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临死前说了哪些遗嘱?

史之策


大家伙,这里是南岭说史,以下是我的答案:

慈禧太后是中国封建历史最后的五十年里,“光彩夺目”的人物,她的执政时间比起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吕后、武则天都长。

公元1908年,慈禧太后在以砒霜毒死可怜的光绪皇帝后的第二日也崩逝享年七十有三。

那么慈禧太后在临死前都说了哪些遗嘱呢?

大清朝的下一任皇帝

光绪皇帝的遗诏,虽然是以他的口气所述,但实则大部分内容为慈禧太后的安排,比如安排下一任大清朝皇帝。

兹钦奉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懿旨,以摄政王载沣之子溥仪入承大统,为嗣皇帝。-《慈禧及光绪宾天厄》

光绪帝死后,慈禧太后其实早就知道自己也寿命无几了,于是他命光绪帝的亲弟弟醇亲王载沣为摄政王,载沣的儿子长子溥仪继承大清皇位。

虽然如此,但慈禧太后仍然希望自己能高寿,所谓的摄政王名头只是虚名而已,权力仍在她的手中。

其後又降一谕,则太后以国事付之监国摄政王,如有要事,则仍禀承太后之意而行。

为同治和光绪立嗣

同治帝和光绪帝两位堂兄弟都是苦命的人,在强悍的慈禧太后手下压力山大,两个人都未能生下子嗣。

但中国人自古以来都是极为重视香火问题的,更别提皇家之中。故而慈禧太后为了对得起自己的两个儿子(光绪为养子),决定把溥仪过继他们俩为儿子。

也就是说宣统帝溥仪有三个爸爸,一个是生父,两个是皇家宗谱上的父亲,分别是同治和光绪。

奉太皇太后懿旨,入承大统,为嗣皇帝,嗣穆宗,兼承大行皇帝之祧,时年三岁。-《清史稿》

大清朝的未来目标

公元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慈禧太后与清朝宗室载泽、戴鸿慈、徐世昌、端方、邵英五大臣商讨后,下诏预备立宪,目的使大清朝成为君主立宪的政体国家。

1907年,清政府筹备设立资政院,之后各地立宪工会纷纷建立,加速君主立宪的进城。

1908年,清政府颁布《清代宪法大纲》,规定大清帝国万世一系,并宣布十年后实行立宪。

也就因此,这一年光绪慈禧相继死后,慈禧为大清朝的江山考虑,遗言之中提及了此事。

庶几九年以後,颁布立宪,克终朕未竟之志。-《慈禧及光绪宾天厄》

后宫不得干政

虽然慈禧以一女性的身份把持大清朝长达五十年,但其在死后或许害怕无颜面面对大清朝的历代先帝,于是说出死前最后一句话,即后宫不得干政。

太后五十年中,执掌中国之大权,而其最後之一言,乃出人意料之外,其言曰:“以後勿再使妇人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有违,须严加限制,尤须严防。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为殷鉴。”-《慈禧及光绪宾天厄》

为自己开拓罪名

慈禧太后虽然干政五十年之久,但其表示有大家不知道的苦衷,只是普天之下的人都不理解,她也怕后世不理解,于死前辩解:

“余垂帘数次,不知者或以为贪权,实则迫于时势,不得不然也。”-《慈禧及光绪宾天厄》

最后之遗诏

太长,录一句在此。

回念五十年来,忧患迭经,兢业之心,无时或释。


结语:回顾慈禧太后自光绪帝死后生下的一天时间里,她的遗言主要内容为考虑大清朝的未来、自己的身后事、儿子们的后事等。


南岭说史


1908年,11月15日。凌晨时分。慈禧像往常一样,起床,即所谓“请驾”。昨日,也就是14日,光绪帝驾崩。慈禧终日忙碌于料理光绪帝的后事,没能多加休息,很晚才休息。

不知为何,慈禧太后的气色非但未有损,反而越发的好了。起床后,便到了梳洗时间。宫门外,专门伺候的太监早已静候多时,譬如,专管梳头的太监。因为慈禧太后特别注重养护,故每日用于梳妆台上面的时间很长。

梳洗完毕后,一太监喊道:“打帘子。”专门此事的太监便连忙打开帘子。与此同时,在场的所有太监皆闻声跪拜,齐呼“老祖宗吉祥”。其后,用丰盛的早餐。

  早上六时。慈禧开始召见军机大臣,共与皇后(按:即光绪帝之妻,叶赫那拉氏,也就是日后的隆裕太后)、监国摄政王载沣等人洽谈多时,后以新国君的名义下诏书,尊慈禧太后为太皇太后,又尊皇后为太后。

