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伯通武功再厲害,也成不了他師兄王重陽這樣的大家,為什麼呢?

手心我心bxl版


作為在金書射鵰三部曲中兩部書中都出現的人物之一,周伯通成為很多故事高潮中必不可少的人物。而他最被為人記住的其實並不主要是他的武功,而正是他的天性如孩童的性格。

在我認為,周伯通的另一個江湖綽號老頑童,反而更勝於他的本名的知名度。

而他之所以成不了如他的師兄王重陽一樣,成為被世人敬仰以及江湖門派尊重的一代奇人,也基本上就是他的這個性格代表的他的本人內涵。

即便周伯通天生聰慧,也改變不他生活如兒戲的經歷認知,這正是成不了一代大家的最基本問題


周伯通的武學智慧在於在武學之道上幾乎僅次於其師兄,而且對於武學一路的鑽研極為刻苦,堪稱武痴,而不論金庸先生描述的武功一路真假,中國傳統武術本身也是一種文化,而周伯通顯然是尊重這文化標準的人。

這其實也是他在《射鵰英雄傳》中被困桃花島十來年也能生存下來的基本要素之一。試想,如果不是一個對於武學一路鑽研極為刻苦的,又對於勝負結果的確定的尊重,以他之能,雖然不一定能勝過黃藥師,但逃出桃花島,並非難事。不過,以書中描述他不逃出桃花島的理由到是更讓人可笑。

郭靖聽他述說這番恩怨,心頭思潮起伏,問道:“大哥,今後你待怎樣?”周伯通笑道:“我跟他耗下去啊,瞧黃老邪長壽呢還是我多活幾年。剛才我跟你說過黃裳的故事,他壽命長過所有的敵人,那便贏了。 ---《射鵰英雄傳 》第十七回 雙手互博

這段描寫雖然是凸顯了老頑童天性如孩童般兒戲的性格,但一方面正是說明他從內心裡對於武學勝負的標準的尊重,武學之上贏不了黃藥師,只能用比壽命的方式,雖然兒戲,但絕不卑劣。但可想而知,在大多數的認知上,卻只能成為笑談。

但實際,在另一個角度上,也說明了他對於武學的最深領悟確是超乎常人。即是任你武功縱橫天下,但人力終究難勝天數壽命這一自然規律。武學之道,並非要求極致。

周伯通天性純良,情感猶如白紙,雖然當年失足瑛姑,兩人各有其罪。但終歸不如其師兄之決斷性格,而其師兄的愛國情懷也非他所及,這也是阻礙了他成為一代大家的原因。

王重陽之所以能成一代大家被眾人敬仰,其依靠的可不僅僅是武功一路,書中說王重陽也是一位心繫天下民族之事的熱血之人,也曾專心起義抗金大事 ,而這件事情就不是一般江湖武林之人做到的。

王重陽更重要的一點對於也曾各自心懷愛戀的林朝英,確能強行壓抑住內心的情思,或許是因為本人好勝之心太強,也或者是彼時王重陽的功利之心太重,不想因為情緣之事耽誤了他的大事。這才誤了一段姻緣,一個做了道人,一個鬱鬱而終。但王重陽的知進退,懂取捨,統率力,大局觀,決斷力顯然是他成為一代大家重要能力。

王重陽先前尚因專心起義抗金大事,無暇顧及兒女私情,但義師毀敗、枯居石墓,林朝英前來相慰,柔情高義,感人實深,其時已無好事不諧之理,卻仍落得情天長恨,一個出家做了黃冠,一個在石墓中鬱郁以終。

至於周伯通,而他雖然武功在其師兄之後,堪可稱江湖第一。但以上兩點,可都做不到,其內心裡實際只醉心武學,對於國家民族並無什麼概念。周伯通其實不傻,對瑛姑也並非全無愛意,但他對於瑛姑的情事,顯然只是如犯錯的小孩子一樣一味躲藏。

結語


周伯通成不了大家,並不是壞事,對於這樣生性純良的人,而他的最大快樂也就是少了世俗的牽絆,沒有名利之累,可以無憂無慮。

實際上,周伯通智商的能力並不差,他極為尊重規則,雖然說有時候僅僅是遊戲規則而已。他選擇了最簡單最輕鬆,選擇了沒有爾虞我詐的生活方式,成為家喻戶曉的老頑童。

《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中多有情路坎坷之人,而周伯通,既沒有郭襄誤了終身的鬱悶遺憾,也沒有楊龍二人生死絕戀的苦難,唯他似乎是兩書中最快樂的人,經歷了幾十年,受的苦難或許最少,但也是有了善果。

這或許也是人生一幸呢。


流光手記




金庸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射鵰英雄傳》確實非常好看!

第一次華山論劍的武林幸事,讓當時的五絕天下皆知。

第一次華山論劍天下第一的封號讓王重陽囊入懷中,也是實至名歸!

