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遇到事情,父親永遠都是責怪他,是什麼心理?

長大的刺蝟


您好,孩子遇到事情,父親都是責怪他,看了標題被引進來,看了配文替這個孩子感到憋屈…為什麼是憋屈,有種,寶寶心理苦,沒有誰知道。感覺就是一種做什麼都不對,無論多麼努力,永遠活在別人家孩子影子下,默默憂傷。

為什麼,父親總是這樣?難道不是親生的!就是親生的呀,那為什麼自家的永遠比不上別人,到底是孩子不夠好,還是生於他家門而顯得不夠好,一般來說,都是後者!說到底,就是本來這位父親內心就很自卑,不相信自己的程度直接影響但看不到任何自家人優秀的可能性,由於自卑和低價值感的長期陪伴著他,以致他只能看到一些他自己認為不好的東西!

這位父親,還有一種心態,自己做不到的統統歸到孩子的身上,然而根本沒有看到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看不到孩子跟他的不一樣!強行要求孩子達到他的標準才叫好。

也有一種心態就是這位父親就是好高騖遠,由於自卑造成的,過分的比較,不能接受自己比別人差,甚至不允許自己有半點瑕疵包括孩子是他生的,也是他的一門面。

想必,在這種類型父親的養育下,親子間無真情流動,只有要求和對比,孩子的生存環境很壓抑和自卑,也沒有安全感。長大後,內心力量很弱的。

因此,我們既然長大了,有能力了,也有自我意識了,首先要接納這個成長的歷程帶給我們的磨鍊,從中有苦也有甜,既然回不去,我們就多發掘當中的甜,沒有這段經歷,也許我們不會那麼理解自己,看到自己跟父親的不一樣,更加關注自己的優勢及追求。

父親有父親過不去的坎,我們也有屬於我們的路。從此,尊重每個人的選擇,重視自己的獨一無二的人生。

謝謝觀看

再怎麼樣,還是美得不行,只為我就是我!


繪心瞄fafa


孩子遇到事情,父親永遠都是責怪他,是什麼心理?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我的父親就是這樣一個父親。在我看來這是出於對孩子關愛的心裡,他們希望孩子往好的方向發展,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孩子的愛。

1.小時候調皮搗蛋碰壞了家裡的東西,父親二話不說上來先打一頓,打完之後再問你有沒有長記性。這就是父親對孩子的愛,他們想避免孩子以後犯錯,及時的糾正孩子的錯誤,教導孩子什麼是正確的行為。



記得那是一個秋收的季節,父親在房頂曬糧食,我在下面玩耍,這時候鄰居家叔叔教我喊父親的名字,這時候我就在樓下一直喊,結果這時候父親就跑下來在我的屁股上狠狠打了幾巴掌,這件事情我到現在還記憶猶新,之後他就告訴我,不要直呼長輩的名諱,這樣是不禮貌的行為。

2.學習成績不好責怪孩子,這也是出於父親對孩子的愛,這是出於他們望子成龍的心理,父親他會把所有的期望都放在你的身上,在他的眼裡你就是他的未來,他希望你向優秀的方向發展,在他們看來只有學習成績好了,才能考上一個好的大學,有一個穩定的工作。



3.與別人發生矛盾責怪孩子。記得上小學的時候,我和同學發生了矛盾,同學動手打了我,回到家裡父親發現我的臉上有傷,知道同學打了我之後,而且受傷的是我,他就責備我說道:“你和同學打架你有沒有理,可以去找老師解決,下次再被別人打傷就不要回來了。”

所以做什麼事情,我一般都不會找父親,因為他會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先罵我一頓,不論對錯,責任全在我。



4.關心則亂,父親關心兒女是天性,兒女們出現問題,他們這時候就會用最簡單有效的方式來解決,或許他的方式有問題,但這種愛我卻能夠深切的感受到。在上學的時候父親和別的孩子比成績,工作了之後父親和別的孩子比收入,這就是為了讓你更好的生活,他們故意刺激你,用此方式來激勵你,以此讓你有奮鬥下去的動力。

在我印象裡上了初中之後他就沒有再對我動過手,前段時間由於工作不順心想辭職,就找我的父親抱怨說工作上的不順心,他這時候就安慰我說:“這個年頭工作不好找,如果沒有正好下一家就不要跳槽,你就好好的在那幹。”從來沒有聽過父親如此溫柔的對我講話,是他的話讓我堅持了下來。



父愛如山,往往深沉而偉大。他們就是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情感,他們對孩子表達愛的方式在我們看來有些落伍了,但這就是真真切切的父愛。


艾特文無


通過你的描述,父母可能存在“情感不成熟的父母”的共同特點,包括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同理心、控制慾強、忽視彼此的情感邊界、拒絕情感親密、缺乏自我反思、拒絕修復關係中的問題、情緒性反應、衝動。

