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火災中影響撲救安全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撲救森林火災情況緊急、組織困難、實施複雜,造成人員傷亡的因素也比較複雜,情況多種多樣.如被火圍困燒傷致死、被濃煙燻嗆窒息而死、墜崖摔傷摔死、滾落碎石或枯死站杆砸傷砸死、迷山失蹤和毒蛇咬傷咬死等.我國曆來都很重視撲救森林火災中的安全工作.


森林火災中影響撲救安全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一)設法避開的六種地形

1.陡坡

陡坡會自然的改變明火行為,火向山上燃燒時,所產生的熱輻射,熱對流,促使樹灌和坡上可燃物加速預熱,使火強度增大,蔓延速度加快,大大提高了輻射熱能向上山方向的傳播。因此,越過山頂直接撲救林火或者沿山坡向上逃避林火都是非常危險的.

2.山脊

由於林火使空氣升溫,沿山坡上升到山頂,與背風坡吹來的冷空氣相遇,從而形成飄忽不定的陣風和空氣亂流運動,使林火行為瞬息萬變,難以預測。2003年春季,在撲救陝西省浮平縣森林火災中,浮平縣18 名地方幹部錯誤的在山脊一線開設隔離帶,因受鐮刀形山體地形的影響,形成火旋風,導致開設隔離帶的人員10死8傷.

3、山谷

是典型的危險區域,當通風狀況不良,火勢發展緩慢時,會產生大量煙霧,一氧化碳的谷中沉積,易造成人員窒息或一氧化碳中毒,特別是在只有一個進口的葫蘆型山谷,其作用如同排煙管道,為強烈的上升氣流提供通道,很容易產生爆發火,1986年3月,在撲救雲南省安寧市青龍鄉森林火災中,撲火群眾錯誤的選擇在單口山谷溝口向溝內開設隔離帶,因火場風力突然增大,林火迅速封住溝口,快速向溝內蔓延,造成56人遇難.

4.鞍部

鞍部因受鞭策山體影響,形成漏斗狀的通風口,風從鞍部通過時,速度會成倍增加,是火行為部穩定又十分活躍的地方,1989年3月在撲救遼寧省劁縣的森林火災中,因駐軍某部錯誤的選擇從鞍部接近火場,造成9人燒亡。

5.草塘溝

草塘溝是指林地內或林原集中分佈有雜草的溝窪地段,溝內通常為細小可燃物連續分佈,林火在草塘溝燃燒時,強度大,同時會向兩側山坡蔓延,形成衝火,是林火蔓延的快速通道,1987年4月,在內蒙古森林火災中,地方撲火隊錯誤的選擇在草塘溝休息,被突然從溝底向溝口方向的高強度火襲擊,造成76人傷亡.

6. 山岩凸起地形

由於地形條件特殊,產生強烈的空氣渦流,林火在渦流的作用下,易產生多個分散的方向不定的火頭,在此地形上主要以易燃灌木火殘次林為主,燃燒強度大,危險性較高,極易使滅火人員被大火圍困.

(二)危險可燃物分佈

1、梯形可燃物分佈

梯形可燃物分佈是指異齡級的林地,可燃物為垂直分佈,火一旦燒入易產生樹冠火形成立體燃燒。

2、大載量可燃物分佈

大載量可燃物分佈區域在燃燒時會產生高強度火。

3、草本可燃物分佈

草本植物燃點低、蔓延速度快、釋放能量迅速。

4、易燃灌叢可燃物分佈

易燃灌叢密度大、人員行走困難,燃燒強度高。

5、針葉幼林可燃物分佈

針葉幼林中可燃物的梯形分佈明顯,易產生立體燃燒。

6、飛播幼林可燃物分佈

飛播幼林鬱閉度大,生長茂密,易產生樹冠火。

(三)危險氣象因素

1、氣溫變得越來越高時

氣溫變得越來越高,預示火強度將變得越來越高,對撲火人員的危險性在逐步增大。

2、風速變得越來越大時

風速變得越來越大,預示火的蔓延速度越來越快,接近火場和火場外的人員,易受到大火的突然襲擊。

3、風向變得多變不定時

風向變得多變不定,預示火頭的位置不定,林火蔓延方向多變,易造成撲火人員受到大火突襲和包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