  正午午时。起初吃午饭时,慈禧还好好地,可吃着吃着,便开始头晕目眩,且这一状况持续了较久。人将逝世时,当事人多了然,便晓得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故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并敲定太后管重要之事,监国摄政王裁定。

  发完上谕后,慈禧病情越发加剧,便命令军机大臣起草遗诏。军机大臣将起草的遗照呈上后,慈禧阅后,改了几处,譬如“不得不再行训政”与“回念五十年来”云云。

说罢,她又对身边人说道:“我毕生垂帘听政数次,不了解的人认为我是贪婪权力,实际上是迫于时势不得不做出此决定。”此时的慈禧还如素日一般,头脑清晰,神志清醒,旁人观之为和蔼可亲。

没过多久,她便开始逐渐昏沉起来。后倏忽,眼睛又开始炯炯有神,可这一情形未能维持多久,可见这是回光返照。

  慈禧对这个自己执掌大权好久好久的大清王朝扔出最后一句话:“此后,女人不可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相违,必须严加限制。尤须严防,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为殷鉴(自我以后,任何女子不得干预国事,必须好好维护本朝家法,尤其是严防太监专权!明末之事,一定要引以为鉴)!”

在笔者看来,慈禧是个女强人,本来应是一枝花,却被推上了砧板,变成了一棵世人皆视为“救命稻草”的所谓稻草。

  过去的都将过去,历史最大的价值不是忽悠与愚弄,而是让我们如今这些晚辈,再读时,再晓时,懂得一些道理,让我们可以在现在的基础上活得更好,更幸福,才是最大的价值。



o天箜芐


慈禧,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

1908年,十月二十二日(阳历11月15日)未时(下午2时左右),慈禧在仪鸾殿去世,留下了三道遗嘱,细细思量无不让人咬牙切齿,愤恨不已!

首条就是让稚龄小儿年仅三岁的醇亲王之子溥仪继承王位。但是当时的光绪皇帝正值而立之年,当得上是年富力强的年纪,慈禧便早早立下遗嘱的原因是何呢?那便是这个女人自己仍想把握朝政的贪念!岌岌可危的国家她却为了一己私欲立小皇帝为君,更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第二条下令毒杀自己同一血脉亲侄子的命令更是让人毛骨悚然。光绪虽身体欠妥却也非急病大病,好好将养仍能活下去,确是在慈禧死前一天突然暴毙,内中因果委实蹊跷,加上第一条遗嘱的内容,联系起来便不难发现慈禧与光绪的死关系密切。因鼓励新政被软禁中南海的光绪与慈禧间已经是你死我活的对立状态,,而心狠手辣的慈禧在自己临死之前把自己的对手光绪帝提前杀死,不得不说这波操作也是很无情了。

第三条的禁止宦官当权的指令便是自打嘴巴的可笑命令。不让太监接触国事,却在光绪死后将自己身边的太监小德张升为大总管,这脸打的也是啪啪直疼啊。慈禧的遗嘱除了首条是让自己家族继续掌控着大清江山,剩下的无他,自打嘴巴而已。


唐明国亮


大家好,很高兴分享我的观点,慈禧太后一个骂声不断的后宫专权的女人,她的临终遗嘱会是什么?一个恶贯满盈,骄奢淫逸的人,临终会说什么呢?下面根据史料结合个人观点来解读解读,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慈禧太后临终遗嘱众所周知有三道;立醇亲王的儿子溥仪为皇帝;后宫不得干政;不得让太监专权。

一,立醇亲王的儿子溥仪为皇帝

溥仪当时三岁,被慈禧选中,成为皇帝。都临终了,为什么选一个孩童作为皇帝?令人匪夷所思呀,怎么找个成年人能主事呀!(1)对自己日薄西山的身体还抱着幻想,继续她的政治生涯。(2)选孩子当皇帝她不是第一次了,这次还要继续自己的风格,真是非常自我呀,就算自己死了,也不改变。如果突然选个成熟稳重的成年人当皇帝,岂不是否定自己,否定他这个女人的能耐,争来争去,还是一口气的问题。(3)她根本没有考虑国家的安危,一个三岁孩子,在当时的情况,只会加速清王朝的衰败,慈禧应该知道这个道理,可是为了自己的私欲,不顾国家命运,真是可耻至极。

