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该如何和孩子交流?如何正确引导孩子?

寂寞的写作人


和不同阶段孩子沟通,建议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

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孩子和他们讲大道理是没有作用的。哪怕家长说我是为你好,孩子也是理解不了的。年龄较小的孩子在心理上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讲再多抽象的道理都没用。

举个例子,孩子要吃冰激凌,你不让孩子吃,你对孩子说吃冰淇淋会拉肚子。可孩子不听啊,就一直哭闹。这种情况下有的家长会妥协,有的家长会发火。其实大可不必这样。孩子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在他的内心世界就只有一个声音:我要吃冰激凌,拉肚子什么的不重要,不理解,听不进。如果换种方式告诉他:你记得你上次吃了冰激凌肚子痛吗?最后还去医院,医生给你开了药。爸爸妈妈不希望你肚子痛,所以现在不能吃冰激凌。而且上次的药很苦你记得吗?吃了冰激凌肚子痛就要吃很苦的药,你愿意吗?

这样同孩子讲,他才能意识到爸爸妈妈真的是为我好,而不是简单说一句我为你好。

所以和年龄比较小的孩子沟通要具象化。

和年龄比较大的孩子沟通需要注意的是,沟通的方式比沟通的内容更重要。

现在的孩子追求平等与尊重,父母用高高在上的态度是没有办法好好和孩子聊天的。

沟通是双向的,不少父母认为孩子不懂事,需要听从父母的安排。有这种想法的家长往往会适得其反。孩子生活阅历少,有时候会不懂事,但不代表可以不被尊重。

建议家长平等的和孩子沟通,听听孩子的想法,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被倾听,被理解,那家长的话就更容易被接受了。

为人父母是一门学问,顽童家庭教育始终与你相伴!


顽童家庭教育工作室


交流要改变双方的角色,不是与父母和子女的角色进行交流,而是双方与朋友间的角色开始交流。平时与孩子相处,可以轻松一些,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说教。我举个例子,孩子上一年级时,一天中午,我回家就听到婆婆和女儿在争吵,女儿说笔是她捡到的,她就可以留下,婆婆不同意她留下,说以后会让她变坏 。让我评理。

我去看了一眼那支笔,因为我经常到文具店买办公用品,知道那笔价格不便宜,我没给孩子买,她自己也不会买。

我就拿出笔对女儿说,这笔真漂亮,你是怎么得到它呢?女儿讲述了她捡到笔的经过。我就给她讲,如果你把自己喜欢的东西丢了,这时你会怎么样?(肯定很难过),你希望捡到你东西的人归还吗?(希望)同样别人丢了心爱的钢笔,也希望你归还。你觉得呢?下午集队女儿就把笔交给了失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应该鼓励孩子自己去实践,通过她自己的经历认识世界,在她遇到困惑时,偶尔给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沙漠里的胡杨树


我女儿两岁多,一般出门的话,我都提前跟她说妈妈带你出去玩,但是要听话,一定牵妈妈的手,买东西我会先说妈妈不同意买的就不能买哟,买一样吃的,就不能买第二样了,以前没这样跟她说她出门都是要买什么就必须得买,现在这样讲,听话很多了!

也不能什么都不许不许,这样孩子会更叛逆


彩虹糖有豆豆儿


通过我和我家孩子的沟通经验我认为:

一、少说多听

聆听是一门艺术,认真的聆听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费斯诺定理指出人有两只耳朵却只有一张嘴巴,这意味着人应该多听少讲。

多听能从孩子的语言里得知他想表达的问题,你才能更好的回应他的回答。

二、读懂孩子的内心

我有段时间总是巴拉巴拉自己说的多,也不管孩子内心咋想的,只管自己说,起到了反作用,后来我就换了一种方式,先和他聊,发现他内心深处真正想要的东西,所谓对症下药就是这个理,要抓重点。

三、不吼不叫,换位思考

这个时候不能大喊大叫,要站在同龄人的角度去沟通交流,这样才比较顺畅,如果一味以大人高高在上教育的姿态去聊,肯定不会有沟通和交流的效果。

四、正确引导

这个主要是要引导孩子多表达自己的情感,有的孩子会用大喊大叫哭闹的方式解决,这个时候要安抚,等他安静下来在沟通,同时要引导他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而不是哭闹,不断积累孩子的词汇量和锻炼他的表达能力。



