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从前那么多人种地,粮食还不够吃?

用户820308


从前那么多人种地,粮食还是不够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概和种子、土地肥力、种地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得交公粮有关。下降就给大家分析一下,供参考。

种子

所谓的从前,大概是指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那个时候的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由于没有良种,产量是没现在高的,大概普遍产量也就是五六百斤,高产田也不过是七八百斤的产量,和现在亩产一千斤左右的产量是没法比的。如果再碰到灾年,那粮食就更不够吃了。

土地肥力

八十年代以前,化学肥料还没有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农民意识不到使用化肥能增产,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用不起。那个时候农民主要的经济来源就是土地的产出,由于粮食的产量低,常常还不够吃,哪有余粮卖钱去买化肥啊!

有人就会说了,怎么不多上点农家肥啊?答案就是农家肥也是很少的,一季下来根本就积攒不了多少农家肥。大家都知道,农村常见的农家肥来源是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人粪尿,还有树叶什么的。那么时候农村做饭的烧锅的燃料主要就是农作物秸秆,所以秸秆大部分都用来烧火做饭了,没多少能用来沤粪。畜禽粪便也很少,因为那个时候人吃的粮食还不够呢,哪有余粮养那么多畜禽,最多家家养几只鸡鸭,大型的牲畜是养不起的,就是扫的落叶也用来烧火了。

所以,也没那么多的农家肥施到地里,造成土壤越来越少贫瘠,种的粮食由于肥力不足,产量也不高,形成了恶性循环。直到化肥料大量使用后产量才提高上去。

种地技术

那个时候土地产量低粮食不够吃,也和种地技术不高也有很大关系,没有除草剂除草,只人工除草往往会除草不及,杂草和小麦抢营养,造成小麦产量低。听老人说那个时候小麦播种并不是只南北行或者东西行播种的。那个时候的农民为了提高产量,认为只要多播种,产量就会高,于是播种时就南北行播一遍,东西行播一遍,导致麦苗长大后地里密不透风,通风不好小麦还容易生病,种苗过多,需要的营养也多,但是土壤里根本没那么多营养,导致小麦产量很低。这都是和种地技术不行有关。

经济发展水平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才刚刚改革开放,人们的收入普遍都低,收入来源少的农村更地,说白了就是农民手中没钱,没钱就不可能去买肉类去吃,大概也就是过年过节能吃一次就不错了。大家都知道肉类的热量和营养必粮食高很多,肉食吃多了,粮食吃的就会少。那个时候的机械化水平不高,农民干活很重,粮食类食品提供的热量少,为了有劲干活只能多吃粮食,所以粮食往往不够吃。

得交公粮

那个时候农民种地是得交公粮的,而交公粮也得分等级的,你的粮食等级高就按规定的量交就行了,如果不够等级,只能多交粮食弥补等级的不足。粮食本来产量就不高,交完公粮剩下的也就免强够吃,交的多的根本就不够吃,碰到灾年就会普遍不够吃。

总之,虽然那个时候虽然种地的人多,土地耕种率也高,可以说“四海无闲田”,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农民交完公粮后,余下的粮食不多,很多时候都不够吃,直到国家不让交公粮后,化肥广泛使用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后,农民手中有了余粮,粮食才够吃。


逸风三农


为什么从前那么多人种地,粮食还是不够吃?这个问题,可能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会觉得比较奇怪,以前农村人们利用所有的土地种植粮食,结果每年还要度几个月饥荒。

我父亲是五十年代的人,据他讲,他们小时候很少能吃饱饭的,那个时候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天天都有白米饭吃。他们小时候,在青黄不接的时候,有时几个月见不到粒米,主要靠南瓜、红薯、蚕豆等食物充饥,而家里兄弟姐妹多的,就算是家里所有土地全部种上吃这些东西都供应不了,有时还要上山去挖野菜。

造成那个时候粮食不够的原因:

一、粮食产量有限,那个时候是没有杂交水稻的,种的都是常规水稻,水稻亩产量只有500~600,和现在一千四五斤的亩产相去甚运。

二、肥料有限,那个时候根本没有什么化肥,用的都是家里的粪肥和用野草做的绿肥,本来粮食种子产量就不高,加之肥力不足,更是大大的影响了产量。

三、缺乏先进的疾病防控知识,那个时候水稻发病了,根本没有什么农药可打,只是长虫厉的田块才会生石灰或茶粕饼杀下虫。

四、生产力低下,那个时候主要是以人力为主,很少机械化的,做什么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劳动来完成,而现在机械一个小时可以做完的事,以前要好几天才能完成。

