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飛書》:每個人的故事都很重要

書籍,一直對人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在王貞白那裡,書容易使人上癮,無感於時間流逝 ;“一月不讀書,耳目失精爽。”在蕭掄謂那裡,書是能撣除耳目塵埃,精神感官;“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在趙恆那裡,物質安身,而書能安心。

《神奇飛書》:每個人的故事都很重要

時至今日,在古人的各種詮釋下,書有多重要,再也用不著我們去做註解。但是,對於愛書和讀書的教誨,如何從口口相傳的訓教或者文字警醒,變成更加喜聞樂見的傳導方式,如何更加創造性地表達人對書的渴求與重視,是隻有我們當代藝術家們才更有可能完成的事。

威廉·喬伊斯是實踐者之一,他於1999年著手創作動畫短片《神奇飛書》,將主人公起名為“莫里斯”,這原本是為了紀念已故的圖書館推廣先驅比爾·莫里斯的。不過創作過程中,臭名昭著的卡特里娜颶風來襲,同時摧殘了人們的物質家園與精神世界。 當威廉·喬伊斯重返家園時,他目睹到了感人的一幕:人們正在狼藉的世界中閱讀。書有重塑人生的力量,在這樣的啟示下,他將靈感傾注於《神奇飛書》的後續創作中:

故事中,也有一場颶風,它摧毀了一切有形的物體也重創了人們的心靈。心灰意冷的莫里斯偶然一抬頭,發現了一位飛在天上的女士。女士覺察出莫里斯深陷困境,於是給了他一本書作為指引。這本書帶著莫里斯來到了一所大房子前,那裡有各種各樣的書,它們會飛會跳也會唱。莫里斯終於找到了身心可棲的家園,他讀書修書也分享書,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離別的那一天,他充實又幸福。當他也像曾經遇到的那位女士一樣飛上藍天時,他留下的書,也成為了另一個人的指引……

動畫短片一問世就獲得了人們的關注和青睞,更獲得了奧斯卡金像獎。在那之後,喬伊斯又以“不直接從影像中截取畫面”的工作態度,重新繪製與編寫,創作了同名繪本。喬伊斯不僅完成了對莫里斯的紀念、強調了書籍能夠給予人強大的精神力量,並且他自己的故事,也以書籍為載體,在人們心中常駐了下去。

影像有連貫順暢的動態畫面和舒緩的音樂,但是書籍也有可以強調敘事重點的文字。在影像與圖畫書的互相比對中,《神奇飛書》似乎也多了全新的、可供人們解讀的角度與內容。譬如我,就感覺到故事裡這些擬人化的書,在傾訴著各種人生哲學,在指引我們回顧過去尤其是童年,在呼喚我們身上沉睡的東西。可以這麼說,書即人生,書即過去。

書即人生

不管是動畫短片還是後來誕生的圖畫書,《神奇飛書》都保留了擬人化的創作手法,故事中的書有人的動態和情緒。這種創作手法帶來的妙處就是,人與書形成了身份平等的互動,書由只提供知識的靜物變成有血有肉的、像人一樣的鮮活存在。

在形態上成為我們的“同類”之後,它們的喜怒哀樂,就更能得到我們的共鳴。

  • 每個人的故事都很重要=每個人都很重要
《神奇飛書》:每個人的故事都很重要

這是圖畫書較於影像來說,比較突顯的一個哲學啟示。

“莫里斯喜歡和別人分享這些書,有時,他分享的書,大家都愛讀。有時,他也發現一些孤單的書,很少被人讀到。

莫里斯說:‘每個人的故事都很重要。’”

故事中的大房子裡,各種書應有盡有,有大部頭的鉅著,有小體積的冊子,有的能一眼吸引住人,有的蒙受灰塵。這本是因人的閱讀喜好發生的常態,但因故事中的書有了人的性情,這個細節就又能折射出人自身的境遇了。

有的人,身居高位;有的人,隱沒於巷弄。儘管“適者生存”的生物進化啟示說明,人有主宰自己命運的可能,能夠憑藉後天努力一鳴驚人。但不能否認,人先天而得的優劣勢仍會在他今後的發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有的人一出生就在貧困的泥淖中,有的人剛落腳,就踩在金絲編制的地毯上。這些無法忽視的先天不公就像書,在完全展示在讀者眼下之前,內容和基調就被作者決定了。

