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厌从年少追新赏,闲对宫花识旧香”到底是什么意思?

白光一闪


这大概是一首烦闷的,发牢骚的诗吧。之所以被人们附会到爱情的层面,是由于林语堂的考证,他的那本著名的《苏东坡传》,当中有类似的表述。说的煞有介事,苏轼一直喜欢自己的堂妹,二人也意合情投,所以诗中的“旧香”,就指的他的堂妹,那么,言外之意就是一首情诗,苏轼表达对堂妹的惦念。

我觉得不大可能,古人的宗族礼法观念那么严谨,表兄妹可以生情,堂兄妹怎么能够呢。宝玉与黛玉是表亲,恋爱,结婚,无碍。可是假如宝玉爱上了迎春,怎么了得。所以,林语堂的浪漫色彩,大概是超出了界限。

真正的回到这首诗,我们看诗中的重点是瑞香,这是一种花。大约在北宋以前,你很难在诗文中,找到对瑞香的描述。直到五代十国的南唐,皇帝李璟,也就是后主李煜的父亲,格外喜欢这种植物,种在了皇宫之中,因此后来才被普遍的传播。所以诗中的“宫花”,是苏轼的指代,应该是朝廷的意思。

诗中的第一句,刘郎去后几回芳,“刘郎”指的是刘禹锡。苏轼的一生,起起伏伏,颠沛流离,总是被贬,大体上的境遇,与刘禹锡相似。所以,诗人表达的就是自己离开汴京的日子太久了,就像当年的老刘一样的,眼看都已经垂老,到底什么时候才可以再回到京都呐!

我的理解,请参考!


不二文学


这段“旧香”只可能是指一段旧情,前一句中的“厌从年少”便是指苏轼自己。

后来他在给后任杭州太守的陈襄诗中说,可惜我游玩回来,杭州的牡丹花期已过。牡丹已谢,便暗喻着少女已经嫁人。这个少女是谁呢?毫无疑问她是一个对苏东坡很重要的人。但与杜牧的“自是寻春去较迟”和杜秋娘的“莫待无花空折枝”不同的是,苏轼虽有此叹,但也并非要和这个少女在一起,因为她是自己的堂妹,两人同姓,按照宋代律法,同姓之间是不可通婚的。所以苏轼此时的感慨,可能仅仅是对时光流逝,二人年少亲昵之情一去不复返的感慨!


精卫填


上宛夭桃自作行,刘郎去后几回芳。 

厌従年少追新赏,闲对宫花识旧香。 

欲赠佳人非泛洧,好纫幽佩吊沉湘。 

鹤林神女无消息,为问何年返帝乡。

不过,苏东坡倒有一个堂妹,是他的初恋情人,而且毕生对伊人念念不忘。东坡的祖父去世之后,他父亲远游归来,他的叔叔和家属也回来奔丧。这时堂兄堂妹颇有机会相见,也可以一同玩耍。据苏东坡说,伊人是“慈孝温文”。因为二人同姓,自然联姻无望,倘若是外婆家的表妹,便没有此种困难了。后来,此堂妹嫁与一个名叫柳仲远的青年。以后,苏东坡在旅游途中,曾在靖江她家中住了三个月。在堂妹家盘桓的那些日子,东坡写了两首诗给她。那两首颇不易解,除非当做给堂妹的情诗看才讲得通。当代没有别的作家,也没有研究苏东坡生平的人,曾经提到他们特殊的关系,因为没人肯提。不过,苏东坡晚年流放在外之时,听说堂妹逝世的消息,他写信给儿子说“心如刀割”。在他流放归来途经靖江之时,堂妹的坟就在靖江,他虽然此时身染重病,还是挣扎着到坟上,向堂妹及其丈夫致祭。第二天,有几个朋友去看他,发现他躺在床上,面向里面墙壁,正在抽搐着哭泣。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



人文世界


我应为这两句话根本不可能指爱情,诗人只是托物起兴,借花抒怀而已。我厌倦了青春年少时,追求新鲜刺激的生活,看到以前宫中见过的艳丽花朵,昔日京城做官时,温馨的生活画面,又浮现眼前。诗人抒发了何种情怀?咱们先一起走进原诗:

上苑夭桃自作行,刘郎去后几回芳。

厌从年少追新赏,闲对宫花识旧香。

欲赠佳人非泛洧,好纫幽佩吊湘江。

鹤林神女无消息,为问何年返帝京。

这首诗是苏轼写给他的朋友刁景纯的,原题为《刁景纯赏瑞香花忆先朝侍宴次韵》,刁景纯看到了硕大的瑞香花,此花在皇宫中,地位很高,仅次于牡丹,睹物思人,刁景纯在宴会上写下一首诗,可惜原诗没有流传下来,苏轼这首是应和之作。下面就是瑞香花。