真是十头牛都拉不回来的思维。

二,此后,后宫女人不得干预朝政

慈禧说这话真是啪啪打脸呀,她就是干政的后宫女人,教唆儿子同治皇帝,毒死侄儿光绪皇帝(根据史料慈禧是最大嫌疑人),大小事都要经过她同意,把国家搞的一团糟,为什么告知后人后宫女人不得干政呢?把持朝政半个世纪的人幡然醒悟了?警示后人?有这个可能吧!又或者临终洗白自己,弄的跟自己没有干预朝政一样。这是对自己死后名声作最后的挽回。不管出于何种考虑,能说这话也是好事了。眼光还是局限了,以后就不存在后宫了,女人能不能从政,那要看能力。



三,不得太监专权

不得重用太监,以明朝引以为鉴。可是慈禧本人就非常宠信太监,出名的如:安德海,李莲英。朝纲如果要走向正轨,不得太监外戚等专权是肯定的,说的有道理,可是她自己做不到,不知道这一条是不是和后宫女人不得干政一样是幡然悔悟,是洗白自己?真像会留在历史的长河里,即使暂时的淹没。


慈禧的这三条遗嘱,对于当时风雨飘摇的国家,基本没有意义和积极作用。最终还是没有改变自己没有执政能力的形象,一个国家领导人如此着实让人痛心。鄙人陋见,欢迎指正,谢谢~


带上自己的心行走


慈禧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最有权力的一位女人,她软禁光绪皇帝,自己垂帘听政,在她统治的半个世纪里,可以说是中国最黑暗最腐朽的时代,清朝的灭亡和她有直接的关系。慈禧临终前留下了三个遗嘱,内容十分无耻,特别是第二个,让很多人唾骂,下面小编就带大家看下慈禧临终前的三个遗嘱。

一立溥仪为皇帝

1908年11月15日慈禧的生命走到了尽头,而光绪皇帝则被她前一天害死,在选择皇位接班人时,慈禧出乎意料的选择了只有三岁的溥仪,有摄政王载沣辅助,这对风雨飘摇中的清朝无疑是最后一击。慈禧这个自私的女人在临终前还在选择自己家族中的人继承皇位,而不是选择一个有能力的人,能怪令人唾骂。

二不准女人干政

慈禧在驾崩之前说“此后,女人不可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相违,必须严加限制”,慈禧作为一个女人干涉清朝政权长达半个世纪,自己临终前竟然立下不准女人干政的遗嘱,不禁令人感觉到好笑,这也说明慈禧已经意识到女人干政的危害性,但是对于清朝来说一切都太晚了。最后只会让后人觉得慈禧自私自利,反而遭到了更多的唾骂。

三严防宦官当权

慈禧临终前说“尤须严防,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为殷鉴!”说明慈禧对历史的兴亡之事是很了解的,但当之执政之时却宠爱安德海,李莲英这样的大太监,虽然没有明朝宦官当权那么严重,但对于清朝来说也是负面影响,直至去世前慈禧还在使用“只能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的思想,难道她不知道自己的执政直接导致了清朝的灭亡?如今后人提起慈禧除了唾骂还剩下什么?





农民李元霸


1.立醇亲王的儿子溥仪为太子

要晓得当时的溥仪才三岁,就算要立,也不能这么小啊,何况当时的光绪皇帝才30多岁啊,正是年富力强时期。囚禁光绪皇帝本就无比差劲,但慈禧太后还做的这么名正言顺,你的此番举动不便是想再立一个傀儡皇帝持续发射本人的淫威吗?

2.“尤须严防,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为殷鉴!”

宦官不得干政,这条遗嘱更是令无数后人唾骂不止。因为慈禧认为宦官当权必定误国,因为正是明末年间,宦官掌权导致外侵内乱,最终清朝得以入关统一全中国。所以清朝对宦官的管理非常严格,二百多年来,宦官也没机会当权。而在慈禧的一生中,曾有两个太监伴随着她,先是安德海,后是李莲英。特别是李莲英,是清末最有权势的太监。李莲英虽然没有直接干预朝政,但是极其贪财,如果朝臣有求于慈禧太后,则会第一个笼络李莲英,而李莲英也为了贪财,罔顾大体只知利己。李莲英为了讨得慈禧的喜爱,也会穷尽心思,想尽一切方法,帮助慈禧太后满足权力和物质欲望,导致晚清政府更加的摇摇欲坠,而中国也险些完全沦为列强们的殖民地。

