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檢大觀園之後,寶釵第二天就搬走,為何只向李紈辭行?

抄檢大觀園之後,寶釵第二天搬走,為何只向李紈辭行?

抄檢大觀園是《紅樓夢》裡非常重要的一個節點。一般來說的,大家都將抄檢大觀園當作賈府衰敗的先兆,也就是由盛及衰的轉折點。

抄檢大觀園之後,寶釵第二天就搬走,為何只向李紈辭行?

​而更直觀的是,抄檢大觀園,直接導致了王夫人推動的金玉良緣幾近夭折——寶釵在次日就搬出了大觀園。

歷來,大家對寶釵搬出大觀園的原因,有很多種看法。認為王熙鳳和王善保家的跳過寶釵的蘅蕪院,卻不放過黛玉的瀟湘館。這是故意做給寶釵看的,以區分親疏有別。只不過,親的是黛玉、疏的是寶釵而已。

無論原因如何,反正最終的結果就是一貫大度的寶釵立即搬出了大觀園。明眼人一看便知,寶釵搬出去住,必然是和抄檢大觀園有直接關係的。

那麼,寶釵為何要搬出大觀園呢?真的只是為了抗議王熙鳳的“親疏暗示”嗎?

抄檢大觀園之後,寶釵第二天就搬走,為何只向李紈辭行?

​想要弄清楚寶釵搬出的原因,首先就得看她是如何走的。

抄檢大觀園的次日,一大早,寶釵就來找李紈這個寡嫂:


寶釵道:“正是我也沒有見他們。只因今日我們奶奶身上不自在,家裡兩個女人也都因時症未起炕,別的靠不得,我今兒要出去伴著老人家夜裡作伴兒。要去回老太太,太太,我想又不是什麼大事,且不用提,等好了我橫豎進來的,所以來告訴大嫂子一聲。”

抄檢大觀園之後,寶釵第二天就搬走,為何只向李紈辭行?

​我們都知道,李紈在榮國府裡並沒有太大的存在感。榮國府的大權基本抓在王夫人和王熙鳳手裡。之所以安排李紈也住到大觀園裡,只不過是因為她是寡居之人,而大觀園除了寶玉一個男孩之外,其他人都是女孩子。所以安排年長的李紈“就近照顧”而已。

而真正能做主的人,還是賈母、王夫人這些人。比如大家剛進去的時候,賈母馬上就為黛玉選了最好的瀟湘館。和寶玉的怡紅院接近,更可以常來常往。

而寶釵雖然是客人,之所以也能住進大觀園,完全是元春貴妃的一道旨意的結果。

抄檢大觀園之後,寶釵第二天就搬走,為何只向李紈辭行?

​所以,大觀園的主人,是賈母和王夫人。安排寶釵住進大觀園的人,是遠在皇宮的元春。寶釵住進大觀園時,有貴妃之命,才有主人之邀。按照常理來說,如今要搬出去住,最合理的做法就是找元春申請,陳述原因之後即可出來。以元春和寶釵的關係來看,只要寶釵提出來,元春還會強留?

即使以元春遠在深宮,寶釵無法及時稟報為由,那至少也得找賈母或者王夫人辭別。這才是大家族應有的禮儀。找李紈辭別,幾乎就和找一個管家說一聲那樣,是很失禮的。

那麼,難道四大家族的薛家千金,一貫以群姝之首示人的寶釵,竟然不知道這個規矩嗎?這顯然是說不過去的。

抄檢大觀園之後,寶釵第二天就搬走,為何只向李紈辭行?

​然而,寶釵辭行,確實只找了李紈打個招呼。按照寶釵的說法,那是因為薛姨媽身體不好,需要寶釵夜間照顧。反正是“橫豎要進來的”,所以只是權宜之計,也就和李紈說一聲就夠了。

按說,薛姨媽是否有病,賈府作為主人必然很清楚,這個“謊”是說不成的。也就是說,寶釵口裡所說的母親有恙必然是真實的。但為何好巧不巧,剛好在抄檢大觀園第二天就到了需要寶釵搬回家的程度呢?

這一切,只要能前後連貫起來,寶釵、乃至薛家的心思,也就全部浮出水面了。

抄檢大觀園之後,寶釵第二天就搬走,為何只向李紈辭行?

​寶釵僅向李紈辭行,其實這時候,自己也還是一種瞻前顧後的心態。一來,想借此表達自己的抗議。王熙鳳跳過蘅蕪院而不放過瀟湘館的“親疏遠近”之分,讓寶釵忍無可忍。如果沒有任何的表示,則今後必將得寸進尺,寶釵在大觀園裡的地位也就岌岌可危。

但如果表達過度,則又很有可能出現一種無法控制的局面。畢竟,薛家住在榮國府也算是“寄人籬下”。從本質上來說,住在大觀園還是梨香院,其實都還是榮國府的產業,無非就是從東廂房搬到西廂房而已。

所以,如果寶釵直接向元春稟告,必然會將整個事情鬧大。不但親戚間面子撕破,甚至還鬧出點其它意外也未可知。

抄檢大觀園之後,寶釵第二天就搬走,為何只向李紈辭行?

​如果退而求其次,向賈母辭行。以賈母在榮國府的地位,豈是你一個小姑娘所能撼動的?如果真的是寶釵向賈母提出來,那麼,也就無所謂日後“橫豎要進來的”一說了。這樣,寶釵回不來大觀園,金玉良緣還從何談起?

如果再退一步,向王夫人辭行。這個倒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畢竟,這是寶釵的親姨媽,更是金玉良緣的發起人,無論寶釵再怎麼失禮,也會擔待一些。

可是,如果王夫人一手將其壓下去,那麼,寶釵想要讓賈府知道自己的不滿之心又從何表達?

抄檢大觀園之後,寶釵第二天就搬走,為何只向李紈辭行?

​所以,寶釵選擇了向李紈這個名義上的“管理者”辭行,一來不至於一拍兩散徹底決裂,二來李紈也不會遮掩這個消息,自己不滿的情緒也有一個可靠的表達通道。這樣,進可攻退可守,選擇向李紈辭行,可以說是寶釵睿智的表現。

然而,事實上,寶釵真的是“橫豎要進來”的嗎?後來王夫人親自出面邀請寶釵住回來,為何寶釵又言辭拒絕呢?

這就是時機變化之故了,所謂計劃沒有變化快。寶釵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只是想借此機會表達自己的不滿,又何嘗不是一種試探?試探賈府上下對自己的真實態度?

抄檢大觀園之後,寶釵第二天就搬走,為何只向李紈辭行?

​只是,寶釵搬出來之後發生的一切,比如探春口裡說的那幾句話,比如寶玉黛玉的沉默,凡此等等。都讓寶釵徹底失望了。即使王夫人親自出面相邀,聰慧如寶釵,豈會再回來趟這趟渾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