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从内容看这是一首什么诗?

用户9632105205471


《山居秋暝》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此诗通过写秋季雨后初晴时如画的山间景色,不仅将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展现在读者面前,其中也赋予了诗人的美好愿景:政通人和。

《山居秋暝》的全诗如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的大意是:

空寂的山野雨刚刚停,傍晚时清凉的秋意袭来。明亮的月光撒向松树林,清澈的泉水流淌在山石之上。竹林间传出洗衣归来的姑娘的欢声笑语,莲花丛中一只渔船顺流而下。任凭春天的花草早已消散,我也自愿居住在此。

诗意赏析: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空山”:空荡的山,人迹稀少;“新雨后“:刚下过雨。刚下过雨的空山,傍晚时被秋色笼罩。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雨后初霁,天色已晚,月亮升起,明亮的月光照向山中的松树林,清澈的泉水流经山石之上。松树是高尚气节的象征,清泉是纯洁清白的写照。诗人作这首诗时正值隐居期间,这两句诗中诗人以松树和清泉自喻,暗示了不与混浊的官场同流合污,并希望政治清明。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浣女”:洗衣的女子。天色将晚,洗衣的女子归来,竹林间传来她们的笑声;一只渔船顺流而下,水中的荷花随着水波荡漾。这两句诗描画了一幅和谐安谧的日常生活景象。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孙”指诗人自己。任凭春天的花草已经消散,“我”也自愿居住在这里。既然喧闹的人世中无法实现诗人的愿景,诗人便索性隐居在这里,因为这里有诗人所向往的景色和生活。


文字的二三事


答:《山居秋暝》是一首山水诗。



全诗串讲


《山居秋暝》是唐代注明诗人王维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山水田园诗。全诗引用如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题目,山居秋暝。山居,意思是隐居,隐居山林。季节是秋天。暝,日落的意思。这首诗所写,就是王维在辋川别业,在一个秋天的傍晚所看到的风景以及内心的情绪。


前两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两句内容很丰富,提到了季节,是秋天;时间是傍晚;地点在山里;天气是小雨过后。意思是说,山林里刚刚下过了一场小雨,空气里凉凉的,在傍晚这时候感觉到了有点凉意。


三四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所见到的景色之一。先写大自然的景色。首先是月亮。月光流泻,松影婆娑。其次是山泉水,正叮咚叮咚的流淌着。前一句写静,后一句写动。动静结合,恬淡悠远。


五六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三四句是写大自然的景色,动静结合;这两句呢,就写人的活动。浣女,就是洗衣服的姑娘们。她们洗完衣服回家来了;竹喧,是姑娘们从竹林里走过,一路有说有笑的,很热闹;而那些打渔人呢,也回来了。他们把船停靠在了湖边下了船,船边的莲叶都跟着晃动了起来。这两句既是写实,又是一幅绝美的山水田园画。画中的人勤劳朴素,平淡从容;画面上的背景,就是一篇葱翠的竹林,一湖秋水,几艘渔船,以及几个悠闲自在的回家的人。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非常美好。



最后两句,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在看到了那么美好的画面之后,心里就想,春天过去就过去了吧,没关系了;因为,在这个秋天的傍晚,我看到了如此优美的景色,我愿意一直活在这种美好之中。后面那一句,王孙自可留,是有用典故的。在《楚辞》里面,有人就劝那些隐居的人,说不要在山里面住着了,山里有什么好的呢?“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快回来吧。


但是王维这里就说,不!山里真的太美好啦,你看有月亮,有松树,有山泉,有竹林,有洗衣服的姑娘和打渔回家的渔夫,它们那么宁静,那么美好,我太喜欢了!我就要留下来,不走了!



