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風采:體育館路街道社工的“千面”角色

人民網北京3月17日電(池夢蕊)“戰疫”漸漸撥開雲霧見明月,這背後是許多堅守崗位奔赴一線勇士的辛勤付出。

在我們身邊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平凡普通卻有著不平凡的擔當,他們默默無聞卻有著一心為民的情懷,他們終日在社區裡奔波忙碌,疫情來臨他們義無反顧衝在一線。他們是“平凡英雄”。

年輕90後,防疫“衝”在前

他是年輕的90後,也是踏實可靠的社區防疫戰士,不怕苦不怕累,用行動守護家園。

“有事找小郝,我來幫助你”,蔥店社區的郝孟冬,耳聽八方眼觀各處,深夜接到居民反映院內有外地返京人員,他立刻入戶核查登記,及時掌握外來返京人員情況。

作為一名90後小夥,郝孟冬在工作中積極承擔髒活累活,每一次都毫不猶豫地衝在前面。“作為社區工作者,為居民排憂解難是我們的職責,這都是我應該做的。”郝孟冬說道。

怕黑的她,排查“敢”當先

她怕黑,卻經常值守到晚上才回家,黑夜裡孤獨的身影,是她的堅守與承諾。

天冷的那幾天,長青園社區的王有玲經常值班到很晚,回去的路上黑漆漆的,她心裡也很害怕,但她克服恐懼,始終堅守在防疫崗位上。

王有玲是長青園社區的紀委書記,防疫期間,她主要負責上門入戶、對外地返京人員的重點看護等工作。剛開始入戶調查不被理解,王有玲也會感到委屈,但她始終認真負責,任勞任怨,用耐心和細心獲得大家的認可和支持。

“狠心”媽媽,值守不退縮

她是愛孩子的母親,卻常常狠下心來,在孩子的不解中,走上防疫一線。“媽媽,你為什麼現在還要每天出門上班?”“媽媽是為了守護更多的人。”疫情出現後,南崗子社區的王婷主動要求在一線參與值守,檢查出入證,登記返京人員信息,她加班加點,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為抗擊疫情貢獻力量。

“有一次休息日,我原本答應帶兒子去畫畫,結果被臨時叫去值崗,安撫了他好一會兒。”王婷笑著說道,“現在正是防疫關鍵期,我們必須守在崗位上,只有守好防疫線,才能守護更多家庭團聚的機會。”

無懼苦累,居民支持“暖”心間

他們雷厲風行,堅守崗位,卻常常因為一把椅子,一袋食品感動許久,銘記許久。

疫情期間,法華南里社區的蘇子為把兩個孩子送到老人家照顧,自己堅守在防疫的崗位上。她負責的大部分值守點位屬於無物業小區,排查與宣傳工作較難,但是她從來都是把工作做在前面,從不拖沓。針對自己所管理的弱勢群體,她也經常打電話詢問他們的需求和心理狀況。

“有一次下大雪,我跟值守的同事在樓道口避雪,一位阿姨拿了兩把椅子,說我們一天到晚站著很辛苦,讓我們歇歇腳,當時特別感動,有了居民的理解和支持,我更加堅定了堅守社區防疫安全線的決心和信心。”蘇子為說道。

“只要有事找她,她肯定隨叫隨到。”西利社區的閆愛東在疫情期間主要負責社區的總後勤,從年前到現在,她與大家一起堅守在防疫一線,除了日常值守,她還要每天給志願者發放防護用品。

“剛開始有人對我們的排查登記工作很不理解,我們耐心勸說,慢慢地,大家都很支持我們的工作。”閆愛東說道,“外來人員晚上回來得晚,社區居民會及時幫我們留意,還有居民給值崗的工作人員送吃的喝的,讓我們很感動。這段時間很艱難,但是所有人團結一心,一定會迎來勝利的曙光。”

他們盡職盡責、盡心盡力,堅守崗位、日夜值守,用自己的辛勞和堅守、奉獻和汗水織就了抵禦疫情的嚴密防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