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腹之餘,如何豐富自己的內心?

答案就是看關於吃的書,哈哈,我這個小機靈鬼。

汪曾祺先生的《五味》,汪曾祺先生大學時是在西南聯大讀的,當時正是抗日戰爭時期,人民生活困頓。他們卻始終樂觀向上,苦中作樂。這種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

疫情之下,很多不會做飯的人也被逼著學會了做飯,我在書裡學到了兩招,給大家分享一下。

炒雞蛋

炒雞蛋是一道最常見的家常菜,它能夠跟很多菜融合,簡直就是菜裡的“萬金油”

飽腹之餘,如何豐富自己的內心?

番茄炒雞蛋

昆明的番茄炒雞蛋,番茄炒至斷生,仍有清香,不疲軟,雞蛋成大塊,不發死。番茄與雞蛋相雜,顏色仍分明,不像北方的西紅柿炒雞蛋,炒得“一塌糊塗”

——摘自汪曾祺《五味》


飽腹之餘,如何豐富自己的內心?

香椿炒雞蛋

香椿炒雞蛋,香椿選取嫩芽,洗淨。雞蛋打散和香椿和在一起,把油燒熱炒至斷生。滋味清香,嚼後嚥下尚有回味。

黃瓜炒雞蛋

青椒炒雞蛋

這兩道菜的炒法與西紅柿炒雞蛋類似,用數學的術語來講呢就是同上。

豆腐

豆腐點得比較老的,為北豆腐。聽說張家口地區有一個堡裡的豆腐能用秤鉤鉤起來,扛著秤桿走幾十里路。這是豆腐麼?點得較嫩的是南豆腐。再嫩的即為豆腐腦。比豆腐腦稍老一點,有北京的“老豆腐”和四川的豆花。比豆腐腦更嫩的是湖南的水豆腐。

豆腐壓緊成型,是豆腐乾。

卷在白布層中壓成大張的薄片,是豆腐片。東北叫幹豆腐。壓得緊而且更薄的,南方叫百頁或千張。

豆漿鍋的表面凝結的一層薄皮撩起晾乾,叫豆腐皮,或叫油皮。我的家鄉則簡單地叫做皮子。

—— 摘自汪曾祺《五味》


飽腹之餘,如何豐富自己的內心?


豆腐最簡單的吃法是拌,買回來就能拌。

其次是紅燒,將豆腐切為薄片,將油燒熱,豆腐推入,加入少許鹽,文火慢煎,翻個個,再加少許鹽,繼續煎。等到兩面微黃,略似虎皮狀,再加少許醬油,加入蒜丁和辣椒丁,翻炒一下,加入少許水,蓋上鍋蓋,悶四五分鐘即可。

具體放多少視情況而定。


飽腹之餘,如何豐富自己的內心?


餃子

餃子是除了方便麵之外最方便的食物,等水燒開倒入鍋中,等水再次開,倒點涼水進去,等餃子全部浮上來 ,像一朵朵胖乎乎的小云朵,再煮上個兩三分鐘,就可以了。

嘿嘿,前提是你有一袋你愛吃的速凍餃子。


飽腹之餘,如何豐富自己的內心?


作為一個北漂,我平時沒有很多時間鑽研很複雜的菜,反正能活下去,我就覺得自己很了不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