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水務集團“駐”進百姓心中 助力打贏戰“疫”

紅網時刻通訊員 龍棟 株洲報道

“您好,請測量一下體溫。”3月14日,天氣晴朗,在株洲市雲龍示範區太平橋社區的香甜草莓園門口,市水務集團駐社區疫情防控工作隊正在為遊客測量體溫。“近期,疫情向好,來草莓園遊玩的人逐漸增多,我們絲毫不敢放鬆,繼續加大力度,做好人車排查、體溫檢測等防控工作。”已在該社區連續奮戰34天的鄧飛鵬表示,將帶領隊員們用實際行動貫徹落實“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要求。

勇當“排頭兵”,“我是黨員,我必須上”

一個月前,為響應《株洲市“機關幹部上前線、合力打贏防疫戰”行動方案》號召,市水務集團第一時間選派毛紋旭、鄧飛鵬、張煒等3名中層正職和程振興、劉洪武、李博、馮定球、凌勁松、陳金龍等6名黨員骨幹,組成了3支駐社區疫情防控工作隊,助力打贏社區疫情防控“口袋戰”。

“我是黨員,我必須上”“堅決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一定完成好任務,疫情不除,我們不撤”工作隊員們紛紛表態,簡單、質樸的話語卻鏗鏘有力。3位隊長第一時間聯繫了社區負責人,確定了第二天報到的時間和地點。

2月12日上午,3支工作隊分赴太平橋社區、文薈社區、雞嘴山社區報到,簡單對接後,就馬不停蹄地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中。

做好“衝鋒員”,外防輸入、內防擴散

鄧飛鵬、李博、馮定球來到的是太平橋社區。該社區靠近雲龍大道,交通便利,常住人口有1581人。實地走訪調查後,工作隊提出了“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建議,並被社區採納。

外防輸入,就是要在貫穿社區的通道上建立監測站,為社區築牢了“防護牆”。說幹就幹,申請臨時帳篷,租用臨時集裝箱,購買測溫槍、口罩、消毒液等疫情防控物資,半天時間,兩個貫穿社區、連接雲龍大道和龍頭鋪鄉道的流動監測站搭建成功並投入使用。

株洲市水務集團“駐”進百姓心中 助力打贏戰“疫”

太平橋社區工作隊冒雨上門摸排人員信息。

內防擴散,就是要儘快摸排人員信息,對“四類人”密切跟蹤。社區常住人口多,流動租戶也多,要持續跟蹤人員信息,需要更多的人手力量。鄧飛鵬提出要建立“1+3+50”機制,即一個社區幹部帶3名志願者包乾50戶,通過“早佈置、晚彙報”,確保摸排信息及時更新。工作隊迅速發出“招募黨員志願者”的倡議,不到兩個小時,就有90餘名黨員群眾報名,志願參加社區值守和信息摸排等工作。群策群力、群防群控。在大家的努力下,經過4天緊鑼密鼓的走訪,完成了社區全部在住人口的信息摸排,完善了疫情排查明細臺賬,做到不落一戶、不漏一人,得到了社區群眾的點贊。目前,仍有20餘名黨員志願者同社區工作隊一起堅守,摸排近期返工的人員信息。

株洲市水務集團“駐”進百姓心中 助力打贏戰“疫”

太平橋社區工作隊向鑫鑫磚廠贈送防疫物資。

當得知社區內的鑫鑫磚廠有23名外地工人因疫情留置株洲並且為生活所需而發愁時,鄧飛鵬聯繫社區幹部第一時間捐贈了大米、蔬菜、口罩、消毒液等物資,並當起“義務銷售員”,聯繫銷售該廠因疫情積壓的磚。該廠負責人向工作隊豎起了大拇指,感謝大家在最短的時間內幫助解決其最棘手的問題。

做好“守門員”,不懼風雨、不問歸期

毛紋旭、程振興、劉洪武來到文薈社區,主動要求到條件更差、任務更重的崗位工作。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值守打牛塘安置小區人行門崗,並負責3棟6個單元的居民信息登記排查工作。

