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生九子”,九大神兽被人为操作,蹭了龙的热度,名扬千古了

鲁迅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就像是世上本没有龙生九子,说的人多了,便成了真的龙生九子了。

龙是华夏民族的图腾信仰,是人们臆想中的一种神物,谁也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没有龙的存在,那么龙生九子当然也是牵强附会了,那么为什么会有此说法呢?

“龙生九子”,九大神兽被人为操作,蹭了龙的热度,名扬千古了

老大囚牛

其实“九”是一个极阳数,代表很多的意思,并不是真正指九个,它是代表至高无上的神秘数字。

最早有记载的龙有九子是汉朝刘歆的《西京杂记》中记载“有蛟龙从九子,自决中逆上入河”,本意指蛟龙有很多小蛟龙相随,并没有说龙生九子。

直至明弘治年间,有一天明孝宗看书时,突然好奇龙生九子叫什么名字,就派人去问当时的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李东阳虽是饱学之士,但是也答不上来,后来经过多方讨教,凑足了九子之说。

“龙生九子”,九大神兽被人为操作,蹭了龙的热度,名扬千古了

老二睚眦

所以就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龙生九子的版本,由于是没办法考究的,所以其他的学者也出了不同的版本。我们难免一头雾水,不知该以哪个为准,不管那么多,我们就说大众最认可的版本吧。

李东阳把自己得出的龙生九子的名称记载到了《怀麓堂集》中,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喜好。

老大囚牛:喜欢音乐,经常蹲在琴头上听音乐,所以一些贵重的胡琴头部便刻上了它的形象。

老二睚眦:形似豺狼,好斗喜杀,便把它刻在刀剑的吞口处,增加威慑力。

“龙生九子”,九大神兽被人为操作,蹭了龙的热度,名扬千古了

老三嘲风(左1)

老三嘲风:形似兽,好险又喜欢在高处远望,所以安置在大殿的殿角,象征吉祥和威严,有消灾、辟邪的作用。

老四蒲牢:形似盘曲的龙,平生好吼,居住在海边,最害怕鲸鱼,所以将其铸为钟钮,把敲钟的木杵制作成鲸鱼形状来撞击它,使钟声更加响亮。

“龙生九子”,九大神兽被人为操作,蹭了龙的热度,名扬千古了

老四蒲牢

老五狻猊:形似狮子,喜静好坐,喜欢烟火,因此佛座上和香炉上的脚部装饰就是它的形象,文殊菩萨的坐骑就是狻猊。

老六赑屃:也叫霸下,形似龟,喜欢负重,力大无穷,所以安排它驮碑,我国一些石碑的基座就是它的形象。

“龙生九子”,九大神兽被人为操作,蹭了龙的热度,名扬千古了

老五狻猊

老七狴犴:形似虎,平生好讼而且能明辨是非,所以狱门和衙门大堂两侧有其形象。

老八负屃:形似龙,平生好文,石碑头顶两旁的文龙就是其形象。

老九螭吻:又名鸱吻,龙头鱼身,好望喜吞,在大殿的屋脊两端作张口吞脊状,能避火灾。

“龙生九子”,九大神兽被人为操作,蹭了龙的热度,名扬千古了

老六赑屃(下)老八负屃(上)

其实,李东阳所列龙生九子的名称来源于古代文献中怪兽的名称,明代陆容《菽园杂记》卷二“古诸器物异名”中这些名称的怪兽都有记载,还有其它的怪兽,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自己去探究一下。

陆容仅记录了这些动物纹样的名称,并没有说是龙子,这些动物的名称是当时流传于民间的说法,所以有很多人用这些名称给龙之九子命名。这就是几种不同版本的原因了。

“龙生九子”,九大神兽被人为操作,蹭了龙的热度,名扬千古了

老七狴犴

这些名称其实是有由来的,不是一开始就用作怪兽的名称的。

比如:睚眦,《史记》中“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由此可见睚眦是指怒目而视的一种表情。

蒲牢:汉代张衡的《西京赋》在三国薛综注解中就已经记载蒲牢为海兽,畏鲸。

狴犴:在汉代为监狱的别名。

“龙生九子”,九大神兽被人为操作,蹭了龙的热度,名扬千古了

老九鸱吻

关于其它的一些名称也有相应的记载,但是这些记载都和龙没有任何关系,由此可见,世上本没有龙生九子,说的人多了,便成了有模有样的龙生九子了。

虽然是有些牵强附会,但是想想也蛮有意义,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们各自有了自己的天命和职责,为世人所乐道,大家说这是不是人为地被赋予了“名人效应”,成了龙的亲人,蹭了龙的热度,便名扬千古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