优加科技园张福玲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是樱桃小五月妈妈,分享下我的心得吧,家长和孩子的正确交流,我觉得可以这样做:

1:家长对于孩子的错误要就事论事

每个孩子都会犯错误,那么作为家长更多的时候和孩子的交流,对于错误轻则指责,重则会延续出孩子的其它错误,会把孩子一系列的否定掉,这样做对于孩子的发展非常的不利。

其实父母在面对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一定要就事论事,不要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2:尊重孩子,不要摆大人的架子

有些家长和孩子交流,总是觉得自己是大人,所以总爱给孩子讲大道理,觉得自己都是对的,孩子就要照着去做,其实这样做只能让孩子不愿意和父母沟通。

更好的方式是要尊重孩子,给孩子发言选择的机会,让他们也能变得有主见,有独立判断的能力,彼此尊重,和孩子成为朋友,这才是亲子沟通的最好方式。

3:给孩子空间

孩子对于一切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想去探索,不过很多父母面对孩子的一些行为,都会说不,其实这样做不太适合,在安全的情况下,要给孩子空间,让他们有自我的探索感知,这样更愿意和父母沟通其中的感受,父母对于一些教育可以在这个潜移默化中来解决。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眼中的宝贝儿,那么和孩子的沟通,也要做到平等,学会倾听孩子,给孩子空间和自主的机会,要尊重孩子,这样才能更好的交流,和孩子成为朋友。

以上就是我的一点心得,希望可以帮助到你谢谢🙏!





樱桃依妈育儿


家长要时时与孩子保持沟通流畅!

所以做为家长,必须在沟通问题上引起足够认识,要和孩子多沟通交流。

和孩子沟通是有技巧的,第一条是学会倾听,要让他充分表达,当发现他的言行有问题要记下,然后和他讨论式交流,不可发号施令,要让他理解与深刻认识。学会与孩子交流。如果孩子不爱主动交流,就需要家长找到孩子感兴趣话题先开头,让他打开话匣子,然后巧妙引导到你想表达的话题,最好在他兴趣正浓时去引导话题。让他逐渐接受你的引导。

要和老师保持时时沟通。孩子一旦上学,孩子在校的时间甚至比在家时间还长,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老师比家长更了解孩子。从老师因材施教方面去引导培养孩子。

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做家长的,不仅要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从小就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关心他人,培养孩子乐观开朗的性格。

多带孩子出去走走,既开阔眼界,又心情愉悦。等孩子稍微大些,

多与孩子交流,放下身段与孩子成为好朋友,让孩子信任你,有什么话都愿意和你说。

到了青春期,要做一位聆听者,给孩子空间。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尽可能的多陪伴孩子,关心孩子,发现有什么问题,千万不能一味地打骂或者训斥孩子,要多鼓励,多交流,找出问题根结,正确引导,帮孩子一起解决问题。

作为家长,我们平时要更多的用心去观察,去了解孩子心理的变化。

遇到孩子不愿意说的事情,最好不要逼问,让孩子产生反感。

其实可以采用别的办法迂回了解发生了什么情况,可以给孩子留个纸条,或者是你跟孩子说说你在孩子那个年龄遇到的难题,也许会打开孩子话匣子,孩子就会告诉你发生了什么事情。





卿卿儿童教育


随着孩子的长大,如何和孩子交流,怎么交流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是多数家长头疼的事情。你和孩子脸红脖子粗的争执半天,他一句话也没有听进去,转身就走,留给你一个他的大背影。

那么如何才能正确的和孩子交流,让亲子关系更加亲密呢?可以尝试以下几点。

1.不要总认为你是大人,孩子就必须听你的,无条件服从,没有说“不”的权力。比如,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跟风似的,谁家长报了什么兴趣班、补课班,自家娃也得必须报。不管孩子的愿不愿意,你都得上,不能说”不去“。我是大人,我的话你就得无条件服从。

2.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平等对待。家中大小事情的决定,可以试着让孩子参与其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尊重孩子。平时做完作业,孩子想要做什么,自己安排。不要总抓着孩子,放在自己眼中,才是放心的。

