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一棵树增一片绿 为高质量发展添动能

<table> 种一棵树增一片绿 为高质量发展添动能

同植一片新绿,共筑美好生活。梅州保利携手业主开展义务植树活动。 黄培强 摄

/<table><table>

梅州旅游

/<table><table>

客都清风

/<table><table>

梅州发布

/<table>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又是一年芳草绿。

绿色是梅州的底色,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的基础和条件,近年来,梅州致力于构建“5311”绿色产业体系,打造“三宜”城市范例,努力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高质量发展有效路径。

目前,梅州市森林总面积达1769.8万亩,森林覆盖率提升至74.35%,位居全省第一(其中,蕉岭县森林覆盖率为78.93%,大埔县森林覆盖率为78.87%,丰顺县森林覆盖率为78.69%,位列梅州全市前三);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89%,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9.95平方米;现有7个“全国绿化模范县(单位)”、7个“省林业生态县”。

2019年,梅州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这与梅州历来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密切相关。

3月12日,第42个植树节如约而至。南方号·梅州矩阵广泛宣传各地植树添“绿”行动,引导读者积极投身植树造林活动,共建绿色家园。

▶▷抢时间

号召干群踊跃植绿

阳春三月春风暖,最是植树好季节。植树节当日,梅州旅游南方号发文《@梅州人,一份来自春天的倡议书,请查收!》,号召全市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和广大市民朋友、海内外乡贤和所有关心支持梅州绿色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迅速行动起来,自觉履行植树义务,踊跃参加各种形式的义务植树和造林绿化活动,用实际行动为家乡添绿增彩,共同营建绿色家园,共同守护绿水青山。

近年来,梅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广泛开展新一轮“绿满梅州”大行动,全民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活动,提高了森林的覆盖率和质量。目前,梅州市已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正在深入开展“美丽梅州·美好家园”行动,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三宜”城市范例。

当前梅州疫情防控形势整体向好,但仍不能掉以轻心。梅州旅游南方号此时推文,除了倡议大家为“绿满梅州”添砖加瓦外,还提醒大家要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抢抓时间,开展形式多样的植树添绿活动。例如可以在房前屋后和“四旁”(宅旁、村旁、路旁、水旁)空地,动手栽下一棵树,亲手植下一片绿;也可以通过认捐、认种、认养等形式,营造一块林,打造一片绿,共建“和谐林”“同学林”“防疫林”“巾帼林”“读者林”等各类纪念林,打造“绿色氧吧”。

倡议书在南方号发布后,得到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各县(市、区)纷纷开展义务植树活动。

在各个植树活动现场,党员干部、群众拿起锄头、铁锹、水桶,挖土、扶苗、填坑、踩实、浇水,齐心协力种下一棵棵幼苗。

据了解,活动当天,梅江区各级各部门共栽下11000多棵梅花树,为诗画梅江再添“彩”;梅县区白渡镇、园区管委会、区直相关单位共120名志愿者踊跃报名参加联合开展义务植树活动,种植阴香、杜樱、大红花等共计5500多株;兴宁市组织该市四套班子成员、部分单位干部职工、志愿者等共100多人在兴城亲水公园开展义务植树活动……

▶▷抢建设

今年春季造林面积41万亩

防疫和经济发展,任何一个放松了都不行,必须两手抓。日前,梅州发布南方号发文《梅州战“疫”不误植树工作,今年春季造林面积41万亩》指出,今年梅州市春季造林面积41万亩(含封山育林),其中工程造林3万亩、新添4条生态景观廊道,力争在4月底前全面完成工程造林及生态景观廊道建设任务。

记者梳理发现,多篇南方号有关植树造林报道认为,梅州植树造林任务重心既在植绿护绿,更在提升森林质量。

“从2012年开展‘绿满梅州’大行动至今,全市已累计造林270万亩左右。工程造林任务也从起初每年50万亩逐渐降至今年3万亩,现在想再找荒山已经不容易了。”梅州市林业局绿委办主任张世旋说,今年植树造林除了对火烧迹地进行复绿外,更通过因地制宜种植乡土树种、景观树种、珍贵树种等,对疏林地、纯松林等进行林分改造。通过持续多年努力,目前,梅州市森林总面积达1769.8万亩,森林覆盖率提升至74.35%,位居全省第一。尽管受疫情影响,造林工程队进场较往年偏晚,但目前已进场的造林工程队数量从2月下旬的10%逐步恢复至90%左右,“各工程队也在抢抓工期,争取在4月底前完成建设任务,做到疫情防控和造林绿化‘两不误’。”张世旋补充道。

