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在即,农村却再现“种树热”,好端端的粮食为啥不种了?

新大风歌


你好!农村的土地原本是种植粮食庄稼,但现在劳动力的流失,年轻人都进城或出外打工,只剩一些老年人留守农村,所以种植树木是为了1.方便管理,2.长远投资。





果果的密蜜


算一个经济账,农村地算多的一年大概也就种1000-2000斤稻,一斤我这边1.5一斤。也就是一千五到三千元,这还不够外出打工一个月的工资。而种粮还一年,这期间还有种子钱,人工费用,谷贱伤农,所以现在农村基本不怎么种地了,但是为了粮食安全国家得注意这块了。


闲看烟火


一句话总结,啥挣钱种啥!

以我老家为例,一年主要有两料庄稼,小麦和玉米。小麦的价格一直维持在一块一二毛钱上下,持续了十几年,没有什么大的涨跌。玉米的价格一直维持在七八毛钱,也是十几年时间没有什么大的涨幅。这段时间价格有所上涨,是因为去年生猪价格暴涨,饲料价格上涨,作为原材料的玉米价格才有所涨幅。无论是玉米还是小麦。一年的收入加起来,也就一万元左右,一万元撑死。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还是副业,例如养殖,例如经济林的种植,我们这儿以苹果为主。苹果再便宜,哪怕几毛钱一斤,总体算下来比种小麦和玉米划算。农民在种什么之前,账已经是翻来覆去的算了又算,才会做决定的。种植经济林,例如苹果,花椒,柿子等树,总体收入要比传统种植收入更高。


百果味优选


导读:农民也不是那种朝三暮四,朝秦暮楚的那种人。但是,农民有一种特性,就是耳根子软,要么拿不定主意,要么种植,养殖跟风上,结果给人一种盲从的感觉。最后自己下了大把力气,投了很多精力去看护,等到收割的时候,却丰产不丰收,货多卖不出,让一些人渔利,从中捞了好处。



对于春耕在即,农村却再次出现"种树热",好端端的粮食为啥不种了?我谈谈个人的看法:


首先,有的地方种树是走的扶贫致富的路线,通过将地区的劳动力,空闲时间,贫瘠的土地,荒山等资源通过整合,让农民手中有点额外的收入,开展植树。像我们鄂西北地区,今年虽然深受疫情的肆掠,目前不能外出打工,经过所有人的努力,实现了数周0肺炎人数增长,通过以县为单位,开始春耕。鼓励种植茶树苗木,种活一亩地,国家给农民补贴1300元左右,很多人都将旱地,荒地整理出来,热火朝天的种起茶树。

其次,有的农民觉得自己有大把力气,又有农具,加上植树后浇水方便,能挣一分钱,是一分钱,到时候还可以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因此乐意种树。像我家今年没有跟着种茶树,主要是我家的荒地,旱地都种了白杨树,白杨树易成活,笔直高大,一棵成熟的白杨树可以卖几百块钱,没地可种。之前也跟风种过黄姜,核桃树。

最后,好端端的粮食为啥不种了?一是粮价起不来,种粮划不来。二是,改为种树可以获得部分种树补贴。


不管是种植啥,都要因地制宜,不能盲目跟风。同时,既然树种上了,就要多浇水,勤除草,保障苗木成活,不然白忙活一场。对于,良田,好地,还是多种粮食,坡地多植树。不然,好地良田种树了,以后再种粮食,就会因为田里有太多的树根,不便于管理,而无法种植了。


荆山朵朵


你是农民吗?肯定不是。

不是好端端的粮食不种,而是种点自己够用就好。为什么要多种呢?

农民,只是受各种条件各种原因没有很好的人脉关系,不能靠外在帮助改变自己命运的以种地为主的人。当现实生活生存压力负担过大,大到种地无法满足生存需要时,该怎么办呀?

没有人管你如何生活下去。

只有自己改变自己。

只要是比种粮收入高,只要比种地强,就可以去闯去试去干。

地,毕竟有感情。撂荒于心不忍不甘心。那就种上树吧,投资小些,退耕还林还草吧,为环保做贡献。

地依旧在那,树也在那。人,不在那。

粮食,很无语。已经早就不是好端端的了。

试问,化肥,机械,农药,人工所有的投入和付出后,一亩不到一千五,甚至不到七百五,您会去种么?





平菇菌哥


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树可以卖钱,卖了钱可以买粮食。面对,一家一户的小作坊式耕田,不如,适应现在经济环境,发展经济。现在,国家粮食储备丰厚,全球经济飞速发展。

学过地理的都知道,东北是全国的粮仓,那里土地肥沃,地势平坦,适合大规模集体种植。根据统计最近几年东北玉米每公斤售价仅在0.8元左右,造成大量农民流失进城打工,这是对土地的浪费,也是对资源整合的浪费。反而,我觉得利用各地的气候条件发展适合的种植技术,种植物。反倒是个好事。


会打领带的猫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春暖花开,又迎来了植树的好季节。眼下很多的农村兴起了种树热,我们这边主要以种植杨树为主,挨着河流近的田地全中成树。好端端的粮食为啥不种了?