五、要纳粮,以前农民种地是要交公粮支援国家建设的,农民要在为数不多的口粮中省下来,上交国库。

正是由于上面所说的种种原因,造成粮食产量低下,加上要纳粮,而且那个时候没有实行计划生育,家家户户人口都非常多,所以就造成了粮食不够吃,年年都有几个月荒月出现。


坏男人说小龙虾


题主的困惑,我以前也有。后来我和老一辈的人聊天,他们是50后,他们结婚的时候,大公社运动参与了两年,他们和我讲过相关的原因,现在我给大家分享一下。

品种问题

以前是没有杂交水稻的,亩产极低。当时的水稻都是纯种水稻,每亩的产值就是400-500斤而已。并且,很多稻谷都是瘪谷,也就是说它里面是没有稻米的。大家可以想象,这种水稻,怎么可能养活更多的人?其实杂交水稻问世的时间真正是在1973年,试种是在1975年冬才真正开始的。大规模的推广从1976年开始,后面就一直推广直到现在了。

肥料问题

我们国家建立初期,由于经历了战争,科技基础比较薄弱,后期由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科技发展比较缓慢。中国最早使用化肥是1963年开始,最初主要使用的是氮肥,最主要的品种是硫酸铵和尿素。由于技术不行,一直都是进口。中国开始尝试生产化肥,已经是1968年后的事情了。在这之前,一直都是农家肥为主,而农家肥是各种元素都有,但单一的肥料含量不够,产量较低的品种,加上肥料不充分,导致很多产量极低。

制度的问题

我们国家刚开始,实行的是人民公社的生产模式。就是土地属于集体,大家统一劳动,然后产量统一分配。而分配的标准是按照各自挣取得工分。一般成年劳力算一个工分,青年劳力,老人挣取0.4—0.8不等的工分。而集体的模式,导致貌似很多人都参加劳动,但依然有人出工不出力,混取工分,这个导致产出也不高。后面生产力提高了,都是国家开始分产到户以后,才释放了劳动的积极性,才慢慢做事有效率的。

生产工具落后的问题

国家的早期,并不像现在,有那么多类似于收割机,微耕机,等专业的设备。一般都是用牛耕田,人插秧的模式来进行农业活动的。打个谷子,也是需要人力来完成。这就导致了人的单位产出,并不多。后面农业设备,科技技术的改进,才让我们可以用比较少的人力,来产出比较多的粮食的。

其实老的一辈,并不是不能吃苦,相反,他们对比我们来说,比我们更能吃苦。但是受制于科学技术,品种,化肥,设备的原因,投入了很大的人力,但依然有吃不饱饭的情况存在。所以,我们现在的人,应该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因为,现在的人吃饱了饭,并不是说我们真的比以前的人要聪明,只不过,他们那代人,出了两代人的苦而已。以上就是我对于题主问题的解答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养鸵鸟的设计师


现在一亩地麦子能建1500斤左右,从前最好一亩地也就是100斤左右。现在一亩地能赚300左右,从前100斤小麦能卖20元,两毛钱一斤,那个时候20元能买现在1000元的东西。从前种地没有什么投资,20元几乎都是净赚。

从前种地,都是有机肥,农村叫做农家肥,从来不用化肥,也不施肥,因为不知道什么是话费,不知道科学种田,有一句话,“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

从前庄稼,蔬菜确实无公害,从来不打农药,也不知道什么是农药,靠手工捉虫虫,效率太低了。庄稼该受了,让🐛吃的差不多了。

总之,科学技术落后,人脑子落后,一切都落后。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在建那么多粮食,关键科学技术发展了。


寒冰的季节


我来自农村,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我谈谈我的观点。

首先谈谈政策。农民在2006年以前是要缴农业税的,农业税就包括交公粮。我记得在九十年代我家是要给村粮库交公粮的,具体多少我那时小不记得,但交公粮不仅要足称还要质量,如果那年年景不好,粮食不饱满那你就要用量保质。后来用钱替代公粮,直到取消农业税。我小的时候记得有几年发大水,田都被淹了,收成大减,我家米吃完了去爷爷家借米吃。

再谈谈种植。九十年代我家种的水稻都是传统的水稻,亩产量很低,病虫害多发,那时杂交水稻还没普遍推广。后来农村农业站育种站可以买到杂交水稻种子了,产量就上来了。

现在我家粮食自给自足,平时家里就父母在家吃,粮食多了还有隔年的陈粮,有人来买就卖,没人买就拿部分陈粮做饲料喂猪喂鸡。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琪琪騎白馬


