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工作隊與村民的脫貧之約

吳忠市同心縣預旺鎮青羊泉村,地處偏遠,信息閉塞,村民多以土地為生,靠天吃飯。全村轄7個自然社,人口190戶、693人,常住人口57戶、201人。

2017年,自治區政協將青羊泉村納為定點幫扶對象,下派駐村扶貧工作隊,並由隊長任村黨支部第一書記,肩負起帶領村民走向小康路的重任。

入駐以來,工作隊與村民勠力同心,共同奮鬥在脫貧致富的路上。2019年,該村先後接受同心縣、吳忠市、自治區脫貧退出考核驗收,順利實現貧困村脫貧退出,被同心縣表彰為脫貧攻堅優秀駐村工作隊,駐村第一書記王琦、隊員曲韓韓被表彰為脫貧攻堅先進工作者。
如今的青羊泉村,已脫貧人口62戶209人,未脫貧人口3戶6人,貧困發生率為0.87%。村風村貌迎來了巨大變化,戶戶有了脫貧產業,家家斬斷了脫貧“病根”,村民的生活滿意度、幸福感不斷提高。
貧窮,對青羊泉村的村民來說,已經或即將成為歷史。

脫貧致富關鍵是思想先“富”

解放制約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思路,是壓在王琦心頭最重的一塊石頭。
駐村以來,王琦走訪發現,青羊泉村貧窮的原因,除了自然條件外,與人的思想觀念也有關。有的安於現狀,有的想著“等靠要”,有的習慣了“靠天收”的生活,不願改變或者恐懼改變成為村民們根深蒂固的思想屏障。

為解決思想觀念問題,工作隊把中心工作放在了基礎設施建設、危房改造和安全飲水等這些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實物”上。

“工作隊沒來之前,我們村上沒有一條像樣的路,甚至連石子路面也沒有,通往村外的一條小道,不到兩米寬,路面坑坑窪窪。”村民苗啟貴告訴記者,工作隊先是協調同心縣交通局將這條道鋪上了石子,又多方協調,爭取把這條小道建設為公路。如今,駐村工作隊舉全力對接協調王預公路工程項目建設,全天候保障服務,確保工程無障礙施工,目前已完成徵地並開工建設,預計到2021年能夠貫通。
打通制約全村提檔升級的“康莊大道”,村內鋪設砂礫路9.77公里,植樹造林4350株,改造廁所57戶,通過自來水入戶、建設供水點、安裝淨水器等方式全面解決安全飲水問題,採取自建、幫建、統建、搬遷等多種措施解決安全住房問題,實現了安全住房全覆蓋……

工作隊做得這一項項看得見的實惠,終於敲開了村民的“心門”,就連村裡的“老執固”李永貴也“換腦子”了。幾年前,李永貴一家四口靠天吃飯,家裡住得土坯房。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危房改造政策幫他家建起了磚混結構的新房,家裡養了40只羊,種了60多畝田,全家的收入翻了幾番。

“以前的屋子光線暗,家裡東西到處亂堆,如今住上新房脫貧了,條件也好了,老婆子還喜歡上了種花。”李永貴說,自己活了大半輩子,從沒有像現在這樣對生活充滿信心,是國家的精準扶貧政策給了他人生出彩的機會。

像李永貴家一樣住上新房的村民有51戶。大家從熬日子到過日子,再到奔日子,思想解放了,致富的勁頭也足了。

產業扶貧 摘帽不摘幫扶

人勤春來早,時節不等人。

3月16日,王琦和往常一樣,剛從疫情防控點出來,又趕忙到養殖戶馬力平家裡,瞭解他在養殖方面還有沒有需要工作隊幫助解決的。

自全區脫貧攻堅“四查四補”即查損補失、查漏補缺、查短補齊、查弱補強工作會議召開後,工作隊在疫情防控間隙,深入農戶家中,全面瞭解大家的發展需求,幫助他們分析市場行情、制定發展計劃。
馬力剛有一定的養殖技術,喜歡養牛,工作隊建議其專攻愛好。如今他養了7頭牛,成為村裡的養牛專業戶。在工作隊的建議下,他家的種植以苜蓿、玉米等為主,保障牛的飼料充足,以種植補助養殖;


