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16日《求是》文章裡的三個“關鍵”

經過前一階段的艱苦奮戰,中國的抗疫已有了重大進展。但全球疫情還處於加快蔓延的嚴重局面中。這勢必會給我們的抗疫形成持續的巨大壓力。在嚴峻疫情前,打造我們最有力的武器,是迫在眉睫的重任。

3月16日出版的第6期《求是》雜誌,發表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強大科技支撐》。內容是他3月2日在同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和專家學者就疫情防控科研攻關工作座談時的講話。這篇講話實際上回答了三個問題:

  • 在這場極其複雜的疫情前,我們最有力的武器是什麼?
  • 這個武器,當前如何最快速地打造出來?
  • 長久鍛造抗疫科學武器,需要構建什麼樣的體制機制?
習近平16日《求是》文章裡的三個“關鍵”

最終戰勝疫情,關鍵要靠科技

人類文明發展史,就是不斷與各種疾病、疫病進行鬥爭的歷史。這些鬥爭,也書寫了人類科學技術發展史的一條前進脈絡。

習近平總書記在這篇講話裡,帶著我們回到歷史的縱深。他提到了《漢書·平帝紀》中的記載——元始二年,“民疾疫者,舍空邸第,為置醫藥”。這實際上就是以“隔離”來防疫的做法。而近代以來,面對天花、霍亂、鼠疫、流感,包括近年來的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SARS)、中東呼吸綜合徵(MERS)、甲型H1N1流感、埃博拉病毒等多次重大傳染病,科學技術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習近平16日《求是》文章裡的三個“關鍵”

習近平總書記的兩個判斷至關重要:一是,“縱觀人類發展史,人類同疾病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學技術,人類戰勝大災大疫離不開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這是歷史經驗之談。我們今天正在一場艱苦卓絕的最新鬥爭中,繼續書寫這一歷史。

二是,“我們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源頭和宿主、傳播途徑、致病機理、危害性致命性、診療方案、救治藥物以及患者康復後是否存在後遺症等,都還沒有完全搞清楚。”這體現了此次疫情之複雜。也說明堅持向科學要答案、要方法,是多麼重要而迫切。

正是在3月2日這次考察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最終戰勝疫情,關鍵要靠科技”。


儘快攻克重點難點問題,關鍵在協同

在這篇講話中,能清晰地看到一個貫穿多方面工作的要求——加強協同。

習近平16日《求是》文章裡的三個“關鍵”

“加強藥物、醫療裝備研發和臨床救治相結合,切實提高治癒率、降低病亡率”。這個“相結合”,就是研發與救治的協同。“科研攻關要把危重症患者救治當作頭等大事”,“堅持臨床研究和臨床救治協同”,“堅持中西醫結合、中西藥並用”,都是不同層次、維度上的協同要求。

“推進疫苗研發和產業化鏈條有機銜接,為有可能出現的常態化防控工作做好周全準備”。在這一部署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合作”,“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疫苗研發和產業化體系”。顯然,圍繞疫苗,研發與產業化鏈條之間的銜接,產學研等多方力量的結合,都至關重要。

科學家、科研團隊,都有各自的工作平臺、場景、方式。但大疫當前,大家又必須增強協同意識、國家使命意識,從個人到小團隊到大團隊,結成共同攻關的態勢。

在國際合作上,也重在協同。習近平總書記在此處指出,“要加強同世衛組織溝通交流,同有關國家特別是疫情高發國家在溯源、藥物、疫苗、檢測等方面的科研合作,在保證國家安全的前提下,共享科研數據和信息,共同研究提出應對策略”。合作、共享、共同研究——因為命運與共,所以要協同向前。

鍛造更長久的武器,關鍵在制度建設

在這次抗疫鬥爭中,習近平總書記始終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既從總結經驗入手,也從吸取教訓入手,對長期制度建設提出新的要求。在鍛造抗疫科學武器上,亦是如此。

他提出,要“完善平戰結合的疫病防控和公共衛生科研攻關體系”。特別強調生物安全對國家總體安全的重要性。他提出的“完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新型舉國體制”,是重申了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裡的要求。

此次疫情發生以來,確實在平戰結合、高端醫療裝備等方面,暴露了短板和不足。這些短板,在抗疫中做了即時調整、化解,而著眼長遠,相關的制度建設、治理體系建設必須快馬加鞭往前推進。

習近平總書記針對科研領域的平戰結合,講的就很有針對性——“要研究建立疫情蔓延進入緊急狀態後的科研攻關等方面指揮、行動、保障體系,平時準備好應急行動指南,緊急情況下迅速啟動。”

習近平16日《求是》文章裡的三個“關鍵”

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為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發起過很多次的戰“疫”。每個時代,都有屬於那個時代的科學武器。

今天,新冠肺炎疫情空前嚴峻。關鍵要靠科技,關鍵在協同,關鍵在制度建設——希望廣大科技工作者“不辜負黨中央重託,不辜負人民期盼”。

原標題:戰“疫”每日觀察丨習近平16日《求是》文章裡的三個“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