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之於小區,可能是一把有毒的劍

肖戰粉絲舉報同人網站AO3的事件輿論熱度連綿數日,不追星的人大概也聽了一耳朵。這件事所涉議題之廣、牽扯人群之多,前所未見,其中關於舉報行為的討論,我覺得放在小區來看,也值得一談。


舉報這種行為,理論上應當是公民維權的一種工具,在小區中的實際應用也非常普遍。12345 市民熱線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不少業主熟練掌握了這一工具,一遇到侵權問題就找12345投訴。


業主居民善用熱線電話保障自身權益、關注小區安全,這是好事。但既然是一種工具,有好的用法,也免不了有惡的用法。


肖戰粉絲憑一己之力封了外網AO3,AO3的用戶們憤怒之下開始反擊,用粉絲們的邏輯抵制偶像。時至今日,請問舉報給誰帶來一絲好處了嗎?


沒有,我們看到的是沒有辦法的兩敗俱傷。


網絡上對粉絲舉報行為的憤怒,讓我想起了去年走訪時聽到的故事。


某小區旁邊有一廢棄空地,業委會想借此為業主開闢新車位。空地在小區紅線之外,如果要按照合乎規定的程序徵用空地,根本不可能實現。但空地廢棄多年,沒有開發價值,業委會一片好心,街道也表示贊成。這事被業委會的反對派知曉後,不斷舉報業委會違規操作,最後竟給紀委寫了一封舉報信,說業委會與鎮政府相互勾結,賄賂城管部門不作為。開闢新車位的事情只能就此打住。


後來業委會被罷免下臺,反對派走馬上任,想接前業委會的瓜,繼續開闢車位。他們沒想到的是,你會舉報,別人也會舉報。早前使勁阻止別人成功,現在又想獨攬功勞,哪有這樣的好事?一些支持前業委會的人在業主群裡表示,他們要開闢,我們就舉報,誰也別想把這件事辦成。


舉報這件事,對反對派有好處嗎?


起初的確是解了恨意,可如今來看,哪一方都沒撈著一點好處,反倒是其他業主無辜受累。本來還指望著新車位緩解一下小區停車難的問題,這下倒好,下班就繼續在小區裡兜圈子找車位吧。


上週業委燴分享的一篇文章中,也談到了舉報的弊端。文中原本合作的一群業主因為意識分歧各分道揚鑣,B女士和C女士的後續會議活動被A先生舉報為非法組織會議,會議地點被迫臨時轉移。


對於A先生的這種行為,作者評價其是非理性的,或者說是“意氣用事”。因為這種做法意味著對行動者夥伴關係的背叛,他不僅會失去面子,而且會受到別人的譴責,甚至付出更大的代價:失去關係網及其中所包含的社會資源。


當B女士和C女士得知事情真相後,與A先生徹底決裂,A先生的確為此付出了代價。


一位博主舉例美國槍支管理,他說美國可以合法持槍,但絕大多數持槍者,終其一生,也沒有對人開過槍。


舉報好比一顆子彈,你要不要對著別人開這一槍呢?得分情況。


小區開闢停車位的故事裡,反對派對業委會的舉報明擺著是用公器洩私憤,因為看不慣業委會而不分好賴瘋狂報復。A先生舉報B、C兩位女士,對自己並無好處,只是因為氣不過,看似報復了他人,實際自己付出的代價更為沉重。


我們定義一件事,不單單要看行為是否符合規定,還要看內心、看動機,挾私報復、公器私用,利用公權力作惡,無論在什麼環境下,哪怕行為合法,也是卑劣、為人不齒、見不得光的。


學過法律的人應該都知道,在法律之上,還有道德和倫理兩項更高的約束。為私利行舉報之事,是人類最無恥、最卑劣、最陰暗、最慫、最壞的行為。最多加上之一。


舉報者,小人也。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諸位,警惕自私的憤怒,慎用舉報這把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