3.女人不可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相违,必须严加限制。

隆裕皇后升为皇太后,受命载沣(宣统之父)为摄政王,遇有严重国事必须请皇太后懿旨”。这一点估量也是一个老太太晚年认识到的问题。遐想当年,女皇武则天虽然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乱世,也算是功绩斐然,但后人怎样评价呢?根本上是骂声遍野。慈禧再反观本人在朝时期,农民反抗,列强欺辱,割地赔款等等。此时她所要思索的问题不是怎样放射本人的威望,而是身故怎样面见列祖列宗的问题!女人当政毕竟不是正统,因此她死之前是认识到的。但认识归认识,她临死前的安排倒是足足的打了本人的脸。


视力调理张智桁


1861年,咸丰帝在避暑山庄去世,年仅31岁,遗诏令年幼的儿子载淳即位,即后来的同治皇帝,同时任命载垣,端华,肃顺等八人为顾命大臣协理朝政,制玺两枚,一为御赏,一为同道堂,一枚掌握于同治手中,一枚掌握在同治生母也就是后来的慈禧太后手中,尤此为慈禧后来掌权埋下隐患。咸丰帝死后慈禧联合恭亲王奕䜣发起辛酉政变从八个顾命大臣手里抢夺了政权,并杀害了其中的载桓、端华、肃顺,从此开始干政,对那些政敌毫不留情的扼杀,哪怕是对自己的亲生儿子和继位的光绪的控制和管教都是相当的严格。

同治皇帝载淳在慈禧太后严格管教下性格叛逆,对自己母亲干预朝政极为不满,逐渐放纵自已,野史传闻感染性病梅毒,外加天花,全身溃烂不治而亡,年仅19岁,随后皇后也自尽身亡。耐何同治无后,只能从同宗兄弟中寻找了一位年仅4岁的载湉作皇帝,也就是后来的光绪皇帝,光绪皇帝一生命运悲惨,他当皇帝时大权已全部握于慈禧手中,自己就是摆设,豪无实权,慈禧垂帘听政,后来光绪因变法维新被慈禧囚于瀛台。

1908年, 38岁的光绪突然暴毙身亡,而在同一天,慈禧也在仪鸾殿去世,光绪皇帝之死众说纷纭,后经专家开棺验尸发现光绪帝是因中毒而死的,所以到现在慈禧是最大可能杀死光绪帝的人。慈禧在临死前留下了遗言嘱托后人,但是遗嘱的内容令人唾骂,遗臭万年。

第一条遗嘱是立溥仪为帝。当时傅仪是光绪弟弟载沣的儿子,立为皇帝时才年仅3岁,懵懂无知,慈禧以为自己长命百岁,还可以像控制同治和光绪那样控制这个小皇帝,来满足自己更大的权力欲望,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自己却没有活到溥仪登基当皇帝,最后只得命溥仪生父载沣为摄政王代掌朝政。

第二个遗嘱是女人不得干政。当初皇太极根据明朝末期得到教训, 要后人不可以让女子干摄朝政,不过到清未慈禧自己却破坏祖先规矩,当年为了夺权,手段狠毒,早把这条祖训抛到脑后。然而她的遗嘱是这样说的“此后,女人不可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相违,必须严加限制。尤须严防,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为殷鉴”。现在想想的确好笑,是极大的讽刺。

第三条遗嘱是太监不能当权。太监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衍生的畸形产物,以前权力并不大,直到明朝的时候,太监的势力达到最高峰,出现像王振、刘瑾这样的大太监,明末魏忠贤号称“九千岁”,当时的实际权利已经超过了皇帝。明朝的衰亡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太监当政祸乱朝纲。清立国后吸取明朝的教训,限制太监的权利,不让他们干政。然而到了清晚期慈禧太后却打破这一规矩,极其宠幸安德海与李莲英,并打破祖训"太监品秩不得高于四品"的规定,破格提拔李莲英为二品太监,荣宠一时。

笔者认为虽然这些遗嘱都与慈禧所作所为相悖,但仅从后两条,后宫和太监不得干政,可以认为慈禧也是在为自己生前所作之事进行忏悔,但不管怎样,慈禧太后作为女人能掌朝48年,想必也是有一定政治谋略和手段的……





