为“辅助驾驶”路试。

长安汽车工程师透露,2016年公司就已基本实现L3级自动驾驶技术,但为达到量产水平,系统又经历了大量测试。其中,仿真环境下,该系统完成超过万种场景测试,随后在实验场内进行200多个场景的匹配和测试,最后经历实际路测。

目前,长安汽车在美国、重庆等地拥有专注自动驾驶研究近1200多人,这其中并不包括辅助开发团队和相关公司。同时,长安汽车具备了自动驾驶的系统需求、传感融合、目标认知、路径规划、决策控制、仿真测试、人机交互等领域的设计和开发能力。

据悉,不久前长安汽车还专门成立了一家软件科技公司,并大量招募软件人才用于智能化方面的研发。这正是在积极推进实现“第三次创业计划”的战略目标,在未来从传统汽车制造企业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转型,完成2025年实现L4级自动驾驶量产这一新目标。

但从市场表现来看,相较于其他自主品牌,长安汽车这两年的发展也遇到了不少挑战。但借助UNI-T这款重点产品,或许长安将迎来一次翻身仗。毕竟相比较过去的CS75、CS55这样的“神车”们,UNI-T是长安全球研发体系的第一次“合力”结果「“集五国九地布局”成果――UNI-T诞生」

UNI-T的诞生,也正式展示了长安“五国九地”的布局成果。目前,长安汽车已先后在意大利、日本、英国、美国建立了在海外研发中心,同时还在重庆、上海、北京等国内城市设立研究院,构筑起纵贯欧、亚、美洲大陆的全球研发体系。

2003年长安汽车欧洲设计中心在意大利都灵成立。主攻汽车造型设计,自欧洲设计中心成立以来,已参与整车整机科研项目近二十余项,而UNI-T的外观设计就来自这里。

2008年长安汽车日本设计中心在日本神奈川县横滨市港北区新横滨成立。专门研究汽车内外饰造型和工程化设计。

2010年长安汽车英国研发中心在诺丁汉科技园区挂牌成立。负责研发动力系统,其“蓝鲸”动力系统就来自这里。

2011年长安汽车美国研发中心在美国“汽车之城”底特律成立。是我国第一家在美国设立的汽车研发中心,专攻汽车底盘性能开发、底盘工程设计、底盘技术研究、制造工艺研究,重点面向中高级轿车及SUV的底盘系统开发。

“生不逢时”的UNI-T和L3级自动驾驶 能否成为长安汽车的爆款

虽然近两年长安产品力有了足够的提升,但2019年长安共卖出175.9万辆新车,较2018年的207.4万辆同比下滑15%。其中合资方面,长安福特2019全年累计销量18.4万辆,同比下降51.3%。而长安马自达2019全年销量13.4万辆,同比下滑19.7%。

由此可见,长安汽车总体销量的下滑的核心原因,是因为被长安福特和长安马自达这两对合资兄弟拖了后腿。而这个当年负责“赚钱养家”的长安福特,已经连续第三年销售负增长。从数据来看,2017年,长安福特累计销量82.8万辆,同比下滑12.3%;2018年累计销量37.8万辆,同比下滑54%;2019年累计销量18.4万辆,累计下滑51.3%。

反观去年12月销量数据,长安旗下的多款SUV车型发力其销量为99568辆,与去年同比增加81%,在年底实现了大幅度的提升。

而受疫情影响,长安汽车在今年1-2月的新车销量为163,341辆,同比下降34.79%。其中,长安系中国品牌汽车1-2月销量124,063辆,长安系中国品牌乘用车1-2月销量94,118辆。1-2月累计产量144,203辆,同比下降39.81%。

由此可见,长安汽车已经不是那个只靠着福特和马自达的赚钱的车企了。依赖合资品牌的销量和利润打天下已不再有效,注重长安品牌自主乘用车已经是当务之急。不过,UNI-T能否大卖,还需等待市场检验。「最后」

UNI-T集成了长安汽车多年来的研发成果,是长安汽车实现2020年产销规模进入全球前十二的重磅利器。其APA4.0(代客泊车系统)、IACC(集成式自适应巡航)等L2级自动驾驶技术,此前已搭载在自家十万级的国民车之上。

目前,由于我国的法律法规还不支持,所以长安UNI-T关闭了这部分的软件功能。未来一旦法律法规给予了许可,便可以通过OTA进行开启。而L3级自动驾驶的其他功能,也可以通过OTA进行迭代升级。

不过,长安UNI-T只是一个智能化的开端,未来长安还需要一系列更具智能化、未来感等卖点的车型。毕竟就算UNI-T搭载了同级别车型中少见的辅助驾驶技术,也很难成为哈弗H6那样的爆款。

关注同花顺财经微信公众号(ths518),获取更多财经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