小结


通过我前面的全诗串讲,大家应该有所了解了。王维的这首《山居秋暝》,既有声音,又有色彩;既有整体轮廓,又有细节描绘,人与大自然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有人说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倒是觉得这首诗可以更进一步。它不仅是一副静止的画,还可以拍成一部绝美的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的影视画面。


我是小阿蛮,近年来致力于古诗词研读,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大家。谢谢。

小阿蛮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王维以及其清绝雅淡的手法描绘了初秋山野田园中雨后初晴的美好景致,表达了自己志在山水,决意归隐的思想情操。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初秋的傍晚,人迹罕至的山中在初雨过后异常清新。明月照入松林间,清泉在山石上淙淙而流。首联和颔联刻画出的是一幅秋雨初霁的山水图,清雅秀丽,引人入胜,正是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高超艺术笔法特点。

浣洗完衣服的姑娘们那喧哗的笑语从竹林中传来,渔舟使得莲叶纷纷离动。王维由前两联中诗画合一的清新山色,自然地衔接到了纯朴无争的生活的人们,浣女美丽轻灵,正是一方秀丽山水所出。这样自然之境和实际的生活境界自然地融合在了一起,便是王维心中向往的世外桃源了。

整首诗的描写由景到人挥写而就,在诗的最后王维回到了自我的内心剖析,他由衷的说道:“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任凭这芳草的消逝,如此的世外桃源,我也可留在这尘世之外罢。

这是王维对自己欲隐居山野的直白表露,也是对世外以及朝野庙堂的失望,一句扪心嗟叹,心中对归隐的决意所向和实际半官半隐的状态生动便展现了出来,信手拈来中成其绝然巧妙。

这首诗是王维在中年之时于终南山上修建了辋川别墅,并在此半隐半官的时所写,从内容可以看到,这是一首在山水诗中地位颇高的经典山水诗。《山居秋暝》其诗句句广为流传,清绝雅淡,所表达的思想高洁出世,无论在描写手法上和思想境界皆是大境之气。


听雪话诗词


王维的《山居秋暝》,从内容看应该是一首风景画题图的诗。

秋山、松林、明月、清泉、岩石是一片近景。秋风动翠竹,渔舟破青莲,浣女若春芳,王孙任流连。是一片远景。

远近有序,动静结合,声色俱丽。令人回味。

这首诗让人感受到秋山雨后的清新气息,和令人流连忘返的美好景色。

王维是中唐最著名的描写山水田园的诗人,和孟浩然齐名。同时也是画家,可以说他的诗大多是一幅画。这首《山居秋暝》就是山水田园诗中,五唐顶尖佳作。

末尾一联是点睛之笔,王孙就是特殊的优势群体,随意就可以使“春芳”居留。揭露了盛世贵胄的腐朽生活,暴露了尘世中的不平等。

综上所述,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这首诗里作者的思想感情比较含蓄,一幅美色迷人的图景后面,其实是隐藏着一颗不平、无奈的心。隐含著作者洞明事故、看透人生的智慧。



小橋流水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佛王维的代表作。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抒发作者隐逸情怀的山水诗

王维的诗歌,风格多样。这首诗歌,奠定了王维在唐朝诗坛的地位。就内容来看,表面上是山水田园诗,实际上是一首赞美隐逸生活的诗歌。

最能表现隐逸生活的,是诗歌首尾的两个关键词:空山和随意。

先看空山。

王维诗歌中,“空”这个词语出现的很多。在他的《鹿柴》里面也写过:“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还有《鸟鸣涧》中也写到“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我们要知道王维信佛的大背景,对这个”空“要多加注意。