当时,王安石为代表的新党已主政变法,苏轼因反对新法被贬谪到杭州做通判,任满后,被调任密州做太守,这首诗应该是他北上期间,在南京的镇江和好友刁景纯见面时作的。

发端之语,用了唐朝刘禹锡的典故。上苑之京城上林苑,夭桃,出自桃之夭夭。上林苑的灼灼桃花,刘郎去后,又开放几次?唐朝的刘禹锡被贬出京城,十年后,回到京城,一看,朝廷起用的都是新人,便感叹到,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就这一句,不打紧,被认为是诽谤朝廷,又被贬谪远方。苏轼是化用其意,指新党已经干了好几年了。

厌从年少追新赏,闲对宫花识旧香。表明了自己的政治态度,表明上讲自己不想如年少时,狂热地追求出名的歌妓,宋代士大夫普遍有欣赏歌舞的爱好。实际上暗示,自己不愿追陪新进。苏轼,这个大活宝,后来栽跟头,就在于他给皇帝的述职报告上,明白写着,不能追陪新进,结果以诽谤新法为名,给拿入大狱,俗称乌台诗案。现在,看到了瑞香花,和朋友一样,就想起了以前在京城的生活。这个刁景纯诗文不怎么好,但在当时,确是响当当的人物,为人率性,诚恳,不攀附权贵,与正直的苏东坡颇有一比。怎么能在给朋友的诗中,来表明自己难以启齿的小心思。



欲赠佳人非泛洧,好纫幽佩吊湘江。我想送给佳人一朵花,可不能渡过洧水,只能用幽兰织成佩饰,来祭奠江中的屈原。洧水在郑州一代,《诗经》中,泛洧指少女,少男,一起到河边戏谑,玩耍。苏轼认为,新法太激进了,会把国家搞乱了,向皇帝表明心迹吧,行不通,皇帝一心变法,那就只能象屈原那样,在汨罗江畔叹息。这里的家人,指心中的寄托而已。



鹤林神女无消息,鹤林指镇江的鹤林寺,相传寺中曾出现杜鹃仙子,杜鹃花本来开在春天,有仙子之后,重阳节也可以开放,后来因战乱,仙女辞去,杜鹃枯萎。这里只是,我们返京的日子遥遥无期,很难出现奇迹。

结束语:不追新赏,只识旧香,一个人有自己心中坚持的精神节操,不随波逐流,不与世仰俯,这才是坡公的可爱之处。看来解诗要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才不至于曲解。一家之言,请多赐教。


江湖夜雨92


《刁景纯赏瑞香花忆先朝侍宴 次韵》

苏轼

上宛夭桃自作行,刘郎去后几回芳。

厌従年少追新赏,闲对宫花识旧香。

欲赠佳人非泛洧,好纫幽佩吊沉湘。

鹤林神女无消息,为问何年返帝乡。

苏轼这两句诗,出自上述诗里面。瑞香花又称“紫蓬莱”,是原生于庐山的一种名贵花卉,直到宋仁宗期间才被发现,作为吉兆的一种植物,被移植进了皇宫,朝中大臣为此纷纷写诗赞誉它,比如夏丞相的“金盘晓日融春露,黼帐鲜云荫瑞香”(《御阁春帖子》),便是颂贺之词;诗人李觏,也曾写下“闻说仙花玉染红,别留春色在壶中。瑶台若见飞琼面,不与人间梦寐同”(《和天庆观瑞香花》)的名作。刁景纯在仁宗朝曾做过集贤校理,曾有机会侍宴宫中并观赏宫中瑞香,所以他才向苏轼出示《赏瑞香花,忆先朝侍宴》诗。

苏轼的唱和之作中,“宫花”意就是指这种皇家的园林之花。苏轼那诗前四句是这样的:“上苑”即皇家园林,是“宫花”所生之地,“刘郎”一句指刁景纯离开朝廷后,变法日新,旧人逐尽,“厌从年少追新赏”一句,除了描述刁老前辈钟情瑞香、只“识旧香”外,意在称颂他不与变法新进派同调,如果说有“旧情”,则是刁约的皇宫情思。除此之外,表达了苏轼在政治上失意和托物比兴、抒发落寞情怀。当然也有人说“旧香”是指苏轼的暗恋已久的一位女子,但是没有人能举出确凿的证据。





小胖婷爱阅读


花气依然旧瑞香,东坡不是旧时郎。

厌,讨厌,不喜欢之意。

从,跟随,像……一样的意思

年少,即少年,年青人,相当于现在的年轻时尚男女。

追,追求,追捧,有些类似于现代社会的“追星”中的“追”

