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七号改火箭发射失败,有什么想说的吗?

Ai068A


火箭按计划发射了,但是结果却不完美,这对后续任务肯定会有影响,但是后续任务也很重要,一个挨一个,个个都是重头戏,现在就希望尽快查明原因,把对后续任务的影响降到最小。

根据计划,在发射场合练完成后,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将搭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于4月中下旬执行首飞任务。

据悉,2020年,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计划安排3次发射,将分别由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发射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火星探测器和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

前面提到了欧空局的火星探测器发射推迟的消息,大家知道,火星探测器发射窗口期很宝贵,我们也一样,如果2020年夏天发射不了,就得再等26个月。

不要不要!希望不要对后面长征五号的任务产生太大影响!

中国2020年火星探测器中的着陆器和巡视器示意图。巡视器,也就是火星车将在火星行驶!

由于种种原因,我们错过了2013,错过了2016、错过了2018,我们真的不能再错过2020年这个窗口了!

按计划,火星探测器完成发射后,发射场将再次投入到后续发射任务中,执行什么任务呢?

嫦娥五号的发射!

2017年7月2日19时23分,搭载着实践十八号卫星的长征五号遥二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火箭飞行出现异常,发射任务失利。由于长五遥二任务失利,嫦娥五号的发射不得不推迟。所以,嫦娥五号探测器没能按计划(2017年11月底)奔赴月球。

中国首个实施无人月面取样返回的探测器“嫦娥五号”月面采样示意图。

根据年初制定的计划,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之后,航天人还是不能休假,接下来还要准备空间站核心舱的发射,如果一切顺利,今年年底明年年初,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将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B火箭发射升空。

现在这情况真是火烧眉毛啊,后面的任务节点都卡的很紧,航天人没有多余的时间,还都得在文昌航天发射场进行,后面的任务怎么办?

你长七甲出问题了,我长五需不需要举一反三啊?推迟还是不推迟?都需要领导尽快做出决策。

说到任务影响,具体情况还是要看长七甲的失利原因调查进展,如果进展比较快,对后续任务影响应该不会太大,具体问题还需要具体分析。

说到任务影响,举个例子吧,按照原来的计划,天宫一号将于2011年8月底发射。但就在2011年8月18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火箭发射“实践十一号04星”失利。该火箭与发射天宫一号的火箭为同一系列。出于安全考虑,任务总指挥部决定先彻查故障原因,暂停火箭测试工作,相应推迟天宫一号发射计划。

2011年8月18日17时28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实践十一号04星”。火箭飞行过程中发生故障,卫星未能进入预定轨道。

受“实践十一号 04星”发射失利影响,任务总指挥部决定对“天宫一号”发射计划作相应调整。 2011年9月10日,长征二号丙火箭故障归零后,发射场区测试工作重新启动。此时,距离9月底仅剩不到二十天。

经过一个月的推迟,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最终在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03秒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在后来的报道中得知,为了确保天宫一号发射的成功,我们推迟了发射时间,不论是在时间上还是经费上,都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是为了确保成功,这些代价是非常值得的。长七甲的这次失利肯定会对后面的任务产生影响,说不影响那是不可能的。航天人能做的就是尽快查明原因,把对后续任务的影响降到最低!

希望大家给航天人以理解,谢谢!

谈疫情的影响不是说甩锅给疫情,任务确实受到了疫情的影响,这是事实,谁不想成功?

航天事业就是这样,大喜大悲。

航天是高风险的事业,我们不断在探索、不断实验和试验,成功是差一点点失败,失败是差一点点成功。有问题暴露了就找问题的根源,查清原因,继续探索。正如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所说:“科学试验如果次次都能成功,那又何必试验呢?经过挫折和失败,会使我们变得更聪明。”

没人能保证每次都成功,但经历过失败,在接下来的任务中,我们可以想得更周到、做得更好! “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周总理提出的这十六字方针虽然简单,但至今还是火箭人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希望每一位航天人都时刻牢记这十六字方针。

希望接下来的发射一切顺利!希望疫情赶紧过去吧!

就像长五第一总指挥李明华说的那样:强者不是没有眼泪,而是含着泪仍在奔跑!

面对现实,咬牙向前!含泪奔跑!

长五遥二发射失利后,中国航天人没有被打倒,经过908天的努力,长五遥三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几十年来,中国航天人在成功与失败的磨砺中成长,在一次又一次任务中,人们逐渐明白了中国主要运载火箭用“长征”命名的真正含义。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航天人永远在路上!

加油!


航天面面观


胜败乃兵家常事,失败乃成功之母。哪里摔倒就哪里爬起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重整旗鼓,为下一次发射成功做出贡献,不要气馁,将眼泪擦干,打起精神好好干,为中华民族之复新做出贡献。


刘飘飘6


3月16日晚,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但火箭在飞行期间出现异常,最终没能把卫星送入预定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那么,长征七号改是怎样的一款火箭?与此前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有什么不同呢?此次发射失利对我国航天有什么影响吗?

