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極簡史:他們揹負了什麼歷史包袱?


俄羅斯極簡史:他們揹負了什麼歷史包袱?


橫跨亞歐大陸,世界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俄羅斯。過去的幾個世紀,他在世界舞臺上扮演了特殊的角色。他是兩種政治形態的混合體,也是承擔了衰弱與強盛的恥辱與威嚴。


這個現代軍事強國,一路走來揹負了哪些歷史包袱?本文將用簡單文字和長圖點狀地敘述俄羅斯的歷史(按照重要年份時間段),希望對於未來中俄經濟的研究提供一些基礎信息。


俄羅斯極簡史:他們揹負了什麼歷史包袱?

俄羅斯極簡史:他們揹負了什麼歷史包袱?

俄羅斯極簡史:他們揹負了什麼歷史包袱?

俄羅斯極簡史:他們揹負了什麼歷史包袱?

俄羅斯極簡史:他們揹負了什麼歷史包袱?


現在歐洲東北部的俄羅斯聯邦地區在舊石器時代已經有人居住了。


大約公元3世紀-8世紀,俄羅斯人的歷史開始形成,東北歐的東斯拉夫人、部分維京人(瓦良格人/羅斯人)以及欽察人(亞歐遊牧名族)是現代俄羅斯人的祖先,三者融合為現在的俄羅斯人(父系是瓦良格人,母系是東斯拉夫人的民族)。


882年,維京人、諾夫哥羅德公國大公(現俄羅斯諾夫哥羅德州諾夫哥羅德市建立的公國)奧列格建立的以東斯拉夫人為主體的東歐君主制國家,首都是基輔。國稱基輔羅斯,後稱留裡克王朝,是俄歷史第一個王朝。


所謂(東)斯拉夫人實際上是英文Slave(奴隸)的意思,而維京人曾對東斯拉夫人殘忍對待。


前四任大公期間,俄多次進攻君士坦丁堡,逼迫拜占庭帝國簽訂了4個商業性條約,保障了俄在拜占庭的商業特權。


公元988年,拜占庭帝國(東羅馬帝國)採納了以拯救世界為使命的東正教會,隨後由此開始,千年拜占庭與斯拉夫文化的融合成為了今日的俄羅斯文化。在1472年,莫斯科大公迎娶了東羅馬帝國的末代公主,俄國的統治者們開始以羅馬帝國的繼承人自居,並繼承羅馬皇帝“雙頭鷹”的徽章,沿用至今國徽。


基輔羅斯的宿命最後是分裂為多個公國,被蒙古人逐一擊破,最主要三個國家為西北方的諾夫哥羅德、南方的烏克蘭及東北部森林區的羅斯公國。諾夫哥羅德獨立,但是要繳納重稅;烏克蘭被金帳汗直接管理;俄羅斯公國需定期到薩萊可汗大帳叩頭領取汗敕,繳稅和提供兵源,是嚴格的封臣關係。


留裡克王朝的最後一位沙皇費奧多爾·伊萬諾維奇於1598年去世後,成為絕唱。


16世紀中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崛起並統一俄各諸侯國,成功從金帳汗國獨立且成為了基輔羅斯文化和政治的繼承者,建立沙皇俄國。東羅馬帝國滅亡之後的1547年,伊凡四世在克里姆林宮戴上了羅馬皇帝使用過的王冠,成為俄國的第一個沙皇,在俄語中“沙皇”意為“愷撒”,史料記載,沙俄長途跋涉入侵西伯利亞,向西與波蘭與奧斯曼帝國開戰,當時,俄的疆域自中波蘭連綿至北美的阿拉斯加。但當時,俄的科技、經濟及文化水平都相對東方與歐洲大陸落後不少,但一個年輕人卻改變了這個帝國的命運。


1697年8月,2米大個子彼得一世來到荷蘭的贊丹,目的是學習造船。他和工匠們吃住在一起,鑿木頭、造軍艦、學駕船,因手藝出色,他被師傅和工友們推薦為“優秀工匠”。彼得一世到過瑞典、普魯士、奧地利、英國等國家求學,學習了大量歐洲先進技術及思想。


彼得一世回國後,平定內亂、西學東踐、發動社會變革、廢傳統曆法,比如學習公元紀年、改善俄文字、禁止留長鬍並注重西式穿著。在他的帶領俄羅斯迅速發展成為東歐的強國。在對外戰爭中,相繼打敗了瑞典、奪取了芬蘭大公國和波羅的海的出海口,並戰勝當時不可一世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1721年,彼得一世被俄羅斯元老院授予“全俄羅斯皇帝”的頭銜,俄羅斯正式成為俄羅斯帝國。