珍珠弓


遗嘱一:立溥仪为帝。

慈禧要溥仪当皇帝,为何还要让他当皇帝?有的人说慈禧是为了掌政所以要年龄小容易控制的溥仪来当皇帝,只是她也没想到自己会死那么早。还有的人就说因为溥仪是荣禄打的外孙,慈禧和荣禄又是青梅竹马,所以念旧情。

这些我们都先不管哪个是对的,要懂得让一个小孩子来当皇帝这会对当时的清朝有多大的危害,这些她都没有想那么多,她只是想如何才能满足自己的掌权爱好还有欲望。

遗嘱二:女人不得干政。

这条遗嘱就很好笑了,慈禧太后没有觉得她是破坏祖训的元凶。是由于皇太极根据明朝末期得到教训, 要后人不可以让女子干摄朝政,不过慈禧她自己去破坏了规矩。

因为慈禧就是喜爱干涉朝政,当年为了夺权,手段狠毒,早把这条祖训抛到脑后。搞笑的是在她临终前竟然又想起了这条祖训,真是打脸打的不要太响。

遗嘱三:禁止太监掌权。

众所周知,明末期间就是因为太监权力太大,才让明朝走向衰亡。所以清朝开朝以来,对宦官制度管控的的异常严谨。雍正执政时期,规定太监四品就是最高的,不能再高,后人都不得违反。

但到了慈禧掌权的时候,这种规定就被打破了,那时候的太监竟有极高的权利,搞得整个清朝乌烟瘴气。原本慈禧就是破坏的这个制度,可是在她死前居然又把这条祖训当做遗嘱留下来了


苏子禅


1908年,11月15日。凌晨时分。慈禧像往常一样,起床,即所谓“请驾”。昨日,也就是14日,光绪帝驾崩。慈禧终日忙碌于料理光绪帝的后事,没能多加休息,很晚才休息。

不知为何,慈禧太后的气色非但未有损,反而越发的好了。起床后,便到了梳洗时间。宫门外,专门伺候的太监早已静候多时,譬如,专管梳头的太监。因为慈禧太后特别注重养护,故每日用于梳妆台上面的时间很长。

梳洗完毕后,一太监喊道:“打帘子。”专门此事的太监便连忙打开帘子。与此同时,在场的所有太监皆闻声跪拜,齐呼“老祖宗吉祥”。其后,用丰盛的早餐。

早上六时。慈禧开始召见军机大臣,共与皇后(按:即光绪帝之妻,叶赫那拉氏,也就是日后的隆裕太后)、监国摄政王载沣等人洽谈多时,后以新国君的名义下诏书,尊慈禧太后为太皇太后,又尊皇后为太后。

正午午时。起初吃午饭时,慈禧还好好地,可吃着吃着,便开始头晕目眩,且这一状况持续了较久。人将逝世时,当事人多了然,便晓得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故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并敲定太后管重要之事,监国摄政王裁定。

发完上谕后,慈禧病情越发加剧,便命令军机大臣起草遗诏。军机大臣将起草的遗照呈上后,慈禧阅后,改了几处,譬如“不得不再行训政”与“回念五十年来”云云。

说罢,她又对身边人说道:“我毕生垂帘听政数次,不了解的人认为我是贪婪权力,实际上是迫于时势不得不做出此决定。”此时的慈禧还如素日一般,头脑清晰,神志清醒,旁人观之为和蔼可亲。

没过多久,她便开始逐渐昏沉起来。后倏忽,眼睛又开始炯炯有神,可这一情形未能维持多久,可见这是回光返照。

慈禧对这个自己执掌大权好久好久的大清王朝扔出最后一句话:“此后,女人不可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相违,必须严加限制。尤须严防,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为殷鉴(自我以后,任何女子不得干预国事,必须好好维护本朝家法,尤其是严防太监专权!明末之事,一定要引以为鉴)!”

在笔者看来,慈禧是个女强人,本来应是一枝花,却被推上了砧板,变成了一棵世人皆视为“救命稻草”的所谓稻草。

过去的都将过去,历史最大的价值不是忽悠与愚弄,而是让我们如今这些晚辈,再读时,再晓时,懂得一些道理,让我们可以在现在的基础上活得更好,更幸福,才是最大的价值。


云深不知处777


她对身边人说道:“我毕生垂帘听政数次,不了解的人认为我是贪婪权力,实际上是迫于时势不得不做出此决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