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另辟蹊径 核心技术或存在隐患

近日,北京市交通执法总队对“人民出行”平台运营商做出罚款5万元的行政处罚,据悉,这是《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实施以来,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对租赁电动自行车运营企业开出的第一张罚单。同时,北京市交通委责令项目合作方限期回收所有“人民出行”租赁电动自行车。


“共享单车”另辟蹊径 核心技术或存在隐患

“人民出行”共享电单车 图源:神州大地看点


“人民出行”共享电单车于2019年9月上线,是人民数据管理有限公司与北京蜜步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项目“人民出行”项目的实体呈现,电单车以“公务出行”为卖点,打造慢行交通5G智能出行平台。


但早在2017年印发的《北京市鼓励规范发展共享自行车的指导意见(试行)》,明确提出“不鼓励发展电动自行车作为共享自行车”,2018年11月起实施的《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更是明确提出北京市“不发展电动自行车租赁”。


据了解,“人民出行”共享电单车自上线起,因收取个人押金和租金,投放及运营模式违反相关规定,北京市交通委多次约谈后,仍未整改到位,而这次的行政处罚,更是给共享电单车行业敲了一次警钟。


在共享单车的基础上,加入电池助力,省时省力,满足使用者中短距离的出行需求。表面上看,给民众提供了便利、节省了时间,为商家带来了共享经济下一阶段的竞争力,但实际的运维情况却与“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的问世初衷,存在着较远的距离。


目前投入使用的共享电单车,大都采用的是锂电池技术。锂电池容量大,性能远高于铅酸电池,但锂元素的特点是“活泼且脆弱”,作为动力使用需要有合理的电池管理系统,温度环境和振动频率都是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一旦设计有缺陷,技术存在问题,或者使用者操作不当,都可能会出现自燃或者爆炸的现象。


试想一下,如果共享电单车在城市范围内大面积覆盖,一旦碰见温度过高或者空气不流通的环境,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


再者,锂电池的生命周期一般在3年左右,但受科技水平的制约,废旧的锂电池几乎不具备回收价值,内部含有的六氟酸锂、碳酸酯类有机物以及钴、铜等重金属元素,需要通过特殊的回收、处理,才能有效防止环境污染。


但目前,锂电池处理技术不够成熟,回收成本比较昂贵,回收电池场所等配套设施、完整的回收体系均处于初级建设阶段,大部分未经过优化处理的锂电池,当做垃圾被丢入自然后,其中的重金属无法被降解,造成不容小觑的环境污染。


同时,共享电单车与普通的共享单车一样,基于便利性的考量,一般都会采用无桩模式。使用者在划定的区域范围内,满足“最后几公里”的通勤后,随处停放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虽说,电动自行车的运营商会不断调整禁停区域,采用违规罚款的手段,但仍存在灰色管控地带、处罚手段缺乏强制性等特点。


随着环保低碳的呼声日渐高涨,建立健全的回收、治理体系,探索出一条绿色发展的商业模式,发挥好共享经济的“剩余价值”,或将成为共享电单车行业做好城市准入功课的充分条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