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最完好的浙江所城,抗倭寇建城墙,是明长城的借鉴典范

位于浙江省临海市东南41公里外的东海之滨的桃渚镇城里村

,是拥有靠海背山,位于中国南北航线对称点绝佳地理位置的历史古城。东南距海仅10余公里的桃渚城,始筑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是我国明代抗倭最有名的遗址。距今已近五百年历史,其中的故事都是烙着中国古代南方靠海抗击倭寇史实的特殊印记,丝丝入扣的历史印记盘亘在这座陆域面积仅129平方公里,却拥有30公里海岸线,并且海域面积超过600余平方公里的著名抗倭沧桑所城。

保存最完好的浙江所城,抗倭寇建城墙,是明长城的借鉴典范

村庄一角


保存最完好的浙江所城,抗倭寇建城墙,是明长城的借鉴典范

毛主席语录

这是一座明朝为抗击倭寇而真正建立起的所城,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将桃渚镇团团围住的防御城墙,以及为抗击倭寇专门修建的城内特殊建筑和街道规划。桃渚古城的东、南、西建有三座城门,城门外筑有瓮城,利用防守,便于杀敌。城内保存着完整的古代军事街巷格局,而它东门至西门的主街竟有5米宽、400米长似游龙形,互不望底。与当地人聊上几句便明白了这神奇构造的原因:主要是为了使倭寇一旦侵入桃渚镇,这些特殊的街道构造可以使敌军前不见首后不见尾,来增加其内心的心理压力,好似入了迷宫,无法探得其中军事实力的虚实。而不是一条宽敞的古街大道一贯而入,一眼望穿此城,故称为:龙街构造,所谓神龙见首不见尾。也是祈祷预示着中国桃渚镇的人民的美好愿望以及守城智慧。

保存最完好的浙江所城,抗倭寇建城墙,是明长城的借鉴典范

古朴的村庄满是历史的回忆


保存最完好的浙江所城,抗倭寇建城墙,是明长城的借鉴典范

农民家中午的午饭

当然城内也有很多宽敞至极的可以给镇内居民便利,以及军队和战车需要快速通行的宽敞街道,它是建在南门至衙门的官道,笔直通往,衙门的右侧是当时著名的练兵的校场;左侧则是休憩的小型花园;官道的前面是穿城而过的化龙渠;后面是山脚下直通向东面敌台的当时非常重要的通信道。桃渚镇的街道设置不可不谓精妙绝伦,是非常著名的为抗敌而建立的一座御敌古城。其中它的南北小巷各有五条,设计科学并错齿交叉,互不直通,好似迷宫,桃渚城是明代专门为抗倭而设置的千户所所城,也是现在浙江保存最完好的所城。其围城周长1366米,城墙总共高4.5米,现在除了它的垛口受损,城墙主体及三个城门(包括瓮城)均保持完好。其中戚继光发明的空心楼台也是中国历史军事创造的不朽建筑。而罗哲文先生曾这样评价:"我们江南的城墙,是北京明长城的蓝本和典范。"

保存最完好的浙江所城,抗倭寇建城墙,是明长城的借鉴典范

400年古宅的大院


保存最完好的浙江所城,抗倭寇建城墙,是明长城的借鉴典范

桃诸镇的当地居民,无论是小孩还是老人都可以,诉说一些关于当年戚家军,与此和他们的祖先进行抗击倭寇的不朽传奇故事。而当地的一些特色食品也是内涵丰富,与当年抗倭行动有着密切的联系。现在的桃渚人家家户户都做的糟羹,就是当年抗倭时,戚家军被长时间围困在城中,没有军粮情况下,桃诸镇的百姓每家每户出一些食物混在一起熬煮,送给戚家军食用。而桃渚人日常食用的具有奇特外观的烙饼,也同样是为了戚家军行军打仗的方便,而特意在烙饼时将中间挖出一个洞,以此方便,军士们随身携带并长期使用。

一座城,一个故事,桃渚镇为你讲述近500年沿海小镇的沧桑历史。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侵权请私信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