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吞萬里如虎——一個被歷史遺忘的漢人英雄

這應該是一個有資格被大書特書的英雄人物,他提雄兵六萬,師出汴梁,轉戰萬里,所向披靡,先後擊敗元軍百萬,高麗兵三十萬,攻克城池一百二十餘,古之良將無人能出其左右。但他的名字——關鐸!卻鮮為人知。

氣吞萬里如虎——一個被歷史遺忘的漢人英雄

氣吞萬里如虎


元朝末年,統治者荒淫無道,平民百姓民不聊生。

至正十一年(1351年),劉福通,韓山童揭竿而起,領導紅巾軍反抗暴元,韓山童不幸遇害。至正十五年(1355年)劉福通擁立韓山童的兒子韓林兒在亳州稱帝,國號大宋,年號龍鳳。

龍鳳三年(1358年)五月,紅巾軍攻克北宋故都汴梁(開封),韓林兒還都汴梁。同年六月,龍鳳皇帝下詔書:虎賁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龍飛九五,重開大宋之天。兵分三路北伐。

東路軍由毛貴率領,從汴梁出發,目標攻取山東、河北後直取元大都。

西路軍由李武、崔德率軍,取潼關後攻佔陝西、四川。

中路軍由關鐸指揮,目標是取山西,出雁門關攻擊元上都開平,切斷蒙元皇帝退回草原的去路。

朱元璋負責汴梁南部的防禦(這個安排是個敗筆)。

毋庸置疑,龍鳳宋朝的決心很大,他們吸取了北宋丟失燕雲十六洲的教訓,首先要解決北方的問題。於是三路北伐軍相繼踏上征程。

氣吞萬里如虎——一個被歷史遺忘的漢人英雄

紅巾軍北伐


關鐸率領的中路軍,從山東曹州出發,九月進入山西,先後攻佔了絳州、沁州、陵川、高平、潞州等地,兵鋒直指冀寧路(太原)。

蒙元第一名將察罕帖木兒率軍50萬馳援冀寧,關鐸避其鋒芒,東進佯攻保州(保定)。保洲是元大都的門戶,不容有失,察罕帖木兒只能回兵來增援保州,關鐸殺了個回馬槍,攻佔遼州、完縣(河北順平縣)、冀寧路,然後出雁門關,攻佔重鎮大同。

察罕帖木兒來到保州,才發覺上了關鐸的當,於是又回兵山西,龍鳳四年(1359年)五月重新佔領了冀寧,關鐸回兵,與察罕帖木兒大戰於冀寧城下,擊敗了蒙元五十萬大軍,重新奪回冀寧。

然後揮師北上,於當年十月攻克興和(內蒙古境內),並於同年十二月九日,攻克蒙元重兵防守的元上都開平城。

無論怎樣稱讚這場勝利都不為過,開平城是元世祖忽必烈下旨建造,是元代建造的第一座草原城市,城市接近正方形,外城周長約9公里,分為外城、內城、宮城三重,各式寺廟就有167個。

元上都地勢險要,南臨上都河,北依龍崗山,周圍是廣闊的金蓮川草原。上都城的建造者劉秉忠稱讚其“控引西北,東際遼海,南而臨制天下,形勢尤重於大都”。

1260年忽必烈在這裡登基做了皇帝,改國號大元,是元朝的龍興之地。當年馬可波羅受到忽必烈的接見就是在開平。也正因為如此,元朝的11個皇帝中,有6個選擇在上都登基,足見上都在蒙元統治者心目中的地位。

即使定都大都以後,元朝皇帝每年要回上都避暑、辦公達半年之久,因此這裡又被稱為夏都。

在忽必烈時期,元上都常住居民就已經超過了10萬,經過百年的建設,上都常住人口已經超過50萬,史稱:“護衛將士雲集,氈車如雲,牛馬如雨”。

關鐸簡直就是那個年代的攻堅老虎,史書裡沒有記載他是如何攻下的號稱固若金湯的上都城,只是記載紅巾軍掠走了皇帝的玉璽,依仗,珠寶等貴重物品,接著又焚燬了元朝皇帝們“駐夏”居住的宮殿,富麗堂皇的宮殿足足燒了七天。

氣吞萬里如虎——一個被歷史遺忘的漢人英雄

元上都城牆遺址


上都陷落,蒙元皇帝極為震驚,集結重兵出塞收復上都,可他們看到的只是一片廢墟。後來朱元璋登基後,大將軍徐達攻取元大都,元順帝棄城而走,就是關鐸焚燬上都,在他心目中留下的陰影太深了,擔心徐達故技重施。

關鐸焚燬了元上都以後,繼續北上,攻擊目標不明,只留下“元趙王馬紮罕微服遁去”的記載。

而趙王馬紮罕化妝逃走的地方在斡難河源,成吉思汗起兵的地方。

可能是再也見不到敵人了,關鐸的遠征軍又向揮師東進,攻佔了應昌路(魯王城),把已經有百年之久的魯王府燒成白地。朱元璋登基後,元順帝敗退到應昌,組織過兩次反擊未果,最後病死在這裡

