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生門問題是什麼?


引言

讀書有四步是要求讀者深入思考的:

①書的內容(去賞析此書)

②書的作者(作者當時的境況)

③書的社會(社會背景,為什麼要寫此書)

④書的影響(連讀與此書相關書籍)

讀書萬不可只看內容,要去讀內含與抒出,以及有自己的看法。


《羅生門》看點:

①恐怖的環境氣氛

②日本歷史的環境(當時是戰國時期)

③人物形象以及地位的構建

④“to be or not to be”的鬥爭(羅生門的思考)


書的背景

其實幕府末期並沒有什麼可說的,和每一次戰爭帶來的結果都一樣。死人不計其數,活著的集權統一。接著又是一波推翻。這些事縱觀中國歷史可是見多了,無非就是換個場合換了個地點搞原景重現罷了。(如果不信的話翻開日本歷史就可以看到,先是織田信長被豐臣秀吉刺殺,接著統一戰國。後來帝國又被德川家康整死。)

但是還是要說一下,這個社會處於資本主義高速覺醒的時代,可謂是層層壓力;經濟蕭條,民不聊生。所以整本小說都十分荒涼。

說完社會說說芥川龍之介,此時他正在失戀的心情當中。因為他心情不好,看見了什麼都是醜的。

其實他並不是被甩了,而是被他養父強行分開的,因為他的情人是個寡婦。當時是很不被日本群眾接受的。羅生門中其實有一部分也是在懟“武士道精神”。




故事簡介(書的內容)

在幕府末年,門閥大族勢力衰落,很多人因此失業。其中就包括武士在內。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一位自家主子不要的武士(也就是護衛)。由於當時並沒有待業這麼一說,國家也不給補助,所以他只好流浪。沒吃沒穿沒房也就罷了,更殘忍的是這位仁兄沒有副業(也就是除了武術啥也不會)。

他無目的的似行屍走肉一般。現今天色已暮,趁著肚子尚未叫的情況下,他找到了一個叫“羅生門”的天然旅館,這個地兒也有橫七豎八的旅客在睡覺,只是醒不過來的(這地兒有個俗稱叫“屍體堆”)。於是武士便躺到了死人身上,他自從離開幕府無家可歸之時,就開始琢磨生計問題,琢磨了半天不琢磨了。開始為難起來。他的心理獨白如下:

“俺還是光榮的死去吧!畢竟祖宗留下來的精神(武士道)不能改,我都到了這份田地了。也沒臉見祖宗了吧!對喲不見就不見吧,我還有大好的時光可以過,大不了去當強盜得了。不行不行,強盜侮辱了我的職業操守,還是死了吧!但是我要死了大好年華怎麼辦呢。'

想到了三更,午夜的屍體堆中發出了微弱的聲音。映入眼簾的是一位瘦弱的老太太,正在揪女屍的頭髮。就在這部小說的體材將被列為恐怖之時。也不知這武士哪來的膽。竟去問那老婦人問題:“你是誰?”。如果按照正常劇情發展,就是老婦人轉身跳起,咬斷了武士的脖子。露出恐怖的面容,緩緩向月下走去。

可是這叫“羅生門”而不是“鬼門關”,於是劇情出現了三百六十度大反轉,這位老太婆被嚇得 發抖,武士確定她不是牛鬼蛇神之後立刻變了樣子。開始斥責老太婆沒有人性。老太婆為自己的利益辯護道:“這傢伙生前也做過壞事。她為了養活自己的女兒,把死泥鰍肉冒充魚肉賣,而且所有人都沒察覺出來。”

武士聽了老太婆的話若有所思的想了一會兒,明白了一個真理(苟且的活著)。於是清楚老太婆是一個要用死屍做假髮的人之後,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幹起了打家劫貨的第一票,強搶了老太婆的衣服。


