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餐飲業的「擺渡人」?

誰是餐飲業的「擺渡人」?

文 | 焦麗莎

“供給側數字化要進行很多年,需要持續地做。”

2019年秋末的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美團CEO王興沒有拋出新的觀點,他再次強調“供給側數字化”。

就在3月12日,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總裁湯道生也談到,疫情期間產業互聯網的表現,是“新基建”加速落地的樣本。B端企業對產業互聯網的內在需求被激發,疫情會結束,但被激發的需求,會保留、延續下來。

在過去2019年,To B是各家互聯網巨頭的重頭戲。2020開年突如其來的疫情,也為中國的產業數字化按下加速鍵。對於受衝擊最大的生活服務業,是一次觸底反彈的好時機。

據美團大數據(不完全統計)顯示,全國餐飲商戶復工率已超過 55%。但是,各地餐飲商家的堂食元氣尚未恢復,期待中的“報復性反彈”並未到來。

外賣挑起餐飲經濟的大梁,商家通過外賣平臺擴量增收,正面抗擊疫情影響。除了降低固定成本盤活存量市場,獲取更大流量壯大增量市場尤為關鍵。

不可否認,作為距離老百姓最近的生活服務業,重新喚醒直接關係到社會經濟的流動性,而最終影響整個經濟的復甦。

多年前,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著名經濟學家克魯格曼曾提出問題,“如果普通老百姓和政府都勒緊了褲腰帶,減少消費,那麼誰來買美國的商品呢?”他的答案是,“要想繁榮,先消費吧。”

授人以漁

線下餐飲瞬間冰凍的同時,持續支出的人力、物力成本,拷問著每一個餐飲人。

“外賣重不重要?餐廳老闆都認為重要。但關鍵是,老闆要真正關心外賣,檢查外賣業務存在的問題。”旺順閣創始人張雅青在直播中說。

她自己就曾忽視這一點,“在美團這個平臺上,原來只是口頭上講抓外賣,實際上作為企業負責人,並沒有真正花時間關注外賣。”

過去二十年,旺順閣在北京開了近50家店。定位中高端餐飲,以堂食為主,這次疫情帶來的衝擊給了張雅青反思的機會。

她帶領各大區經理和店長深入研究後發現,旺順閣外賣存在三大問題:產品單一、客單價高、出菜速度慢。如何克服和突破,從而提高顧客復購和滿意度?是必須解決的。

張雅青對旺順閣外賣重新定位,“達到物超所值,讓顧客在家安心吃一桌好飯。”同時,及時調整和更新產品,雖然客單價高,但品質餐飲和家宴套餐等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這才是為之努力的方向。

找準定位後,線上流量從何而來?

美團在這一環節扮演了關鍵先生。3月9日,美團推出“春風行動”升級版,宣佈7大舉措,包括打造“安心”消費標籤、5億消費補貼等措施,推動酒店、民宿及景區恢復經營,美團啟動十億元商家經營補貼,助力數百萬商戶復工復產。

其中,關鍵的一項是“商戶夥伴佣金返還計劃”,對全國範圍內優質餐飲外賣商戶、尤其是經營情況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商戶,按不低於3%~5%的比例返還外賣佣金。

按照美團外賣負責人的說法,“返還的佣金將直接打入商戶的美團賬戶,可用於線上營銷和流量推廣,幫助商戶提升單量、增加營收,促進消費復甦。”

那麼問題來了,為何是返傭,而不是減傭?

原因很簡單,佣金的多少取決於訂單量的大小。如果商家訂單量少的可憐,再大力度的減傭也是無濟於事。相反,平臺通過返傭刺激商家加大推廣,獲取流量,提高單量,才是正向循環的自救之道。

“通過返傭和流量扶持,可以真正幫助商家和平臺自身,是真正的授人以漁。”一位互聯網觀察者分析稱,“餐飲商家真正需要的是,抓住平臺流量扶持,提高線上化經營的能力,從而提高收入。”

主打重慶豆花烤魚的餐飲品牌探魚,選擇彎道超車的形式抗擊疫情。快速調整運營思路,藉助美團流量支持的同時,通過平臺提供的諸多促銷活動,探魚開啟了流量卡、新店加權、代金券等新玩法。