作為師弟周伯通武功也高,之所以沒有像師兄王重陽那樣成就斐然,主要是兩個方面的原因!



I

沒有師兄王重陽遠大的志向。

其實,在《射鵰英雄傳》中,周伯通是一個特設人物的存在。

武功雖高,但是沒有什麼建樹,幾乎是自娛自樂而已。

這樣的心態,跟讀書一樣。沒有什麼遠大的理想,或者是目標,怎麼會有追求呢?

周伯通就是如此。

不可否認,周伯通非常的崇拜師兄王重陽,幾乎到了頂禮膜拜的地步。或許是他認為,師兄去實現遠大的目標了,自己何苦那麼辛苦去奔波?!



2

缺乏成大事者的擔當。

既然是人稱老頑童,自然是小孩子心性。

周伯通如果面對強敵,第一時間就會想溜!

這一招屢試不爽!

包括面對瑛姑的情感。

其實,在《射鵰英雄傳》中,周伯通一直充當一個逃兵的角色,也就是沒有擔當。

如果想成就大事,沒有擔當能成嗎?

像王重陽,力創全真教,既是人生的目標,更多的是擔當。

就是本質的區別!



總結:由於缺乏這兩點,周伯通人生的格局大打折扣!就是武功再高,又如何?


阿邦行走在文化長廊


個人觀點認為最根本的原因是周伯通平生習武只是為了玩兒!然後,

一,周伯通其實是一直都生活在師兄王重陽的影子裡的。按《射鵰英雄傳》小說的描述,王重陽是終南山全真教的掌門人。然後從表面上看周伯通和王重陽二人之間是師兄弟的關係。但是實際上王重陽之與周伯通是亦師亦父的關係的。當初王重陽去大理國把先天功作為交換傳授給段皇爺的時候,王重陽都要把周伯通帶在身邊寸步不離的。周伯通無論是在何時何地都對師兄王重陽非常地尊敬和崇拜。因此可以說,其實周伯通是一直生活在王重陽的影子裡的,而且周伯通本人對此也很享受以至於不能自拔……

二,周伯通對許多事情包括武功,都缺乏一份自信。當初的時候,因為《九陰真經》武功秘籍以及自己打不過黃藥師的緣故,周伯通就被東邪黃藥師囚禁桃花島一十五年的時間了。後來周伯通在百無聊賴之餘周伯通獨創成了空明拳和左右互搏術武功。此時的周伯通明明可以憑藉自身的武功打贏黃藥師,之後光明正大地離開桃花島了。但是一直在各方面都對自己缺乏自信心的周伯通,還是老老實實地在桃花島上呆夠15年時間!

三,周伯通和許許多多的普通人一樣,缺乏一份擔當。比如說按相關小說描述的內容來看,王重陽的本意應該是想培養周伯通來擔任全真教的掌門人的。但是周伯通一切都只是為了玩樂和逃避而已。導致王重陽仙逝之後全真教迅速衰落了。再比如說周伯通和劉瑛姑二人都已經有孩子了(可惜的是被裘千仞打死了),可是周伯通躲避劉瑛姑從射鵰時期一直躲到了神鵰時期……

因此,周伯通武功再厲害也成不了像王重陽一樣的大家。


騎蝸牛走高速


看了大家的回答,林林總總。好像各有千秋。

總結就是一個字:錯!

可能大家比較喜歡看電視劇電影吧。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書裡已經給了答案。具體在哪一章節我忘了。兩師兄弟的區別就在於思想境界的不同。

《射鵰》有一段文字專門描述這種區別,一個人的見識,思想,會影響一個人的武學成就。在《碧血劍》中也提到過,好像是借華山派兩位老道長論圍棋時提此。《倚天》中,在光明頂上,也寫過張無忌與其他武林人士的武學見識的高低之別。筆者也不願搜索複製了。有心者可以去讀讀原著。

金大俠在小說中也提到過武林人士的道德高下。王重陽詐死與歐陽鋒搶經。以及後來歐陽鋒瘋癲後的下場。歐陽克的死。這也是金大俠對做人的含蓄表態。一句“俠之大者,為國為民”,表達了金大俠的高度。

張無忌得到《乾坤大挪移》,是恪守禮儀,在陽頂天坐前磕頭磕出來的。虛竹酒色殺戒都破了,可是善良純質的佛道仍然在心中。白道的嶽不群左冷禪,黑道的東方不敗任我行,權欲熾盛,一個好下場也沒有。

境界與道德,金大俠的書中千姿百態。假如把練武比作是工作,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是武林中人。你的思想,見識,胸懷,格局,道德,每一處都可以影響你的成就。相信有閱歷的朋友已經有切身體會了。



