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村並鎮,房子集中了,老百姓還種莊稼嗎?

趕時代3


合村並鎮,房子集中了,老百姓還種莊稼嗎?

合村並鎮是時下的一個管理模式,也是一個職能部門精簡機構的一個趨勢,這是有利於村、鎮一體化發展的。


現在國家在大力發展鄉鎮級別的小城化建設,這也是農民就近城市化進程的一個有力措施。對於農民來說,鄉鎮城市化發展比去大城市安家更靠譜,生活成本也會低很多。

我個人認為,合村並鎮,並不一定說房子一定要集中,這裡面只不過是相關部門減少,就等於說,原來兩套班子各管一方,如今變成一套班子管兩方,農村沒有變,農民土地沒有變,人員也沒有變,農民該幹啥就幹啥,這是管理上的事,與我們農民無關。


所以說,不管是合村還是並鎮,農民守好自己的土地,春耕秋收,不負昭華。如果想在鎮上或者去城裡買樓房,也是可以的,當然,那些也是農二代操心的事,老農民還得在家種莊稼養家餬口。

關注農民,一起學三農。


三農小黃鴨


導讀:前些年頭精簡機構,我老家的地方由鎮變為村。老家的小鎮按理說,不會變為村。因為,小鎮的人口,交通基礎設施,地理環境,財政收入都不是最後。



原因就在於上面對鎮裡管事的人說,你帶頭簽字,到時候把你調走,你的孩子到時候,給他安排好的單位。結果,他帶頭簽字,旁邊村落一開始都不同意。但是,看到大哥簽字了,也都跟著簽字。


最後,他被調到其他鎮上,沒過幾個月又回來成了我們村的村長,我們老鎮上的菸葉收入,礦產都被收走,眼睜睜看著其他鎮開採。從此,他在我們村辦事,沒有啥號召力,現在省裡建設百強鎮,我們村只有靠邊站。

對於合村並鎮後,房子集中了,老百姓還種莊稼嗎?我談談個人的看法:會,可能會從自由農民變為農場主手中的農民。


首先,合村並鎮後,村民或分房,或採用補貼的方式購房住在大鎮上。老村子裡的田,可能會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成為有錢人,種植大戶的手中的地,集中起來。農民一方面會獲得土地"流轉金",另一方面,還能到種植大戶手中種地,從種植大戶手中領取"工資"。


其次,這樣做,種植風險就會從農民手中轉移到種植大戶手中。同時,也可以便於機械化操作,提高種地的效益。減少荒田荒地的可能。進而調動人們的生產積極性。

但是,有些地區可能因為地理環境的限制,丘陵,山區,梯田要進行大規模的土地整改,國家投入的資金也是十分的巨大。


最後,如果大規模的合村並鎮。一定要做好農民與農場主之間的協調,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農民的維權制度。畢竟,相對於農場主來說,農民還是弱勢群體。


荊山朵朵


種不種莊稼跟合村並鎮貌似並沒有太大的關係。

比如說我們這,有這麼一個現象,以70年代為分界線。會種莊稼的,基本上是70年代前的人,像我爸,伯伯,生於五六十年代的那批人。而七八十年代後出生的這批人,像我叔叔,或者我們,只能說偶爾乾乾農活,農忙時幫忙插插秧打打禾,成年後基本上都沒怎麼下過田,更別提種莊稼了。

至於原因,我想農村裡出來的人應該都知道。

50後60後當時的生長環境不一樣,那個年代裡別說農村人,就連城裡的小姑娘小夥子都要到農村幹活才有飯吃,當時除了種莊稼務農,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

而70後80後的人長大後,國家已經改革開放了,沿海地區興建了許多工廠,這個時候進廠拿工資可比種田掙錢多了,還沒種田這麼累,因此70後這批人(包括70後)大多數人,成年後的第一選擇都是進城務工,甚至很多還沒滿18歲就跟著大人南下廣東了。

年紀大一點的50後60後這批人,由於已經成家立業,思想上也比較保守,在開始階段都處於觀望狀態,想看看年輕人在外面打工到底能不能掙錢。幾年時間過去後,發現在外面打工真比種田掙錢,也忍不住了,於是紛紛選擇外出,棄農務工。然後到了2000年左右,能幹活的勞動力基本上都進了城,因此那個時候村裡的地就沒什麼人種了。

我說的這種現象,我想應該是大多數農村的真實寫照。

至於合村並鎮,在我們湖南都是2015以後的事情了,我們村就是在那個時候和邊上的三個村合成了一個村,不過這時村裡的人已經不多,90%的人已經進城買房或者在鎮上建了房子,留在村子裡種田的則基本上沒有。

