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检测8个角的时间继电器的输入端,输出端,常闭和常开端?

海天


时间继电器在电气控制线路中应用很广泛,它的作用是:当时间继电器接收到信号后,它的触头动作会有一定的延时时间,主要用在按时间顺序控制的继电控制线路中。

时间继电器种类

一般时间继电器种类很多,比如电磁式、电动式、空气阻尼式或半导体式等。其触头有6个的、有8个的。现在以我工作中常用的两款时间继电器为例来谈谈时间继电器常开、常闭、线圈端子检测的问题。

半导体式时间继电器触点的检测

半导体式时间继电器分为底座部分和时间继电器本体两部分,它有8个接线端子,如下图所示。

这8个端子有一对输入端,也就是所谓的“线圈”端,分别是2号端子和7号端子;这两个端子由于内部是半导体电子元器件组成,其阻抗很大,一般在通电状态下才好测其好坏。一般有两种电压规格,一种是交流220V另一种是380V。这种继电器的延时端子有四对,1号端子和4号端子、5号端子和8号端子是两对延时分断的常闭触头;1号端子和3号端子、6号端子和8号端子是两对延时闭合的常开触头。其常闭触头用万用表蜂鸣器档就可以测量,正常情况下会鸣响;其常开触头只有在通电状态下测量,到一定延时时间其常开触点会闭合。



这是半导体时间继电器8个引脚的检测方法。

空气阻尼式时间继电器

这种时间继电器是也有几种型号,其中有一种JS7-2A型的有8个引脚,它的线圈阻值用万用表可测量,大约在1300欧姆。它有一对延时断开的常闭触点,有一对延时闭合的常开触点,还有一对瞬时动作触头。这些触头端子可以用万用表门蜂鸣器测量。用手拔动衔铁其触点通过一定延时时间就可以测量,延时常闭触点就会断开、延时常开触点就会闭合。若达不到上述规定那么说明触点有问题。



以上就是两种常用时间继电器各触点的检测方法,欢迎大家讨论、观注、转发!


电子及工控技术


题目应该是想问:一个继电器具有8个引脚,如何检测这8个引脚中,哪两个是线圈,哪些是常开点,哪些是常闭点。这个通过万用表是非常容易测量出来得。

继电器由线圈、触点构成,触点有常开点、常闭点和公共端。如果继电器只有一个常开点,那这个继电器可能有4个引脚;如果继电器有一组转换触点,则可能有5个引脚;如果有8个引脚得话,可能具有2组转化触点。下面以具有两组转换触点的8脚寄存器为例介绍如何判断其各个引脚。

1

首先判断线圈引脚

继电器的线圈一般具有两个引脚,线圈是由铜线缠绕在铁芯上构成的,在使用万用表的电阻档测量线圈的时候,可以测得其电阻。将万用表的档位拨在电阻档上,用两个表笔去碰触继电器的引脚,如果能测到几十Ω或者 一百Ω左右的电阻值,那么就可以确定这两个引脚为线圈。

2

其次测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

常开点,故名思意,就是两个触点在默认情况下处于断开状态;常闭点,故名思意,就是两个触点在默认情况下处于闭合状态。他们是由一个公共点和两个动触点构成的。将万用表的档位拨在通断档位上。用两个表笔碰触任意两个触点,如果测得导通,则其中一个是公共端,另一个是常闭点;再测这两个引脚和另一个引脚的通断情况,并通电后验证一下,即可确定常开点、常闭点和公共点。

不管继电器有多少个引脚,都是由线圈和触点构成的,都可以通过以上方式来确定各引脚的含义。

以上就是这个问题的回答,感谢留言、评论、转发。更多电子设计、硬件设计、单片机等内容请关注本头条号:玩转嵌入式。感谢大家。


玩转嵌入式


大家好,我是小电工,目前从事水、电气线路的安装和检修,对消防,监控,网络略有涉猎,尽量帮助大家解决力所能及的常识问题,希望大家能够支持

怎样检测时间继电器8个角的输入和输出,常闭和常开端?时间继电器和中间继电器在电气控制线路中是很常见的,而且两者的差别不大,都有一个线圈加上几个常开常闭点。只不过时间继电器有延时断电或者通电功能,那么这8个角怎么分辨?如图


时间继电器2和7脚是线圈,可以是交流220v,也可以是380v供电电压,当然也有直流供电电压。1脚和4脚,5脚和8脚常通的,所以它们是两对延时断开的常闭触点。也就是说时间设置后,时间到后即断开

1脚和3脚,是6脚和8脚是不通的,所以它们是两对延时闭合的常开触点,同样道理,时间设置后,到达后时间就闭合。因此公共端是1脚和8脚,那么就好测量了,万用表打到蜂鸣档,检测它们的通断即可判别

其实它的外观常开常闭触点和继电器是一模一样的,只要熟悉一样,那么另一个就无师自通。继电器不管几个引脚,都是由线圈加上触点构成的

仅是个人浅见,如有不同看法请在评论区留言,欢迎批评指正,感谢阅读和评论


一只小电工


简单点,看图[呲牙]不行用万用表测


时代安防水电科技


如何快速判断引脚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thumb_url": "2d64700003998b5db8ca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