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來告訴你!在地球之外建立一個永久居留地,可能嗎?

來源丨喜馬拉雅APP精品課《劉慈欣的思想實驗室》

劉慈欣來告訴你!在地球之外建立一個永久居留地,可能嗎?

對於未來的探索,我們從未停止前進的腳步,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我們也在思考,是否多年以後,人類的技術可以達到一定的高峰,是否那些科幻大片裡的場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也能隨處可見?

消耗能量

目前來看的話,就說火箭推進技術確實是進展比較緩慢,因為目前進入太空,我們還沒有進入那種遠程的星際航行的時代,我們現在所說的太空探索、太空開發,也就是離地球不太遠的這個太空的開發。

劉慈欣來告訴你!在地球之外建立一個永久居留地,可能嗎?

在這種情況下,主要的能量消耗就消耗在擺脫地球的這個引力深井擺脫地球引力的這麼一個過程中,就是怎麼樣把和這個航天器從地面發射到軌道上這麼一個過程,這樣消耗巨大的能量。

而這個能量的話,目前我們用的和最開始的五十五六十年代的沒有什麼太大區別,就是化學能。而他說的用核聚變的能量進行這個火箭發射,在目前看來還是很困難的,因為目前即使在地面上這個核聚變,它也沒有進入這個實用階段。

很多的核聚變就是它的這個投入的現在的研究都面臨著巨大的困難。以至於現在的科學家們都說,可能要50年之後這個核聚變才能投入使用。而真的50年後能不能投入使用,現在都很難說。因為不是說核聚變持續它就能夠投入,這個它持續發生,它就可以算作成功,而是說我們投入的投入啟動核聚變的能量,必須遠遠小於它產出的能量,這才有意義,要不沒有任何意義。

核裂變

另外核裂變的話早就實現核裂變了,但是目前看來用核裂變來推動火箭也是一大問題。到現在也沒有任何實質性的進展。就說因為核裂變投入使用,它可能還面臨著很多的問題,比如汙染問題各方面的問題,而且它在技術方面目前好像既沒有明顯的這個項目在推進,也更沒有任何的進展。

劉慈欣來告訴你!在地球之外建立一個永久居留地,可能嗎?

但這個確實還是一個方向,是一個可以達到的方向。只是目前我們看不到什麼進展。但是話又說回來,如果克服地球的引力深井,即便我們就侷限在化學能的話,也有可能取得巨大的進展。

所以說就我們就沿著現在的一條道路走下去,充分發揮這個民營化市場的它的這個經濟驅動力。 我想也有可能在不啟用新的能源的情況下,實現這個航天的成本的大幅度降低,從而在目從而就說在某種契機之下,是整個的航天市場,它的市場啟動起來,形成一種良性的發展。

面對未來,除了未知的一切,我們也要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相信我們技術的發現,會克服這過程中所發生的困難,然後取得一個新的成功。

關於主播與課程:

劉慈欣,第一個獲得世界科幻文學最高獎“雨果獎”的亞洲人,連續12次獲中國科幻文學創作最高獎“銀河獎”,被譽為“中國當代科幻第一人”。其作品《三體》三部曲邁入世界科幻小說經典之列。

其影響力不侷限於虛構作品中。2018年,劉慈欣獲得克拉克想象力服務社會獎(霍金、NASA、庫布里克的技術顧問也曾獲得克拉克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