3.当和孩子发生冲突,先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冷静下来再和孩子探讨问题。冲动是魔鬼,这话也适合和孩子沟通中。网上时常会爆出一些亲子之间,发生的悲剧案件,多数都是情绪失控造成的。避免发生这些悲剧,学着控制好情绪。



4.说话的语气,不要过于命令化,让孩子觉得你就是对他发号施令。心里出现了反作用,交流只会适得其反。 比如,”时间都过了多久了,你怎么还没有去写作业。听到了没有,快点去,还要我说几遍?” ”妈妈你总这样说,我不想听你的。你能不能别这样说了,我已经知道要写作业了。“这是儿子对妈妈说的。 ”你已经超过写作业时间了,儿子。"爸爸提醒儿子的话。 "爸爸,好的,我知道了,谢谢你的提醒,我去写作业了。“

同样都是孩子交流,孩子为什么只听爸爸的,不听妈妈的? 想过为什么会这样子吗?问题出在孩子身上,还是自己身上。估计不用说也猜到了。而是说话的方式和语气不对,令孩子心生厌。



育儿的过程,也是自己学习的过程,跟着孩子成长,时常反思自己。找到适合的,有利于和自家孩子相处的育儿方法,才是作为父母最重要的事情。借鉴他人的育儿方法,而不是一味的生搬硬套用的自家娃身上。


遇见向暖的记录馆


答:根据年纪不同划分为学龄前儿童和青春期孩子分别分析

学龄前儿童:

理论基础:2-7岁的阶段,在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之一即自我意识的产生,这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基础阶段。

心理辅导:

1、家长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此阶段的孩子由于认知的有限,往往会崇拜家长,觉得家长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家长们也要抓住孩子的这一“弱点”言传身教,注意孩子对自己持续信任感的培养。

2、倾听,多多关注孩子的想法,让孩子表达自己。让孩子参与到家庭活动中,听取他的意见,可行时采纳,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

3、这一阶段的孩子常常会以物品的归属感来感知“我”和其他人的区别。家长需认同孩子这一发展规律,不要过多的责骂指责孩子。不要给孩子的某种行为“扣帽子”,父母也应及时制止其他家庭成员给孩子“扣帽子”。注意孩子积极情绪的培养,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批评孩子时就事论事,只批评行为并及时了解孩子的想法。最后以拥抱结束。

4、及时夸奖和奖励。注意夸奖孩子时,不要笼统的夸今天很棒,而是夸今天你做了一件xx事或你的某一个行为,我觉得特别棒。让孩子知道受到夸奖的原因。

5、家长的反思。家长需和孩子平等交流,做错的及时跟孩子道歉。

青春期孩子:

理论基础:在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青春期处于形式运算阶段。这个年龄段孩子心理发展有强烈的成人感,思维能力和独立意识都在快速增长,思维发展水平也接近成人。此阶段孩子在心理发展中有“青春期自我中心”这一重要特征,所以经常会表现出不理解父母的想法为什么总与自己的格格不入,会以“说了,你也不懂”拒绝和家长沟通。这一现象也被称为“青春期叛逆”。

心理辅导:家长常常会有管教无力感,其实,改变和孩子交流的方式方法,会有效果。

1、家长切记不能以“爱”为名义绑架孩子。真正做到和孩子平等对话。注意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2、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自己做不到的,不要求孩子做到。如果孩子此时有“偶像”,家长可多了解“偶像”的成名史、奋斗史等,引导孩子理性追星。

3、关注孩子的想法。孩子不愿交流时,可通过“写信”、“留纸条”等方式和孩子聊天。

4、关于早恋。可以先和孩子聊别人,一般聊别人时孩子的状态是放松的,家长可以及时捕捉到孩子当下的想法。也可以和孩子聊自己的恋爱经历,把自己的处理方式和价值观传达给孩子。允许孩子有隐私和秘密,切记不可窥探。如果孩子允许,可以和孩子交换秘密。

5、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些小目标,引导孩子一步一步实现,成功时及时鼓励,失败时及时寻找原因或更改目标。

6、家长的反思。要根据孩子的状态和表现及时调整自己。错时及时跟孩子道歉。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王卉老师说早教


