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統一六國,征戰四方,為何秦王朝僅僅存在14年?原因不簡單

有人曾寫過這樣一首詩“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擊浮雲,諸侯盡西來

”。寫的主要人物就是千古帝王秦始皇。要說秦始皇可不簡單,他是我國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位人物,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的中央集中權利的國家,結束了春秋與戰國動盪分裂的局面。那麼,為何秦始皇建立了這樣大的偉績,這樣的皇朝,僅14年便轟然倒塌?歷史上秦始皇的功過也是人們一直爭論不休的話題,那麼他又到底做了哪些事情,讓後人一直為他爭論不斷?

秦皇統一六國,征戰四方,為何秦王朝僅僅存在14年?原因不簡單

秦朝疆域圖

構建起政治的金字塔

秦王贏政,橫掃六國,締造了秦朝,是群雄爭霸歷史的完結者與獲勝者。作為始皇帝的他,前無古人的開創帝制,推行制度,更是2000餘年封建歷史的開創者。商、周的最高權力擁有者均稱“王”,秦滅六國後,為傳後世,提出用“皇帝”稱號。從此,這一稱號為歷史上的最高封建統治者所延用。

為加強中央的權力,秦皇朝建立起一套系統的制度,整個統治機構之上的是皇帝,此外還有三公和九卿。三公簡單來說就是幾方的首腦,太尉和御史大夫,直接聽命皇帝。御史大夫多為皇帝心腹,直接作用為抑制相權。太尉為武官之長。三公之下又有九卿,但實際多數為原有,少數新設,超過了九位。而且,三公九卿都由皇帝任免,概不世襲。把權力緊緊的握在自己手中。這個制度為後世各朝各代所延用。可以看出他的卓越的政治才能。在攻打六國中,他任人唯賢的能力也是首屈一指。任用李斯等人,充分發揮他們的才能為自己所用。之後李斯、西門豹等人做出的一系列功績也證明了他看人能力確實非常準。

秦皇統一六國,征戰四方,為何秦王朝僅僅存在14年?原因不簡單

秦始皇


逐步走向衰敗

那麼,這樣的他為什麼建立的王朝這麼短暫,他的過又有哪些呢?他在位期間,做出了一系列的措施來加強自己的政治基石,比如統一了書寫的文字,便利了文化的交流與溝通,統一了度量衡,組織修建的長城也很好的抵禦了外敵的入侵。南征北戰,征服了不少其他的小國,此外,他崇尚用法治來治理國家,在本來原有的秦國法律基礎上又加了一些,成為一套在當時來說比較完整的體系。

儘管他做了這麼多,還是有人把他稱之為暴君。在當時發生了一件在歷史上很有名的事,那就是“焚書坑儒”。這是因為他要在思想上對百姓進行統一,利於他對人民的控制,這件事極大的打擊了儒家孔子思想。大肆焚燬書籍的事件有可能也是秦朝滅亡的一個關鍵,另外,修長城雖然抵禦了入侵,但也耗費了大量的人力與物力,那時的百姓家中失去勞動力,還要面對苛捐雜稅,生活水深火熱。孟姜女哭倒長城就是其中的一個真實寫照。儘管可能有誇張的成分,但酷刑與連坐確實傷及大部分的無辜百姓,法治中治的程度過分誇大,使百姓聞法色變。陳勝與吳廣就是因為誤了時候,要實行連坐,全部都要被殺,所以才舉行了起義,雖然最後因為種種原因失敗了,可也說明了秦失人心的原因所在。

秦皇統一六國,征戰四方,為何秦王朝僅僅存在14年?原因不簡單

焚書坑儒

籠子裡的是馬

指鹿為馬這個故事傳了很久,大家也應該知道它的意思,明明籠子裡的是鹿,為什麼非說是馬呢,這背後又象徵著什麼呢?始皇死後,秦二世胡亥繼位,據史記記載,宦官趙高有不臣之心,想要看文武百官們是否對他臣服。於是有一天,他藉口說給秦二世獻上一匹寶馬,可是等到籠子抬進來,把籠子掀開后里面卻是一匹梅花鹿。趙高說,陛下,這是馬呀。秦二世搖搖頭表示不信。他就問殿下站著的大臣們,有的大臣說是馬,而有的不認同他的大臣說是鹿,還有的表示中立,不發一言。結果,說是鹿和一言不發的大臣們都被不明原因給害死了,之後,就沒有敢反對他的臣子了。