面對這樣的父母,如果是在父母身邊長大的孩子,因為從小“習慣”了父母的控制,相對會比較順從,會顯得“乖”一點。漸漸長大後,有了自己的思想和判斷,雖不認同父母,但之前形成的相處模式使得孩子已經習慣,也“無所謂”了。雖然有自己的想法,但還是表現出“父母說舍是舍吧”。

極少會有一些孩子雖然一直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有了獨立思想和判斷力後,會抗拒父母,因此會有衝突,父母會情緒失控,甚至出現打罵孩子的狀況。

但如果孩子不是父母帶大,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或者其他人照顧,及上學後長期住校的情況,這些孩子沒有形成對父母的依戀,主觀上不願服從父母,界限清晰,遇上控制慾強的父母,衝突不斷。

而且,對於父母來說,如果不是自己親手帶大的,等孩子大了回到身邊,生活習慣會有不同,價值觀的差異也很大,對孩子的包容更低,不願主動理解孩子,甚至會挑毛病。如果孩子反抗,通常強迫孩子服從。

遇到界限清晰、尊重孩子的父母,一直以來給予孩子愛和關注的父母,等孩子長大後有了獨立自我的意識,對事物也有獨到的見解,當與父母意見不一致時,也很容易溝通,也不會出現叛逆的問題。


情感馬車


如果你的孩子一直犯錯的話,你會責怪嗎?

大部分父母都知道不應該責怪孩子,這樣不利於孩子成長,但只有少部分父母能夠做得到。

這是為什麼呢?大概就是面對和不面對的選擇以及差異對比下的心理。

理解和執行不一定可以同步

我們教育孩子的道理放在心裡,但真正能拿出來用的很少,甚至說沒有執行力。

當孩子真的犯錯的時候,拋開性格上的作用,你多多少少會有所責怪的心理。

首先,父母絕對不會為孩子的過錯表示鼓勵,只有責備。

所以說,鼓勵應該鼓勵的行為,責備應該責備的過失。

這誰都改變不了的習慣,即便你怎麼樣理解教育都是一樣的。

知識淵博的父母,並不是不會責怪孩子,而是相對的也會鼓勵孩子。

只有真正面對孩子的過錯的時候,父母選擇有時候並不會理智的。

所以,責備孩子或許和心理有關,但有時候僅僅是沒有辦法或者習慣性責備。

對比差異下的責備

孩子最不喜歡聽到的話:你看看別人家的人孩子多厲害,你怎麼就不能上點心?

這一句話說明了在兩個孩子有所差異之後,差的一方總是容易被責備。

孩子都不喜歡被拿來比較,但父母卻恨鐵不成鋼地比較,那麼孩子總的來說是沒有辦法接受,然後父母就更加責怪了。

這種差異化的心理會促使更對的責備。

父母要明白:差異化是存在的,無論你的孩子都麼優秀,確缺點是永遠存在。

如果缺點存在於成績上,那麼請不要大發雷霆,因為改變不了事實。

只要孩子真的能夠進步,哪怕比不上別人因為是好的。

希望你的孩子有一個好的進步,教育是父母但我責任,而不是責備。

寫一句情話,一段感情,一篇情話文,與你共勉,我是情感書札,歡迎關注,一起成長!


dongg情感書札


凡事責怪孩子

我認為是傳統的“錯誤觀”,我們對待錯誤或問題的態度,消極還是積極,反面還是正面,舉幾個例子來看看:

1)孩子打破玻璃杯,希望不要打破杯子

“你怎麼這麼笨?連個杯子都拿不好!”

“孩子,打破杯子很害怕很傷心是嗎?我們看看是什麼原因,下次怎麼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

2)學習不好,希望孩子學習好

“你怎麼這麼笨?別人考98你才考88?”

“孩子考了88,比上次85有進步,我們還有12分的提升空間,只要上課更用心做題更仔細,相信你也可以考98分!”

3)孩子賺不到錢,希望孩子賺到錢

“你看看人家一年幾十萬,你連自己都養不活。”

“孩子現在最重要是積累經驗,做人做事一定腳踏實地,用心加努力一定會有回報。”

 

凡事責怪自己的孩子,是缺乏公平/客觀看待問題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

外婆帶7歲孩子去小姨家和6歲小客人玩了兩天,孩子說外婆就批評她不批評小客人,

“你跟妹妹搶什麼呢?你比妹妹大,就不知道讓著點啊!”

“你是姐姐,妹妹喜歡吃豆子,就讓妹妹多吃點。”

“現在5顆巧克力,你是姐姐,妹妹3顆巧克力,你兩顆巧克力”

我自己過去後和他們這樣說

“為了咱們玩得開心,我們先來討論遊戲規則,大家都同意了再開始玩,最重要的是秩序與和睦。”機會平等,零食平均分。

 

外婆經常是傳統方式對待孩子,我教育孩子面對這樣的情況,首先要有同理心理解對方,排除情緒看問題是什麼,知道自己哪些不足需要如何改善,認可自己的優點,不因為別人指責打擊而自我否定,採取積極的行動。