今年梅州造林绿化工作重点除完成3万亩工程造林任务外,还将建设4条共35公里生态景观廊道,即梅江区百岁山梅花长廊、梅汕高铁梅县南口至畲江段、梅龙高速大埔三河至茶阳段和梅河高速五华县岐岭段。

“这4条路段是市民喜爱的休闲地、与外市交界的道路和高铁出行主干线等,通过生态景观廊道建设,可进一步改善沿路绿化、美化效果,提升城市形象。”张世旋说。

放眼梅州各县(市、区),抢建2020年生态工程建设的号角已经吹响。梅江区预计今年全区新增国土绿化面积2750亩;兴宁市今年计划全面完成碳汇造林0.5万亩、森林抚育16.1万亩建设任务。在此基础上,兴宁还将结合时节和进度,2020年计划再投入3000多万元,新增实施造林0.2万亩、森林抚育18万亩,力争5月底前完成种植、10月底前完成抚育。

▶▷抢机遇

各地添“绿”更添财

趁着一年一度植树节来临之际,梅州各地充分利用这一难得的好日子,抢抓发展机遇。

3月12日,200余棵红枫树苗错落有致地栽种在西阳镇阁公岭村后山公园。当前,西阳镇正全力筹备纪念林风眠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围绕市委、区委重点工作部署,高标准规划打造风眠艺术小镇“六个一”建设工作。

借三月好时节,梅江区发起义务植树活动,在后山公园种植一批红枫。届时,枫叶、红叶既能点缀公园美景,又能丰富艺术公园的风眠文化、精神内涵和艺术特质,为节庆活动营造浓厚氛围。

梅江区纪委监委组织纪检监察干部在西阳镇太平村栽下一株株梅花,组成了一片“清风林”。该区纪委监委希望用梅花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的精神,激励全区纪检监察干部担当作为、永葆高洁的品行,当好生态“护林员”,既打造青山绿水的自然生态,又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据西阳镇党委书记胡先锋介绍,植树造林是加快建设“画里西阳”的实际行动,下一步,西阳镇将围绕全镇7000株植树目标,在春分时节,发动更多的党员群众捐款捐物,积极投身到绿化美化普惠民生工程,通过共建共治共享幸福家园,一同为家乡的美好明天出一份力,让生活更加美好。

近年来,在梅江区干群的共同努力下,森林城市建设不断推进,绿满梅江成了百姓最大的“生态福利”。

与此同时,梅州不少县(市、区)也在积极创建县级国家森林城市。

五华于去年1月在全市率先启动创建县级国家森林城市工作,以“绿美五华”三年行动为重要抓手,以兴华高速景观提升项目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国土绿化提质增效,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今年是创建县级国家森林城市的关键之年,在抓好碳汇造林的基础上,五华县及早谋划兴华高速沿线撂荒地景观提升工程、高速公路出入口绿化美化工程、疏林地补植增绿、政协林、义务植树等造林项目共计约3万亩。

根据南方号·梅州矩阵报道显示,植树添“绿”已成为全民运动。植树不单为社会大众赢得了生态红利,更让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市民陈先生听到自家小区组织植树活动,特地带上自己的女儿前来参加。他说:“让孩子亲自参与植树,让她更加了解植树节,知道要保护我们的家园,绿化家园。”

大埔县光德镇参与植树的群众表示,植树造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每人栽下几株修长的树苗,让世界少点‘碳’息,让地球的‘肺’更好呼吸,是我们对这个节日的献礼。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杜绝使用一次性筷子、节约用纸、护林防火,用实际行动践行文明新风。”一名群众说道。

整理:魏丽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