长征七号改(长征七号甲)是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运力介于我国新一代小型与大型火箭之间。这款火箭是从长征七号的基础上研制而来,此前长征七号分别在2016年和2017年两次成功进行了近地轨道发射任务。

长征七号改是一款三级火箭,全长达到60米,芯一级和芯二级的直径为3.35米,芯三级的直径为3米。长征七号改的一级火箭和助推器所用的火箭发动机与长征五号(“胖五”)的助推器一致,都是YF-100,这是推力达到120吨的液氧煤油发动机。二级火箭的发动机为YF-115,这是推力为18吨的液氧煤油发动机。三级火箭的发动机为两台YF-75,这是推力为8吨的液氢液氧发动机。

长征七号改的起飞质量为573吨,其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运转能力为7吨,运力在全球现役火箭中位列第11。这款火箭将会主要承担我国通信卫星的发射任务。长征七号改是一款模块化的低温火箭,这不但在成本控制方面有好处,而且也可以有效降低对生命和财产的威胁。不过,在长征七号改的首次发射任务中,并没有取得成功,事故原因还在调查之中。

长征七号改首飞失利会带来什么影响?

科研之路从来就不是阳关大道,一路上必然会充满荆棘,难免会出现失败,尤其是像航天这样高风险的科研。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航天在研制新火箭时经历过了一系列的挫败。但经过不懈努力,困难逐渐被克服,中国航天的成功率跻身全球领先行列。

据悉,长征七号改的问题可能出现在第三级,这或许会推迟使用这款火箭发动机的火箭发射任务。但不管怎样,长征七号改首飞失利对我国后续的航天发射任务影响很有限,这一次失败不会阻挡中国航天前进的步伐。通过航天科研人员的努力,我们最终一定会取得成功。

此前,对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意义非凡的长征五号也经历过失败。长五在2017年的第二次发射期间,一级液氧泵出现故障,导致火箭最终没能把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后来经过大规模的排查和改进,长五终于在2019年年底成功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未来,我国的空间站建设、月球采样返回、火星探测等一系列的重大航天发射任务都要依赖于长五。

总之,航天活动伴随着相当高的风险,无法保证每次任务都能完全成功。新的火箭还要进一步测试,这是未来成功发射的基础。失败不可怕,我们仍然要大力支持航天科研人员,相信他们会让我们实现更伟大的太空梦。


火星一号


科学的道路上没有一帆风顺,人类不断的探索发现,不断的在失败中前进,失败是成功之母,这道理连小学生都懂,所以失败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在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在失败中进步,这无可厚非。

火箭发射失败在每一个航天大国中都存在的,前苏联、美国以及欧洲航天局,日本印度哪个国家没有多次失败的经历?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大河于无声处


文昌发射场作为最年轻的探空发射基地,还有很多路要走,很多科学家都是年轻人,经验上也有欠缺,同时此次发射的是中型改,失败乃成功之母,再接再厉吧,期待下次大胖的好消息!!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51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63dc6cc5b7b34786923b1bc39323e867\

星月菩提之至臻


十分遗憾和痛心。这已是文昌基地第二次发射失败。两次失败无疑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严重影响中国深空探测工程和航天事业发展。希望工程技术人员们认真研判分析,尽快查明失败原因。在查找技术原因的同时,还要考虑人为因素:如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千方百计遏制干扰中国高科技发展。另外,海南高温高湿环境是否适合。总之,希望尽快走出低谷,重拾信心,再铸辉煌。加油航天人,加油文昌!十四亿国人是你们的坚强后盾,十四亿国人也企盼你们成功的喜讯。


三羊开泰44179


火箭发射,这自然而然是国家的重大项目。虽然有老牌的和年轻的发射基地。但这绝对不是出现问题的理由。确保万无一失精益求精这几个字。是航天工程或者是国家科研机构重大项目必须遵守和最醒目的头条位置。一个饭店炒了一个菜不合格可以丢弃重来。一个重大的科研工程如果失败。除了重大损失以外。血的教训和经验教训是无法衡量和检讨就完事的。所以必须严查追究发生事件的各项细节。当然,最后想说的是要创新要科技革命。也应该更必须要有勇于担当,不怕艰险的勇气。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在不断的错误中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而发展成熟的。失败是成功之母。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要敢于攀登!成就巅峰!