種子觀察記錄


這樣的父親,覺得自己處處不如別人,自己的孩子也處處不如別人。

他眼中的孩子,也是他眼的自己。

他看到的只是孩子的缺點,那麼他也是隻看到自己的缺點。


這樣的人是可悲的。

不僅害了他自己,也害了孩子。

這樣的人不配為人父母。


一個孩子,從小就處處被責怪,長大之後心中一定是滿滿的恨。

對父親的恨,對母親不作為的恨,對別人有優秀孩子的恨,更恨自己不該來到這個世界。



長大之後,如果受了一定的教育,有了知識,可能會慢慢的治癒自己。

但也更有可能成為一個反社會人格的人。看看歷史上那些連環殺人犯的兒時遭遇就知道了,童年不幸福的人,長大後大概率的會報復社會。




所以,從我做起,如果是自己的孩子,一定要保護他,免得處處受責罵。要多鼓勵他,多愛他。


這是為你的下半輩子做貢獻,也是為社會做貢獻。


愛自己是最好的修行


美好一天很榮幸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以下我為大家分享,我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與想法,希望我的分享能給大家帶來幫助,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從心理角度來看,其實這是一個人類的共同性,大腦的一種喜歡比較思維。不同的是有人在內心的比較後,不不會在意,他們會分析原因,自我反思,或者平常心對待;而另一種人則會通過語言來表達出來自己的不滿甚至是憤怒。這是一種蠻橫的虛榮心理。

一個孩子,從小就處處被責怪,長大之後心中一定是滿滿的恨。

對父親的恨,對母親不作為的恨,對別人有優秀孩子的恨,更恨自己不該來到這個世界。

長大之後,如果受了一定的教育,有了知識,可能會慢慢的治癒自己。

但也更有可能成為一個反社會人格的人。看看歷史上那些連環殺人犯的兒時遭遇就知道了,童年不幸福的人,長大後大概率的會報復社會。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沐汐漫情感


從您的角度來看,這被稱為責怪。從他們的角度來看,這被稱為幫助您成長。父母常常因為自己有充分的人生經驗,而認為他們是對的。

當您不讀書不學習時,他們認為您將來會找不到好工作;當您工作不掙錢時,他們認為您將來無法保證光鮮亮麗的生活;當您犯錯時,您的父母認為您還不夠成熟,他們應該指導您。如果您有足夠的能力,並且您的父母認為您可以為自己的生活負責,那麼父母就不會責怪您。此時,如果您犯了錯誤,父母只會認為您粗心,他們沒有指責,而是相信您有能力應對。

簡而言之,父母會因錯誤而責備孩子,因為孩子沒有長大或沒有正確的判斷力。另一方面,父母沒有正確的方法教孩子。不想被父母責怪,最好的方法是與父母更多地交流。您需要向父母證明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父母不想面對你比別人差的真相。因為他們倆已經比別人差了,他們不像你重蹈覆轍。比起教你如何好好學習,責怪你不好好學習來的更容易一些。

其實不只是父母。在生活中,我們也會遇到這樣的人:如果我不能滿足我的需求,那麼您肯定是錯的。


光影侃生活


如果我說這是父親的一種表達愛的方式,不知道題主是否可以理解。

愛有很多種面相,有慈善,有溫和,有嚴厲,有責備,有愧疚,有討好...而題主所提到的這位父親表達愛的面相是責怪。因為愛兒子,所以在兒子調皮搗蛋時會去責怪兒子希望兒子注意安全不要受傷;因為愛兒子,所以會在兒子讀書學習不好時責怪兒子希望兒子認真讀書將來考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過上好日子;因為愛兒子,會把自己家的兒子和別人家孩子比較會責怪兒子,希望兒子能學一下別人家孩子的長處,讓兒子能更好的在這個社會人生活。

但是父親並不會把這些說出來,只是一昧地責怪兒子,殊不知,這便是父親的愛,這是父親表達愛的方式,可能我們無法理解,我們覺得愛就是慈善,是包容,是溫和,但是愛有很多面相,父親只是選擇了一種他覺得好的方式。可能父親小時候,父親的父親是這麼教育他的,可能您長大了,會在不經意間發現,您教育您的孩子也會像父親教育您一樣,因為他是您的父親,兒子對父母都是有歸屬感的,為了歸屬於父母,會做和父母一樣的事。

再看我們的題目,當題主能夠理解父親這些行為背後的愛時,相信您與父親的關係一定會改善的,找個合適的時機告訴父親,您明白父親對您的愛,但是這種方式並不適合您,把您的需要告訴父親,相信父親會理解您的,因為父親愛您。



樂培心理張老師


人無完人,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問題,何況孩子。有些父母性格比較著急,本身自己就是那種遇到問題不會解決問題的人,結果孩子出現問題,就一味地責備指責,批評孩子。

也許父母的出發點是好的,都是為了孩子好,但是這種行為極大的傷害了孩子,會出現挫敗感,自信心的喪失,對一個孩子來說是以後很難恢復的……父母應該好好的和孩子溝通,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總結問題,辦法總比困難多,問題對大家都是人生的好老師。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