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古诗,元稹《离思》第一,次则秦观的《鹊桥仙》。你认为呢?

少龙PSL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诗歌如此,爱情诗更是如此。“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喜欢说爱就爱,来得痛快的人;有喜欢卿卿我我,缠绵悱恻的人。爱情诗也是,有写尽缠绵婉约之能事的诗文,有礼赞生死不渝之爱情的赞歌。皆因人而异,因文而别。

元稹的《离思》和秦观的《鹊桥仙》,一诗一词,皆是古代书写爱情的佳作,实难一别高下。

一,一曲生死不渝的爱情赞歌——《离思》。

离思.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从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被称为唐朝第一渣男的元稹,事实的确是“渣”过无数的女子。但他的这首《离思》,却把忠于爱情,失志不移的爱情观表现得淋漓尽致,无以复加。

元稹的才情是无可厚非的,他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两句,一直为人们所传颂,几乎成了忠于爱情的千古绝唱。

二,一首异地相思的断魂曲——秦观的《鹊桥仙》。

鹊桥仙.纤云弄巧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是北宋诗人中不可或缺的佼佼者,他书写爱情的诗词美不胜收,尤其是这两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被两地分离,不能相聚的爱恋之人捧为铭言,常以此表达相互间的思念之情。

自然,经历过和经历着久分两地,天各一方的相恋相爱之人,每当夜深人静,遥望茫茫河汉,“忍顾鹊桥归路”,岂不更添相思之情,惟以“又岂在朝朝暮暮”,聊以自慰孤独的心境。

这两首诗,在古代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各自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思情别绪,把爱情这一永恒的主题推到了高潮。


黄土情愫


离思五首·其四​​

唐代: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经历过波澜壮阔的大海,别处的水再也不值得一观。陶醉过巫山的云雨的梦幻,别处的风景就不称之为云雨了。

即使身处万花丛中,我也懒得回头顾盼;这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为曾经拥有过的你。

赏析:

这首诗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已经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恋情。它接连用水、用云、用花比人,写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全诗仅四句,即有三句采用比喻手法。一、二两句,破空而来,暗喻手法绝高,几乎令人捉摸不到作者笔意所在。“曾经沧海难为水”。是从孟子“观于海者难为水”《孟子·尽心篇》脱化而来。诗句表面上是说,曾经观看过茫茫的大海,对那小小的细流,是不会看在眼里的。它是用大海与河水相比。海面广阔,沧茫无际,雄浑无比,可谓壮观。河水,只不过是举目即可望穿的细流,不足为观。写得意境雄浑深远。然而,这只是表面的意思,其中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第二句,是使用宋玉《高唐赋》里“巫山云雨”的典故。《高唐赋》序说:战国时代,楚襄王的“先王”(指楚怀王),曾游云梦高唐之台,“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愿荐枕席,王因幸之”。此女即“巫山之女”。她别离楚王时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楚王旦朝视之,果如其言,因此就为她立庙号曰“朝云”。显而易见,宋玉所谓“巫山之云”,——“朝云”,不过是神女的化身。元稹所谓“除却巫山不是云”,表面是说:除了巫山上的彩云,其他所有的云彩,都不足观。其实,他是巧妙地使用“朝云”的典故,把它比作心爱的女子,充分地表达了对那个女子的真挚感情。诗人表明,除此女子,纵有倾城国色、绝代佳人,也不能打动他的心,取得他的欢心和爱慕。只有那个女子,才能使他倾心相爱。写得感情炽热,又含蓄蕴藉。

第三句“取次花丛懒回顾”,是用花比人。是说我即使走到盛开的花丛里,也毫不留心地过去,懒得回头观看。而他无心去观赏印入眼帘的盛开花朵的原因,第四句“半缘修道半缘君”便作了回答。含意是说他对世事,看破红尘,去修道的原故,这是其一。其二,是因为他失去心爱的她,再也不想看别的“花”了。统观全诗,不难看出,“取次花丛懒回顾”的原因,还是因为失去了“君”。“半缘修道”之说,只不过是遁辞罢了。