所以在我看來,合村並鎮後房子集中,與老百姓願不願意種莊稼沒有什麼必然的關係,老百姓願不願意種莊稼,還得看靠種莊稼能不能讓自家過上好日子。


湘俚伢子


合村並鎮是我國的一項長遠計劃,現在已逐步推行。以後的十年或者20年農村無人居住的現象到處都是,這個問題不難考慮:

1、凡是生長在農村的人,現在都清楚地看到:凡是70後到90後出生的年輕人,基本上都入住了城市,剩下的一部分50前後出生的人,現在也已經70歲左右,再十年,已經到了80歲耄耋之年,記住:80歲,而我國的平均受限是不足80歲的。60前後出生的人,現在也已經60歲左右,這部分人群是不定性人群,有一部分隨兒女在城裡安家,有一部分雖然在家裡支撐著,掛念著家裡或者土地,眼下還沒有走出農村,但是他們的兒女都在城裡,隨著年齡的增長,這部分人群對土地種植開始撂下挑子。

2、土地轉包集中管理,土地股份制合作等等,都是以後發展的模式,農民近期將會逐步退出土地耕種,有這些土地承包大戶或者公司企業承包,老一輩的農民,每年收取一定的租金,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適實給農場打工,

賺取部分工資。以後的以後,失去勞動能力之後,生活靠養老補貼及各種福利待遇(比如說:退伍軍人補貼,獨生子女補貼,村幹部退職補貼,殘疾人補貼,五保戶補貼等等)另外再加上兒女的貼心照顧以及土地租金,雖然生活方面解決了,最讓農民擔心的是:隨著年齡增高,將會面對各種疾病的侵襲,住院費用難以承擔,目前來講國家還不能承擔全部的醫療費用,須有兒女加自己的積蓄來解決,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家會出臺一些惠民政策,讓更多的老人受益。

合村並鎮這只是剛剛開始,以後很多偏僻、落後人少的村莊,將逐步消失,等來的是大塊土地集中管理,鄉鎮駐地建設,大片綠油油的農作物一眼望不到邊,美麗的山清水秀的鄉村景色將會展現在世人面前。


農人心田


合村並鎮,房子集中了,老百姓還種莊稼嗎?

在農村,居住分散、人口稀疏的村莊,大多實行了合村並鎮。但合村並鎮並不一定就是所有的房子都集中在一起,人們集中居住。有些農村地方也實行了合村並鎮,房子並沒有集中,還是原來住哪現在還是住哪。

在合村並鎮中,如果合村後新修建了房子,所有人要集中居住,而居住地又離土地較遠,這種情況下可能無法種莊稼。

一般合村並鎮,並且房子集中修建居住的農村地區,在修建新房子時會選擇一些地理位置較的地方建房。而如果新房子離自己的耕地不遠,那麼原來的莊稼還是可以兼顧種的,因為雖然合村並鎮,但農民的土地權利不變。而如果新建房離原來耕地很遠,在這種情況下,老百姓再種地是很不方便的。

那老百姓不種地,難道地要撂荒嗎?肯定不是的。因為現在農村已經實行土地三權分置,大戶帶動流轉政策。對於種地不便的農戶來說,可以選擇把自己的土地流轉出去。這樣可以收一定的流轉費用。

而如果合村並鎮後,所有人還是原地不動,那麼老百姓肯定還會種莊稼的,只是種的多與少的問題。

以阿麗本地為例,所在村都實際了合併,但並沒有集中居住,所以農村還是種莊稼的。只是現在個體農戶種莊稼越來越不賺錢了,很多農民種一點地,也只是為了自己日常吃喝用,並不用種自己所有的土地。現在農村大片大片的土地撂荒。所以阿麗這裡這兩年來也開始實行土地流轉了。前兩天還來了省果業集團公司,要流轉租用村裡的土地,流轉20年,每畝流轉費用為140元,多數農戶都非常支持這樣的做法,也願意把自己的土地流轉出去。用農民的話來說:總比荒廢了強。

所以總結起來,農村實行合村並鎮,房子集中了,農民是否還種莊稼,這個也要因地而異,因為有的即使房子集中了,但還是可以兼顧種地的。只是隨著農村土地的改革和種地收入微薄,農戶只會種植少量莊稼,越來越多土地會被拋茺,土地將會實行集中流轉給大戶,而個體農戶只收取土地的流轉租金就可以了。

我是村官阿麗,歡迎大家關注!