佛家讲究”四大皆空“,”空“是禅宗对世界的一个认知。


”空山新雨后“,是把一切世俗尘世的欲望都抛弃了的内心的轻松。不但有空山,还有刚刚下过的一场雨,一切都是那么的干净。

带着这样的一种心灵的澄明,再看其他景物,都是干净和宁静的,而生活中的”空“”净“‘静”正是人们追求的禅意的生活。

再看“随意”。


这里的“随意”并不是“随心所欲”,而是尽管的意思。“随意”,是唐宋之时人们的口语,相当于现代口语中的“尽管。”王昌龄的《重别李评事》诗云:“莫道秋江别离难,舟船明日是长安。吴姬缓舞留君醉,随意青枫白露寒。”这首诗的末句也用“随意”,意思就是:尽管是青枫白露的秋天了,吴姬还在歌舞留客。明朝的顾璘在《唐音》里批道:“随意二字难解。”可见,明代人就已经不懂得这个词语了。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尽管春天已经过去了,但是这种远离尘世喧嚣的生活,却真的是自由自在,让人留恋。

由“空山”开始,由“随意”结束,作者在这首诗中,给我们透露出的,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是一首抒发自己隐逸情怀的隐逸诗。


烟花三月09


《山居秋暝》这首诗写的是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宁静淳朴的生活!

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

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归来,莲叶轻摇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天的美景虽然已经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留连。

喜欢请点赞!更多精彩请关注(路寻写作创富)


路寻写作创富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是一首山水诗,也是一首言志诗

盛唐山水诗以静逸明秀的风格见称。王维作为其中的代表人物,其山水诗作自是得陶谢风致,又典型地体现了盛唐诗人俊逸的气格。

《山居秋暝》是王维山水诗的代表作品,收到赞誉颇多,有赞此诗色韵清绝的,有说诗歌雅淡中有致趣的,更有说诗人随意挥笔,得大自在。

可见有人读到了诗歌表现的山水之美,有人读到了诗人的情怀体悟。简言之,此诗于山水中情志,亦将情志寄寓于山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起句点明了地点、天气、时间与季节。“空山”二字领起全篇,“空”在王维的诗歌当中的出现的频率非常之高,现存的诗歌中有85次.

而“空”与“山”联用颇多,除本诗外,也有我们熟悉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之句,又有“夜静春山空”(《鸟鸣涧》)之句,另外还有诸如“郡中遥望空云山”;“作暮雨兮愁空山”“曙月孤莺啭,空山五柳春。”等句。

“空”字还与其他特定空间词相组合,如“空林”(频次最多)、“空谷”、“空馆”、“空潭”、“空堂”等。王维对“空”字的痴迷大概来自于他所受到的佛家“万物皆空”思想的影响,因此,“空”字不但与空间词联结,也有如“声空”“闻空”“性空”“虚空”等词的组合。

本诗之“空山”二字使诗情显出通透轻灵之感。“新雨后”即是雨刚刚放晴,世间万物被荡尽尘杂,洗刷一新,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沁入心脾。

“天气晚来秋”,点出了作者当下凝神关注的时间点正值入夜时分,雨过天晴,万物咸新,秋风送爽,夜掩尘嚣。《茧斋诗谈》赞此二句“起法高洁,带得通篇俱好”。

秋雨洗刷过的不止这天地万物,还有作者的心也因这雨更趋清新宁静。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此句文字清淡,但造境老熟,浑然天成。

作者置身于其间,闲闲地写来,一俯一仰间,疏落有致,动中显静。秋晚雨晴,月出东斗,皎洁的月光透过疏疏的松林洒落下来,一脉清泉从林间欢快地跃出,流过齿齿溪石,发出的潺潺细响在林间回荡。

明月,松林,清泉,溪石,构成一幅松泉映月图。此二句虽下语清淡直率,本色自然,又清新脱俗。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载周珽评此二句为“洞口胡麻,非复俗指可染者”(周珽所说之洞口指黄龙洞口,指罗浮山天华宫所在,因传有金龙起于宫,遂改名黄龙洞,又传此处为葛洪修仙处。宋代留元崇有诗“黄龙洞口胡麻饭,不是神仙不得尝。”)。