1725年1月28日,彼得一世去世,但其創立的國家科學院正式成立。彼得一世為俄打開了“面向歐洲的窗戶”,實現了名族的繁榮與鼎盛。

彼得大帝死後,俄國在37年間換了6位沙皇。彼得一世簽署的大量法令被廢除了,俄國突然停滯不前。


但從德國來的葉卡捷琳娜二世又一次拯救了這個國家。1762年,33歲的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登基,在德國受到歐洲西方啟蒙思想教育的葉卡捷琳娜二世15歲嫁到俄國,雖然婚姻與愛情並不幸福(與彼得三世結婚),但她在政治上確是一位狠角色,不顧父親的強烈反對,改信東正教,並苦練俄語。


當時,啟蒙運動正在風行歐洲大陸,大量文化界名人出現,沙俄文學也是在這個時候快速發展起來。葉卡捷琳娜二世重視教育,推進改革,將歐洲的法制引入俄國。她兩年時間親筆起草的《法典起草指導書》倡導的平等、自由、博愛的思想。


她主張廢除奴隸制度,但俄農奴制的形成和鞏固,與俄國勞動力資源稀缺有關。歷史上,俄農民不堪地主剝削就會紛紛逃走,莫斯科在歷史上曾兩度變為空城,為了維繫統治,統治者強迫的方式把農民像奴隸一樣束縛在土地上。
1768年12月,立法委員會宣佈無限期休會。葉卡捷琳娜二世改革失敗。但為了維繫她的統治地位,當葉卡捷琳娜二世聽到法國革命的消息後,她公開指責啟蒙思想是“法蘭西的瘟疫”;同時,女皇只能把更多的人變成了農奴,並給了貴族們更多的自由。


在葉卡捷琳娜二世統治的34年時間裡,俄羅斯帝國從土耳其手中奪得了通往黑海的入海口,三次瓜分波蘭,並在18世紀末奪下北美洲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上的阿留申群島歸屬權,成為跨歐、亞、美三洲的超級大帝國。


葉卡捷琳娜二世去世後,俄大破拿破崙軍隊,為整個歐洲挽回了敗勢。1814年,葉卡捷琳娜二世的孫子、被祖母寄予厚望的沙皇亞歷山大一世騎著白馬進入巴黎,被推舉為歐洲神聖同盟的盟主,俄羅斯成為歐洲事務的仲裁者。

然而,一直未能解決的農奴制度問題阻礙了其工業化的發展。當英、法、德相繼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俄國還處於農業化為主、工業化落後的境地中。


1856年俄與英、法兩國間進行的克里米亞戰爭的失敗,使俄從主宰歐洲的頂點迅速跌落下來。


疼定思疼,俄在1860年宣佈廢除農奴制,隨後農民數量大增,對土地的需求也不斷增長,急劇加大了革命的壓力。據1897年的人口普查登記,俄帝國共有1億2560萬人,至1914年達到1億6570萬人,僅次於中國清朝、大英帝國。


在之後的幾十年,俄的社會精英尋求過各種改革思路,但直到1905年,被亞洲的日本打敗後(爭奪遼東與朝鮮半島的戰爭),俄爆發資產階級革命,推出斯托雷平改革,迫使沙皇成立了國家杜馬,同時還任命總理大臣來主持改革。可惜沙皇尼古拉二世依然沒有意願放棄獨裁統治的想法,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沙皇俄國崩潰,1917年11月7日,爆發十月革命。


此後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無產階級)登上權力的舞臺,建立了蘇聯。


從1922年至1991年,蘇聯逐漸成長為一個超級大國。其中,二戰在斯大林的帶領下,俄成為同盟國三巨頭之一,並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拖垮了德軍。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世界的兩極化形成。1947年至1991年之間,美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為主的資本主義陣營,與蘇聯、華沙條約組織為主的社會主義陣營之間的政治、經濟、軍事鬥爭。


但隨著經濟和政治體制的缺點所引發的矛盾越來越尖銳,1991年,華約解散,12月25日蘇聯解體,裂成15個國家:東斯拉夫三國、波羅的海三國、中亞五國、外高加索三國、摩爾多瓦。主體的俄羅斯聯邦成立,並繼承了蘇聯在國際事務中的地位。


1997年,代表全球經濟合作領導力的G7加入俄羅斯聯邦,八大工業國的G8集團形成;2014年,奧巴馬政府將俄羅斯逐出G8集團國,G8改名G7;2018年6月,有消息稱,特朗普總統再次邀請俄羅斯加入G8集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