我是言姐,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其特点。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扬长避短,在孩子的教育和交流中,帮助他发现优势,改正劣势,该如何与孩子交流呢?接下来跟大家分享一些与孩子沟通的技巧。

第一:把孩子当做朋友。 不要觉得自己是家长就高高在上,什么都要听你的。你和孩子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你把孩子当成朋友,在交流的过程中孩子也会把你当成朋友,有什么事都会跟你说的。

第二:要有耐心,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孩子交流是需要足够的耐心,有时候孩子总会问你各种各样奇怪的问题,这时候不要嫌烦,一定要耐心的给孩子解答,这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关键。在和孩子的互动交流中, 了解孩子为是怎么想的,只有了解孩子的想法时,才能够有效的引导和教育孩子。

第三:多讲道理,不要总是体罚孩子。要学会跟孩子讲道理,不要通过暴力或者命令让孩子折服。惩罚一时可以起到威慑的效果,但是随着他慢慢长大,效果不好,甚至产生更严重的后果,所以不管孩子犯什么错误,都不要轻易的体罚孩子。

第四:多表扬少批评。经常受到表扬的孩子明显要自信一些。在生活中要学会常常鼓励孩子,就算孩子有哪些地方做的不够好,批评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常常去鼓励孩子,增强自信。

作为家长我们也需要正确的对孩子进行引导。

第一: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一个情绪平和的父母教育出来的孩子也会是平和的,情绪是会影响别人的,所以不想孩子总是情绪失控,自己一定要控制好情绪。

第二:树立榜样,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你的一言一行对孩子影响很大。要想孩子怎么做,父母先得做到,榜样胜过无数的说教。

孩子是我们的宝贝,我们一定要用心去陪伴他,教育他,让他越变越好。





言姐亲子教育


在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孩子大多都是温暖、善良、有爱的。然而和谐的家庭环境中必然有平等、尊重的亲子交流。

一、每个孩子都有想要和人交流的需求

交流是每个人的需要。人的情绪都是由人与人的交流而来。

在7岁之前,孩子最信任的人就是父母。所以与父母交流,分享生活是孩子的本性。

家长要和孩子充分、平等地进行交流,从而让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二、我们应该如何和孩子交流

既然在与孩子的交流中,家长的回应如此重要。那么家长如何和孩子交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呢?

1、最重要的两个字——真诚

成年人在年复一年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学会了“带上面具”,但是孩子比成年人更敏感,更能感受到你的情绪。

孩子从对话中感觉到你的不耐烦,孩子就不愿意再和你分享了。但是孩子一旦感觉到爸爸妈妈在认真听我讲话,他便会愈加想要表达。

孩子可能在你正在忙时跑过来和你说话,不过你这时只要蹲下来,轻轻在他耳边说一句:“宝贝,妈妈现在正在工作,等我忙完来找你,你再和我说,怎么样?”

孩子从你蹲下来的动作里感受到了平等和尊重,从你轻柔的语气中感受到了真诚和期望,自然愿意和你交流,分享生活和朋友。

2、以理服“孩”,正面管教

对于孩子错误的行为,作为家长必须要指出,不过要以理服“孩”,认真的解释背后的原因。

《正面管教》中说到: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长和孩子平静和善讨论问题的背后,不仅能帮助孩子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合理,也进行了一次深度的亲子交流。孩子更信任家长,家长更了解孩子。

3、批评孩子时请给孩子留点面子,却勿咄咄逼“孩”

孩子其实比你想象中的更爱面子。

就拿孩子生病这件事情举例,如果孩子生病是因为前些天孩子未及时穿衣服导致的,那么孩子那时的行为就是错误的。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带来了不良的后果时,其实他是羞愧的,难过的。如果这时你再当面指责孩子,孩子的心理和生理都会陷入更难过的境地。

心理学博士艾丽卡·雷斯切尔曾说:“行为是行为,孩子是孩子。”

意思是对待孩子所作的行为和孩子本人应该区分开来。

孩子是你自己的孩子。孩子生病了,第一时间应该呵护她,关心她,给予她充分的爱。孩子所作的行为自己承担后果的同时,家长也可以进行正面管教,让孩子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

我是@高高说育儿,也是56个孩子的“妈妈”。欢迎大家和我一起交流育儿心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