作者在这首诗里采用种种比喻手法,曲折地表达对曾经相爱的女伴的深情,前三句紧扣主题,层层递进,最后一句才用画龙点睛之笔,揭示主题。这种写法构思集中,意脉贯通,清晰可见,感情跳动性不大。并不象古典诗词中有些作品那样,感情跳动幅度太大,象电影的蒙太奇镜头那样,令人几乎看不到端倪。譬如。辛弃疾《念奴娇》(野棠花落),描写对歌女的留恋和思慕的复杂心情,感情跳跃幅度特别大。它忽而写往昔的“轻别”;忽而写今日“故地重游”,楼空人去。物是人非,忽而又写幻想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其中省略许多衔接,思绪奔腾飞跃,令人颇费寻觅。当然,这并不是说,可以用感情跳跃幅度的大小,来作为评价作品优劣的标准。辛弃疾这首词也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审美价值极高。

在描写爱情的古典诗词中,有不少名篇佳作,都一直为人们喜闻乐见,引起人们的共鸣。譬如,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它是用形象鲜明的红豆,象征美好而坚贞的爱情。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的诗句,是用一种执着到底的精神,表达对爱情坚贞不渝、海枯石烂、永不变心的衷情。“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两句,则与王、李写爱情的诗不同,它是用一种绝对肯定与否定的生动比喻。来表达对爱情的至诚和专一。正由于它与众不同,所以能引起因为种种原因而失去爱人的人们的强烈共鸣。有人把这两句诗写在文学作品里。也有人写在书信中,用来表达对对方的痴情。这就充分说明元稹这首诗具有巨大的影响和艺术感染力。

鹊桥仙·纤云弄巧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秋云多变,流星传恨,牛郎织女在七夕渡天河相会。

秋风白露在秋天相遇,胜过了人间无数的儿女情长。

温柔情感如水,美好时光如梦,不忍回顾各回鹊桥两头的路。

如果双方的感情是坚贞不渝的,又何必执著于朝夕相守。

赏析:

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节序词,起句展示七夕独有的抒情氛围,“巧”与“恨”,则将七夕人间“乞巧”的主题及“牛郎、织女”故事的悲剧性特征点明,练达而凄美。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坚贞诚挚的爱情。结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最有境界,这两句既指牛郎、织女的爱情模式的特点,又表述了作者的爱情观,是高度凝练的名言佳句。这首词因而也就具有了跨时代、跨国度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品位。

此词熔写景、抒情与议论于一炉,叙写牵牛、织女二星相爱的神话故事,赋予这对仙侣浓郁的人情味,讴歌了真挚、细腻、纯洁、坚贞的爱情。词中明写天上双星,暗写人间情侣;其抒情,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读来荡气回肠,感人肺腑。

词一开始即写“纤云弄巧”,轻柔多姿的云彩,变化出许多优美巧妙的图案,显示出织女的手艺何其精巧绝伦。可是,这样美好的人儿,却不能与自己心爱的人共同过美好的生活。“飞星传恨”,那些闪亮的星星仿佛都传递着他们的离愁别恨,正飞驰长空。

关于银河,《古诗十九首》云:“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盈盈一水间,近咫尺,似乎连对方的神情语态都宛然目。这里,秦观却写道:”银汉迢迢暗渡“,以”迢迢“二字形容银河的辽阔,牛女相距之遥远。这样一改,感情深沉了,突出了相思之苦。迢迢银河水,把两个相爱的人隔开,相见多么不容易!”暗渡“二字既点”七夕“题意,同时紧扣一个”恨“字,他们踽踽宵行,千里迢迢来相会。

