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滿月兒子遭4歲侄女暴打,因對方有強大“靠山”,媽媽只能忍著

過年期間,一位來自嘉興的寶媽在一個孕媽群裡講述了自己還沒有滿月的兒子遭到4歲侄女毒打的事情。

未滿月兒子遭4歲侄女暴打,因對方有強大“靠山”,媽媽只能忍著

通過視頻可以看到,這個4歲的女孩,將拳頭揮向一個毫無自護能力的嬰兒,力道看上去絕對不是逗寶寶玩。

未滿月兒子遭4歲侄女暴打,因對方有強大“靠山”,媽媽只能忍著

未滿月兒子遭4歲侄女暴打,因對方有強大“靠山”,媽媽只能忍著

更可氣的是,這不是初犯。據寶媽介紹,之前自己的女兒也總是被她打,寶媽告訴自己的女兒,如果被打了,要不就跑,要不就打回去。

未滿月兒子遭4歲侄女暴打,因對方有強大“靠山”,媽媽只能忍著

但這個舉動卻惹怒了奶奶,寶媽說:“侄女是一手由奶奶帶大,是她的命根子,別人說不得。”

在這次觸目驚心的事件中,家長擔心的事情,無非是兩點,怎麼讓孩子既不做小霸王,也不做受氣包?

從事件中,奶奶無底線的維護,我們似乎就可以理解這個4歲的女孩,為什麼像個“小霸王”一樣,總是傷害別人了。

孩子們淘氣、搗亂、甚至相互打鬧,這都是我們可以接受的。但是如果一個孩子故意地給別人製造痛苦,並以此為樂,是值得我們家長重視的,而非因為他們“只是孩子”就無限縱容。

這絕不是對孩子的愛,這會給孩子造成混亂,讓他們認為打人是可以的,傷害別人是可以的。在未來孩子與別人的社交過程中,孩子也會這麼做,而這會令孩子失去朋友,失去與人交往的機會。

歪歪兔育兒老師王老師曾經講過一個默默的故事,默默在幼兒園總是充滿攻擊性,導致孩子們都不喜歡和他玩,而這也給默默帶來了非常大的困擾,他覺得自己不被接納,小朋友和老師都不喜歡自己,這導致默默難以適應幼兒園的生活,脾氣暴躁又敏感。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一定要是有底線、有原則的,當孩子傷害到別人時,我們一定要及時地制止,同時瞭解孩子的真實需求,幫助他們用合理的方式表達。

未滿月兒子遭4歲侄女暴打,因對方有強大“靠山”,媽媽只能忍著

而如果孩子已經出現像4歲侄女一樣,習慣性傷害別人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麼做?

需要強調的是,對於有這種社交習慣的孩子來說,懲罰通常是無效的。

我們需要做的事情,首先要阻止他們的傷害性行為,然後是讓他們學會共情。

而學習共情最重要的就是家長要在生活中更加尊重孩子的感受,很多家長認為自己很愛孩子,但事實上,卻在很多地方干涉孩子,比如孩子要吃多少飯,比如孩子完全有能力自己做事,家長還是要包辦代理,這並不會讓孩子感覺良好,反而會讓他們覺得被束縛,從而產生暴怒。

孩子在1-2歲時,是共情能力發展的關鍵期,歪歪兔的1-2歲“學會愛自己”的主題中《我來安慰安慰你》的內容,就是針對孩子共情能力和安慰行為發展的內容,家長在這個階段就要引起關注。

未滿月兒子遭4歲侄女暴打,因對方有強大“靠山”,媽媽只能忍著

當然我們也要關注那些習慣性傷害別人的孩子的其他需求。習慣性傷害別人的孩子,是可以從傷害別人中獲得力量感的。每個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都會有一些肢體接觸,玩具被搶了,打對方一下,不喜歡別人太靠近自己,推別人一下,這是非常正常的。

但是當孩子碰上一個有些脆弱的孩子,那個孩子被推之後非常恐懼,放聲大哭,這會讓一些孩子感覺自己非常有力量感和掌控感,讓他們覺得自己很強大,會讓別人害怕自己。

所以,對於這樣的孩子,我們在生活中要讓他們從其他方面感受力量感和掌控感。比如允許他們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允許他們在不傷害別人的範圍內做一些決定,比如穿什麼衣服,玩什麼遊戲;也可以和孩子適當玩一些打鬥遊戲,比如枕頭大戰,在不傷害到別人的情況下,讓孩子感受到力量感。

如何不讓孩子成為受氣包?

1、我們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是他們永遠的靠山和港灣,如果他們遇到傷害,我們會保護好他們。

很多家長害怕衝突,甚至當孩子被傷害時,為了避免衝突,家長也會忍氣吞聲,這會讓孩子覺得,強大的父母也難以保護自己,這樣孩子自然也對自我保護缺少了信心。

比如我們文章開頭的案例中,當奶奶無底線護著侄女的時候,媽媽也妥協了,而這種妥協帶來的是更大的傷害。

所以當孩子受到傷害時,作為家長,我們態度要明確,這種行為是絕對不能存在的,如果不行,我們可以採用物理隔離的方式,離對方遠一些。

2、尊重孩子的感受,絕不打罵孩子、強迫孩子做不願意做的事情。讓孩子知道自己的感受是重要的,讓他們有安全感,這樣的孩子自帶氣場,他們會給別人傳遞“我不能被欺負”的信息,當然這樣的孩子自然也不會傷害別人。

孩子成長過程中有很多關鍵期,共情能力、情緒表達等等方面都至關重要,只有瞭解孩子成長關鍵期,給孩子最恰當的引導,才能讓孩子少走彎路、免受傷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