龍鳳五年正月十三日,關鐸攻破了遼陽行省省會遼陽路,擊殺懿州路總管呂震。關鐸被任命為遼陽行省平章(宰相),是數千年來唯一享此殊榮的漢人。

元朝共十個行省,遼陽行省西部與嶺北行省接壤,轄境包括外興安嶺以南、烏蘇里江以東,燕山山脈以北廣大地區。

氣吞萬里如虎——一個被歷史遺忘的漢人英雄

紅巾軍北伐路線


遼陽的陷落打擊對蒙元統治者打擊更大,從遼陽行省攻擊大都居高臨下,又無險可守。

元順帝急令左丞相太平的兒子也先忽都為總兵大將軍,帶兵六十萬去收復遼陽,結果被關鐸打得落花流水。

就在這個時候,毛貴率領的東路軍已經攻佔了山東,水陸並進,在南皮擊殺蒙元大將董摶霄,攻克薊州,前鋒抵達通縣境內的棗林、柳林,並擊殺元樞密副使達國珍,距離大都只有一百二十里的路程。

元朝廷震驚,打算遷都,可是上都已經被關鐸燒了,要遷都只能去高麗。因為元順帝的老婆奇氏是高麗人,太子愛猷識理達臘就是奇氏生的。元順帝時期宮裡最有權勢的太監樸不花也是高麗人,朝廷裡的達官顯貴家裡都豢養著太后賜予的高麗美女。

氣吞萬里如虎——一個被歷史遺忘的漢人英雄

高麗進貢的婢女


奇氏和太子曾經搞過一次宮廷政變,打算廢掉元順帝,讓太子愛猷識理達臘登基。如果元順帝遷都去了高麗,必死無疑。太子在高麗登基,處於高麗王室的監視之下,將會後患無窮。

為了堵住元順帝最後一條退路,關鐸數次大戰後來不及休整,就率軍攻擊高麗。連續攻克了義州,麟州,宣州,定州和西京(平壤)等三十餘城。

接下來的記載都出自於高麗人之手,漏洞百出。據高麗《李朝實錄》記載:關鐸率十幾萬紅巾軍越過慈悲嶺(關鐸出征時只有六萬兵馬,轉戰萬里,由於交戰區域都在蒙古人聚居區,損失的兵力很難得到補充,攻克的城市要留人駐守,尤其是遼陽,關鐸用來進攻高麗最多也就兩萬人,又何來十幾萬大軍),高麗軍主帥安佑,金得培怯戰逃走,關鐸軍攻克高麗首都開京(今開城),高麗國王恭愍王逃走。

高麗人關於這段歷史沒有說謊,但接下來又謊話連篇了。在高麗人的記載中,遠征萬里都秋毫無犯的紅巾軍突然變成了燒殺擄掠,殘忍好色,無惡不作的侵略軍,高麗百姓對紅巾軍深惡痛絕。

氣吞萬里如虎——一個被歷史遺忘的漢人英雄

高麗將士出征


高麗大將鄭世雲率軍二十萬圍攻開京,戰鬥經驗極為豐富的紅巾軍居然因為怕冷,躲在營裡不肯出來。一個叫李成桂的傢伙率2000精兵,和城裡的奸細裡應外合,功進城去,斬殺了十萬紅巾軍,李成桂繳獲無數元朝玉璽、金寶、金銀銅印、兵仗等紅巾所掠物品,關鐸下落不明。

高麗人也真敢編,10萬身經百戰的紅巾軍戰士能被2000高麗兵剿殺,他們要有那本事,就不用玩命的向元朝皇宮裡送美女和太監了。

唯一的解釋就是關鐸率領的隊伍連年征戰,已經是強弩之末,兵力所剩無幾,才被李成桂鑽了空子。

這個李成桂也是個人物,他藉著這次微不足道的勝利,在高麗如日中天,後來乾脆趕走了高麗國王,自己做了國王。

幾年後朱元璋登基,李成桂把繳獲紅巾軍的玉璽,金印什麼的都獻給了朱元璋,朱元璋龍顏大悅,賜了李成桂朝鮮國號,任命他做了朝鮮國王。

氣吞萬里如虎——一個被歷史遺忘的漢人英雄

朝鮮開國君主李成桂


關鐸雖然最後失敗了,可他一路征戰,從根本上動搖了蒙元統治基礎,後來朱元璋北伐,即使面對蒙元的殘兵敗將,最終也沒有達到關鐸的輝煌。

關鐸北伐失利,和朱元璋有千絲萬縷的關係,龍鳳宋朝三路北伐,汴梁兵力空虛,最後被元兵攻破。朱元璋身為龍鳳大宋的重臣,非但按兵不動,還兩次主動與蒙元大將察罕帖木兒聯絡,打算接受朝廷招安。察罕帖木兒於龍鳳八年六月,派遣使者帶信到應天,說他已上奏朝廷,授予朱元璋行省平章的官職。後來招安事宜因為察罕帖木兒突然被紅巾軍暗殺才不了了之。

汴梁陷落後,正在高歌猛進的北伐軍失去了後勤補給,陷入孤立無援尷尬境地,才給了被對手一一擊破的機會。


氣吞萬里如虎——一個被歷史遺忘的漢人英雄

蒙元太后用膳

也正因為如此,朱元璋自知理虧,做了皇帝后,馬上著手修撰《元史》,其中關於關鐸等人的豐功偉績,都被他刻意抹殺了。

後人只能通過史書中透露出來隻言片語,才能領略到關鐸當年“氣吞萬里如虎”的英雄氣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