黄莹21053935


我怀疑文昌发射场可能有问题,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发生了至少两次失败,而且文昌发射场总共也只承担过为数不多的几次发射任务,这个失败率也太高了吧。除了要对文昌发射场再次开展技术评估外,也要对可能的外来干扰如磁场,电子,微波,激光等等进行监测,确保卫星发射安全顺利。


涛哥ym


长征七号改火箭发射失败,令人惋惜,更令人疑惑

为什么说这次的发射失败令人疑惑呢?因为长征七号改的技术突破并非是跨越式的,更多的是在已有的成熟技术上的小改动,长征七号甲的每一极均在其他火箭上做过发射验证,这款火箭的改进力度远没有2年前发射失败的长征五号遥二的大。

另外,这也不是长征七号的第一次发射试验,早在3年前,长征七号就在中国文昌发射场成功发射。而此次的长征七号改中型运载火箭是在长征七号的新一代中型高轨三级液体捆绑式运载火箭技术上改制而成,用于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发射任务,填补我国地球同步转移轨道5~7吨之间运载能力的空白。

正是在这样的拥有长征七号系列发射经验,又无特别重大技术跨越的发射中首飞失败,确实令人遗憾,更令人疑惑。

这次失败或对后续多项发射任务影响重大

很多人问这次发射失败会不会影响今年后续的发射计划,因为2020年是世界各大国的的“超级航天年”,仅中国就有计划在2020年完成“火星探测”、“探月”、“北斗系统组网”和“载人航天”多个重大任务。尤其是今年的“北斗系统组网”一直被中国网民所期待。

此外,美国和欧洲都计划在今年进行火星探测,因为2020年的6~7月份正好是火星探测的窗口期,错过今年可能需要再等待26个月之久,时间非常宝贵。

那么,这次发射失败会影响以上发射任务吗?这得看几天后官方发布的发射失利的原因了。

现在从发布的视频来看,发射失利有两个原因最为可能,一个是发动机问题,另一个是共振问题。

如果查明原因是共振引发的,那对上述几个发射任务的影响就不大,做相应改动即可。

但是,如果是发动机出现了故障,那很可能会影响后续的发射。要知道,长征七号是航天人非常期待的作品,是打算用来代替长三乙作为主力火箭的机型。

当然了,今年的探月任务,火星探测任务和载人飞船发射任务都是计划用长征五号的,而长征五号的发动机与长征七号改并非同一款发动机(长征七号改为YF-75),所以如果是发动机问题的话应该也不会对它们的发射有太大影响。

但是,今年的北斗系统组网计划中的最后一颗卫星是通过长三乙来发射的,而长三乙和长七甲的发动机是同一款型号,所以真要是发动机问题,今年的北斗组网计划可能要破灭了!

航天人不应只靠情怀吃饭,更要有看得到的回报

其实,航天人待遇问题被很多人诟病。

要知道,在如今互联网行业,一个985高校的博士毕业生轻轻松松就会有几十万的年薪,甚至有华为、阿里等企业开出上百万的年薪吸引人才。而反观航天院所,985博士毕业生一般只有十几万的收入,作为高知分子,这样的收入很难激发斗志。

正因为如此,航天系统内的人才流失严重,人才断层已经出现,没有了人才的支撑,才有了近几年的屡次发射失败。

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出发点。一方面,国家应加大对航空航天事业的投入,虽然航空航天看起来有不菲的科研经费,但我们国家的资金投入仅仅为美国的十分之一,差距巨大。要知道,在美国,NASA航天研究人员的收入是非常可观的。

另一方面,商业航天也许是解决经费问题的另一个突破口,毕竟,航天事业是非常烧钱的,只靠国家财政投入确实压力巨大。

下图是疫情期间完成长征七号甲发射任务的科研骨干吃饭情景,在国力强盛的今天,研究人员的艰苦处境不禁令人泪目。

总之,给与航天人应有的实实在在的回报,远比让他们就着情怀吃饭好的多。

科学探索要允许失败

美国目前的航天技术是最发达的,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美国的火箭发射史上经历了更多的失败才有了今日的辉煌;我国的长三甲系列是发射任务的金牌火箭,也是经历了多次失利才成长到了今天的地位。

而长征七号系列作为以后代替长征三号的主力机型,只要汲取失败的教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逐渐成长为新的金牌火箭。

科学探索要允许失败,科学史上没有一次进步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一次次的失败中螺旋前进。

航天人加油!毕竟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这里是科学驿站,一个传播科学的小窝,欢迎关注~

科学驿站


对于科学实验没有失败是不正常的,在可控范围内都不是问题,如果是技术问题失败,则是难得的能够静下心来冷静重新思考,总结,分析的机会,从问题中获得新的灵感和突破,往往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成果。但在科技领域最不愿看到的是非技术原因的干扰,让科研人员疲于在两方面奔命,完全干扰科研人员的正常科研工作,这是从事技术和科研领域人员普遍非常反感和痛恨的事,往往会耽误整个科研计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