接下来词人宕开笔墨,以富有感情色彩的议论赞叹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一对久别的情侣金风玉露之夜,碧落银河之畔相会了,这美好的一刻,就抵得上人间千遍万遍的相会。词人热情歌颂了一种理想的圣洁而永恒的爱情。“金风玉露”用李商隐《辛未七夕》诗:“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用以描写七夕相会的时节风光,同时还另有深意,词人把这次珍贵的相会,映衬于金风玉露、冰清玉洁的背景之下,显示出这种爱情的高尚纯洁和超凡脱俗。

“柔情似水”,那两情相会的情意啊,就象悠悠无声的流水,是那样的温柔缠绵。“柔情似水”,“似水”照应“银汉迢迢”,即景设喻,十分自然。一夕佳期竟然象梦幻一般倏然而逝,才相见又分离,怎不令人心碎!“佳期如梦”,除言相会时间之短,还写出爱侣相会时的复杂心情。“忍顾鹊桥归路”,转写分离,刚刚借以相会的鹊桥,转瞬间又成了和爱人分别的归路。不说不忍离去,却说怎忍看鹊桥归路,婉转语意中,含有无限惜别之情,含有无限辛酸眼泪。

回顾佳期幽会,疑真疑假,似梦似幻,及至鹊桥言别,恋恋之情,已至于极。词笔至此忽又空际转身,爆发出高亢的音响:“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这两句词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这两句感情色彩很浓的议论,与上片的议论遥相呼应,这样上、下片同样结构,叙事和议论相间,从而形成全篇连绵起伏的情致。这种正确的恋爱观,这种高尚的精神境界,远远超过了古代同类作品,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这首词的议论,自由流畅,通俗易懂,却又显得婉约蕴藉,余味无穷。作者将画龙点睛的议论与散文句法与优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结合起来,起伏跃宕地讴歌了人间美好的爱情,取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此词的结尾两句,是爱情颂歌当中的千古绝唱。



十一叔


我认为这两首爱情诗都很出名,要排出个第一第二有点难。

先看元稹《离思》。

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我们耳熟能详的应该是前两句,见识过大海的辽阔,其他的河流简直都不屑一顾了;看到过巫山的云雨,其他地方的云都不能称其为云。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自己的妻子韦丛的,是一首怀旧悼亡诗,这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写出自己对妻子一往情深。

暗含的意思就是你就像大海,我遇见你爱上你之后,别的女人就像是平常的小河,不能引起我的兴趣;你的美貌就像巫山的云雨一样飘逸如仙,别的女人在我眼中简直就没有云的特点。

后两句进一步以花喻女人,表明自己即使身在万花之中,也懒得打开眼睛一看。为什么呢?一半是因为自己的道德修养高,另一半原因就是因为你,你在我心中就是唯一的存在,谁也取代不了。

这里表达对韦丛情深似海,永生不忘,堪为情种。

秦观的《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全诗将七夕人间“乞巧”的主题及“牛郎、织女”故事的悲剧性结合起来,练达而凄美。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坚贞诚挚的爱情。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是历来为人传诵的爱情名句。这两句既指牛郎、织女式爱情的悲欢离合,又表述了作者独特的爱情观,具有了跨时代、跨国度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品位。

当今社会,夫妻双方天各一方的情况也屡见不鲜,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用“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来宽慰自己。

所以,两首诗各有特点,其构思都独具匠心,都流传深远,不好比较个甲乙丙丁来。

另外,跳出元稹的《离思》和秦观的《鹊桥仙》两者小范围的比较,古往今来,歌颂爱情表达爱情观的诗歌,而且脍炙人口的还有很多,谁又能说哪个排什么座次呢?

大家都忘不了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对妻子王弗“惟有泪千行”的绵绵思念;忘不了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对丈夫赵明诚的彻骨之痛;忘不了李商隐“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对爱情心心相印的坚贞;忘不了元好问“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对爱情永生不忘的誓言;忘不了柳永“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恋爱双方的依依不舍……

能够列举的爱情名言真是太多太多了,哪一句不让人感动到泪奔!


