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縣:奮力書寫繁榮發展的嶄新篇章

阿壩新聞網3月17日訊(陳科)近年來,理縣在風雨中砥礪前行,書寫一段又一段傳奇:高質量通過國檢驗收,實現貧困縣摘帽,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甜櫻桃、大白菜等特色果蔬成為農民致富的法寶,百里優質果蔬長廊基本成型;生態農業體系不斷健全,綠水青山真正變成了“金山銀山”。理縣,正以砥礪奮鬥的堅強意志、堅不可摧的奮進力量,帶領全縣人民上下一心,不斷書寫繁榮發展的嶄新篇章。

聚力三產聯動,打造經濟增長新引擎

“現在我們正在種的是金盞菊,金盞菊不僅開花之後十分漂亮,還有較高的食用和藥用價值,以後也會陸續試種玫瑰等花卉。以後到我們農莊來,遊客不僅可以觀花采果,還能吃到地地道道的農家風味美食”,3月初,記者來到理縣甘堡鄉聯合村雲谷農莊時,理縣蒲溪鄉奎寨村村民祁富雲一邊在地裡忙活,一邊給記者描繪起了他的發展藍圖。

理县:奋力书写繁荣发展的崭新篇章

蒲溪鄉是省定貧困鄉,經濟條件差,1997年,年僅17歲的祁富雲不安於現狀,毅然外出打工,先後到薜城、紅原、馬爾康、成都等地,砌牆、學廚師、開餐館,挖蟲草、開鋪子。2008年地震後到汶川水磨租地初試養雞,2012年4月,祁富雲登記註冊了理縣富裕野雞馴養專業合作社,貸款5萬元開始試養七彩山雞和土雞。

2013年8月,祁富雲又創辦了理縣雲谷農莊家庭農場,2015年12月,該農場被省農業廳命名為“四川省首批家庭農場省級示範場”。2016年底,祁富雲以每畝一年200元的價格承包了甘堡鄉聯合村村集體高山撂荒地116畝,投資50餘萬元,改善基礎設施,種植紅富士蘋果、紅脆李、冰糖李等特色水果10000餘株,開展野雞和生豬養殖,發展循環生態農業,並依託甘堡藏寨4A級景區發展旅遊觀光農業。

祁富雲說:“理縣有這麼好的資源,而我又有從事多種行業的基礎和經驗,我就想把這兩者加起來,應該能發揮出1+1大於2的效果”。如今,祁富雲正朝著生態觀光農業的道路大步前行,越來越多的人也加入到這支隊伍當中,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

理县:奋力书写繁荣发展的崭新篇章

理縣始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經濟發展理念,把生態農業作為基礎產業,把循環工業作為過渡支撐產業,把全域旅遊作為長遠支柱產業,以三產帶一產、促二產,加快推進農業優質化、工業綠色化和旅遊全域化。

特色水果、畜禽養殖規模穩步擴大,甜櫻桃、紅富士蘋果獲得國家綠色食品認證,順利通過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驗收;清潔能源深度開發,綠色工業發展壯大,循環工業鏈條不斷延伸,一批優勢企業逐漸成長;成功創建桃坪羌寨·甘堡藏寨和畢棚溝2個國家4A級景區,榮獲四川省旅遊強縣稱號,全域、全時、多元景區蓬勃發展。

加快民生建設,提升群眾幸福新指數

今年67歲的薛城鎮南溝村村民徐安倫,30年前因意外事故導致雙下肢截癱,為2009年患乳腺癌到今年不幸去世的妻子共支付醫療費3.7萬餘元,而徐安倫也在2016年因褥瘡動手術花費了3.6萬餘元,高昂的醫療費讓這個本就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錢都是找親戚朋友借的,欠了一堆賬。”回想起過去經歷的坎坷,徐安倫滿是感慨。

說起現在的生活,徐安倫充滿了感激,“黨的政策越來越好了,報銷比例逐年增多,感謝政府幫我爭取了各種扶貧政策。”2009年的醫藥費按當時的政策報銷了20%,縣、鄉領導考慮到他家的實際困難,將報銷比例追加到40%,直到2014年他家被納入貧困戶,通過“新農合”、省醫藥愛心基金和縣衛生扶貧基金救助等,醫藥費報銷比例甚至超過了90%,經濟負擔減輕了許多。“逢年過節,縣、鄉領導都要來看望我,我現在最主要的就是把身體養好,不給女兒添麻煩。”

徐安倫的話,是理縣群眾幸福感、獲得感提升的真實反映。而在理縣,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只是民生改善、群眾幸福的一個側面。

理县:奋力书写繁荣发展的崭新篇章

順利通過國家考核驗收,累計完成36個貧困村退出,1191戶4325名貧困群眾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0.097%,高質量通過國檢驗收,實現貧困縣摘帽,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加快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進程,健全醫療對口幫扶機制,1小時應急醫療救援服務圈基本建成,三級醫療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成功創建國家二級甲等疾控中心。全面落實城鄉養老、最低生活保障等惠民政策,妥善解決被徵地農民後續生活保障問題,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不斷完善城鄉文化服務設施,廣泛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文化事業繁榮發展。

如今,理縣人口素質顯著提高,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立,適應廣大人民群眾需求的文化產品更加豐富,人民群眾幸福感不斷增強。一系列成績的取得正是理縣堅持以民生至上,建設“幸福理縣”的成果。

夯實基礎設施,建設美麗生態新家園

“我們一開始賣李子,薛城鎮農村信用社就不擔心金庫裡沒錢了”。這是這幾年來理縣薛城鎮列立村耳瓦組村民朱繼成最愛開的一個玩笑。玩笑的背後,卻真實反映了理縣基礎設施建設給群眾帶來的直接效益。

木卡鄉列立村耳瓦組地處海拔1800米以上的高半山,以前靠種玉米、土豆等傳統作物為生,2010年人均純收入為2834元,有建檔貧困戶12戶。為了脫貧致富,2009年,時任村支部書記朱繼成開始帶領大家種植青紅脆李。

理县:奋力书写繁荣发展的崭新篇章

要想富,先修路。列立村青紅脆李種植產業飛速發展的幾年,正好也是理縣大力加強城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的幾年。如今的列立村,路上山、水到田、電入戶、通訊網絡到家門。群眾再也不用靠天吃飯,指望著老天爺來一場雨,也不用辛辛苦苦上山下山去販賣作物,而是等著果販上門,網絡全覆蓋,不少人還通過電商拓寬了銷售渠道,增加了收入。

在交通迅猛發展的同時,理縣堅持走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道路,優化城鄉規劃設計,統籌城鄉功能佈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完善城鄉配套設施,加快構建“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城鎮發展新格局。

同時,理縣深入實施幸福美麗家園建設,優化提升“路水田林園”等基礎設施,突出傳統文化村落保護,大力推進鄉村環境綜合整治,切實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著力打造民族特色濃郁、環境舒適優美的藏羌民居村落,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遊,推動美麗鄉村發展美麗經濟,構建“業興、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麗新村。

理縣,正以奮勇爭先的決心和闖勁擔負起時代賦予的新使命,以走在前列的信心和拼勁邁上幸福、美麗、小康“三個理縣”建設的新徵程,書寫一份無愧於新時代的“理縣答卷”,昂首闊步走向更加光明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