在农村生活了四十多年,用我的亲身经历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是农作物的品种问题,以前的种子没有改良,也没有杂交,产量很低。现在的种子又是改良,又是杂交。同样一块地,现在的农作物产量比以前多很的。其次,由于以前生活水平低下,缺盐少油的,大家饭量都很大,能吃。记得我妈总是讲,我大舅年轻时,一个人吃掉一大盆米饭的故事。不说别的,以前家家户户吃饭的碗有多大,现在我们吃饭的碗一点点。





nongzhuangzhu


我是一个80后,远的不说在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我们家就是题主说的这样的一种情况。我们家一共5口人,土地有将近7亩地,从小麦6月初收获以后再到小麦收获的这一年的时间里,我们家的小麦只能吃到4月份的时候就不够吃了,爸爸就该借粮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首先来说小麦兜亩单产没有现在的高,因为那个时候没有钱买化肥,况且也没有怎么多大化肥出售,水的供应也不足以满足小麦的正常生长。

使用化肥我记得那个时候主要是碳酸氢铵和过磷酸钙。现在大家种地都选择使用复合肥,碳酸氢铵主要含的是单一氮肥,而钾肥到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后期有很好的增产效果。

浇水设备和机井比较缺乏,现在咱们农村基本上能够保证30亩地一口机井,在我小时候基本上50--100亩地一口机井,这样的话给小麦浇水就就成为了奢望,所以就导致了小麦的单产不高。

其次就是没有其他的经济收入来源,家里的所有的开销基本上就靠地里收获的小麦来卖钱填补其他的经济开销。

那个时候的冬季或者农闲的时候咱们老百姓还没有出去打工的思想呢?况且也没有那么工厂。

比如说上学交学费,买衣服,购买家里生活用品等等开支也是比较大的,谢谢开支只能通过卖粮食来换钱。

第三点就是要交“皇粮”,这也是咱们老百姓每年都必须面对的,碰上欠收的年景的时候,交了“皇粮”以后家里的粮食也是很难满足一家人吃一年的。


豫东小农


您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首先介绍一下自己是农村的,这几年才出来打工,在早十年前全国或全世界都还没有打工的概念,我们农村一日三餐都是靠自己种的粮食和蔬菜。在我记事的时候,老百姓种地除了吃就是给国家交一部分公粮外,到粮食收割的季节也就所剩无几了,有很多都等不到收割的季节就没有粮食了,为什么从前老百姓那么多人种地,还不够吃呢,我认为在我们那个年代得人和现在是两个概念,我们那个年代每一家都有兄弟姐妹好几个,这么多人要吃,要穿,要开销,生病要看医生,碰到天灾粮食收成也少,种种原因,需要卖一部分粮食来补贴家用,导致了粮食不够吃的原因,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说得不到位的地方请大家给出意见,谢谢。



庞训领


主要是产量不高,我小时候一亩地小麦就一百多斤,能过300就要见报了,就是英雄了。现在都一千多,那时化肥几乎没有,很少。小麦田里都是打穴位放上化肥,不能有一点浪费,太少了。,原来水稻也就600多斤,后季稻也就二百来斤。现在同样一亩地,是过去的几倍,另外原来的人体力劳动多,吃的多,原来我①天要吃三斤,现在一斤都吃不了。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原来是我们国家粮食自己的,不进口,后来是进口很多粮食。所有这些因素。让我们现在不愁吃!


珍珠黑月季花1


老农告诉您,如果没有袁老袁隆平同志,我们现在都不一定能吃饱,或者吃进口的天价粮食。袁老这人太中国、太传统、太慈善了,全世界都在用他的杂交水稻技术,却不收一分钱专利费。

老农是70后农民,隐约知道那是农民的困苦,那时候大家都种田,我们湖南这边是一年种植二季的,为什么还是吃不饱呢?现在一般都种植一季稻了,都能满足家庭口粮,很多种田的农户还有余粮卖出。老农分析主要有几方面原因:

一,传统种子品质低劣,稻穗短小,不是现在普遍种植的高产杂交水稻;

二,肥料不够,多是传统农家肥,一户农户就那几口人,又要种菜,又要肥田,既没有经过发酵处理,肥效也比不上现在的高效的、针对性的化肥。当然,化肥可以大幅度提升粮食产量,但也给消费者带安全隐患,现在从国家到消费者都在呼吁有机农业、生态农业。

三,生产工具落后,劳动生产率低下,根本没有现代化的农机设备,所以看起来农民整天忙忙碌碌,其实那时候一个农民干一个月抵不上农机一个小时;

四,水利建设落后,很多农田都是靠天吃饭,播种以后如果天不下雨,那就是白忙活了,水稻种植季节性极强,不能等天气。

五,现在中国产业经济蓬勃发展,农产品进口巨大,物品极大丰富,无需靠单一的主粮

填饱肚子。跟我差不多年龄的人都知道,那时候如果孩子不听话,大人往往说“不给你饭吃”,现在的小孩则完全相反,他根本不想吃,巴不得父母不要他吃饭。

大家说说,是不是这个理?

老农观点,服务三农,仅供参考,感谢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