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粟裕 誰才是解放戰爭中的"戰神"

解放戰爭中,中共戰星璀璨,每一個從戰爭中走來的我軍高級將領都是傳奇,但在這星河中,林彪、粟裕,無疑是最為耀眼的兩顆星,他們一個稱雄於東北白山黑水之地,一個縱橫於黃淮海平原,都為新中國的成立立下汗馬功勞。

歷史上,對二人在軍事指揮上的藝術誰更勝一籌,有過較多爭論,這是因為,二人同屬同一陣營,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較量,現在評價二者指揮藝術的高低,更多的是一種理論上的闡述,而沒有經過實戰檢驗。

說起來,林彪粟裕二人有很多相同點,同鄉同年,性格沉穩身材瘦弱,但二人經歷不同,林彪出身科班,黃埔四期畢業,粟裕則是野路子,是在戰爭中學習戰爭,最終以全勝戰績走出戰爭。

關於二人關係,沒有即生瑜,又生亮的感慨,而是彼此相惜,在史料記載中,林彪對粟裕的讚美和欽佩溢於言表,而粟裕對林彪同樣很敬佩,特別是林彪,在粟裕於建國後數次遇難,都給予了儘可能大的幫助。

林彪粟裕 誰才是解放戰爭中的

再看二人在軍事生涯中的主要功績,解放戰爭時期,蘇中戰役、孟良崮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粟裕隊伍越打越大,越戰越強。後來指揮的軍隊動輒近百萬,吃掉蔣介石的軍隊也是以數十萬計算。粟裕七戰七捷的戰例被毛澤東通報給各戰區,粟裕以劣勢之兵迎戰12萬美械國軍,還能快刀切豆腐,這引起林彪濃厚興趣。他讓參謀長劉亞樓收集了蘇中戰役的很多資料,感慨“粟裕盡打神仙仗”“粟裕打仗真行,他打的仗我都不敢下決心”。

劉亞樓曾問林彪,是不是想與粟裕比個高低,林彪的回答切中要害:“南昌起義之後,從南征路上開始,及至井岡山時期,就數我們兩個打得好。後來,由於經歷不同,而形成了不同風格。我因為長期以來,肩負保衛黨中央的重任,又是毛主席直接指揮的主力,我的擔子很重,打仗較為慎重。一般情況下,有了七成把握才打,只有五六成把握,風險太大,不能打,等到有了八九成把握,又會失去戰機,無仗可打。而粟裕同志呢,長期遠離中央,長期孤軍作戰,一般情況都是在敵人包圍的態勢下打的仗,不冒險就無法生存,養成了他敢於冒險的特點。如豫東戰役,我看最多隻有五成把握。拿這次淮海戰役來說,沒讓杜聿明跑掉,就值得研究、探討和借鑑。

正如林彪說的那樣,林彪在中共將領中一直以沉穩著稱,從不打沒把握之仗,就算在部署好很完美的作戰計劃,他也會給自己留一條退路,可謂是穩如泰山。當年在東北戰場手握數十萬軍隊立下赫赫功勳的林彪對於攻打錦州,遲疑不決不敢冒險,因為穩,林彪還曾敗走四平。

而粟裕對林彪同樣很敬佩。當毛澤東將解放臺灣的任務交給粟裕時,粟裕認為,參戰部隊既有三野又有其它野戰軍,還影響太平洋和東南亞局勢,故而建議毛澤東派林彪主持戰役,自己協助。

林彪粟裕 誰才是解放戰爭中的

儘管毛澤東並未答應粟裕的請求,但從此事可以看出,粟裕雖為一代雄才,但在他的心目中,林彪的才能、地位以及威望是高於自己的。

總結:一個習慣在保存自己的情況下來打擊敵人,一個習慣以小博大來壓上自己的籌碼,但是往往冒險成功的收益是穩紮穩打的數十倍,冒險就是兵法中“虛虛實實”的最高境界。沉穩的戰法收益不是成倍的,但能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的幾率特別大。林彪的沉穩,是源於他對兵法的理解和個人所擔任的任務,粟裕之冒險,是完全來自戰鬥的磨礪。故小編認為從戰爭的艱鉅性而言,粟裕更勝一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