鄉村大喬喬


合村並鎮,房子集中了,老百姓還種莊稼嗎?

種莊稼是農民的職業所在,在打工潮到來之前,土地是農民賴以生存的根本來源,農民失去了土地,就失去了口糧,就失去的經濟來源,就失去了生活來源。因此,土地是哪個時候,農民生存的命根子。現在,科學技術發展了,農業生產現代化了,農村經濟發展了,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地打工潮的出現,使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到城市,從事非農業的工作,靠打工掙錢,獲得經濟收入來維持生活。因此,農村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目前,各地出現了許多農民承包土地流轉出去,有的全家進城打工,整個村莊無人居住或者很小人居住,成為空心村。~



目前有很多地方,針對這一現象,結合新農村建設和振興鄉村,調整農村佈局,採取合村並鎮,把農民居住的房屋集中在一起建造,形成了新農村建設的格局。這些合併的農戶,搬遷到非常遠的居住地集中居住,所承包的土地仍然是自己經營。在這種大背景下,有些農民由於種種原因不能進城打工,承包土地仍然是他們生存的唯一的出路,是生存的命根子,他們一般是經濟條件差,比較貧窮的農戶,當然很多農民仍然靠傳統耕作方法種莊稼,沒有農用交通運輸工具,沒有農業機械。這樣一來,他們種莊稼是非常困難的。因此,他們只有依託種植大戶,出資金請他們代耕,自己播種,獲得經濟收益。有的則是乾脆流轉承包給有實力的農業種植大戶,自己純得租地金費,只有改行打工獲得收入,彌補日常生活開支。~



當然,農村仍然有非常多的農民,早就把承包土地流轉他人耕種,自己全家進城,以打工獲得經濟收入,養家餬口,有的甚至在城市買房安家落戶,農村的家成為他們的別墅了,在重大的節日期間回家居住。因此,合村並鎮,房屋集中到一處,新的房屋當然仍然享有建造權利。這樣對他們的承包土地種植莊稼沒有影響。所以,從大的程度上來說,一大部分農戶,合村並鎮後,居住地集中在一起,遠離承包土地,他們有現代化的農機和交通工具,對農業生產沒有影響,只是對哪些貧困農戶,沒有交通工具的人來說,影響很大。



【以上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大家在留言區處留下你寶貴的意見,並積極參與評論,特邀請大家關注三農達人鄂東三農,一起探討三農問題!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刪除。】

鄂東三農


合村並鎮,是新農村建設發展過程中的一種探索方式,如今在一些地方早已開始試點推廣。那麼,農村房子集中了,老百姓還種莊稼嗎?

其實,對於這個問題,我們要從兩個方面分析,針對不同情況的合村並鎮,其結果也會有不同的區別。一個是偏遠農村的合併,另一個是一些城區或城郊農村的合併。

城郊農村的合併

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農民工湧向城市打工,直到留在城市居住已經成為一種主流。於是乎,在城市規模擴張的時候,首先需要合併的就是那些城郊的農村。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原本城郊村的土地就已經很少,而合併集中居住後,原有的老房子被拆掉之後,開發成樓盤或商業區。於是,這部分農民搖身一變,也成了城裡人,住上了樓房。

本來城郊這部分農村農田就少,老百姓大多利用靠近城市的有利地理位置,不是做點小生意,就是以打工為主。合併之後,土地更是完全被徵用,所以生活方式也不再是以種莊稼為主了。

偏遠農村的合併

而像那些並非是城郊農村,由於村子老齡化加劇,年輕人基本上外出打工定居,實行合村並鎮一是可以節約土地,二來也是方便居住。將原來的老房子扒掉之後,再進行復耕,節約集約用地。而像這種情況,那土地各家還是各家的,你或是自己種植莊稼,或是流轉給種植大戶。也有的農村成立了專業合作社,老百姓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加入合作社,採取統一種植,搞特色種植、規模種植,以增加農民的收入。

所以,城郊農村也好,偏遠農村也罷,合村並鎮只是城市化進程中的一種必然趨勢,土地是老百姓生存的基礎,只要是手中有地,作為農民來說,不管是流轉出去還是自己種莊稼,都不會讓土地閒著。


建行漸遠


合村並鎮是未來的農村和鄉鎮發展的一個趨勢,可以說大部分地區已經實行了合村並鎮的措施。這極大的減少了當地的經濟開支,提高了農村的辦事效率,也淨化了農村的辦事機構。合村並鎮適合於現代化的農村發展,也是時代發展的需求,也是繁榮農村經濟發展農村的重要手段。


