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一破塑料,還想訛錢?”熊孩子掰斷20萬手辦,父母卻不想賠償

“就一破塑料,還想訛錢?”熊孩子掰斷20萬手辦,父母卻不想賠償

分享育兒觀點和萬千父母一起成長。

導語

不得不說現如今社會當中熊孩子是層出不窮的,也正是因為有他們的存在,才會讓我們陷入麻煩當中。小劉最近就因為熊孩子的原因出現了困擾,自己20萬的手辦就這麼被熊孩子給毀了。

案例

這一天,家裡面來了一個親戚,親戚帶著小孩在小劉的家裡面玩。當孩子看到小劉家的牆壁櫃子上有一大堆玩具的時候,於是就上手去碰。只不過這個孩子實在是太淘氣了,三下五除二的功夫就把小劉的手辦給掰斷了。

“就一破塑料,還想訛錢?”熊孩子掰斷20萬手辦,父母卻不想賠償

小劉非常生氣,想要讓熊孩子的家長賠錢。可就在這個時候,熊孩子的家長卻說道:“就一批所料,還想訛錢?能值多少錢?”

小劉見這位親戚是這麼說的,於是直接回答道:“原價30萬,看在親戚一場的份上,20萬就算了。”當看到小劉這麼嚴肅的時候,親戚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這個親戚立馬開始說道:“都是親戚一樣,就這麼算了吧!你看,小孩子也不是故意的。”

這件事情最後還是草草了事了,因為小劉的媽媽走出來圓場了,不然的話估計這一場硝煙也不知道該到何時才能停止。

“就一破塑料,還想訛錢?”熊孩子掰斷20萬手辦,父母卻不想賠償

其實現如今這樣的事情經常發生,熊孩子總是對身邊的人造成一系列的困擾。那麼我們該如何做,才能教育這些熊孩子呢?

教育熊孩子的辦法

1、及時阻止孩子的行為

教育熊孩子的辦法,就是家長在發現自家孩子做出了一些不好的舉動,是應該及時出現阻止孩子的行為。看似很簡單的教育方法,可是有很多家長卻沒有辦法做到。

因為在他們看來,不論孩子做了什麼舉動都是合情合理的,即便是孩子做錯了事情,也可以用他的年齡搪塞過去。這個家長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孩子年齡小,不懂事”。

但其實家長不妨想一想,孩子年齡小不懂事,難道大人也不懂事嗎?

在孩子在做了錯誤舉動時,家長就應該及時出現阻止孩子的行為,並且要求孩子向對方道歉,給予對方一定的賠償,這才是真正教育孩子的辦法。

“就一破塑料,還想訛錢?”熊孩子掰斷20萬手辦,父母卻不想賠償

2、制定規則

有很多熊孩子之所以會變得不聽話不聽管教,就是因為他們無視所有的規則。也就是說他們根本就不將規則當做一回事兒,這也就證明著他們不懂得規則,或者是家長根本就沒有教過他們什麼是規則。

所以我們教育熊孩子的辦法就是制定規則,家長要懂得,不論在什麼場合都有著屬於這個場合自己的規則,而孩子到了這個場合之後,就是要遵守這裡的規則。在家中的時候,家長也需要去制定規則,譬如孩子的玩具一定要讓他們自己去收拾,孩子不可以在家中打鬧跑跳。

“就一破塑料,還想訛錢?”熊孩子掰斷20萬手辦,父母卻不想賠償

又或者帶孩子外出的時候,在地鐵上面孩子不可以到處亂跑,一定要乖乖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在餐廳中不可以大聲喧譁。

只有讓孩子懂得這些規則,並且養成了遵守規則的習慣,他們才能不會成為一個熊孩子。

3、賞罰並存

家長一定要懂得賞罰並存才行,很多家長只懂得賞,卻往往忽視了罰。也許他們覺得懲罰孩子會使自己非常的心疼,所以他們也就不會去懲罰孩子,這也就導致孩子越來越變得肆無忌憚。所以很多時候孩子會成為熊孩子,有一大部分的責任在於父母,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起到教育的效果,也不懂得如何去教育。

我們可以賞孩子,但是我們也千萬不要忽視了罰。在孩子做錯事時,他們就應該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承擔一定的責任。

譬如他們故意打翻盤子,那麼家長就需要讓他們自己去收拾。或者他們做了更大的錯事,譬如像是故事中的孩子打翻了別人的手辦,孩子雖然沒有能力承擔,但是家長有能力。

家長應該在這個時候承擔對方的一切損失,這些損失再讓孩子將來慢慢地賠給我們,這是對孩子的一種懲罰,也是對於我們教育有失的懲罰。

“就一破塑料,還想訛錢?”熊孩子掰斷20萬手辦,父母卻不想賠償

4、父母要有威懾力

有很多孩子之所以會成為熊孩子,就是因為家長在家庭中根本就沒有任何的威懾力。但每一個家長有威懾力的話,那麼孩子就不會變得這麼肆無忌憚,變得不聽話。

家長可以去寵著孩子可以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愛,但是家長要懂得適度的寵和適度的愛

。千萬不要讓孩子恃寵而驕,因為孩子一旦恃寵而驕,他們就會變成熊孩子。家長可以和孩子成為朋友,但是我們的威懾力也一定要存在才行。

結語

所以說在教育熊孩子這一方面,我們絕對不能鬆手,不然的話只會讓孩子變本加厲的做錯事。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變得優秀,這也就意味著越是嚴謹的教育,就越是不容易讓孩子出現麻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