新赏,个人认为,新,指的是新颖,引伸为潮流。赏,俊赏,游赏之意,引伸为时尚。所以这个新赏指的就是潮流和时尚。

闲,闲暇,空暇,空余,无事可做之意。

对,朝着,这一句引伸为“对着……方向”。

宫花,原指皇宫花园里的花,这里就是指花园里的花。实际上宫花还有一层含义,就是簪花,古代科考成功的士人头上戴着的花,经常是皇帝赐下的。后来这种插花成为流行时尚,一直延续到明朝。记得西门庆大官人就是喜欢插花的。从单句来看,这一句做科考插花解释也行得通。但是从上下文来看,不是科考之意。因为第一句用了典故,是说桃花,说刘禹锡(刘郎),只是应酬诗词里的客套。其本质上是说花园。下一句有“欲赠”二字,显然第一句说花园,第三句说欲赠,那么第二句只能是说花朵,并没有什么可以延伸的意思。

识,认识,发现,发觉,觉得之意。

旧香,旧,从前,以前,那时,当时之意。香,花气,花香之意。这两字的意思就是以前的瑞香花的香气。

因此,这一句在小可看来,其字面意思就是

我懒得像少年人那样去追逐时尚,懒散地看着瑞香花,发现它的香气依旧。

潜台词就是我老了,或者我累了,或者我疲倦了。我懒得追求什么功名利禄,只想安静地生活。

另一种解释就是,

花气依然瑞香色,东坡不是旧时人。


亦有所思


“厌従年少追新赏,闲对宫花识旧香。”的意思大概是:“恨自己年轻的时候很早就结了婚,现在面对众多歌妓舞女心里却只有那个女人。”这句话恋旧的意思很明显。“新赏”很可能指新婚的妻子,“旧香”很可能指的是以前所爱的女人,而这个人应该就是他的堂妹小二娘。小二娘是苏东坡的初恋,现在看来近亲结婚不合适,当时也可能因为这个缘故使得他们只能把这份爱深埋心底,终其一生,他都在远处欣赏那一缕暗香,而不敢越池一步,直到老去。

苏东坡一生有两妻一妾,十八岁时迎娶了第一任妻子王弗,两人共同生活了近十一年。后来王弗去世,为悼念妻子王弗,苏东坡写了一首悼亡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三年后苏东坡又续娶了王弗的堂妹王闰之。另外一个女人,算得上是苏东坡的红颜知己,她就是王朝云。朝云十二岁那年被苏夫人买进,纳为东坡之妾。

苏东坡这位天才诗人,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品尝人生七苦却能随遇而安 (人生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多次陷入政治旋涡,使他的生活一直处于一种状态:不是被贬官,就是奔波在正在被贬官的路上。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铁冠道人。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时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艺术家、医学家。嘉佑二年进士,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学士,礼部尚书。南宋理学方炽时,加赐谥号文忠,复追赠太师。苏轼在诗词、散文、随笔、信札、题记、书法、论画等文艺方面的造诣颇深,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后世鲜有超越者。而且苏轼也是个实干者,虽政治上不得志,在地方任上仍以民为重。在再一次的调任途中,他最终卒于归途,享年六十五岁。

附原诗:苏轼 刁景纯赏瑞香花忆先朝侍宴次韵

上宛夭桃自作行,

刘郎去后几回芳。

厌従年少追新赏,

闲对宫花识旧香。

欲赠佳人非泛洧,

好纫幽佩吊沉湘。

鹤林神女无消息,

为问何年返帝乡。



三点水981


这首诗没读过,只好去搜了下,原诗如下:

刁景纯赏瑞香花忆先朝侍宴次韵

苏轼

上宛夭桃自作行,刘郎去后几回芳。

厌従年少追新赏,闲对宫花识旧香。

欲赠佳人非泛洧,好纫幽佩吊沉湘。

鹤林神女无消息,为问何年返帝乡。

这是一首次韵诗,刁景纯,这个人也恕我孤陋寡闻,查了一下才知道,这是一个王炸型人物,人家的朋友圈里都是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梅尧臣等等大佬,这伙人时常和刁景纯诗词往来。能和文坛政坛大佬交朋友,此人当然也是文坛政坛的人物。

刁约,字景纯。比苏轼大43岁。当过京官,任过外职,还出使过契丹。晚年的时候回到镇江度过余生。他和苏轼的交集也就在这个时期,这时候苏轼上书吐槽王安石新政,荆公大佬震怒,苏轼被贬到杭州。