《唐诗矩》评此句“非复食烟火人能道者”,这些评论回溯到对王维人品情操的肯定。《唐诗归》更认为此名类于佛禅中的偈句,于其中可参到佛禅佳趣。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如果说颔联营造了清新脱俗,不染尘俗的意境,那么颈联就由不着烟火的妙境回到凡间,这是一幅富有生活气息的生动画面,简朴单纯,不含心机。

浣女趁月洗衣归,渔人夜钓入溪流,都是山边水岸人家的日常生活。

但此联妙在无论是浣女还是渔人都没有出现在画面中,所谓竹喧莲动中的场景,均来自于诗人的联想:那隐于竹林后面的浣女们,手持着衣篮,正说说笑笑地走着,心情是如此的愉悦;

更远处的溪流上荷叶摆动,那是渔人在放舟夜钓,身心是如此的随意自适。此联中的“归”“下”字均为诗人主观地臆想,也正是诗人内心里寻求的生活向往。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云:“浣女”、“渔舟”,秋晚情景;“归”字、“下”字,句眼大妙;而“喧”、“动”二字属之“竹”、“莲”,更奇入神。

确实如此,“归”与“下”的来去自如,于朴实的生活情境中透出了作者羡慕之意。而竹喧与莲动则让画面描写不落实处,尽显空灵摇曳之神韵。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尾联意格清远,入事言情。面对如此美景,就算那春天的美景早已不再,但您亦可为此留连而不必别处寻求。

诗人被山间纯美的景致打动,被此处朴实的生活场景打动,方寸之地所充盈的自然之美与生活之美正是自己一直寻求的心灵归宿。

王维一生宦涯,有年轻时的自信昂扬,也有漫漫宦途中渐生的倦意,但禅心不改,热爱自然亦热衷于投身自然,“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送别》),若此前还有一番迟疑,至此去官归隐的心志便日愈坚定了。

王维的《山居秋暝》是其在终南山隐居时所写,这是他远离官场宦所的一方清静之地,两种不同的生活处境带来的不同感受,终是这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最契合于内心所想,但经历了安史之乱的王维却最终不能以归隐的方式成全其心之所愿。


茶香炖鱼


我们知道,诗歌按内容可以分为怀古诗、咏物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等等。

山水田园诗是“山水诗”和“田园诗”的统称。“田园诗”是以农村景象作为描写对象。“山水诗”,主要描写以山水为主的自然风景。

东晋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开创者。“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山水景色包含着轻灵的光芒,这种景色能使人感到愉悦。谢灵运指出了山水诗的灵魂是“寄情”!也就是说,诗中山水蕴含着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山水诗的代表人物就是唐代的王维和孟浩然。

王维的《山居秋暝》就是一首山水诗: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水之景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一个初秋的傍晚,在一个没有“车马喧”的山中,刚刚下过一场清凉的小雨,空气异常新鲜。作者绘出了一幅空旷清新的画面!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皎洁的月光,飘洒下来,照在松树林间;清澈的泉水淙淙的流在纯净的山石之上。这句诗历来被人称道,作者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展现出一幅“月照青松”“泉流石上”的动态优美意境!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中传来了喧闹声,那是纯洁的少女,刚洗完衣服欢笑着回来了;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

如果说上面两句描写的是山居风光,这一句描写的就是山居村民。作者运用“先闻其声,后见其人”的写法,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山居村民纯洁美好的生活画面!

山水寄情

“寄情”是一首山水诗的灵魂。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而山中清新幽静的生活环境和纯洁勤劳善良的山中居民的美好生活,正是作者向往的世外桃源,表现出作者对怡然自得的隐居生活满足心情和对官场的厌恶。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春天的芬芳任凭它消失吧,但是山东秋景依然迷人,我不必去做官还是留下来吧。作者归隐山林厌恶官场之情溢于言表。诗的最后一句直接表达了作者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山居秋暝》绝对是一篇山水佳作!