這件指鹿為馬的歷史事件明面上很荒誕,但恰好說明秦二世的權利已經牢牢被趙高把控住了,而宦官專政的朝代歷來不會長久,也表明了秦朝的滅亡是不可避免的。胡亥被趙高控制是必然的,從指鹿為馬事件中可以看出趙高從現象中思考本質的才智,可胡亥卻只看到了表面的現象。不能只認為胡亥愚鈍,也不能不承認趙高的聰明。不然趙高也不會成為掌握秦朝大權的宦官,接著,趙高又慫恿胡亥假傳聖旨,讓扶蘇自殺。扶蘇死後,趙高終於無後枕之憂,正式手握大權。可也預示著秦朝不久之後的衰亡。

秦皇統一六國,征戰四方,為何秦王朝僅僅存在14年?原因不簡單

指鹿為馬

扶蘇為什麼不爭位?

扶蘇是秦始皇的長子,手握30萬大軍,身邊還有一位有勇有謀的大將,那麼,他在聽到胡亥假傳的聖旨後,為什麼不抗爭,而選擇了死亡呢。歷史學家猜測的有很多原因,扶蘇是贊成儒家學派的,所以他是一位孝子,君臣之分讓他不得不死。而又有人猜測,扶蘇很有可能不是死於自殺,而是被暗殺。另外,扶蘇作為皇子,完全有能力繼位,可是他尊的是儒家,而秦始皇尊的是法家。派別的不同讓他認為自己不夠格去繼承皇位。

而還有人假設,如果是扶蘇繼位,那麼秦朝可能也不會在那麼短的時間內就遭覆滅,也許會是另一個結局。可是歷史無比真實的出現在我們眼前,只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個解不開的謎團。扶蘇是長子,按理來說,他繼位是順其自然的,可趙高與胡亥二人為了更好地坐穩皇位,會讓他活下去嗎,必定是不可能的。而扶蘇軟弱更是荒謬,從小被當成繼承人培養的他怎麼可能會性格軟弱,再則秦始皇身為扶蘇的父親,會不瞭解自己兒子的性格嗎?並不會。所以扶蘇自殺與不爭位的原因,是一個待解的謎團。

秦皇統一六國,征戰四方,為何秦王朝僅僅存在14年?原因不簡單

扶蘇

結局令人唏噓

秦始皇開創了秦朝,從現代出土的兵馬俑來看,當時的盛況確實壯觀。可是秦朝僅僅存在很短的年份,從這方面來說不能不說是一個很遺憾的事情。而秦始皇也確實是千古帝王,之後的歷朝歷代都有很深遠的影響。長壽是每個人的希望,只有少數能做到真正的長壽。但長壽在位的帝王卻很少,每個帝王都想活得更加長久,而他也不例外。所以他後期去尋找仙人,想要煉製仙丹,獲得長生不老藥,使自己活得更長一些。最後卻在尋找長生藥的過程中逝世,不得不說,結局令人唏噓。世間有很多也許和如果,如果他能理智的看待問題,也許結局也不會那麼令人嘆息。可歷史的長河中,又哪裡會有那麼多的假設呢?

秦皇統一六國,征戰四方,為何秦王朝僅僅存在14年?原因不簡單

兵馬俑

站在古代當事人的角度,或許就會發現,事情不是那麼容易去改變。所以面對歷史的結局,我們要做的是接受與吸取教訓,每個朝代的更迭都意味著有不合理的現象出現,所以我們要接受。而歷史往往起著警示和鑑借的作用,唐朝的李世民就是吸取了前人的教訓,才意識到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所以要做一個愛民如子的明君,才能坐穩江山,事實也確實證明了這個道理。

今天的我們回顧著昨日的歷史,能做的便是接愛與吸取教訓,這樣才能更好地生存。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是非常有道理的,百姓的感受決定著君王的政策是不是好政策,而好政策才能給百姓帶來好的生活與感受,值得延用與分享,百姓好了,國自然就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