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知道他要跳楼,你还会批评吗?

近日,又一桩悲剧发生,3月3日在河北一小区内,由于家长训斥自己的孩子学习网课不积极,导致孩子一怒之下跳楼轻生。家长怎么也没有想到,因为自己多说了几句,孩子竟然赌气轻生!事发之后,孩子的父母精神崩溃倒地痛哭不起,并连连自责。

如果知道他要跳楼,你还会批评吗?

因被训斥上网课不积极而轻生,确实让人痛心。一个孩子对自己的生命不珍惜,也要让父母一辈子活在悔恨中。都说养儿能防老,但现在对孩子的教育真是一大难题。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没有生活的压力,而学习和生活中的小事不至于让其感到悲观失望。当我们以大人的身份去看待孩子面临的烦恼时,自然不会真切体会到孩子的感受。我们不应奢望让孩子有能力去承担超出他心智水平和情绪控制范围以外的事情,哪怕作为大人的我们认为孩子面临的仅仅是再正常不过的小事了。

自杀行为往往有复杂的心理—情绪障碍累积因素,但青少年心理发育尚不完整,社会阅历尚有欠缺,而他们的自杀行为会具有高度的冲动性,这种冲动性表现在自杀行为发生的很突然甚至不需要自杀计划。

如果知道他要跳楼,你还会批评吗?

2019年4月17日17岁男孩在卢浦大桥跳下,当着母亲的面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作业没写完怕被批评,不服严厉管教,与父母发生争执,和同学有了口角……一桩桩在我们看来完全可以解决的“小事”,却让那么多孩子选择了自杀这一最极端的方法。


纵观近几年,关于青少年自杀轻生的新闻报道频频出现,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大众就此现象对青少年带有普遍的刻板印象:太脆弱了。无奈的同时,往往会忽略了导致青少年选择轻生的主要原因--心理压力远远超过了心理承受能力。


如果知道他要跳楼,你还会批评吗?

北京大学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曾做过一项全国性调查,对象是141580个10至24岁学生。

结果数据显示:中学生,五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曾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的20.4%,而有过自杀计划的占6.5%。其中,学习压力大,父母期望值高,是自杀的首要原因。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自杀事件时有发生,一个个血淋淋的例子让人心痛不已:


1.湖南新化县,一名小学生,因被老师在走廊罚站,跳楼身亡;

2.湖南长沙市,13岁的初中女生,因被老师同学怀疑偷钱,跳楼自杀;

3.江苏常熟市,一个年仅15岁的男孩,与父亲因一点小事发生争执,从自家阳台跳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4.广州白云区,一名大一女生患抑郁症,给父母发消息“觉得活着没意思”,从8层高的图书馆楼顶跳下,当场身亡;

5.四川峨眉山景区的舍身崖边,21岁的湖南女子跳崖自杀,留下一封遗书,提到“我得了一种病,叫抑郁症”。

6.四川省南充市第一中学一学生因玩手机遭到其母亲两次批评,并抢夺手机。上完第一节课后,独自一人离开教室,从教学楼5楼纵身跳下,当场死亡。

看到种种真实的案例后,我们不可能再无动于衷了,不仅仅是触目惊心,而是惊讶。原来儿童自杀的直接原因看起来都很“常见”。青少年心理脆弱,易产生无助、愤怒、恐惧等负面情绪,进而选择自杀作为解决困难的手段,这也是青少年典型的自杀过程。


有学者指出:对于自杀的个案,每一个试图自杀者的动机都不一样,个人心理素质、微环境及周边的社会支持程度起重大作用。而宏观上偏高的自杀率,则无疑反映了社会和文化层次上的问题。

多数情况下以青少年心理脆弱来概括自杀的原因,忽略青少年所面对的压力也是造成青少年自杀的重要因素。


在家长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如果孩子没有一个健康的心理,那么之后一切教育都是苍白无力。


重视孩子心理健康刻不容缓!


1.孩子面前忌用偏激的语气来表达对事物的看法


家长若是性格孤僻怪异,言语过激。孩子一般也好不了多少。无论家长怎么样,都应该让孩子自己去体会世界。心理专家认为,家长过激的言语和情绪会让孩子的心理也往偏激的方向转化,会让孩子的性格塑造和心理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因而,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不要在孩子面前用偏激的语气来表达对事物的看法。


2.听见孩子的心理诉求


听见他的心理诉求,给予他温暖而有力的支撑。

诚实地告诉孩子,你在他这个年龄时,有过同样的困惑伤痛,做的未必比他好,但最终还是选择相信自己。

孩子从来不喜欢高高在上,但一直欢迎感同身受。


3.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价值


父母对孩子的真爱,不是让孩子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而是让孩子活成他最好的样子,但是现在多少家长为了自己的面子强迫孩子做他不喜欢、不擅长的事情?当孩子不能满足时,就对孩子挖苦讽刺、又打又骂,这真的是为孩子好吗?

到了青春期的孩子,家长要重视孩子的生命比成绩更加重要,孩子这个时候成绩不好,不是这个时候才出现的,而是你前面十几年没用培养好的一个结果,这个时候想通过强制的方式解决问题是愚蠢的,所以这个时候要多谢理解和尊重,要善于和孩子沟通,民主有爱的家庭里,孩子才会健康成长。


4.出现问题 正确引导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不要动辄批评孩子,不恰当的教育方法,会给孩子造成意想不到的伤害。

家长要和学校一起关注孩子的成长问题,遇到问题和矛盾以疏导为主,不要采取冷漠或粗暴的方式。父母与孩子要多进行沟通,成为孩子的朋友,多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比如被尊重、被认可、被关注、被赏识等。

同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正确对待周边的批评和生活中的挫折,提高抗挫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5.父母用爱去带领家庭和养育儿女


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父母相爱。只有父母相爱,才能用蓄藏的爱去浇灌孩子。想一想,当孩子在满满的爱中被养育时怎么可能会因心中所缺失的那个洞而去毫无目的去寻找各种刺激呢?比如:早恋、同性恋、吸烟、酗酒、吸毒、纹身、打架等等,当他们尝试了所有的诱惑而仍得不到满足时便会觉得活着就是那么一回事,死也就无所谓了。

现在之所以有那么多青少年选择自杀,差不多一般的原因都是因为他们找不到人生的目的和方向,不知道人为什么而活,其活着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如果他们从小就在父母爱的陪伴与引导下,倾注了很好的品格教育,又让孩子找到了使命感,一颗愿意祝福和服务这个世界的心,又何愁他们的人生不精彩,不给国家和社会带来益处呢!


如果知道他要跳楼,你还会批评吗?


一定要让孩子从小感受过父母无条件的接纳和爱,体验过发自肺腑的快乐。因为这个世界的假恶丑始终都在,人生的苦难和挫折一样都少不了,唯有在孩子心底埋下爱和希望的种子,才能形成一条链接未来的精神通道。在孩子长大后即使遭遇挫折、身处低谷,被爱滋养过的心灵,依然会有一种免于崩溃的力量。


无条件的爱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内心充满爱才能照亮人生未来的路。

无论生活回报我们什么,我们要以玩笑面对生活,做阳光父母,以身示范做孩子的榜样,做孩子人生道理上的灯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