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炎帝高廟、中廟和下廟的“炎帝中廟”為全國重點文物

【17/3】1、再回高平

是中華民族人文始祖炎帝的故里,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長平之戰的發生地,也是太行太嶽革命老區和聞名全國的“煤鐵之鄉”、“黃梨之鄉”、“生豬之鄉”和“上黨梆子戲曲之鄉”。

高平還是中國最具海外影響力明星市、

中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市、

中國中部百強縣市、

中國和諧中小城市示範市、

山西省園林城市、

山西省衛生城市、

山西省文明和諧城市、

山西省環保模範城市、

山西省雙擁模範城市、

山西省文化強縣市、

山西省22個擴權強縣試點縣(市)之一、

第一批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

【17/3】2、中國最危險的老封高速一一晉焦高速又封了

2020年3月17日,中國最危險的老封高速一一晉焦高速又封了。應該又是出現車事故了,上午十點多才放行。

中國的交通事故問題非常嚴重,中國每年因道路交通傷害死亡的人數居世界首位,而且以每年10%的速度遞增。據公安部通報的2005年全國道路交通事故統計分析,去年,全國共發生道路交通事故450254起;造成98738人死亡;469911人受傷;直接財產損失18.8億元。其中,高速公路是最兇惡的殺手,不僅事故頻出,而且情節重大,後果嚴重。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全國高速公路中偏偏就那麼幾個路段,特別容易發生交通事故,被人稱之為“奪命地段”,令許多經過該地的駕駛員毛骨悚然。“奪命地段”。

而晉焦高速公路應為這十條最危險高速之首,由於全程落差大,大貨車剎車失靈。往往天氣不好就開始封路。我常常走這條高速,十有八封閉。司機都稱晉焦高速為"老封高速"。

一、“死亡之線”----318國道川藏線

二、“恐怖的百慕大”----320國道黃花橋路段

三、“死亡5公里”----八達嶺高速公路

四、“死亡之谷”----四川213國道都江堰至汶川映秀公路

五、“死亡之路”----京津塘高速公路

六、“貨車殺手”----京珠高速公路粵境北段路線

七、魔鬼“U”字彎----太克公路

太原至寧武的公路,1997年改建後,更名為太佳公路,後又更名為太克公路

八、“死亡地帶”----雞圖公路

雞圖公路43.5公里處,被司機稱作“死亡地帶”。

九、“死亡之坡”----羅漢洞坡

國道310線(陝西寶雞至甘肅天水)

十、恐怖“乙”字----308國道河北新河境內

【17/3】3、炎帝大道的客運中心也叫神農

高平神農客運中心,在山西省晉城市高平市炎帝大道。是下高速,進市的第一景觀建築。

【17/3】4、又見炎帝大道的高鐵

在炎帝大道高空穿城而過的太焦高鐵最很搶眼。

【17/3】5、新錢櫃也低了半截

高平市新錢櫃KTV,讓高鐵一檔也真低了半截。

【17/3】6、太焦高鐵穿山出高平

太焦高鐵大崗隧道(高平市境內首條貫通的隧道)、

小崗隧道(位於高平境內,也是繼大崗隧道之後太焦高鐵全線第二座貫通的瓦斯隧道)。

【17/3】7、太焦高鐵高平橋和隧道的聯體美

兩個隧道之間一座橋,太焦高鐵的高平西倉水庫大橋,美。

【17/3】8、高平炎帝陵到市區快速道神農鎮施工封閉

2019年8月21日在道路沿線主要路口設立了道路封閉施工的通告,10月2日至10月7日開始半封閉施工,10月8日開始封閉施工。為了保障施工現場的交通安全,按時完成任務,在通告中提示過往的貨運車輛可繞道長晉高速、省道長晉線通行,小型車輛及行人可繞道團西村、團東村、口則村、故關村(或施工路段周邊鄉村道路)通行。

【17/3】9、炎帝寢宮在神農鎮團西村

團西村位於高平市城北10千米處,屬神農鎮所轄。這裡地處丘陵,西、北、南地勢較高,東面較為低平。團西炎帝廟,亦稱大廟,建於村西高地上。該廟創建年代不詳,座北面南,進深三院,佔地面積1524平方米,從東南方拾階而上進入廟內。中軸線上建有山門、戲臺、正殿、後殿,兩側建有東西配殿、耳殿、廂房、廊房、庫房等,左右均衡對稱,建築規模宏大,佈局嚴謹。後殿,即寢宮,面闊三間,進深六椽,懸山式崖頂,灰脊,前出廊,方形砂岩石柱,柱礎青石方形。殿內牆壁上繪有炎帝及夫人畫像。

