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老年人的精神依靠是什么呢?老年生活要独立吗?

清奎1231


看了好多评论,真是传统国人啊。

渐入老境,儿女之事已放一边,来日难期,过好自己的日子。

身体不舒服己成常常,机器转了快七十年了,有些转不动了。

认清自己身体实力,不做过分事,尽量不拖累儿女,和老伴平静的互帮互助。

手机给老年带来无限世界。

网聊,同学群会常有好文,彼此关心,既便有擦火也能自控,别当回事,都这岁数!

开心过好每天。


风风285750272


我觉得老年人的精神依靠是家人的关心、照顾和陪伴;老人与老人之间的交流和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越来越害怕孤独。我所居住的小区,早上、晚上出来锻炼的大部分是老人,他们边锻炼边说笑好开心。看到自己的儿女回来了,高兴得嘴都合不拢,看到儿女离开又恋恋不舍。老年人需要什么我最有体会。我婆婆今年2月整整100岁,56岁公公去世,当时爱人12岁是老小,上面有1个哥哥2个姐姐都以成家单过。婆婆一直跟爱人和我生活在一起。婆婆不识字,越老越胆小,每天上班前,我们把电视给她打开,她边看边坐在沙发上睡觉,睡醒了,看看家里没有人,要不就自言自语,要不就唱老家的民歌,听到我们下班回来的开门声赶紧从她房间出来说:“你们下班了”?我们要上班走了给她打招呼,她又问“什么时候下班”。我们有时在自己房间,她会不时地悄悄推开房门看一看,我们在她就悄悄关上房门离开,有时我们出去,走时给她打好招呼,过一阵见我们没回来,她就大声喊我和爱人,等我们回来她非常生气说我们不管她。我和爱人基本没离开过婆婆,即便有事出去也会喊她其他子女来陪她。她时常说“我年轻的时候什么都不怕,老家晚上几十里山路我一个人走都不害怕,我现在害怕,等你们老了就知道了”。现在的年轻人不愿和老人住在一起嫌老人麻烦、事多,你们也有儿女,等你们老了就能体会到了。


蓝天朵朵白云飞


一般人认为幸福的老人就是儿孙满堂,可是越来越多的老人是一个人走向终点,过去多半是丧偶的老人,现在会多了孩子不在身边的老人,以及单身未婚的老人。若是观念不变,仍然留在旧时代,就会让这些老人觉得自己很孤单、很可怜、活得很不值。

在人生最后几年,过半的人将是一个人独自过。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来,一个人走。如果我们没有做好准备,那么,长寿就不是礼物,而是诅咒,不断地抱怨各种老去的困境,让人无法安老。因此,心态上的调整很重要。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说:「人不是慢慢变老的,而是一瞬间变老。」人变老,不是从第一道皱纹、第一根白发开始,而是从放弃自己那一刻开始。只有对自己不放弃的人,才能活成不怕老、不会老的人。

老年人保持独立处理自己生活的能力,不仅有助于克服老化情绪,提高生活质量,而且对于减轻家庭乃至社会负担,也有很大实际价值。

“用进废退”是生理学的普遍规律,大脑长期不用会造成智力降低,记忆力减退,甚至促发老年痴呆;肌肉长期不用便逐渐萎缩。因此,老年人选择一些适合于自己的体力活动和脑力劳动,坚持独立处理衣食住行的生活琐事,对于改善精神状态,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延缓衰老,都有很大好处。但是,不同的是上半生为别人而活,下半生要为自己活,不再做「应该做」的事,只做「开心做」的事,人生的意义自己定义,越老越要小确幸。

绝不跟钱过不去,才能老得有尊严。有了钱,人生才做得了主。要活很长,需要用钱,有工作就做,有钱就守好。争取不拖累家人,也别被家人给拖累,健康平安最好。从心理上不依赖他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利于克服自卑、消极等负性情绪。不可否认,人进入老年期,大部分组织器官都有不同程度衰退,加上疾病困扰,活动能力下降,这是不可避免的代谢规律。面对这种情况,如果事无巨细都由他人代劳,表面看来是孝顺和尊敬,但却会使老年人觉得自己真的“不中用”了。从而产生明显的依赖心理,亦即把生活和健康的希望寄托给家人、社会和药物。现代医学认为,过分依赖是衰老的催化剂。老年人这种回归心理十分有害,它使人失去生活情趣,精神抑郁,情绪低沉;这些心理上的障碍,反过来又会影响自己的体能,降低抗病能力,形成恶性循环。


哈尔滨王姐


老年人的精神依靠:一是老有所养、老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伴侣。二是儿女生财有道,衣、食、住、行、乐无忧,身心健康,和气礼貌,孝顺懂事,孙子孙女健康、聪明、听话、好学。三是有几个常联系的兄弟姐妹、亲戚、同学、伙伴,互相关心,倾诉衷肠,增长见识,开心展扉。老人应该独立,按自己的理想和习惯生活,老人的独立是建立在经济自给、身体健康、儿女充分尊重的基础上的。



汉江庸叟


恕本民科直言,能够陪伴一个人一生的,只有你的追求,你的爱好,它们才是你的精神寄托和你活着的目标和动力!