羅生門賞析。

芥川龍之介將沉重壓抑的氣氛發揮到了極限,“於是樂得狐狸來棲,盜賊入住,最後竟將無人認領的死屍也搬了進來,且日久成俗。”這便是羅生門的環境。人物也是如此,如落魄流亡的武士,骨瘦如柴的老太婆,再附贈烏鴉死屍與昏沉雨天下散發出的惡臭味。在初讀之時還讓人想到了愛倫·坡的小說,如他的小說中經常會有牆角出現裂縫的不祥預兆等。但後來雖然謎團解揭,但是還是沒有減輕沉重。反而將小說推向了另一個高潮那就是對於“善與惡”的談論,而且作品的衝突設計的也很棒,如自身矛盾的心理衝突,人與環境(恐怖)的衝突與善與惡的衝突。


何為羅生門問題


我記得哈姆雷特中有一句話叫“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a question”,這句話譯為“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問題”。其實羅生門問題並不只會在生死關頭。如果讓你出賣隊員才能飛黃騰達的話,你是選擇出賣隊員還是不飛黃騰達呢?如果單談生與死無疑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前者。如果深入到生活呢?如果你有一個秘方可以天下無敵,有一個朋友(前提是最好的)向你要,你會給嗎?


作者生平

芥川龍之介生平,他18歲之前的生活用一個字來形容“慘”,跟他有交往的人幾乎死光,不過學業十分優異,閱讀過很多名著。大正二年他復刊《新思潮》之後便一發不可收拾,發表了《竹林中》、《羅生門》等小說,並獲過諾獎。


作品聯繫

①《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一本書改編的電影,李安導演,獲奧斯卡金獎)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講述的是一個小男孩在船上與一隻老虎的故事,記住這一點是老虎而不是小貓,如果是小貓就不能叫奇幻漂流了。看似奇幻的背景之下隱喻著重重的謎團。


1、那隻老虎為什麼要叫“理查德·帕克”?理查德·帕克是何許人也?


這隻船上有許多的動物最後都被吃了,但那些動物就是沒有名字。如果要說老虎是主角必須要有名字的話,為什麼叫“理查德·帕克”而不叫“大虎”或者“阿花”這些名字呢?

說起“理查德·帕克”,要先從一次海難講起。這次海難遇難者有四位仁兄,而單單活了三位死了一位,這位大哥就叫“理查德·帕克”。要知道海難多的去了,死的人也數不勝數,那麼為啥要選他呢?。因為他並不是自然死亡,而是被吃掉的。當時四位都面臨一個抉擇那就是“吃掉其中一位,解決沒吃沒喝的問題,還是要死一起死?”顯然他們選擇了前者,把其中最瘦的一位吃掉,被吃掉的正是帕克先生。這就是羅生門案件,後來餘下三人被判死刑,結果沒想到又被放了出來,對當時社會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2、真的有什麼奇幻漂流嗎?並沒有!

真相:少年派的確是和父母出海,中途遇到海盜打劫。雖然海盜被殺但船上已經沒有了食物,父親跳海,母親被殺。少年派雖然吃了海盜的人肉,但過了幾天又餓到瀕死。這時他面臨一個選擇“是把母親的屍體吃掉,還是餓死?”他選擇了前者,因此最終獲救。他由於受不了這麼大的打擊所以選擇了逃避,奇幻漂流只是他的大腦自編自導的一個故事罷了。這隻老虎正是他獸性的一面。


東門行

出東門,不顧歸。

來入門,悵欲悲。

盎中無鬥米儲,還視架上無懸衣。

拔劍東門去,舍中兒母牽衣啼:

“他家但願富貴,賤妾與君共哺糜。

上用倉浪天故,下當用此黃口兒。今非!”

“咄!行!吾去為遲!白髮時下難久居。”


那麼,這位男子要去哪兒,家人都攔著呢?答案十分簡單那就是去做強盜。

在“貧苦的生活與搶劫發財”的羅生門問題中他選擇了後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