打牛塘小區人行門崗是一間不足4平方米的門衛值班室,條件簡陋。一旦遇上雨天,那就會“室外大雨,室內小雨”。2月15日就是這樣的天氣,寒風凜冽,陣雨滂沱。看上去本就不夠結實的值班室在風吹雨打中顯得更加“悽慘”。工作隊3人就蜷縮在這間小小的值班室中,不斷地揉搓著雙手、抖動著雙腿,希望能讓自己暖和一點。儘管如此,只要有人來,隊員們都走出門崗,為來人測量體溫、詢問、登記。“這是組織交給的任務,不管什麼困難,我們都能克服,堅決當好‘守門員’,不讓病毒進門”隊員們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株洲市水務集團“駐”進百姓心中 助力打贏戰“疫”

文薈社區工作隊堅守人行門崗。

除了“守門”,隊員們還要“上門”。為了確保社區的安全不留漏洞,隊員們除了白天上門逐門逐戶進行摸底排查,晚上還要蹲守在社區。一旦發現有白天無人在家的房間亮起燈來,就馬上上門詢問摸排。“請問,你的家中是否有2月3日以來從湖北等其他省市區返回的人員?請你一定要如實告訴我。”這是隊員們“上門”的開場白。經過3天的努力,小區常住人口全部排查完畢。

當然,還有突發情況。2月26日晚上,為落實市防疫領導小組緊急疫情防控會議精神,工作隊主動請纓,申請加入戰鬥序列,聯合派出所、街道辦、社區緊急開展上門摸排工作,對外來人員進行地毯式排查。直到晚上11點多才完成全部排查任務,隊員們癱坐在樓道上,膠手套裡已經都是水。待彙總好信息後,隊員們才拖著沉重的雙腿回去,當天,他們當中最多的微信步數接近3萬步。“再辛苦,也沒有前線醫護人員辛苦”,第二天早上8點,工作隊員們又會準時出現在工作崗位上。用他們的話說,就是“不懼風雨、不問歸期,直到全面勝利”。

株洲市水務集團“駐”進百姓心中 助力打贏戰“疫”

文薈社區工作隊連夜摸排外來人員。

做好“戰鬥員”,衝鋒陷陣、捨我其誰

張煒、凌勁松、陳金龍來到與長沙市雨花區跳馬鎮接壤的雞嘴山社區,該社區常住人口約1200人,且居住較為分散。

工作隊根據實際情況,提出了防控管理與網格管理相結合的防控思路。一是“抓口子、強網袋”。在進出社區的兩條關鍵通道上設置臨時醫學監測點,並安排兩名隊員會同其他志願者在卡點對外來及流動人員進行監測,把好進出社區的“第一道關口”。

二是“抓物資、補短板”。瞭解到社區最缺的就是防疫物資後,張煒馬上積極籌措,並向工作隊管理辦公室和集團公司報告,第一時間向社區捐贈了500個口罩、100L消毒液、3個測溫槍等物資,為社區解決了防疫物資短缺的“燃眉之急”。

三是“抓重點、細部署”。2月19日,接有關部門通知,雞嘴山社區一居民身體不適前往株洲市二醫院就診,外在表現為發熱、咳嗽,被列為疑似病例。工作隊立刻協助社區負責人、村醫對其親密接觸者(包括家人及左鄰右舍等)進行體溫監測,同時報告上級疾控部門,聯繫該居民所在單位,為下一步防控做好安排部署。“提前做最壞的打算”,工作隊立刻協調應急物資,為社區爭取到防護服、護目鏡等防疫物資,防患於未然,希望做到“萬無一失”。所幸,最後檢測結果確認只是普通感冒,才讓大家始終提著的心放了下來。

四是“抓防疫、保復工”。雞嘴山社區地處長株潭“綠心”區域,隨著氣溫回暖,各項農業生產以及基本水利建設等工作迫在眉睫。此時,隊員陳金龍被調到了任務更重的三衝社區繼續貢獻力量,工作隊“2人當作3人用”,急農戶和企業之所急,深入企業、門店、種植園區,對生產規模、人員返工、消毒情況進行詳細瞭解,巡查並確保企業註冊了“健康信息大數據平臺”,有序推動生產全面恢復。同時,工作隊還向復工單位贈送防疫物資,加強疫情防控工作指導,得到了街道、社區、企業門店和群眾的一致好評。

株洲市水務集團“駐”進百姓心中 助力打贏戰“疫”

雞嘴山社區工作隊幫助推進復工復產。

目前,株洲已經實現確診病例“清零”,但是不獲全勝,決不收兵!株洲市水務集團駐社區疫情防控工作隊將繼續堅守崗位,不負使命擔當,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貢獻更大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