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黨校出版社《百年大變局》出版,金燦榮等縱論國際風雲

“今天的世界正面臨巨大的不確定性,一些新變量的出現正在加速改變現有的世界秩序。中國領導人關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判斷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這也說明了世界舞臺上不論是‘黑天鵝’事件還是‘灰犀牛’事件,人類社會目前的相關研究是嚴重不足的。”

近日,《百年大變局:世界與中國》一書由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書中,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教授和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公共管理系副教授郭振家聯合撰寫的文章《大變局中的世界秩序》做出了上述分析。

中央党校出版社《百年大变局》出版,金灿荣等纵论国际风云

他們寫道:“就中國而言,經歷了改革開放40多年的發展之後,國力大幅提升,抗風險能力顯著增強。因此,在不發生重大挑戰的前提下,當前國際環境總體上對中國是有利的。中國應當充分抓住當前的戰略機遇期,儘快完成本國的經濟結構改革,做好國內外自己分內的事情,力所能及地在國際舞臺上發揮一個大國的作用,引領大變局朝著有利於人類和平與發展的方向推進。”

《百年大變局:世界與中國》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學部委員,山東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張蘊嶺主編。張蘊嶺是國內外著名國際問題專家,曾任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委員等職,主要代表專著有《世界經濟中的相互依賴關係》、《中國與世界:新變化、新認識與新定位》《尋求中國與世界的良性互動》等。

《百年大變局:世界與中國》匯聚了金燦榮、郭振家以及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黨委書記倪峰,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楊光斌,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副研究員任晶晶,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鍾飛騰,國防大學國家安全學院院長唐永勝等十餘位著名國際問題專家撰寫的文章。

在書中,這些學者們縱論國際風雲,研判世界大勢,並解析百年大變局中的機遇與挑戰。

譬如,鍾飛騰在書中分析“大變局中的周邊格局”時指出,“隨著中國的復興,周邊也在重新適應一個強大的中國。從歷史來看,周邊國家要遠比西方發達國家更能接受崛起的中國。不過,我們仍然要處理好重大挑戰,比如,西方不再顧及道德制高點,赤裸裸行使單邊主義的做法,嚴重衝擊了中國崛起的國際經濟環境,而且發達國家本身也進一步分化,在對華關係上圍繞不同的問題領域發出的聲音並不一致,這給我們識別這種不同類型的政策造成了困難,當然也蘊含著機會。”

“黨和國家領導人為何一再提‘百年大變局’?對於‘百年大變局’的含義究竟如何認識?如何把‘百年大變局’放在中國的發展和世界的發展視野下進行認識?這些都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張蘊嶺在該書序言中指出,“中國的近代衰落和現代復興都與世界大變局有著密切的關聯,因此,中國與世界的變局是同步交織與相互作用的。”

“對於百年大變局,要有歷史的眼光,有大視野,有謀略。”張蘊嶺寫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