紅蛋皮


周伯通很厲害,但是好像還沒有達到他師兄王重陽的級別。當年華山論劍,王重陽以一挑四,最後還佔據了上風,實力之強無法比擬。而周伯通沒有參加華山論劍,與四絕的武動也差不多,如果四絕聯手,周伯通使用九陰真經也不一定能贏。

王重陽不僅自己武功高強,而且還開立門派——全真教。雖然王重陽的徒弟水平不行,但是這一個教卻將王重陽的名氣傳播了出去。周伯通,懂得武動,武動也很強,但是沒有開創學派,也沒有啥徒弟。這就好比,我很厲害,很牛逼,但是就沒是沒有粉絲,也沒法出名一樣。

除此之外,王重陽性格沉穩,不像周伯通那麼瘋瘋癲癲,這主要由於周伯通性格灑脫,整天嘻嘻哈哈,也就導致人們對此人的行為表示難以接受。在武學上的影響力也大打折扣。

最後,周伯通武動高強,並沒有爭第一,什麼第二,第三他也不爭,既然與世無爭,即使武功高強,又有誰認同呢?這就好比,你說你自己是天才,但是人家讓你比試一下,你說我不想贏,這樣即使你很強,別人也不信,影響力自然也就低了。




小王的一日一練


其實金庸武俠小說的武功體系是跟著人物性格走的。什麼樣的人練什麼樣的武功。楊過再怎麼聰明也學不會,學不精降龍十八掌。這也是洪七公能看下郭靖,樂於傳授郭靖武功的原因。周伯通也是這樣,雖然聰明,卻童心未泯,心無旁騖,所以就能左右互搏。

王重陽雖然在書中沒有直接露面,但華山論劍,王重陽能贏得中神通的稱謂,折服另外四個人,側面論證此人除了武功之外,性格也是豪放,狂熱。這同樣在與林朝英的曖昧關係,以及描述的抗金起義(不符合歷史,歷史上的王重陽沒有幹過這個事),都是能看王重陽的重情重義。所以王重陽因為性格原因決定的高度,是周伯通達不到的。這裡不單單是武功。

求贊!


酷的世界


感謝提問,大家可能都看過射鵰英雄三部曲,包括倚天屠龍記,很少有人知道射鵰英雄傳之前還有一部小說叫(神劍金雕),其中主要描寫的就是王重陽,王重陽之所以能成為天下第一,刻苦的修煉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天賦。周伯通依仗王重陽成名,生性活潑好動,不能專一修煉,在文治武功上所以無法超越王重陽,所以也成不了王重陽那樣的人。





大王龍8855


作為金庸先生的武俠人物,周伯通是比較另類的一個。

眾說周知,武俠世俠是拳頭世界,是一切以拳頭為尊,誰的功夫高,誰的拳頭就夠硬,就能夠贏得多人的青睞,和一片江湖。所以,在武俠世界中,沒有人去讀研讀博,考功名。大把的華夏兒女,一茬一茬地從金庸的筆尖下跑了出來,披星戴月地扎樁,練拳,希望有一天,搞個金腰帶,揚名立萬。

王重陽這人本身就是皇N代,是個含金鑰匙長大的孩子。不知搭錯那根筋,遇人不淑,家也不要,國也不要,美人和江山都不要了,迷上了武俠生活。

這個王重陽本身對武感興趣,家世好,又有各種資源,於是,一不小心,練成了一方的最大的,BOSS..。

這疣再說說他的師弟周伯通。

別人在武俠世界中,如何努力,如何想練出驚世武功,都好像離周伯通很遠。

他一直就像一個長不大的孩子,玩心重,一直定不下心去學武功。

但是,他是一個起點高的人,拜的好老師,學的最好的武功,走的是高端路線。

所以,他即使練的少,也不妨礙他比一般人功夫好。

就好比清華大學裡學生,不管你是藝術生,體育生,出來也是槓槓的。誰也不敢和你叫板。

所以,作為師兄弟,周伯通與王重陽根本沒有可比性。一個不拼爹不拼錢的皇N代,去玩拼命去學武。和一個家世普通的玩心重的學武的人,肯定是沒有可比性的。


此路無邊


周伯通武功非常強,但性情貪玩大事不可成,他師哥王重陽武功蓋世,性情溫和,重情重義,愛憎分明,不虧為一代宗師。周伯通貪玩成性,沒有定力,不可能成大事,所以周伯通武功再強也成不了像王重陽那樣的大家。




會奔跑的金絲魚


周伯通武功厲害,王重陽更厲害,二論時期的周伯通都不知道能不能打得過一論的王重陽。

另外周伯通只是武功厲害,王重陽其他方面吊打周伯通。王重陽一手創辦的全真教,短短几十年就被稱為武林正宗,地位一度蓋過少林寺,這個張三丰都做不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