种粮收入低。近几年随着种植粮食成本的不断增大,像化肥,种子,农药,收割等成本加大,种植粮食的利润太低,种粮的积极性不高。

种树省事,易管理。种树相对于种粮来讲就简单多了,也不用施肥,灌溉次数少,不用打药,给农民腾出了时间可以去打工挣钱。

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农村的青壮年大多选择外出务工,留在农村的都是一些年龄大的老人,种粮食的话,管理上有些吃力,毕竟岁数大了。我们这边很多的农民外出务工人员选择把地承包出去。

粮食是我们的生存根本,基本农田该种粮食还是种粮食,不要跟风,别人种啥你种啥,要视情况而定。


青年阿光


农民种上一年的粮食,还不够打工一个月的工资。

农村近几年,青壮年纷纷离家进城打工。有的在外地,钱挣得多一点。有的在家附近一天也一百元左右。有的骑电动车一块去一块回,来去自由。农村的土地有的承包给他们,有的都栽上树了,有的种上点花生或谷子,吃点新鲜粮食。

现在栽树的多,分这几种情况。

一,栽果树,是为了发展水果种植。种粮已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打灵工,一天一百多元。种玉米,一亩地净剩不了几个线,够本就不错了。水果高产,价格适合,一亩地在管理好的情况下净收几千元。

栽果树,有的是为了别人占地,发财。前些日子,我们这修路和绿化,占了部分地,农民尝到了甜头,跟风似的都大面积栽树。


年龄大了,栽上果树,过几年结果了,干不动体力活,管理果树还是可以的,省事省力,易打理,还有收益。

二,栽绿化树。有一类人是栽上小苗,让它自由生长,不用很费精力,不用费劳力,去管理。等长到一定尺寸,就买掉。还有一类人,大面积种植造型松树等。费用很低,可卖一棵成型树上千上万元。

绿化树带来的收益,还超过种粮的几倍,十几倍。这必须要有渠道,不然会变成烧火棍,一文不值。

三,栽速成杨。见效快,收益不错。一般都在荒山坡,贫脊的土地上种植。

杨树十年成材。一棵卖5O0元,一亩地25棵算l25OO元。十年省去了化肥,耕地费,药品费,人工费,种子费等。还不用天天管理,还能去打工再挣点。还是很划算的。

四,栽树。栽什么树都可以。为了开发,能占地。自己也不用去管理,随它长去。自己打工安心挣钱,地里全部栽上树,有的地方还给补贴。提倡退耕还林。


用强子户


种过地吗?种小麦和大豆玉米,除去机械种,收,打药,灌溉,还能剩多少钱?现在很多人都在打工,没多少精力管理农田了。

不是人变懒了,种树也算另一种对土地的使用方式,以速生杨为例,种上5,6年就可以卖钱了。而且管理非常方便,春季干旱时浇点水就行,施肥也是可有可无的,基本不用费精力去管理,关键还不少卖钱。还有种植绿化树的,虽然需要专人管理但是价值更高。

所以,种树不是一件坏事,毕竟还是种粮食的多。而且种树也为人们带来了直接的经济利益。何乐而不为呢?





山东老响马


以前,在北方,大多数农民都种植小麦,而在南方,大多数农民是种植水稻的。但是,近几年不知道刮的什么风,大家有没有发现好多农民朋友们都开始种树了,那么,他们为什么不种庄稼改种树,种树靠谱吗?就这个问题,有些农民朋友表示种树也是无奈之举,最主要原因有以下4点: 1、种树的经济收益更高相信很多农民都能感受到,现在的粮食价格持续低迷,即便是丰收年也依旧让不少农民感到失落,因为这几年的农药和化肥的价格是一年比一年高,除去各种费用种地能拿到的利润太少了,种地的积极性就不是很高。种树的话,可以选择的种类比较多,比如具有较好经济价值,能兼顾木材、果品、药材或油料的生产的树种,如山核桃、杜仲、黄连木等;或者桃树、梨树、枇杷树等果树,每年果实成熟也都是可以出售的;如果有条件可以选择一些稀有树种,它的价值会更高,比如彩叶树种、罗汉松等。2、种树省时省事现在不少农民为了收入稳定都是常年在外打工,留守在农村的大多都是老人和小孩子,如果家里有种植庄稼,往往需要施肥,除草,喷农药等等工序,那些重一点的农活,老人和孩子是干不了的,年轻人又不能来回的往家里边跑,倘若要他们放弃种地,浪费土地资源也不划算。但如果种树就不一样了,树长大了可以做成家具,也可以卖钱,一年到头还不需要怎么管理。 3、很多人都种了只能跟着种大家都知道,树的根系是非常发达的,树根的延伸能力也是非常强。如果村子里很多人都种树了,会吸收土壤的营养成分。对于其他种植庄稼的来说,庄稼势必会受到些许影响。村子里如果大多数人种了,有些人也只得无奈跟着种了。4、种树也可以拿补贴这几年可以看出国家还是比较支持林业建设,对于那些能够自愿退耕还林的农民,国家是会给出一些补贴的,但具体补贴金额和种类各地有所不同,应以地方实际公布为准,一般农民种乔木林、木本油料林、灌木林、木本药材等树木每亩地补贴都会在100元以上,不过并不是人人都能领取,比如,在2018年,只有是林业合作组织、承包经营国有林的林业职工、人工造林的林农或造林公司等才能领取补贴,且造林的面积不能低于1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