團西村炎帝廟歷史悠久,雖無確切的創建年代,但從建築遺存來看,至遲在金代時已有。元、明、清各代屢有修葺,是上黨地區典型的“前堂後寢”的建築格局。其建築規模宏大,正殿宏偉壯觀,是高平保存最為古老的祭祀炎帝的廟院之一。

【17/3】10、導航導進神農鎮邱村村

高平市神農鎮邱村村位於高平市以北12公里處,全村有362戶,1347口 人,1217畝耕地,邱村黨員31名,支部委員6人,村委委員3人。由於我村各項基礎設施建設比較薄弱、村民收入普遍較低等現實情況,使得其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成為我村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中極為關鍵、極為重要的一項工作。

【17/3】11、導航穿過神農鎮東沙院村

東沙院村是晉城市一個自然村、緊挨嶺東村、石沙村、石壑村、故關村,人勤物豐,水美,天藍水清

【17/3】12、導航導到千年求雨神碑前

導航導到千年求雨神碑前,這是通往羊頭山風景區的一條上山新道。新路建好未開通,來回步行五公里。

【17/3】13、細走中華文明發源地之一的羊頭山

在羊頭山一帶,華夏第一大帝炎帝神農氏活動的遺址遺蹟隨處可見,如羊頭山上的神農城,莊裡村炎帝陵,故關村炎帝行宮,中廟村炎帝中廟。這些規模宏偉的古文化建築群,繪製出一幅始祖“播穀粒民”“嘗草療疾”創中國農耕文化之源、開中華醫學文明先河的歷史畫卷,使我們這些炎帝后裔倍加追思,虔誠敬仰。

神農城、定國寺、白清泉、神農井、神農泉、五穀畦、北魏石窟群、千年古碑以及行宮、陵、廟、祠等這些獨特的資源優勢,獨有的文化名勝,自然天成地造就著這片熱土,人傑地靈,生氣昂然。可以說,羊頭山作為中華文明發源地之一,是中國農耕文明和醫藥文明之“源”,是華夏民族和全球華人的“根”。

【17/3】14、羊頭山石窟

位於山西省晉城高平市神農鎮羊頭山頂,羊頭山海拔2000米,因山巔巨石酷似羊頭而得名。山顛伏臥石羊高2米,寬2米,長近3米,羊頭向東南,羊身上馱高2米的正方形石柱,四周雕有佛龕,內置一佛二菩薩。

羊頭山亦稱首羊山,地處潞、澤兩郡的交界處,所謂“嶺限二郡,麓跨三邑,山高千餘丈,磅礴數十里”是也。山巔有兩座石雕方形塔,塔側石雕伏羊佛龕造像,頭尾清晰,由此山狀為羊頭,故名 羊頭山梵剎,名曰清化寺。

【17/3】15、羊頭山一號石窟

規模較小,窟內雕有一佛二第子二菩薩二天王。佛的蓮座有兩個供養人屈膝而跪,仰首恭敬;菩薩的手鐲﹑耳環都清晰可見,兩側的天王身披鎧甲,手持兵器,腳踏鬼魅,為典型的唐代風格。

【17/3】16、羊頭山二號窟

沒有主窟,表面共計大小佛龕22處。佛和菩薩得到體態都比較豐腴,菩薩還出現提胯扭臂的現象,佛的蓮座下有比較豐富的卷草紋,並有侏儒獸承重力士狀托起蓮座。從大體風格來看應為隋唐之物。

【17/3】17、羊頭山三號窟

門外兩側雕的是菩薩造像,面部表情風化比較嚴重,但仍能看出菩薩的髮型是高髻,衣飾飄帶流暢自然。這個石窟是一石開兩窟,兩個窟門也有所不同。正面的是風鳥門,是兩隻展翅的鳳凰,周邊雕有花草;窟石東側的窟門是兩條小龍。整個窟石表面共有大小龕30餘處。從整體上看是北魏時期的。

【17/3】18、羊頭山四號窟

規模比較小,最具有特色的是門外的二力士造像,都腳踏瑞獸,威武異常,給肅穆莊嚴的佛教聖地增添了幾分生機。石窟東側的菩薩雕像面部表情仍十分清晰,慈愛和善,耳環,手鐲也很明顯。

【17/3】19、羊頭山五號窟

是羊頭山石窟中最大的一組窟﹑龕造像,特點一石開三窟,較大的一門,門外兩側雕有二力士,仰首相向,形態生動,腳踏瑞獸。石窟石門上有為它遮風擋雨的石頭。窟內原有多次題記,現大多數已難以辨認,只有正壁右下方的題記仍清晰可見。年號是大魏正始二年,公元505年,東側窟進深淺,雕的是釋伽多寶的二佛,“秀骨清像”,臂大過膝,四肢細長,典型的北魏風格。

