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天建成!國內首個永久結構形式應急醫院在珠海正式交付

3月10日,珠海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以下簡稱“中大五院”)鳳凰山病區工程在珠海正式舉辦落成交付儀式,現場,隨著珠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方小勇把“鑰匙”遞交給中大五院院長單鴻,標誌著全國首個永久結構形式的應急醫院建成,同時該工程也是國內首個以應急方式建設的永久性傳染病醫院。

25天建成!國內首個永久結構形式應急醫院在珠海正式交付

中國首個永久結構形式應急醫院在珠海落成交付儀式現場

25天建成 再次刷新“珠海速度”

近12000名工友24小時不間斷施工,9天實現工程主體結構封頂,25天完工刷新“珠海速度”……據瞭解,2月2日,珠海市委、市政府決定建設中大五院鳳凰山病區,收治新冠肺炎患者,並委託中建三局第一建設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建三局一公司”) 總承包建設。

25天建成!國內首個永久結構形式應急醫院在珠海正式交付

中國首個永久結構形式應急醫院——珠海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鳳凰山病區航拍圖

據瞭解,項目方案最初是應對疫情建設的集裝箱板房應急醫院,但決策者結合珠海疫情形勢、長久使用需要、颱風暴雨氣候及各方意見,當機立斷改為以建設永久醫院的形式建設應急醫院。工程建築面積約1.56萬平方米,建築高度13.2米,包含一座二層醫院及配套液氧站、汙水站等,病區包含病區護理、CT、手術室、ICU、檢驗科,可提供總床位數300床,病房數約160間,手術室2間。

值得一提的是,新方案結構形式由集裝箱板房調整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永久醫院結構穩定、牢固,有更長久的使用壽命;空間設計更加靈活,可按需求佈置各類房間;使用功能將更加完善,房間氣密條件優越,可實現更高標準的功能需求。該項目負責人表示,“結構形式改變後,施工難度也成倍增加,按照正常工期,這樣的一座永久醫院建設工期需要278天,而疫情當前,最終工期僅由原來的20天增加到了25天,工期壓力陡增,挑戰前所未有。”

25天建成!國內首個永久結構形式應急醫院在珠海正式交付

近12000名工友24小時不間斷施工

“防疫軍團” 解一線施工“後顧之憂”

據瞭解,項目現場緊鄰珠海市新冠肺炎集中收治點,12000人參與項目建設,防疫壓力巨大。為保障建設期萬無一失 “零”感染,項目指揮部同步組建疫情防控領導小組,下設實名制管理、防疫消殺、衛生清理保障等八個小組,對項目全體施工人員、施工現場、辦公區、生活區進行全面有效的防疫管理。

項目配備20名消殺人員,每天圍繞施工現場、辦公區、生活區等地進行不少於4次的全面消殺作業。為提升消殺效率,現場配備7臺手持式燒油噴霧器、2臺手推車式噴霧器;項目組織編制了《項目疫情防控實施手冊》,內容涵蓋疫情防控基本知識、疫情防護用品儲備、施工人員進場管理、場內人員流動管控等各個方面;同時加強實名制管理,嚴把入口關。現場所有人員進場前都要“過兩道門”,第一道“門”為入場信息審查,所有入場人員均須測量體溫、查詢行程軌跡、接受安全教育培訓、填寫基本信息登記表、核實身份信息後方能取得入場資格;第二道“門”設在項目大門,所有入場人員必須做到“六個一”,即一紅外線測溫正常、一霧化消毒、一安全帽編號核對無誤、一反光背心、一口罩、一身份證,否則嚴禁入場。

前方建設者全力以赴建設珠海“防疫牆”,後方“防疫軍團”為每一個建設者保駕護航,從開工到完工,項目實現“零”感染。

攻堅克難確保應急工程高質量交付

接到工程建設指令當天,中建三局一公司第一時間吹響“戰鬥衝鋒號”,克服工期緊、工藝複雜、資源組織、疫情防控種種難題,高標準、高速度、高質量完成建設任務。這是繼援建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之後,中建三局一公司創造的又一“建設奇蹟”。

據瞭解,該項目位於鳳凰山腳下,場地極為有限,且北側靠山,南側靠排洪渠,無法形成環形通道。項目團隊當即決定通過場地平整,開挖部分山體,臨時回填排洪渠,合理規劃堆場位置,併成立交通引導組,引導車流線,保障資源進出順暢。

面對複雜的圖紙和極高的工期要求,技術團隊轉變思路,深化設計,採用EPC模式主動介入設計,構築易建快拆體系,即統一截面、統一佈局,優化層高,原設計C30混凝土提高至C40,並添加早強劑,達到3天拆模條件。據技術團隊負責人介紹,“整個建設過程完成5次設計優化、12次圖紙會審、60餘張深化設計節點,最大化為現場創造便利施工條件”。

為加快施工進度,該工程使用的21000平方米風管、65噸管線支架全部採用工廠預製,運至現場直接裝配;隔牆採用輕鋼龍骨牆,施工速度快,配合無機預塗面板,安裝一氣呵成;選用模塊化汙水處理設備、液氧站,實現現貨直達、快速安裝調試。項目建設指揮長王飛表示,“整個建設標準極高,嚴格按照正式建築施工進行質量管控,各方質量監督、過程驗收、試驗檢驗同步實施,確保應急工程高質量交付。”

25天建成!國內首個永久結構形式應急醫院在珠海正式交付

珠海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鳳凰山病區病房

優化細節全面提升病房建造品質

據中建三局一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傳染性病房通過負壓實現病區潔淨度,不同功能房間不小於5帕氣壓差,保證空氣的有序流動,防止交叉汙染,保證門、窗、牆“不漏氣”是重中之重。該工程通過混凝土原光收面、採用醫用6級氣密窗、隔牆內層外層雙封閉等措施,確保病房空氣不外溢,同時採用高效過濾負壓排風,在滿足規範的基礎上預留20%風量,總共安裝240個氣壓監測儀,確保負壓條件達標。

傳染性病房內被汙染的空氣如何排放也是關鍵問題。該項目巧妙利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在屋面聳立80個外排風管直向高空,高度達6米,將經消毒的汙染空氣排入高空,有效避免了排出的空氣進入到新風系統。作為臨海醫院,防颱風能力必不可少。該工程1274平米外窗全部採用系統門窗,可抗15級颱風,結構抗震烈度按7度設防,管道支架進行抗震加固,確保醫院安全運行。

記者注意到,考慮長期使用需求,病房開間寬度相對箱房增加了0.6米,層高4.4米,空間佈局靈活、舒適感較好。相對箱房應急醫院增加了消防噴淋、智能建築、永久電梯、節能、防颱風等內容,選用綠色環保、隔音材料,如無機預塗板、機制玻鎂複合彩鋼板吊頂、6級醫用氣密窗,氣密性得到有效保障。

據悉,鳳凰山病區作為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後備醫院,在疫情結束之後也將作為流行性傳染病病區繼續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