三尺讲台两袖清风


山居秋暝是一首清新的山水诗,是有“诗佛”之称的伟大诗人王维的名篇。

当时诗人隐居在终南山下辋川别业,在初秋时节雨后黄昏,春光已逝,但秋景更加,这景象令人喜归自然,寄情山水,诗中有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即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山居秋暝

(唐代·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一场初秋的新雨过后,山谷里变得更加空旷清新,在傍晚的时候,天气格外凉爽,初秋本来就清新灵逸,山谷的初秋更加爽朗怡人。

竹林中笑语喧哗,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听到这笑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是一群少女洗衣摇舟归来。

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青莲之中,生活着这么美好又勤劳善良又无忧无虑的人们。这和谐美好的生活景象,也是诗人的美好向往,并以此衬托出他对黑暗官场的厌恶。

最后两句“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是诗人有感而发,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加。但愿留下来,寄情山水,过这种恬静,淡泊的田园生活。





中华文化颜十一


诚邀:

王维的《山居秋暝》这首诗,是一首非常有名的山水诗,诗人寄情于山水间,寄托自己高洁的情怀和追求。

解题:

这首诗的题目非常有特点,“山居秋暝”四个字可以分四层意思来理解,“山”字就是诗人隐居的终南山辋川一带,“居”字就是指诗人的生活状态,“秋”字点明季节,“暝(míng)”字点明时间,暝字的意思就是日落时分、黄昏时分。

这四个字高度还原了王维写诗的时间地点,可以说这四个字有四重奏的意味,要说最那一个字突出的话,我个人认为就是这个“暝”字。

原诗如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赏析:

一,“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两句中的“空山”二字并不是说山里面空荡荡的什么也没有,而是表达山的幽深静谧、朦朦胧胧。

王维用“空”字烘托出自己感受到的幽静和空寂的感觉。因为山中居住的山民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所以到了黄昏时分,山里就显得格外寂静了,这是古代人的生活习惯,不像现在有这么丰富的夜生活。刚下过一场秋雨的山中,格外的凉快,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凉,这两句是写自然景色、点明时间诗句。

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两句特别有诗情画意的美感,可以设想,诗人王维此时并没有睡下,而是借着皎洁的月光来到了外面,来细细感受这夜晚的美好,听着涓涓泉水发出的潺潺的声音。这画面几乎让人陶醉在这美好的夜色中,也能看出来诗人多么热爱生活,热爱自然。

王维的这两句诗色彩层次丰富,穿过松林的皎洁的月光,松林的幽深静谧,石滩的清浅,涓涓细流的潺潺溪水声,王维不就是在听一首“月光曲”吗?

三,“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两句充满了动态的节奏感,而且非常有韵味,诗人王维听到了竹林中的喧闹声才知道了浣女的归来,看到了莲叶的摆动才看到了渔舟的靠近。浣女们的喧闹声在这幽深静谧的山中,显得是多么快乐,她们的欢声笑语把诗人从“月光曲”的回味中带了出来,她们热烈的情绪感染了诗人,让诗人更进一步去体验这山中的美好景象。

他看到了徐徐靠近岸边的渔舟,看到了款款摆动的莲叶。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时刻,多么诗情画意的“山居秋暝”画卷,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

四,“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两句是诗人寄情于山水间,寄托自己高洁的情怀和追求的真情表露。其实有必要解释一下这两句的出处,屈原《楚辞·招隐士》中有“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诗人王维匠心独运,反其意而用屈原的话句,这是非常巧妙的。

王维的言下之意是说尽管山中春日的芳华已经落尽,但是这山中晚上的秋景也是很美丽的,人们可以留在山中,尽情地欣赏这山中的秋景,欣赏这“山居秋暝”画卷,也表达了诗人有归隐秋山的愿望,这是自己高洁的情怀和追求。

总结:

王维的这首诗通过对山水、明月、松林、清泉、浣女等景物和人物的描绘,表达了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也是诗人对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诗情画意,耐人寻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