【17/3】20、羊頭山六號窟

沒有主窟,均為大壁龕,南面一龕較大,龕楣外,正中為一坐佛,兩側是列弟子跪像,佛的衣服也與其他處不同,襟也裝飾為回字紋,頸上結帶形同十字,光頭呈花狀,火焰紋背光周圍有縱飛天紋飾,獨具特色。

【17/3】21、羊頭山七號窟

也叫千佛洞。洞內沒有主尊佛,遍雕小佛有1680尊,因而得名千佛洞。窟門外兩側是高浮雕力士像,各腳踏臥師,造型瀟灑,栩栩如生。洞內四壁遍佈小佛像共約1680餘個。千佛洞是由兩塊巨石並在一起組成的,不得不驚歎古人的智慧和精湛的手藝。

【17/3】22、羊頭山“油簍洞”窟

八號窟建在羊頭山頂。石窟的頂﹑南﹑東三部分區不存在,被抗戰時期的日本飛機轟炸過。旁邊還有狀若羊頭的巨石,相傳因長子和高平兩地人爭論羊頭的朝向問題而被毀。

九號窟當地百姓叫它“油簍洞”,窟內四壁共雕小佛龕百餘個,每行間均刻有供養人題名,四角攢尖頂,頂中間雕飾一直徑40釐料的蓮花。現已傾倒。是什麼原因傾倒的,連八十歲以上的老人也不曾知道。

【17/3】23、中央電視臺《激情廣場·放歌羊頭山》

高平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文化底蘊豐厚,歷史源遠流長。羊頭山一帶到處留下了炎帝神農氏創造原始文化的遺址、遺蹟,在這塊土地上,孕育了許多神奇美妙的故事傳說,誕生了獨特厚重的炎帝文化。神農鎮現存的深沉而豐厚的炎帝文化遺存,成為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他們在做好總體規劃的基礎上,做了一系列大量的宣傳工作,修復羊頭山神農廟,清整羊頭山的遺址遺蹟,修通了旅遊公路,建起了炎帝祭祀廣場。同時,狠抓旅遊生態環境建設,對祭祀古道區進行了整體綠化。舉辦了兩屆炎帝文化旅遊節暨社會各界公祭神農炎帝典禮。2014年7月16日,又成功籌備承辦了中央電視臺《激情廣場·放歌羊頭山》欄目的錄製工作。

【17/3】24、炎帝高廟、中廟和下廟的“炎帝中廟”為全國重點文物

中廟村位於高平市神農鎮以西約7公里,出高平市區沿著兩側樹蔭濃密的旅遊公路前行,西北方向是一處綠色蔥蘢、山林茂密的山麓——著名的羊頭山風景區。中廟村,就在前往羊頭山風景區的途中。

中廟村原名下臺村,也稱“下太村”,村名是後來改的。村裡有700多戶共2000多口人。對於炎帝中廟,村裡人更習慣稱之為“大廟”。

高平境內的炎帝廟有高廟、中廟和下廟之分。炎帝高廟位於羊頭山中段馬鞍形山嶺之上,也稱“上廟”或“炎帝祠”。原有正殿五間,塑有神農及后妃、太子像,後廟、神像俱毀,現在僅存遺址;炎帝下廟位於高平城東關,現存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重修東關炎帝廟碑記》一通。據碑文記載,“廟(指炎帝上廟)去縣治幾四十里,祭之期,恐遠不逮焉,爰附東郭立廟,今所謂下廟是也。問廟之建,無有能言其創始者。其重修則自宋元以迄明,諸碑記悉載之。”由此可以得知,下廟之建當在宋或宋之前。由此推算,高廟、中廟之立廟時間則當更早。如今,高廟、下廟已經不存,只有中廟幸運地完好保存至今。

為祭祀炎帝興建的廟宇遍佈高平,數量之大、種類繁多,國內罕見。類似的廟宇儘管位置不同,造型各異,卻多被統稱為“炎帝廟”,而被稱為“炎帝中廟”的,僅中廟村這一座。

【17/3】24、炎帝高廟、中廟和下廟的“炎帝中廟”為全國重點文物


【17/3】24、炎帝高廟、中廟和下廟的“炎帝中廟”為全國重點文物


【17/3】24、炎帝高廟、中廟和下廟的“炎帝中廟”為全國重點文物


【17/3】24、炎帝高廟、中廟和下廟的“炎帝中廟”為全國重點文物


【17/3】24、炎帝高廟、中廟和下廟的“炎帝中廟”為全國重點文物


【17/3】24、炎帝高廟、中廟和下廟的“炎帝中廟”為全國重點文物


【17/3】24、炎帝高廟、中廟和下廟的“炎帝中廟”為全國重點文物


【17/3】24、炎帝高廟、中廟和下廟的“炎帝中廟”為全國重點文物


【17/3】24、炎帝高廟、中廟和下廟的“炎帝中廟”為全國重點文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