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三歲了我們該不該教他背誦古詩之類的,還是讓他有個快樂的童年?

軍嫂在鄉村


可以適當背一些,而且快樂的童年和背誦古詩並不衝突。愛玩是孩子的天性,但是也可以給孩子定一些學習方面的“小目標”,背誦簡單的古詩詞就是一個很好的目標。

很多家長覺得古詩詞晦澀難懂,孩子背了也只是死記硬背,不懂其中的意思還不如等到上學的時候再背,這種想法的出發點就錯了。背古詩詞不但能提高孩子的專注力,也能提升孩子的內涵,雖然古詩詞裡蘊含的情感孩子不太懂,但是當孩子慢慢長大,接觸到古詩詞中相同的場景時,出口成章,不但自己覺得很自豪,旁人看來也會覺得這個孩子很有修養。

就拿“鵝鵝鵝,曲項向天歌”舉個例子吧,孩子剛開始背誦肯定不明白詩句的意思,但是當家長帶孩子去動物園,親眼看到大白鵝的樣子的時候,這首詩在孩子的腦海中就會從抽象變為具象,不但提高了認知,也知道了這首詩到底在說什麼,在什麼場景下使用。

所以,只要不是強迫孩子背誦,生活中多聽多讀幾遍,看到對應的事物,古詩自然就脫口而出了。


男幼師俞老師


這位親親的問題,我個人來分享了一下自己的觀點:

首先,我覺得要放下一個觀念,背誦古詩和快樂的童年,這不是一個對立問題,不矛盾,在學習中擴大見識面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為什麼學古詩就成了不快樂的童年呢?我小兒2歲多了,我有幾本古詩,經常給他念,小孩可喜歡了,還會拉著我的小手放他喜歡的地方重複念多次。當我讀《江南》搖著小船在茂密的蓮葉間這段話,小朋友笑得合不攏嘴,非常開心,以後我會視小寶的情況適量增減。

其次,什麼是真正快樂的童年,並不是無憂無慮,不安人世。我個人覺得快樂的童年,是一個過程,心裡認同自己,認同家人,認同社會,感受社會方方面面,適應社會的過程。家長和孩子們慢慢去發現自己的優勢,挖掘自己的興趣和潛能。同時也逐步適應社會,增長見識,避免或減少社會傷害,成長為一個健康的社會人,這才是真正快樂有趣的童年。

再次,給家長朋友們一個建議,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情況,在學習和玩樂中,選擇一個平衡點,文靜的可以選擇經典古詩讀一讀,活躍的可以多點動手類的。最好還是根據自己家孩子的特點。不要強逼,興趣是最好的動力,寓教於樂,也能擁有一個快樂童年,不是麼?



媚雨傳說


個人覺得還是讓孩子有個快樂的童年吧。

我老大現在六歲多,讀幼兒園時期老師教的兒歌古詩詞之類的,當時唱讀的可流利了,完全不用看書本,當然,也看不懂書本,因為不認識字嘛。現在你讀給她聽,她完全不記得自己曾經學過。我們成年人都知道,記憶是有時限的,記憶也需要靠反覆回憶才能記得更牢固。你如果可以持之以恆的教孩子讀詩歌,肯定可以取得驚人的成績。因為小孩子的記憶力真是驚人。

我老大今年讀一年級,課文讀兩遍就能背誦完整了,可是我這位老母親得讀四五遍才能背出來。

當然,我說這麼多,不是不讓你教孩子背誦古詩詞。你還是可以跟幼兒園老師那樣將古詩詞編成兒歌,讓孩子從小體會我們中華民族文明底蘊,讓孩子更多瞭解我們中國的古代文明,讓孩子的幼年時光更加豐富多彩。



可葭媽


我現在經常早上陪兒子讀“三字經”,我兒子三歲半。

其實讀三字經的意義是讓孩子養成“晨讀”的習慣,然後增強記憶力,雖然我兒子就在旁邊靜靜的聽,並沒有跟我一起朗讀,但事實證明,小孩子的記憶力很強悍,他經常在玩的時候就自己背起“三字經”。

我並沒有希望孩子真的記住《三字經》或理解這本書的意思,就為了培養他讀書晨讀的習慣,和練就記憶能力。我覺得,只要大人不以“學習的名義”逼孩子達到某種目標,很多東西對孩子都只是“玩”,讀三字經和古詩也是如此。


噠噠球


0-6歲是孩子語言的敏感期,幾個月就可以有意識地讀或放一些優質的內容給孩子聽。孩子會說話時就會脫口而出,不用另外教。三歲還是黃金期,可以讀或放給他聽。當然你也要讓他感覺你也是很喜歡的,很享受,很開心的讀的。

