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被冤枉,105位好汉都同意招安,他顺应民心,却被后人误会

《水浒传》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受众面很广。笔者认为,相比较红楼梦的爱恨情仇,三国演义的政治诡谲;"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水浒转》,受到男女老幼一致喜爱。可是《水浒传》前半段让人看得血脉喷张,可后半截却因为头领宋江,接受北宋朝廷招安,让108位好汉死伤过大半!让人郁闷不已。可笔者却认为,宋江接受招安,一方面是因为有其私心。然而108位好汉,共有105个人支持招安。作为头领的宋江也只是顺应民意,或者说是大势所趋。

宋江被冤枉,105位好汉都同意招安,他顺应民心,却被后人误会

梁山好汉大聚义时,宋江即兴创作了一首《满江红》。这首诗词最后两句,代表了宋江希望接受招安。随后宋江多次试探,直到北宋皇帝真的派人赐下御酒,给出诏书,好汉们才跟随宋江归顺朝廷。然而宋江多次试探期间,也只有三位好汉明确表示不接受招安。比如武松大喊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冷了弟兄们的心"。黑旋风李逵则是破口大骂"招安招安,招甚鸟安!"花和尚鲁智深,同样也是附和武松,并不愿意接受朝廷的招安。自始至终,梁山上只有这三人,不愿意宋江归顺朝廷。

宋江被冤枉,105位好汉都同意招安,他顺应民心,却被后人误会

或许有朋友认为:笔者这是在胡说八道。之前,赤发鬼刘唐,阮氏三雄,托塔天王晁盖,这些人不也是明确说过:要弟兄们快活到死,绝对不委身其他势力。可是攻打曾头市之后,晁盖已被一箭射死。阮氏三雄本是渔夫,其见识不广。说白了阮小二,阮小五等人,还是听从宋江和智多星吴用哥哥们的意见。对于阮氏三雄而言,晁盖死了,他们也就随大流;赤发鬼刘唐更是如此。所以在梁山上,108位好汉中,最起90%以上的弟兄们愿意接受招安。大家也别以为,宋江接受招安其他好汉们心不甘情不愿。

宋江被冤枉,105位好汉都同意招安,他顺应民心,却被后人误会

笔者想问问大家:乱世之中,尤其是像《水浒传》里,这些好汉们出身低贱,有的更是被朝廷诬陷落草为寇。接受招安不是最好的去处吗?古代人并不像如今思想这么开放,即使是林冲、卢俊义、呼延灼、他们心里也是想着再次报效朝廷,最起码能博得好名声。既然连这些曾经当过官的好汉都愿意接受招安,那么像阮氏三雄,段景住,这些出身赤贫的好汉们,归降朝廷最起码能混一身官服。再不济能吃上官家饭,比落草为寇,被不少人指指点点是不是要好多?

宋江被冤枉,105位好汉都同意招安,他顺应民心,却被后人误会

所以梁山上,除了李逵、武松、鲁智深,这些不愿意接受招安的人之外,其余好汉们心里面都是有点小期待。可能不少朋友觉得:既然招安有这么多好处,为何李逵、武松不愿意接受招安?很简单,人各有志。就好比如今有些人家中富庶,衣食无忧,但他还是喜欢去干一份,两千块钱的工作。对于这些人而言,钱不钱不在乎,只要能打发时间。武松、李逵这些人,他们的想法跟其他好汉不同。这些人典型嗜血如命,且是草莽英雄。自由自在惯了,不愿意接受朝廷的约束。

宋江被冤枉,105位好汉都同意招安,他顺应民心,却被后人误会

武松此前也在家乡担任捕头,换言之武松并不排斥当个官差,只是他的心被伤透了。黑旋风李逵则是天煞星,若不是宋江能说他两句,李逵用现在的话说妥妥的就是"恐怖分子",且唯恐天下不乱;所以李逵不接受招安也是可以理解。鲁智深曾于小种经略相公手底下当差,他见识了北宋末期官场的黑暗,宁愿和弟兄们一起归隐山林。但是武松和鲁智深,李逵这三人的意愿,并不代表绝大多数好汉们的想法。

宋江被冤枉,105位好汉都同意招安,他顺应民心,却被后人误会

宋江即使是再有本事,或者名声再大,当好汉们全都不同意接受招安,他一人也难以唱独角戏。因此宋江被冤枉了,他看出大部分人都愿意跟随自己去招安,落得封妻荫子的好下场。所以宋江才带领大家伙,前去征讨方腊,辽国,为的不就是让好汉,及他们的后人能过上好日子吗?这么多好汉都同意招安,本着"少数服从多数",李逵、武松等人的反对意见也就不成立。

参考文献:大宋宣和遗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