凤凰王兮


两首皆非爱情句,前为伤逝后风流。

小可没有说错,这两首都不是爱情古诗,《离思》的重点是对妻子的思念和遗憾,《鹊桥仙》倾向于对非情侣的惋惜和惆怅。

古诗词里,关于爱情的诗词很多,比如元遗山《摸鱼儿》,柳永《雨霖铃》,张泌《寄人》,以及李商隐的某些《无题》。

但让小可最感动的却是杜甫的三首诗作,其一是《月夜》,那种极致的浪漫一般人读不出来,而浪漫背后的坚贞更是在其它诗词中绝对看不到的。

其二是《进艇》里面有一句“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正如流行歌曲里唱到的那样“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古往今来,在诗人群体里,唯一做到的恐怕就是杜甫了。要知道,当时杜甫已经50岁,那么他的妻子杨氏最少也得40多岁。

领着已经是黄脸婆的妻子去划船,仅此一幕,就足以碾压诗词里的那些才子佳人和红袖添香。如果说年轻时的爱情很浪漫,那么白发苍苍的老年夫妻携手游玩岂不是浪漫到天怒人怨?

需要说明的是,这不是饭后散步,也不是一起旅游,而是日常生活中,老公带着老婆去玩。那些古代诗人哪一个能做到如此宠溺的爱情?现代人又有哪一对夫妻能情趣如此?

第三首是杜甫的《江村》里面有一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同样是那个时期的作品。如果划船是大男子主义作祟,强领老婆去休闲,那么老婆找老公下棋,老公只好答应,苦于没有棋盘,妻子便在纸上画线为盘。堪称情趣爆棚,无人能及。就连后世的李易安和赵明诚的“赌书消得泼茶香”也无法比拟。毕竟李赵二人只是年轻夫妻的小资和情调。

杜甫和杨氏呢?是历经无数磨难和贫苦之后的一缕宁静和安然,他们的爱情经受住了所有的考验,战争,仕途,年龄,容貌,家庭。

不妨想像一个画面,满头白发的杨氏笑着在纸上画着棋盘,然后耳聋眼花还有肺病的杜甫屁颠屁颠过来陪老婆。在不远的河边,是他们的小儿子在做鱼钩。

爱情之美,莫过于此。

因为爱情的终极,就是白头偕老!

简单四个字,做到这一点的好像只有杜甫和杨氏。

天下爱情古诗,以杜少陵为最!


亦有所思


我以为不然。第一是《关雎》。只有《关雎》写的是真正的爱情。之后所有的诗都是诗人向往和实践了《关雎》之后的爱后感。

包括元稹的《离思》、秦观的《鹊桥仙》、苏轼的《江城子》、崔护的《过都城南庄》、纳兰容若的《蝶恋花》……

面对《关雎》这道难题,他们参出的答案无一不是感慨、惆怅、别离、伤心……最终逃不出一个“苦”字。元好问不禁发出了千古一惑:问世间情为何物?

爱情不应该是甜蜜美好的吗?为什么千年以来触动我们心弦的都是这种诗词呢?对于纯洁的爱情,每个人在不停的追求、探索、碰壁、负伤……周而复始、前赴后继。心灵深处早已不再相信,远古的基因却还丝缕残存,纠缠不清,这是痛苦的根源。

我们一次又一次比照着《关雎》在情海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小船儿。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


诗魔独孤求踹


我谈两点吧:

首先,我要反驳一下,《离思》还不错,倘若换个作者,是不是头筹,再斟酌一下,但起码是佳作无疑!

问题就出在了元稹身上,元稹这个人,品行不端,风流成性。《离思》是他写给亡妻韦丛的,表达的格外深情。我先翻译一下吧,过去我观临沧海,从此之后,别处的水,不足为顾。巫山也去过,只要见过那里的云,别处的云,枉为其云。经过一片花丛,就算百花争妍,多么姹紫嫣红,我实在懒得回头顾盼,只想匆忙走开。要说原因呐,一半是为了修道潜心,一半是因为心中唯独有你!多么深情款款,天地动容。

就在写这首诗之前,也就是韦丛病重期间,元稹与42岁的风月老手薛涛,缱绻缠绵。元稹深情的许诺,会娶薛涛的,之后衣袖一挥,忘得一干二净。韦丛死后,也就是写下这首诗之后,马上纳了小妾安仙嫔,同样爱的死去活来。之后还有裴淑,有夫之妇刘采春。概莫如是!