以前我剛開始讀經典,孩子在玩,我自己在旁邊讀,每天吃完晚飯讀,我當時是從頭到尾讀一遍《大學》。我還背不了,但是孩子可以了。我當時真的很驚奇。無為而為。孩子不會不開心,相反的,他很開心,他很好奇媽媽為什麼那麼喜歡讀呢?他也要試試。他那時也是三歲左右。後來我就常跟他一起讀,在幼兒園就已經可以自主閱讀了。不用刻意教他。

把握好孩子的敏感期,你不單可以帶他讀古詩詞,大學,老子,易經,英語都可以起步了。快樂學即可。


翔睿媽


快樂童年和背古詩之間不是對立的。

孩子需要快樂的童年,背古詩也可以是快樂的,所以更準確的說,是快樂啟蒙。不是說正襟危坐就是背古詩,也可以在遊戲中進行。比如,我大兒子三四歲的時候,我們經常玩枕頭大戰,也就是邊互相扔抱枕玩,邊背古詩,常常孩子在大笑中不知不覺背會了古詩。到現在七歲了,不玩枕頭大戰了,但是背古詩一直都比較感興趣,有時我在誦讀的時候,他也跟著背,晚睡前或者晨起,我們都會複習一下。這是一種習以為常的事情了。

所以說,目標不是要不要給孩子古詩啟蒙,而是怎樣調動孩子背古詩的興趣,小孩子的接收特點以遊戲為主,從這個角度入手更容易做到。


悠悠老師講育兒


蛋餅太太發現,三歲孩子專門學古詩不合理,反而容易引起逆反不感興趣。

然而,在外出時,尤其是走路時,或坐公交時,總而言之就是當孩子無聊的時候,又確實無事可做的時候,家長在此時帶著孩子一起背古詩,孩子會特別喜歡,容易一下子愛上古詩,這樣起到出奇好的效果。

分享一下,太太就堅持在小蛋餅去幼兒園上學的路上和她一起背古詩。很快背了二三十首,太太的存貨背完了,就去和小蛋餅一起背新的。

所謂堅持,指的是大方向堅持。偶爾幾天不想背就不背,有時一個月不背也會發生。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保持孩子對古詩的興趣。

畢竟古詩是背不完的,孩子的人生也很長,想要成為像武亦姝那樣的才女,最必不可少的就是對古詩的滿腔熱愛。

所以,我們家長的目的要清楚,不是教會孩子多少首古詩,而是傳遞給孩子古詩的美好,引起孩子的熱愛。


蛋餅太太


該不該讓孩子從小背古詩,很多專家有不同的觀點。家長對這個問題或者困惑,或者有自己的想法。

我認為背不背要尊重孩子的感覺。有的孩子並不反感,像遊戲一樣能輕鬆駕馭,家長就可以好好引導,把背古詩作為習慣固定下來。日積月累,就能出口成詩。詩歌寫法的壓韻,對仗,讀起來朗朗上口,富有節湊美,並且語言高度凝鍊概括,富有張力,又有豐富的意象。特別能培養良好的語感,對孩子以後的寫作幫助很大。

但是,如果孩子不喜歡,家長不要強求。



家庭教育啟蒙


大家好,我做育嬰師多年,可以把育兒經驗分享給大家,很榮幸。對於孩子三歲要不要教她古詩,我個人認為需要讓孩子接觸了,一般0-3歲屬於早教期,孩子已經有了學習的過程,如果三歲不讓他接觸一些,會對孩子以後上學有影響,她的壓力會比別的孩子大一些,吃力一些。如果現在叫他背古詩,有幾點好處,第一,增強記憶力。孩子的記憶力,在兒童時期發展極快,後期會有一個高峰期,所以早一點背誦古詩可以增加他記憶力的發展。第二,提高語言能力。背誦的過程會讓他語言更加流利,說話更加有邏輯性。第三,培養學習興趣。背誦古詩會讓他越來越喜歡學習,總有成就感。第四,增加自信心。加強孩子與家長的溝通。第五提升審美能力。第六,培養耐性和長性。一次次的成功會讓他持之以恆。但是也有需要注意的,在教孩子背古詩時,一定要有耐心,而且初期不要做強迫要求,孩子有進步或者態度端正,要及時鼓勵誇獎,否則適得其反。其實孩子每一個年齡段,都有他超長的特性,只要抓住時機,會非常簡單的,我家的二寶,實在一歲半的時候,學習認字背詩的,兩週就可以背誦完整的三字經了,現在五歲,一到五年級的書她基本可以自己閱讀。





峰媽育兒經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我個人覺得這兩個事情並不衝突,但硬要選擇一個的話,我選快樂的童年。

首先我門先說說古詩,3歲小孩你讓他學古詩,你當父母的都未必知道古詩的含義是什麼,小孩子學會了古詩其實不是他會了,是家長有了可以和別的家長攀比的資本,就像現在幼兒園群裡天天留作業一樣,群裡面發的不是作業,是炫耀光榮榜!

我們再說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