看看中科院的院士,相当多的人80,90,乃至100岁还在从事科研工作,我大学时的系主任杨恩泽老先生已101岁高龄,可仍然还在打卡上班! 钟南山老先生,仍在抗病毒一线操劳!

现在的老年人短寿最重要的原因不是疾病,而是失去了追求,失去了精神寄托!

万幸的是,天道赐予我以使命,所以有了追求和精神寄托,于是天天都能够快乐地活着!


外星文明新时代


老年人的精神依靠是梦想

其实,不管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活着的精神依靠都是梦想。只是每个人在不同的时期,梦想会有所不同。

有人会说,人老了会有啥梦想?老年人不用上班挣钱养家糊口了,有充足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人老了,那些宏伟大志就不要想了,可以想些力所能及的。比如你年轻时想做的事情,一直没有机会做,现在可以去做;或者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去研究;如果你特别喜欢你的孙子,外孙,你也可以把精力放在培养他们身上,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也可以是你的梦想。

退休的老年人,千万不要每天呆在家里,吃完饭后不知道去干啥。一定要找件事让自己动起来,精神上有所寄托,那样活着才有奔头。

我渴望的老年生活是独立的

无论是经济上还是生活空间上,我都渴望是独立的。如果有一天,我老的不能照顾自己了,那就另当别论吧。只要我能照顾自己一天,我就希望独立一天。


王秋阳


在衣食无忧的前提下,人老了最怕孤独,人到老时,七情六欲已经大幅减除,我想老人的七情应该只剩下两情了:即喜(只想高兴开心)和恐(只怕儿孙嫌弃孤独);老人的六欲也应该只剩下两欲了:即身(关注自己的健康)和意(希望获得如愿满足的心理)。因此,我觉得老年人的精神依靠还是千年俗语所表达的真谛:养子(女)防老,积谷防饥。老年人希望子女能多在身边给予陪伴,希望得到子女如和煦的春风一般的言语安抚,一言以概之:老年人的精神依靠当然就是希望自己的子女对他做到——他抚你小,你能养他老。那样老年人就满足了,也就无需出现老了还在思考老年生活要还是不要独立这令人伤感的问题。


朝花夕拾正逢时


老人对于物质的欲望,已经很淡了!而他们最渴望的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不是吗?辛苦了一辈子,在如今生活富裕的国度里,他们的物质欲,早已得到了满足。可以说有吃有喝,有住有“窝”。

特别记住了老母亲的一句话“我们什么都不缺,就是缺人,缺来家吃东西的人”。是啊!他们的孩子们,为了工作,为了个人的小家,很少有机会回到父母身边,父母往往是储存下好多好东西,等待着儿女,孙子,一起来享用。即便是来拿走,也是让老人高兴的事!

老人的精神食粮就是看着他们的晚辈,在一起快乐的吃喝逗乐!


医养专家


老年生活要独立。老年人的精神依靠来自于丰富的精神生活。比如看书,下棋,听音乐,跳广场舞等等。

身体健康。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有好的身体才能有好的精气神。可以让我们积极应对生活的挑战。

子女孝顺,儿孙满堂,福气满满。


弱水三千2995


这是一题两问,回答如下。

首先回答老年人的精神依靠是什么。

精神不是物质,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而精神依靠则是来自精神层面的需要、依赖、支撑的一种感受,这种感受主要取决于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有的老年人喜欢唱歌跳舞。由此心情愉悦,继而形成了习惯,产生了依赖性。再如有的老人喜欢写作。通过写过,把内心的感慨,对事物的认识,以及喜怒哀乐用文字表达方式得以释怀,保持身心轻松,既增强收获感自信心又体现出自己存在的价值。精神依靠与物质没有直接的关系。

其次回答老年人是否需要独立。

老年人是需要独立的。这种独立并非是把自己封闭起来与外隔离,而是拥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生活空间。这样可以不受他人制约,按照自己真实意愿随心所欲的生活,不受外界干扰,也不影响他人。把自己兴趣爱好发挥到极致,从中收获快乐,领悟人生真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