其次,说说诗词本身。在古诗词鉴赏方面,有一种观念叫「诗无达诂」,出自董仲舒的《春秋繁露》,是指鉴赏与审美当中存在的差异性。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我们说,作为读者,心智,处境,情感,知识程度,等等都不同,因此对同一首诗,常有不同的体会。所以,诗词曲文,其实没有什么谁是第一,谁是第二,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使你感动的,其实就是好的。

就这样吧,希望帮助到你!


不二文学


我觉得很难给这些优秀的作品排名。

就像一百个人眼中,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

哪首诗正好击中了你的心灵,还是最柔软的那一部分,引起你的共鸣,那么这首诗在你心中的地位自然无可取代。

何况涉及爱情这个永恒的话题,谁又敢说自己的爱情是最感人的?

古人的爱情,并未因为物质的匮乏而比现代人的爱情逊色,古人描写和歌颂爱情的著作,更是可歌可泣,感人肺腑,让现代人望尘莫及,这些透过流传下来的诗词歌赋就可见一斑。

比如金人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

当我第一次读到失偶孤雁投地而死的时候,几乎瞬间就明白了元好问为什么会发出情为何物这样的感慨。

原来除了人与人的爱情之外,动物之间的爱情,同样令人为之动容。

震惊,同情,感动,统统化为有力的诘问,我忍不住问自己,也问苍天,情为何物?


耕根


元稹《离思》是一篇描写爱情的佳作,是诗人为悼念亡妻韦从而作。诗人用一往情深的笔墨,感人的情怀,表现了与妻子的恩爱,抒发了自已对妻子的思会之情。

全诗并未直接写人,而是采用暗喻的手法,将人比作水、云、花,婉转写人,其情其景,耐人寻味。

而秦观《鹊桥仙》是一首语浅易懂,意境幽静的词,

表达人们对爱情崇尚真、善、美的美好之情。是一首不可多得爱情篇章。

这两首描写爱情的诗词从表现手法来看,说元稹第一有同感。






芊芊草736


谢谢题提问。

爱情古诗,元稹《离思》第一,次则秦观的《鹊桥仙》,这个观点不敢苟同。理由如下:

其一,古代爱情诗林林总总,斑斓多姿,无法分出一二来

爱情从来都是贯穿诗歌的一条主线。从《诗经》开始,描写爱情的古代诗歌,从来都是诗歌中最为光彩夺目的篇章,几乎每个诗人都写过关于爱情的诗歌,令人拍案叫绝、名垂青史的诗句和作品浩如烟海,先秦《诗经》里的爱情诗是最光辉灿烂的篇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关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经•蒹葭》)、“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都是经典;汉代《上邪》的“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卓文君的《白头吟》:“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孔雀东南飞》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司马相如《凤求凰》“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三国时曹植的《洛神赋》,两晋时,就连向来沉醉山水的陶渊明,也写下了一生中几乎是唯一的情诗《闲情赋》:“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而到唐朝,几乎伟大的诗人无一不是写爱情的高手,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元稹、杜牧写下众多爱情诗,甚至躲进辋川的王维也写爱情诗,而李商隐更是情诗王子。到了宋代,宋词里爱情内容更是灿烂辉煌、千古流芳,李清照、柳永、辛弃疾、秦观、周邦彦、欧阳修、范仲淹、苏轼等等这些伟大的文人,都写下了爱情的千古绝唱。元明清的文人们也无一不写爱情。因此,这些古代爱情诗各有特色,各具魅力,摇曳生辉,根本就无法分出高下,难分伯仲,也就没有一二之分。

