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認為Model Y只是一臺跨界版的Model 3就大錯特錯了

在Model 3訂單成績十分喜人的情況下,馬老闆乘勝追擊,宣佈Model Y交付提前,首批Model Y這兩天已經在美國開始交付。


與Model 3交付時的大張旗鼓相比,Model Y的交付低調了許多,不過早些時候公佈的Model Y的兩項技術細節卻讓Model Y並不那麼“低調”。

一個是Model Y將用鑄造成型技術來取代傳統制造中廣泛採用衝壓件和焊接技術製造白車身,將70個零件減少到1個,另一項是Model Y整車線束將從Model 3上的1.5km進一步縮短到驚人的100m。

如果說原來的車身製造流程是“咣~咣~咣~咣~滋滋~滋滋~滋滋”,那麼採用大型鑄造機的工藝大概就是“咣嘰”一下就成了。


如果你認為Model Y只是一臺跨界版的Model 3就大錯特錯了

特斯拉公佈的大型一體式鑄造機專利示意圖

這讓我想起了小米4發佈時“一塊鋼板的藝術之旅”。

如果你認為Model Y只是一臺跨界版的Model 3就大錯特錯了

小米4手機中框

當時的手機中框還是不鏽鋼,工藝是鍛造+CNC,隨著技術的革新,如今很多手機已經開始採用雙金屬壓鑄成型的工藝來。不過大部分手機中框都是在一塊鋼/鋁材上做文章。

配合著第二條消息一起看,Model Y縮短整車線束的技術引入了在數碼硬件中常用的FPC柔性印刷電路工藝。

如果你認為Model Y只是一臺跨界版的Model 3就大錯特錯了

特斯拉公佈的縮短整車線束長度的工藝專利

這兩條消息放一塊兒,有沒有覺得Model Y就是一臺超大號的手機?


Why?


在傳統汽車車身和線束製造工藝已經相當成熟的情況下,特斯拉為什麼要如此大動干戈地革新制造流程呢?

我想答案就是:極致的自動化

馬斯克對於自動化的變態追求一直被業界知曉,在Model 3時就想大幅提升自動化率然而卻反而造成產能受限引起了不小的風波,這次Model Y採用全新車身製造流程和線束工藝,無疑是馬斯克對於自動化進程的重裝上陣。

其中關於選擇一體化鑄造車身工藝的話題,感覺可以單開一篇來細細的聊,同時也需要一些後續的數據支持。


我的基本觀點是:

一體化鑄造車身工藝很有是可能面向電動汽車不同於傳統燃油車的整車軟硬件架構做出的綜合產品開發週期、功能需求、輕量化需求以及成本需求的工藝考量。

也就是說,或許在目前這個過渡期看起來並不那麼必要,特別是對於燃油車還佔據產量80%的傳統車企來說不那麼必要,但是對於未來電動汽車的生產來說,一體化鑄造的車身將會是更好的選擇。


同時我還有一個猜想。


採用一體化鑄造車身的工藝,是為了縮短車身開發週期,為未來的車輛模塊化做準備。這裡說的是模塊化車輛,而不是已經存在多年的模塊化平臺概念。


What?


上面提到Model Y像一臺超大號手機。因為看到上面兩條消息之後,第一時間閃過我腦中的是下面這個東西。

如果你認為Model Y只是一臺跨界版的Model 3就大錯特錯了

Google Project ARA

谷歌胎死腹中的模塊化手機概念,手機的相機、屏幕、電池等等被做成了不同的功能模塊,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在框架上組合不同的模塊以滿足不同場景的使用需求。

這個項目被取消一定程度上與其概念過於超前有關,不過最近又有看到類似概念的復興,在影石(Insta360)剛剛發佈的2020年新品ONE R上,採用了鏡頭與電池、機身分離的設計,用戶可以自由組合擁有三款不同功能的運動相機。

如果你認為Model Y只是一臺跨界版的Model 3就大錯特錯了

Insta360 ONE R

利用一體化鑄造技術減少工序,縮短開發週期,快速迭代,利用FPC柔性印刷電路讓電氣連接變得“簡單”,這種有點像“造手機”的操作在我看來,都是為了給電動汽車模塊化做鋪墊。或許,這就是特斯拉對未來汽車的設想。

在一份網友的畢業設計中,就幫助特斯拉描繪了這樣的藍圖。

如果你認為Model Y只是一臺跨界版的Model 3就大錯特錯了

網友Fábio Miguel Martins的畢業設計Tesla Pod

無獨有偶,Base在洛杉磯的電動汽車品牌NEURON EV在特斯拉Cybertruck發佈的前後腳發佈了自己的模塊化電動汽車T.ONE。據介紹,T.ONE是一款能夠根據不同使用場景靈活調整車體結構的電動汽車。

這車在虹橋天地展示過,我還去看過一眼,據項目負責人介紹說開發週期非常短,成本控制也很好。

如果你認為Model Y只是一臺跨界版的Model 3就大錯特錯了

NEURON EV T.ONE


How?


一體式鑄造車身的工藝或許就是答案。

特斯拉的一體式鑄造車身的技術細節還不得而知,但國內其實已經有類似概念的驗證性產品面世。

2017年,安陽強基精密製造公司與一汽集團共同研製完成了一款“整體式車架”,並獲第15屆中國國際鑄造博覽會優質鑄件特別金獎。

如果你認為Model Y只是一臺跨界版的Model 3就大錯特錯了

安陽強基精密製造公司生產的整體鑄造車架

這項技術源自於中國古代的失蠟法鑄造工藝,經過技術革新之後實現了媲美甚至優於衝壓件精度和表面光潔度的大型鑄件生產,整車車架分三部分整體鑄造,全車無任何焊接結構,可以減重10-20%,同時開發週期大大縮短,具有非常好的生產柔性。

如果你認為Model Y只是一臺跨界版的Model 3就大錯特錯了

失蠟法鑄造車身工藝具有高度柔性

不過特斯拉註冊的專利顯示它們採用的是壓鑄工藝,生產柔性與失蠟法的熔模鑄造相比不可同日而語,但我認為不能排除軟模和硬模協同開發縮短開發週期的可能性。

就像我們在3G時代展望4G的時候那樣,很多未來的可能性都沒有來到我們眼前,然而撥雲見霧之後,一切都是那麼奇妙。

當傳統汽車廠商在規劃產品時為了發動機調校、懸掛軟硬、路感是否清晰打的頭破血流的時候,特斯拉的Autopilot卻俘獲了很多用戶的心。

或許只是執拗的鋼鐵俠看到了我們還未看到的未來,所以會用“理想”中的辦法去造那種“理想”中的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