馬建虎老兩口今年已是耄耋之年,家裡沒有勞動力,工作隊便為他們找人代種代收,以種植藥材為主,保障其有一定的收入;

……

基礎設施落後、缺乏產業帶動、規模化產業為零,產業扶貧,從哪裡著手呢?工作隊不貪大求全,因戶制宜、因人施策,讓每家每戶都有了產業,一點一點改變了貧困的舊模樣。

“由於全村常住戶只有57戶,且大部分年齡偏大,結合實際,我們制定了‘四個十’的立業發展方向,即戶均種植10畝中藥材、10畝小雜糧、10畝油料,養殖牛羊10頭以上,確保所有貧困戶都有一項長效增收產業穩定脫貧。”王琦說,工作隊將培育能帶動貧困群眾穩定增收的致富產業作為關鍵,奮力實現“造血式”扶貧,不斷推進整村脫貧摘帽。

如今,工作隊完成種植中藥材1120畝、小雜糧2500畝、油料1250畝,牛羊補欄1260頭(只)。
“脫貧攻堅越往後,越要向弱勢貧困人口聚焦施策,越要從產業扶貧上下硬功夫,要通過一戶一策解決群眾的增收難題,讓每家每戶都有可以致富的產業。”王琦說,村裡產業結構單一,種植業收入非常有限,養殖業發展規模小,經營相對分散,合作社發展程度低,群眾增收致富的渠道少,加大產業扶持力度、成立養殖合作社、發展規模化種養殖成為工作隊的重大目標任務。他相信,只要目標清晰,就一定會迎來未來豐碩的收穫。

健康扶貧治“病根”拔“窮根”

疾病是貧困人口脫貧最大的“攔路虎”,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家庭是脫貧攻堅中的“硬骨頭”。怎麼提升健康扶貧工作成效,成為工作隊的又一個工作重心,不厭其煩、見縫插針宣講健康扶貧政策,成為工作隊的一項長期“業務”。

“多虧了健康扶貧的好政策,才讓我們沒有因為看病又回到以前的苦日子。”村民馬宏林說,在工作隊的幫扶下,他們一家於2018年脫貧了。去年,他和媳婦出了車禍,他外傷嚴重,媳婦脾臟破裂,兩個人住院花費8萬餘元,眼瞅著家裡的天又要塌了。

“因為馬宏林兩口子發生了車禍,我們就把他家定為了脫貧監測戶。據我區的《關於推進健康扶貧的若干政策意見》,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擁有一攬子‘健康扶貧’政策。”王琦說,貧困患者年度內在醫療機構發生的個人自付合規費用在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商業健康保險、扶貧保、醫療救助報銷後,實行政府兜底保障,確保貧困患者年度內住院醫療費用實際報銷比例不低於90%或當年住院自付費用累計不超過5000元。

“幾次報銷下來,我們兩口子看病的錢,加起來一共花了4000多塊。我倆都沒有多少文化,大字都不識幾個,要不是王書記三番幾次給我們講國家的政策,講醫保的好處,這次又忙前忙後幫我們跑腿,還不知道我們要咋弄呢。”馬宏林說,健康扶貧的好政策,讓他免於遭受家庭變故帶來的沉重醫療負擔。如今,他和妻子病好了,唯一的目標是掙錢發家。

“把黨的政策傳達給每一個人,是我們工作隊義不容辭的責任。”王琦說,為了讓村民更好地明白健康扶貧的政策,他們將政策簡單化、通俗化,反覆給村民講解,長此以往,村民也都認識到了交醫保的必要性,瞭解到了家庭醫生的重要性。

如今,村裡實現了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基本醫療保險全覆蓋。全年患大病5人,建檔立卡戶醫療報銷比例達到91%。大家也不用再害怕“脫貧三五年,一病回從前”。
“病根窮根一起拔,我們大家才能動力十足奔小康。”這不僅是工作隊的願望,更是青羊泉村所有貧困戶的共同心聲。


記者:張紅霞 編輯:韓瑞利 校對:瞿玩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