其二,古代爱情诗从内容上来说各有侧重,也难分一二

《诗经•关雎》是写相思的:“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上邪》写对爱情的坚贞:“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孔雀东南飞》是写爱情悲剧的;

《白头吟》是写女主对于爱情的高尚态度和美好情操的;

李白写过思念之苦:“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清平调之二》)

李商隐写过爱情的相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也写过爱情的忠贞不渝:“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还写相思之苦:“一寸相思一寸灰。”(《无题》)

白居易写爱情之缠绵之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

元稹写离愁别绪:“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离思》)

柳永写爱情的无悔:“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凤栖桐》)

而李清照更是写尽了爱情的酸甜苦辣,“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可见,诗人们都写爱情,但是着眼点不同,角度不同,因而题材内容千差万别,各自斑斓多彩,因此,也无法分出高下,辨出伯仲,也就难以分出一二来。

其三,古代爱情诗表现手法各具特色,也无法分出一二来

古代爱情诗的表现手法千姿百态,各有千秋,即便是同一个诗人,他们写爱情的手法也是变幻多端,如李白、李商隐、李清照、柳永等等,他们的手法运用得出神入化,却又毫不雷同,都是可圈可点的艺术表现高手,难以分出谁高谁低,谁第一、谁第二来。

所以,古代爱情诗是不能分出一二来的。

以上仅个人观点,不妥之处请批评。谢谢。


音准不准的作家刘剑锋


元稹的《离思五首》和秦观的《鹊桥仙》,觉得是应元稹的《离思》第一。特别是《离思》其四中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二句,堪称诗境中的绝唱!“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表达悼念亡妻之情,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忠贞和怀念之情可称之世间之巅,再无第二女子能让元稹动情。境界之佼佼,甚或“光风霁月”!……但我,近年太流连于宋词了,竟仍旧捡拾了秦观的《鹊桥仙》(词)!…………“”。秦观的这首《鹊桥仙》,是借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赞颂真诚不渝的爱情,更因它的命意佳妙,极易进入较高的思想境界,遂成为雅俗共赏的千古绝唱。[祈祷]…………少游为词,向来精心细究。此词虽为小令,然在结构布局上,新翻自意上都显得格外精彩。“纤云弄巧,飞星传恨”,这是七夕的天空,多彩的秋云变幻无常,牵牛织女两星在七月初的夜晚日渐接近,那光亮,那移动,传送着经年未见的怅然离恨,“银汉迢迢暗度”,它们悄悄渡过银河而相会,“迢迢”,表示对相聚的迫不急待。忽然乐调奏得拔节酣畅,“金风玉露一相逢”,好一个一年一度的相会,它震撼了大地上的所有生命,一併亦让它们久别重逢,悲欢涕零。这儿,词人似乎有一句隐语,此幸于天上与人间的对比为“一″与“无数”的区别,且词人不写一年一度的悲哀,却专注一年一度的欢乐。只需爱得真诚、爱得恳挚,一时的幸福感或会抹掉一年的相思,这样一来,前面的那个“恨”字便也轻轻推翻了。[玫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牵牛织女两颗星一夕欢愉,爱情似水绵绵,但佳期如梦惜短。“忍顾鹊桥归路”,意为古往今来,人们为这一美丽神话添加了喜鹊搭桥的捧场,聚时喜鹊作美,可离别时又怎忍再踏鹊桥返回呢?而这时,乐调才总算奏出惊天动地又浓艳高洁的绝呼:“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词人别开生面,以坚贞不屈的爱情誓言克服了依依不舍的儿女之情,达到了一种壮丽无比的理想憧憬,这是极为难能可贵的[赞]!…………秦观的词,委婉含蓄,但惟此一首,自由流畅如散文,每每直抒胸臆,且醒人心扉,又蕴藉有味。王国维评之:“少游小词,气骨不衰、意脉不断;他人词,词才也,少游词,词心也”。…[擦汗]…[玫瑰]…[祈祷]…[玫瑰]…[稳耐风轻愿始从,折柳岸别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