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墨客那些事:金庸先生给我的启示

金庸先生,原名查良镛,是新派武侠小说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初三时,金庸先生就和同学一起合作编写了《给投考初中者》,这是一本指导小升初的书。而最令大众津津乐道的是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再加上越女剑,共计十五部武侠作品。其中《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更是被合称为射雕三部曲。金庸先生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和他

终身学习、尊重历史、与时俱进等品质分不开的。

文人墨客那些事:金庸先生给我的启示

金庸先生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和他的文学修养有关,而这些离不开学习。机缘巧合之下,年轻的金庸先生进入了中央图书馆,虽然仅仅是挂职,但他一场珍惜这次机会,求知若渴。利用闲暇时间,不断阅读图书,增强自己的文化素养。另外金庸先生还在东吴大学修习了国际法,2005年得到剑桥大学博士学位,2010年得到博士学位,而这时候金庸先生已近八十高龄。可以说金庸武侠之所以广为流传一部分原因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这离不开金庸先生的博学。

文人墨客那些事:金庸先生给我的启示

金庸先生在武侠界取得的成就和他对于历史的态度有关,那就是尊重历史。读过金庸武侠的人都知道十五部作品都有一定的历史背景,给读者一种真实感,仿若置身其中。几乎每一部作品都有修订版,一部分原因就是金老意识到小说部分历史和史实不符。以《神雕侠侣》为例,里面有个道士名叫尹志平玷污了小龙女,令人愤愤不平。后经查证,尹志平是个得道真人,金庸先生就改为甄志丙做了这些事。其实艺术渲染,部分历史失实无可厚非,如果不是出于对历史文化的敬重,金老怎么会去修改呢?

文人墨客那些事:金庸先生给我的启示

金庸先生所取得的成就和他与时俱进的思想有关。在梁羽生先生写完第一部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之后,约稿太多,应付不过来,便想到挚交好友金庸先生。金庸先生在写《书剑恩仇录》时思想并没跟上,直到完本之后,看到了武侠的前景,就全身心投入到武侠之中来。与时俱进更明显体现在新修版《神雕侠侣》杨过、小龙女英雄关大会重逢时说的那些肉麻的话,个人猜想可能和金庸先生在英国求学有关。事实证明金庸先生抓住了新时代的一部分人的心理,与这有关的电视剧片段一时间就成为了爆点。

现在的武侠作品想达到金庸先生的境界难如登天,在这追求名利的俗世中,有几个人能潜心研究历史文化、其他天文地理知识?又有几个人能同时涉猎琴棋书画相关知识?尊重历史给读者以真实感,加强学习增强作品的文化底蕴,与时俱进满足读者需要,这些金庸先生都做到了,在很大程度上给金庸武侠锦上添花。劣质的网文虽行一时,没有这些,但终究难成经典。

这正是:倚天屠龙争天下,人间不见金老侠,惜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