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江奶奶宋爺爺的結局令人淚目:永遠不要低估,人性的惡

《安家》江奶奶宋爺爺的結局令人淚目:永遠不要低估,人性的惡

近日,電視劇《安家》的一個故事引發熱議。
劇中,江奶奶為了救助老伴的病,找到了房似錦所在的房產中介,想以最快的速度,出售自己居住多年的老洋房。
但是,這棟老洋房並不是江奶奶一家的,還包括她的兩個外甥,三人共同繼承這套房子。
一開始,兩個外甥還對他們的小姨彬彬有禮,顯露出一副真誠的樣子。
可沒想到,到了即將簽字賣房的時候,兩個外甥開始合起夥來造反,找各種理由推脫。
一個假裝生病住院,一個藉口工作太忙。
為的,就是等到他們的小姨和小姨夫去世後,雙方得到更多的錢。
這樣的處心積慮,真是噁心至極。


《安家》江奶奶宋爺爺的結局令人淚目:永遠不要低估,人性的惡

令人悲傷的是,宋爺爺還是走了,江奶奶也因思念過度,隨宋爺爺去了。兩個老人,終身無兒無女,垂暮之年的愛情,被他們刻畫的淋漓盡致。一時間,兩個外甥紛紛出面,想要立刻賣掉房子。所幸,江奶奶臨終前將自己所在的樓層贈予了國家,房子再也無法上市交易了。不得不說,這就是他們的報應。為了貪得更多的錢,連最基本的道德底線都沒有。人心不足蛇吞象,想要輕而易舉的得到本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就要付出相應的代價。


《安家》江奶奶宋爺爺的結局令人淚目:永遠不要低估,人性的惡

01

太貪婪的人,不會有好下場



茨威格說過:“命運所有的饋贈,都在暗中標好了價碼。”
你的貪婪,也都在冥冥之中,為你的選擇承擔代價。
之前聽朋友說過這樣一個故事:
她老家的房子即將拆遷,政府按家庭成員的數量進行補貼。
這時,有戶人家就感到不滿,覺得政府這麼做,自己得不到更多錢。
於是,他們一直賴著不走,影響施工進程。
他們提出相應條件,只有再多給20萬,我們才會搬走,否則想多別想。
這樣的釘子戶,政府也著實感到憤懣,多次進行勸說都無濟於事。
最後,政府不管他們了,把建工圖重新規劃,繞過了那戶人家。
那家人一看,不妙,於是開始低三下四求助他們,不多給錢也沒關係。


可是,政府人員沒有一個人回應他,他家也只能孤零零的住到現在,成了全村的笑話。
你看,太貪婪的人,不僅錢沒得到,反而最後連拆遷權力也沒有了。
正如歌德所說:“貪婪過度,總要受害。如果沒有一顆知足的心,定會受許多損失。”
人們總是為了得到眼前的利益,最後吃了大虧,不僅好處沒撈到,反而成了後人嘲笑的話柄。
02.


貪婪德虧的人,註定栽在自己手中
有的人貪婪,掌握分寸;有的人貪婪,越過了道德底線,沒有了做人的原則。
就在前陣子,疫情突發期間,人們紛紛搶購口罩。
有些黑心廠家,藉此哄抬口罩價格,大發國難財。
一個一次性口罩賣5.2元,一包一次性口罩就賣165元。
還有的廠家,不顧人們的性命安危,製造假口罩,得到更多的錢。
慾望面前,許多人忘記了做人的根本,為了貪財牟利,什麼都幹得出來。


很快,#4500多家企業哄抬口罩價格被查辦#登上了微博熱搜。
市場監管總局對大發國難財的黑心企業進行了嚴懲。
特殊時期,非常時刻,許多醫療防護用品關係到了民生安全問題,此時,我們應當攜手共渡難關。
就像星雲大師所說:“一個人只要心存正念,隨順因緣,助人為先,即使一時“吃虧”,最終“因果”必定不會讓你“吃虧。”
那些為了蠅頭小利逾越道德底線的人,往往不會有好的下場。
太貪婪的人,早晚會栽在自己的手中。
03.

貪婪過度的人,會毀掉整個人生
我們在貪婪的同時,也會被命運貪婪掉我們的人生。
古往今來,太多太多貪婪的人,給了我們深刻的教訓。
還記得我們上學時期學過的一篇古文,名叫《傷仲永》嗎?
講的是金溪一個叫方仲永的孩子,家中世代以耕田為生。
一天,仲永哭鬧著要紙筆這些書寫工具。


父親感到詫異,就從鄰居那裡借來了紙墨筆硯。
仲永馬上寫下了四句詩,並提上了自己的名字。
從此以後,仲永作詩,他都能立即完成,且詩句文采斐然。
父親見此,欣然大喜。
於是,父親帶著孩子四處拜訪同縣人,借仲永異於常人的天賦,給同縣人提筆賦詩,得到更多的錢財。
父親常以天賦自居,不讓孩子學習,為了得到更多的錢,拉著孩子四處賦詩。
結果,在仲永十二三歲時,他已經“泯然眾人矣。”
本可以走上異於常人的人生,卻在父親的過度貪婪下,泯滅掉了本有的天賦,最終成為了一個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人。
伊索說:“有些人因為貪婪,想得更多的東西,卻把現在所有的也失掉了。”
我們的一隻手,承載的重量只有那麼多,如若再繼續拿,只有把曾經得到的丟棄,才能換來新的空間。
所以,不要過度貪婪,珍惜當下所擁有的,才是王道。
04.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從小到大,這是我們每個人都聽過的道理。
這個時代,罪惡的事情人們很少做,最終毀掉一個人的,無非就是那麼一點點的貪婪。
上學時,學習不好,總是臨時抱佛腳,希望經過幾天努力,成績就會大幅提高。
工作時,業績不好,總是急功近利,希望短短几天,就把業績搞上去。
做生意時,回本慢,就開始在產品質量上動歪腦筋,最終引發信譽危機。
急功近利的後果是一事無成,逾越道德底線最終也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這個世界,少一分貪得無厭,多一分腳踏實地,才是生存的最佳路徑。
《菜根譚》裡曾說:非分之福,無故之獲,非造物之釣餌,即人世之機阱。
不貪婪,才是最聰明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