走過營業額速凍的低谷,目前探魚在線集客能力明顯提升,品牌信息出現在美團APP多個重要位置,門店排序也從之前23位提升到13位。整個2月份,營業恢復率達75%。2月中上旬交易額出現突破性上漲,周環比超過360%。

探魚負責人說,“這段時間,美團的資源很充足,包括在日常運營、品牌推廣、公益活動配合,都給到我們集團品牌很大的資源傾斜。”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美團正在踐行這句老話。被疫情冰凍的餐飲市場,返傭成了外賣商家的一棵救命稻草。

經濟流動的“晴雨表”

2月底,降傭的呼聲在外賣行業持續高漲。

理性來看,降傭無異於飲鴆止渴。對於美團、餓了麼這樣的外賣平臺來說,佣金本質上由配送服務費、技術服務費、平臺使用費構成。而降傭,本質上是降低配送服務費這一部分。

這是一把雙刃劍,不降佣金,會使餐飲商家揹負沉重壓力;降低佣金,會讓外賣平臺陷入經營困難,反向影響整個餐飲生態。

正是基於這樣的兩難境地,美團提出返傭,而非簡單粗暴的降傭。返傭,意在鼓勵商家參與線上營銷和流量推廣,讓商家在疫情下意識到數字經濟的價值,實現開源,而不只是節流。

在流量為王的互聯網時代,流量價值自然無需贅言。最簡單的,流量意味著訂單量。旺順閣外賣負責人說,外賣規劃師幾乎每天都會與旺順閣溝通,通過一系列線上曝光、運營活動設計、廣告投放等方式,幫助旺順閣的訂單與營業額得到增長。

整個2月份,在門店每天線上營業只有5小時的情況下,旺順閣北京地區的月訂單量從3萬單增長到4萬單。旺順閣外賣負責人稱,“我們店客單價相對較高,能取得這樣的銷售成績,實屬不錯。現在這種情況下,能夠有流量有訂單,才是實實在在的硬道理。”

把視角從盤活存量轉向獲取更大的增量,才是喚醒整個經濟流動性的重中之重。

復工復產後,外賣幾乎成了上班族解決吃飯問題的唯一方式,而外賣訂單數據成為城市活力和經濟復甦的“晴雨表”,反映區域經濟活動狀況。

美團外賣發佈的疫期首份《餐飲外賣復工消費報告》中顯示,復工以來,外賣商戶數、訂單量、交易額等指標呈現穩定上升狀態,三成商家外賣單量超疫前,餐飲經濟已率先復甦。

恢復經濟要從哪些維度去討論?經濟學家陳春花的觀點是,從今天的經濟探索來看,對刺激消費和服務業的依賴程度是更高的。比較2003年的非典疫情,今天對經濟的影響有很大的不同。在非典時期,服務業消費在國民經濟的佔比貢獻只有39%,但是在今天,它對宏觀經濟的貢獻率大幅提升到59.4%。

“有學者分析認為,2020年旅遊業每天的損失達到驚人的200億。”在陳春花看來,疫情對經濟的影響非常大。“按照恆大研究院的數據,春節的7天,電影加上餐飲零售,再加上旅遊,三個行業的直接經濟損失就達到1萬億。”

為此,3月1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23個部門聯合印發《關於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聚焦改善消費環境、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提升消費領域治理水平,提出19條政策舉措。

國家發改委就業收入分配和消費司副司長常鐵威說,促進消費擴容提質,短期有利於對沖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充分釋放因疫情被抑制、被凍結的消費,培養壯大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費、升級消費,使實物消費和服務消費得到回補;長遠看有利於破除制約消費的體制機制障礙,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消費需求,為經濟增長培育持久動力。

即便是在互聯網尚未存在1939年,當美國剛剛走過“大蕭條”最低谷,當很多人以為蕭條的狀態會一直持續下去,兩年後的經濟卻開始快速發展,失業率急速下降。

原因是什麼?是充分的消費,使經濟死灰復燃。

正如黑天鵝之父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在著作《黑天鵝》中寫道,那些不可預測的重大稀有事件,它在意料之外,卻又改變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