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人在李文亮微博下写日记

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人在李文亮微博下写日记


李文亮医生走了一个月又零三天了。

许多人关于他的记忆,都如通惠河畔化掉的雪般渐趋消融。

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人在李文亮微博下写日记


然而,也有诸多双耳朵仍铭记着他吹出的悠长哨响。

他们聚集在李文亮医生的微博评论区,用不同的声音构成中文互联网从未有过的一抹色彩。

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人在李文亮微博下写日记


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人在李文亮微博下写日记



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人在李文亮微博下写日记



李医生生前曾调侃自己“食欲猛如虎”,炸鸡、冰激凌都是他的最爱,哪怕为了吃口橘子,也能穿拖鞋跑上1000米。

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人在李文亮微博下写日记

他的不少微博推送,都可以看作个人的美食日记。

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人在李文亮微博下写日记


而当他走后,许多人都带着他最爱的鸡腿这里悼念。

简洁的,只有一串炸鸡腿的emoji。

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人在李文亮微博下写日记


复杂些的,有一块专门买来的手枪鸡腿的照片,配文是自己的日常。

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人在李文亮微博下写日记


就像先前专门为他做了顿鸡腿的UP主徐大SAO,人们都期盼着李医生能再回来一次,吃点好的。

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人在李文亮微博下写日记


而李医生的微博评论区中,不光有美食记录,更有多元的日常剪影,就像一本日记簿。

正如那句古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留黄鹤楼。

李医生的微博虽再无更新的可能,但他留下的“黄鹤楼”却给芸芸众生提供了续写浮生日记的场所。

世间百态,世态炎凉,全部汇于这互联网的狭小一隅,这事儿此前鲜少有过。

平时只有深夜朋友圈里才能见到的真挚文字,在这里比比皆是。

加班到深夜的社畜,会来这儿诅咒下万恶的资本主义,再讨论下国际局势。看起来,就好像是走进了一家深夜食堂,跟店主李文亮亲切地道上一声“老板,满上”。

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人在李文亮微博下写日记


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人在李文亮微博下写日记


“李老板的《深夜食堂》”

在家上网课的学生,会把他写进作文里,开心地来炫耀。临走前,又不忘留下一句:那天晚上我为你偷偷抹泪,我想上天乞求让它留下你。

字眼间,满是一位孩子的真诚善意。

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人在李文亮微博下写日记


在这出没的,还有投身抗疫前线的志愿者。

他会在这儿记录下自己站岗的琐事儿,顺便跟李医生拉拉家常。

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人在李文亮微博下写日记


形形色色的浮生日记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文体。

有古诗体:“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

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人在李文亮微博下写日记


还有现代诗式的短句:“我会做一个心里有坟墓的人。”文体虽不同,思绪却如出一辙。

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人在李文亮微博下写日记


春天的花开了,有人却永远留在了冬天。但这不妨碍春天的人们写信,寄给冬天的人。

这些浮生日记中,有一类更偏向是书信。人们会把近期的各种消息,通报给天堂的李医生。

“李医生,武大的樱花开了。”

有人携着春意到来,并亲切地告诉李医生:“下次何时来人间,打个招呼哦。我去看你,想和你做朋友。”

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人在李文亮微博下写日记


有人摘了几支樱花放在房间,配上照片。想必是想让李医生看到后心情也会好些。

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人在李文亮微博下写日记


除这些以外,人们还会把疫情相关的最新消息,通报给远在天边的李医生。有悲讯,也有喜讯。

比如先前,李医生的同事梅仲明医生也不幸逝世,人间的“明”与“亮”两盏灯都被灾难合上了开关。

即使没有华丽的辞藻,面对一位怀念自己奶奶的评论,也会有一句最质朴的“加油”。

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人在李文亮微博下写日记


而对于那些已经开始遗忘过往的人,在这儿也不会被打入鄙视链底端,得到的都是理解:

遗忘是人类的通病,守护好自己的本心就好。

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人在李文亮微博下写日记


如果要找个比喻来形容,那就是来到这儿,就像是打开了微博天堂专供版。一眼望去,都是当今互联网最珍贵的一种品质:

善意。

而这片集体善意之火,源头正是李医生个人善意留下的火种。

李医生曾许下过一个信念愿望,他说:

“新的一岁希望能做一个简单的人,看得清世间繁杂却不在心中留下痕迹,保持足够的平常心。”

或许也正是这份简单,替他在繁杂世间中搭建了这么一个远离喧嚣的言论空间。

为此,我们都还欠他一份额外的道谢。

李医生逝世后,他的朋友圈背景被发布在网上。

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人在李文亮微博下写日记

其中的背景图片,是一群在郁郁葱葱的树下畅游的蝌蚪,透露着肉眼可见的生命力。

而他的微信签名是:“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

现在,他的生命之树就在天上,抬头就能望见。所以,不要遗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