但儘管這樣,書,不管是精裝還是毛坯,都有自己的意義。可以講精修的學問,也可以講短小的笑話。即使不起眼,但只要擁有著與其他書不一樣的故事,就值得被珍藏和閱讀。

書對應的是人,每個人生來不管是富裕還是貧窮,是光鮮華美還是粗履麻衣,他都有自己的人生要經歷,有真實的際遇要體驗,有獨特的思想要傳播。人的價值可以受個體能力或社會分工影響,但不能被忽略和否定。

  • 書渴望被閱讀=人渴望被理解
《神奇飛書》:每個人的故事都很重要

故事裡有一個溫馨暖人的情節,它也常常被影迷津津樂道。

書架上有一本年久失修的舊書,莫里斯為了挽救它的生命,用了很多方法。動畫模擬外科手術場景,感性的氛圍中,夾雜著緊張和肅寂。當所有的搶救方法都不奏效時,莫里斯卻開始嘗試閱讀這本書,他由一字到一句,再到整個段落及整頁。這時候,原先奄奄一息的舊書活了,儘管它外表仍然破爛不堪,但生命力蓬勃如初。

書渴望人們穿越它破損的表皮,看見它內心的精彩。人也一樣,他們渴望被閱讀,他們渴望的“閱讀”是理解。

人對人的“閱讀”,可以分為三檔:通過外表揣摩身份、通過談吐判斷學識、通過行為標記修養。人們常說,沒有好看的外表,他人是沒有耐心去閱讀你的內在的。這是在以武斷的個人偏見去概括所有人的客觀需求。當這種誤讀多了,人們就會引以為真,將自己對他人的“閱讀理解能力”定格在打量一張臉和一件衣服上。在長期形成的這種交際潛規則裡,人們也會失去向他人解讀自己的機會,當你都不曾認真尊重他人時,又怎麼會收穫同等的理解呢?

人們渴望被理解,就像書渴望被閱讀。人對人的認識,應該不完全停留在對外表的鑑賞與地位的認同上。外在如同書籍的封面,可以提供關於主旨的零星訊息,但卻永遠不能完整揭示故事當中的內涵。真正的認識與理解,是能夠觸及思想深處的交流,是靈魂與靈魂的摩擦,是不以身份與學識為唯一的切磋。

  • 書能夠傳遞顏色=人能夠相互影響
《神奇飛書》:每個人的故事都很重要

颶風襲擊後的世界是暗淡無色的,這象徵著希望與歡樂被剝離而去,所以當莫里斯駐足在書房門口時,失去了人生希望的他也是無色的。

但是奇蹟從他踏進房間那刻開啟,他進入了新的世界,那是由書填充的世界,它們身上承載知識與智慧,給予了莫里斯新的方向與人生。

那道門是由舊向新的過渡,書將新的血液輸入莫里斯體內,使他重新擁有了多彩的人生之色。莫里斯需要色彩象徵人生需要新的智慧與啟迪,它們從何而來?它們來自書的擬化對象——良師和益友。

人生有必須經歷的窪地,容易使我們深陷於絕望與恐慌,但此時會有一些鼓勵或扶持,可以幫助我們走出迷茫與困頓。這些幫助不一定是物質上的捐助,但一定有智慧上的啟迪、思想上的溝通及情感上的撫慰。這些無形的援助恰似書籍,靜默裡卻蘊藏著巨大的精神力量,讓我們茅塞頓開,然後重整旗鼓。

書即過去

在故事中,由於書的形象都被擬人化了,因此在書上寄託的對人生的啟示是比較好辨認的。但是在更多的一些細節上,我發覺除了揭示人生哲理,書也在幫助我們迴歸到一些精彩的人生時刻,重塑我們丟失的特質。

  • 以書為主的房子,指引人們迴歸樸素與簡單
《神奇飛書》:每個人的故事都很重要

影片開頭的一個鏡頭,著重突出了HOTEL這個單詞,按導演的敘述,他是想呈現一個人居無定所、心無所依的狀態,這恰似對多數成年人的寫照。

小時候,我們喜歡做夢,渴求擁有一切,但那不是真正想要付諸於行動的慾望,只是一種基於年齡的幻想,往往在夢境之後,一隻雞腿就可以讓我們打發掉這種空想,轉入對現實滋味的滿足中去。