这首诗我没有找到准确的创作时间,如果不出意外,应该就是苏轼被贬杭州时所作。他和刁景纯两人去赏花,赏的是瑞香花。这个花说来也有意思,本来知名度不咋高,就是在宋朝时候被苏轼日常推文走红的。

看了花,刁景纯就写了一首诗,题目叫《赏瑞香花忆先朝侍宴》。很可惜这首诗失传了,我们没办法知道内容是啥,从题目来看,就是刁景纯看到了瑞香花,回忆起先帝朝的时候自己以侍从的身份参加了什么高级宴会。当然,这个宴会上一定是有瑞香花的,不然也没法联想到一块去。

刁景纯这时候已经是晚年了,想起自己叱咤风云的往事,那种心情究竟是怎么样不知道,但一定是影响到了苏轼,于是苏轼写了这首次韵诗。

首联一开始就抛出了两个很醒目的词,上宛和刘郎。上宛是皇家园林,刘郎我之前吐槽过,就是那个一把人生好牌打得稀烂的刘禹锡。看桃花写诗吐槽,被贬,回到京城再去看桃花写诗又吐槽,再被贬。所以同样被贬的苏轼写这个是啥意思?还能有啥意思?

用大白话说就是,哎呀上宛的桃花肯定都TM开了,我这个和刘郎一样被贬的苦命人离京好几年,那桃花也TM开了好几回啦。

颔联承接着首联的意思,已经过去几年,觉得自己当时有点年轻气盛(不气盛那能叫年轻人吗?),喜欢追求新鲜刺激(既然追求刺激,那就贯彻到底)。表面上看苏轼在说看花,实际上说的是自己上书吐槽大佬的事,那真是年轻气盛追求刺激了。他心里对这件事还是一个疙瘩,生活成了一个解不开的麻。被贬了,现在也富贵闲人了,看看花,会会朋友,这不就在和刁景纯一起赏瑞香花么。这个瑞香花被苏轼称为宫花,那也就是说这花的确开着宫里,想当年苏轼在京城也是风生水起的人呀,但现在却待在远离京城的杭州,面对着一毛一样的花,苏轼大发感慨,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可我不在京城了呀。

颈联忽然一转,说他想把这么好的花送人,送给美女,但不是表达爱情的意思。《国风·郑风·溱洧》里,男女在溱水洧水上谈恋爱。一个非字,把爱情选项删除了,又扯上没舞台跳舞就跳江里去的屈原屈大爷,意思就很明确了,香草美人之比。人话就是说,我跟屈大爷一样,我很怀念他的,我也很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仁人圣人贤人。

尾联说的鹤林神女我有点迷,不知出处,鹤林是出自佛教用语,我个人认为苏轼引用是出自《小雅·白华》:有鹙在梁,有鹤在林。维彼硕人,实劳我心。就是说鹤林这地方有个美女,让我饱受煎熬。当然苏轼心里想的八成不是美女,是朝廷大佬或者直接就是皇帝,皇帝难不成就把他扔在杭州不管了吗?他不乐意,还想问问啥时候能回到京城去。

整首诗我解读完了,就是一首发牢骚夹带私货吐槽又郁闷的诗。

厌従年少追新赏,闲对宫花识旧香。 这一句自然也是对自己过去的怀疑与迷惘,对仕途的惆怅和渴望。

如果我的时间判断没错,这首诗写完没多久,苏轼就调往密州当知州去了,也就是那之后他写下了老夫聊发少年狂。

-------------丸-------------


祁门小谢


此句“厌从年少追新赏,闲对宫花识旧香。出自《刁景纯赏瑞香花,忆先朝侍宴,次韵》。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厌从年少追新赏,闲对宫花识旧香。认可比较高的理解:“上苑”即禁中园林,是“宫花”所生之地,“刘郎”一句指刁景纯离开朝廷后,变法日新,旧人逐尽,“厌从年少追新赏”一句,除了描述刁老前辈钟情瑞香、只“识旧香”外,意在称颂他不与变法新进派同调,如果说有“旧情”,则是刁约的皇宫情思。


六观读书


首先不能妄加猜测。

此诗写于苏轼游杭州之后,“厌从年少追新赏,闲对宫花识旧香。”这看似写宫花,实则此时他并非处于皇宫之中,而且“厌从年少”多是指苏轼自己。所以,这段“旧香”只可能是指一段旧情。

情之所痛,最为伤感。后来他在给后任杭州太守的陈襄诗中说,可惜我游玩回来,杭州的牡丹花期已过。

牡丹已谢,便暗喻着少女已经嫁人。这个少女是谁呢?不管是不是众人猜测的初恋表妹,但毫无疑问她是一个对苏东坡很重要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