合村並鎮至少減少了村幹部的支數,當然也減少了一些城鎮的機構重複設置。比如說,幾個自然村合併在一起,原先必須有一套支部和村委班子,這些人的工資是由村集體以及財政部門承擔,但相應的增加了村集體的費用。當然對於鄉鎮部門也是這個做法,把兩個鄉鎮進行合併以後,使得區域面積擴大了,人口增多了,但是省去了一些機構辦事,大大減少了辦事的人員。

合村並鎮另一個出突出特點,那就是新農村建設的步伐推進。也就是把幾個散落的自然村合併成為一個大的行政村,然後再建設統一的現代化標準的農村社區,這也使得農民進行集中居住,好多地方又推行了萬人大社區。


把村莊進行合併集中住房,不但節省了農村宅基地的佔用面積,而且方便了農民的基本的生活。至少在居住的村莊裡面有了大型的超市購物廣場,教學基礎設施,醫療條件,娛樂場所等等,方便了農民的生活。

進行村莊合併以後,確實的出現了一些農民耕種土地的距離比較遠了。畢竟一些老村莊經過合併以後復墾為基本農田,甚至這些新的社區會選擇在一個交通比較便利的地方。這樣新的社區距離老村莊要有一些距離,使得農民種地比較遠一些,增加了相應的麻煩性。

儘管農民種地距離有些遠,但農民還是照樣可以種地的,尤其現在交通比較發達,人們的代步工具比以前的用腳量要快很多。特別我國已經對土地進行確權,二輪土地延保到期再延保30年不變,所以農民在至少40年內土地還必須種植的,而且農民還是願意種植的。
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農民只有靠土地才能保障基本的生活基礎。並不是認為合村並鎮以後農民的收入增加了,農民可以完全不去種地了,這種可能性是沒有的。合村並鎮只是改善農民的居住環境,方便農民的生活,提高農民的幸福指數。當然,也是為了節約更多的土地資源,增加農民的收入,對於農民的土地依舊是農民種植,任何佔用或者是徵用農民土地必須給農民相應的經濟補償。


三農一姐


合村並鎮,莊稼繼續耕種。

房屋集中,百業善管。拆除危房,百姓平安。零散集中,騰出好田好地擴大種植面積,這是第一大好事;

土地確權後,可以流轉經營。民以食為天,種地是養民之根本。把零星的集中大塊,把人力牛力可能變成小型和大型機械化,可以實行大農合作化,糧農菜農養殖業多方向發展。











團圓83


合村並鎮這種說法並不怎麼新鮮,好多年前就有了,其實也就是這個詞聽起來很高大上一點,事情很簡單,無非就是新農村改造,農民們集中搬到樓上去居住,把農村的空房空地讓出來,用於發展城區。那這樣的話,是不是以後老百姓就沒辦法種莊稼了?我想說現在即使沒有河豚病症,很多村子的農田也被撂荒了,很少有人願意種莊稼。

合村並鎮總體上來說是好事兒,是城市發展的產物。如今在農村很多房子在閒著,很多農村土地也沒人種,但是城市發展空間卻受限,為了更好的發展城市和農村,提出合村並鎮,將幾個村子合併到一起去,這樣就可以有更多的土地資源來進行城市建設。當然了老百姓對於這種安排還是樂見其成的,不用花錢就可以住上樓房,是很多農村老人的心願,而通過舊村改造就可以實現,這樣雙方受益。

不過合併了村鎮,不代表著農民們就沒有地種了。只要耕地沒有被徵用,那麼農民的土地依舊屬於自己,可以繼續耕種,現在很多村子開辦了農村合作社,農民們把土地交到一群專門的人手中,進行集中管理。提高了土地種植的專業化程度,農民們有技術、有資金或者有土地都可以加入進來,到時候可以領工資,比自己種地要強的多。

不過這幾年好像對農村的拆遷改造不是特別多了,農民們也很少有集中到一處小區居住的了,之前我們這裡有三四個村子合併到了一起,不過都只是在地域居住上合在了一起,農村自治管理方面還是各歸各的,好處是這麼多人住在一起,也算是南村北疃的都認識,很熱鬧,但同時管理難度也不小,這個村子的福利多,那個村子的福利少就能引發一波大爭論。總而言之,利弊參半吧。

大家希望村子合併到一起,集中居住嗎?到那個時候你還願意到農村去種地嗎?農民一旦不種地了,總感覺自己就不是農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