可是長大後,幻想就變成了強烈的慾望,它們上躥下跳,在心上撓癢癢,鼓動我們去爭取它們。然後,我們為了滿足,或者說,實現慾望施加於我們的人生目的,走南闖北、背井離鄉。為了功成名就但失掉內心的人,正像片頭的莫里斯先生,看起來忙忙碌碌,實際上心靈無依無靠。

《神奇飛書》:每個人的故事都很重要

而在之後,當他走進那所房子後。他的心境也隨著身體顏色的變化而變化了。這裡全是書,不僅書架上是書,凳子是書做的、鋼琴也是書做的。

除了書還是書,沒有任何值得激發慾望的物質財富,但是莫里斯非常滿足地跟著音樂、和書一起跳起了舞蹈。對於銀幕前的成人來說,這間房子有喚醒的作用,喚醒奔勞的人們迴歸簡單與純淨的童年時刻。那會兒,我們的需求容易得到滿足,一本書就可以讓我們度過一個下午,一首曲子就可以讓我們歡樂一整天。

年少時,我們足不出戶,也能在書裡想象世界的模樣;長大後,我們的足跡遍佈各地,卻常常忘記家的溫暖。

  • 童趣化的細節展示,帶領人們重返幻想之境
《神奇飛書》:每個人的故事都很重要

動畫短片裡,有很多莫里斯與書的互動,這些場景參照於現實中的親子關係。比如莫里斯每天早上給排排坐的書籍們喂早餐,從衣架上取下書皮給它們穿衣服……除了增加生動與趣味性,這些童趣化的呈現也是在邀請成人們忘記身份,暫時回到他們最富有幻想與冒險精神的歲月中去。

沒有哪一個人生階段會比童年更值得玩味,儘管那時候的我們需要被人呵護與照顧。但同時我們似乎又在精神世界中無所不能,我們可以飛翔,也可以成為公主或者王子,沒有現實來打發我們。

書的角色設置,會讓人宛如看見了小時候的自己,在這種帶來聯想體驗的觀影過程中,我們多少會受到一點啟發。童真是我們身上日益稀薄的品質,因此可愛才會成為對一個成年人最高級的褒獎。這些寄託了我們少時情懷的書,在啟發著人,時不時回頭看一看走過的路,是否遺失了一些美好的東西,比如敢於冒險的心與愛跳舞的腳。

  • 重複性的信息,鼓勵人們再次出發
《神奇飛書》:每個人的故事都很重要

莫里斯身邊經常出現一本書,書中的每頁信息都是重複的,左邊是一個蛋形角色,右邊則是同一首以字母H開頭的童謠。查閱資料後,我得知,這個蛋形角色來自《鵝媽媽童謠》,它的名字叫矮胖子,童謠的釋義如下:

矮胖子,坐牆頭,

栽了一個大跟斗。

國王呀,齊兵馬,

破蛋重圓沒辦法。

據導演威廉·喬伊斯解釋,他欲借童謠與雞蛋造型向人們傳達這樣的訊息:已經發生的事是不可改變的。

的確,破碎了的雞蛋不能再復原,自責或悲傷都徒勞無功。但在對雞蛋這一形象的重複性畫面敘述中,我也看到了另一種解讀可能:雞蛋易碎,但它同時也可以孕育新的生命。在為人們做不要沉湎於痛苦的思想工作時,這個故事也在歡快的音樂下啟發人去探索新的可能。

已經發生的事情不能再做改變,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態和思維方式。好比那個著名例子,同樣的半杯水,悲觀的人會說只剩一半了,而樂觀的人會說還有一半呢。

破蛋重圓沒辦法,這是無奈的,但影片在傳遞現實時也並沒有傾吐悲憫的情緒,我想它是默認了另一條真理:希望隱於絕望之中,無路可走恰是新的開始。




藉助影像與圖書兩種表現方式,《神奇飛書》綜合了音、畫、字各自的敘事長處,創作了一個短小卻精緻的故事。它關於莫里斯先生的傳奇一生、關於書如何為人帶來夢想與希望。威廉·喬伊斯在緬懷他人和讚美書籍時,也成就了他自己。這個故事,就像莫里斯先生離開後留下的那本書,也將為下一個閱讀或觀看的人,留下歡樂與悲傷、理想和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